东兰县壮剧团14年送戏下乡不间断
(2002-08-21 07:39:35)
新桂网—广西日报东兰讯 在村头街尾找块空地当戏台,胸前再挂上个小话筒,几个壮家装束的俊男靓女便乐哈哈地说唱开来,闻讯赶来的观众很快就围个里三层外三层……这是东兰县壮剧团每次到乡村演出时出现的场景。从1988年建团之日起,该团不用财政一分钱,连续14年送戏下乡不间断,累计演出1593场次,观众达116万多人次,足迹几乎踏遍全县的村村寨寨,把科学和文明撒播到千家万户。
东兰县壮剧团是个不吃“皇粮”的文艺团体,创团之初,8名演员全是农民山歌手,后几经变迁,目前12名演职员中,农民演员占5名,下岗工人演员占两名。14年来,尽管农民演员们不领国家一分工资,剧团活动经费自己去找,他们演出的舞台却越来越宽广,他们到底靠的是什么?
扎根农村,服务农民。东兰是个壮族聚居地,剧团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壮话山歌、壮话快板和壮话小品为主打。演农民戏,唱农民歌,说农民身边事,农民们听了看了,既感亲切,又觉顺耳,“土”得出奇的节目演出时异常“火爆”。
一次,剧团送戏到拔哥故里武篆镇东里村,台上演的是小品《虐待老人法不容》,台下一位老汉越看越不“顺眼”,竟两次冲上戏台与蛮不讲理的“媳妇”论理。该团正是以许多这样感人至深的节目,赢得了广阔的农村文化市场,使艺术之树常青。
签约演出,以戏养戏。万人空巷看戏的场面使剧团声名鹊起,县内许多有经济实力的单位和部门纷纷找上门来,与剧团签订演出合同。建团至今,已先后有林业、计生、消防、财政、税务、工商、保险、交通、交警等10多个部门,出资邀请剧团编演与各自工作相关的节目,在县内城乡巡回演出,今年的演出合同已排到了8月份。
艺术与经济“联姻”,使剧团不但拓宽了宣传领域,演员们的工资也有了保证,进而稳定了人心,赢得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近年来,该团还先后应邀到凤山、巴马、南丹、天峨、大化、都安等县作专场演出,剧团的名气越来越大,名声越传越远。
责编:朱燕 来源:新桂网—广西日报 作者:韦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