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瑤棋/台灣各姓淵源研究學會常務理事
在台灣島上共同生活的族群中,通常把閩南人和客家人分為不同族群,這樣的劃分法是否妥當,長久以來,一直被學界所爭論,有些學者認為閩、客人的族譜血緣相同、文化接近、信仰相似,應是同一族群,只是漢化年代與支族的不同,而使其語言有所差異,但也有些學者則認為客家人是來自中原純種漢人避難南遷的族群,與閩南人是不同族群,兩種不同說法常有爭論。
最近馬偕醫院輸血醫學研究室林媽利醫師與日本紅十字會血液中心、東京大學人類遺傳學研究所合作研究,以HLA做為研究基本材料,結果發現閩、客人都是古代越族漢化的同一人種,終於解開了閩、客是否同一族群的謎底。
事實上,只要我們留意去觀察下列幾點閩、客人之間的文化異同點,並不難發現閩、客人本來就是同一族群,林媽利醫師的研究報告更有一種「證據確鑿」的作用。
一、台灣各姓淵源研究學會所收藏的近千冊台灣人的族譜中,發現同一祖先的後代有閩南人也有客家人,這是閩、客同一族群的鐵證。
二、語言相似:據廈大人類所語言學專家鄧曉華副教授及北京國家社科院民族所語言專家曾少聰博士說,閩、客人語言雖有差異,但基本上的詞根、韻母或文法等是相同的,同時都殘留著許多越族人的多音節語言,而閩、客人語言之所以有發音差異是越族人漢化的年代不同,以及被漢化的支族不同(許多不同越族俗稱百越)所造成的,因為漢語是有文字的強勢語言,越族人因沒有文字而成為弱勢語言甚至消失。
三、二次葬習俗:閩、客人都有二次葬的習俗(事實上長江以南的各族都),現在,我們仍可在福建各地山區找到古代的懸棺或骨甕窟,而我們一般人的說法是祖先從中原避難南遷閩、粵,交代子孫在太平之日,將遺骸帶回中原埋葬,以達落葉歸根的願望,其實這只是美化的帝王大一統說詞,事實上中原漢人根本沒有二次葬的習俗。
四、唐山人:據史書記載,閩、粵人在秦漢時期已開始漢化,到唐高宗年間的陳元光開發漳州。五代的王審知建立閩國,促使閩粵越族人加速漢化,他們漢化後,不願意再當沒有開化的南蠻番人,都以當高文化水平的唐人為榮,千百年來,他們無論走到那裡,都自稱來自唐山的唐人。所以世界各大城市有中國人(幾乎都是閩、粵人)聚居的地方都稱唐人街,英語卻稱為中國.唐(China Town),猜想。China應是外國人加上去的,唐山人排斥中原人,故稱其他省份的人為北仔(北番之意),現在的廈門、漳、泉等地的人仍然如此稱呼。
五、敬神祭鬼文化:閩、客人都是敬神祭鬼的族群,其歲時習俗,民間信仰及婚喪喜慶都極為相近,與中原人相比,反而差異較大。
六、遷徙:客家人多分佈在閩、粵、贛交界山區,地瘠民困,所以他們都會順著九龍江或韓江往較富庶的沿海遷徙,他們來到這地區就講當地的閩南話,而在閩語區與客語區之間的過渡地帶就講不像客語又不像閩南語的「詔安客語」或「南靖客語」,我們從這些地區的語言,就可看出閩、客語言的演化過程。通常瘠困地區的人較會遷徙,據台灣各姓淵源研究學會統計,台灣地區的客家人口並不比閩南人口少,只是他們已不再會講客家話罷了,例如前總統李登輝的祖先是來自客家地區的永定客家人,但他卻不會講客家話。
我們從以上幾點足以說明閩、客本是同一族群,但我們社會卻偏偏有些人一再強調客家人有硬頸的個性、婦女不纏足以及耕讀之家的精神來說明與閩南人不同族群是難以令人信服的,因為那些所謂客家人特性,只要在艱難地區的任何一種族群都會有的現象。
我們從閩、客人的文化異同,以及林媽利醫師的枓技研究報告,閩、客人是同一族群已無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