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1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布依山寨探访记

[复制链接]

85

主题

0

听众

1

积分

贵宾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03-9-23
注册时间
2002-5-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2-7-2 20:33: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布依山寨探访记

                               ■撰文/季江红【北京】

   冬日的第一场大雪,使得郊外的山野一派银装素裹。我们的车行驶在郊区公路上,一道道弯弯曲曲的车辙静静地向山中延伸。
   镇山布依族文化村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正是农历腊月间最忙碌的几天,村里各家各户都在杀猪宰鸭,打耙耙(年糕),推豆腐,制作年货。村民们没有因为我们这几位不速之客的到来,而放下手中的家务。迎面碰到,往往主动招呼着“去家里吃饭?”
   镇山距离贵州省的省会贵阳市中心不过21公里,最处于城郊的一个布依族村寨。

   ■石板世界■

   从水库乘船,顺流而上,船靠镇山码头。拾级而上,一层层民居依山而建,进入镇山,宛若置身一个石头世界。寨门是巨型料石所建,屋顶是石板代瓦,墙面是石板镶嵌,青石板铺设的小径通往各家各户,各家的石桌石凳,以及装水的水缸,喂猪的食槽都是石头凿成。
   由于镇山村所属地层恰是层理岩结构,漫山遍野的石板成为镇山人取之不尽的材富,村民建房、修路只需上山拾些石板,稍加切割就是最好的建筑材料。建房的石板多截割成1个平方左右,每块石板的厚度约2厘米左右,石板衔接处用木方支撑。屋顶选稍薄一些的石板,高低叠压,错落有致。石板房不仅在建筑上独具一格,而且冬暖夏凉,还可抵御贵州山区三、四月份常见的冰雹袭击。
   镇山民居是穿斗式悬山顶一楼一底石木结构建筑。一般为面阔三间,进深二丈一;家境较好的人家则建面阔五间,进深二丈四尺的大房;最为富有的人家增建左右两厢和大朝门,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大四合院。
   73岁的班有冒一家的大四合院有9间房,现在是他兄弟4家共住。老人告诉说,房屋的石板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1959年搬迁时,兄弟几人齐力将石板从山下抬上山,再用木板一块块衔接,拼成老房子的样子。房子的明间为双扇对开式木质大门,并配有雕刻各异的幺门,其他房间的门为单扇木门。面对院子的各房间都有木雕花窗,雕有“三吊格”和“万定格”等式样。
   老人引我们到居室,其布局相当讲究,明间以隔扇和隔墙一分为三,隔扇前为吞口,供热天纳凉和休息;中间为堂屋,堂屋隔墙上置有神位,供奉祖宗牌位;后半间称为神道背后,此间只能由辈份最高的男性长者居住,其他人无权享用。次间仍以隔墙一分为二,右次间后半间多用作厨房,前半间为一般人的卧室,但已婚儿子的卧室不能在此间,必须与厨房分开。左次间为父母卧室,外间为一般人的卧室,人少的作为冬天烤火的地方,楼上储粮储物。
   老人的儿子班士祥在距老房子不远处另起了栋三层的楼房,楼房的外墙按政府的规定盖了石板,可老人赚房子是砖瓦结构,坚持不与儿子同住。

   ■古寨门划分的两个世界■

   几年前,在距离镇山村仅5公里的天河潭开发出一个天然溶洞,溶洞独特的喀斯特风貌,使这里很快成为当地的旅游风景区。而早在此之前,镇山已被文物专家考定为民俗文化村,也因此被划在风景区之内。
   提起村里生活状况,老村长班士祥不无遗憾:“古老的寨门虽说是一道风景,可也成了划分村民贫富的界线。”老村长的话点出了镇山旅游开发中的缺憾。
   最初,游客到镇山多是参观古老的石板房、古营盘、关帝庙。可游客一多,许多人琢磨着在自家开间餐馆,平日里吃的香肠、腊肉,地里的萝卜、白菜,做成农家饭菜,就成了待客的佳肴。第一家店开张后,生意自然十分红火。现在村里已有了20多家小餐馆,镇山农家饭的名声传得比石板房还要响。
   由于地势所限,无论是从水路还是公路进村的客人多喜欢在下寨就餐。为了照顾生意,下寨的一些人家索兴将土地承包给别人耕种。上寨的几十户人家从事着单一的农业生产,仅能维持简单温饱。

   ■青年女子疏于“女红”■

   据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记载:布依女子“以青布一方包头,着细褶青裙,多至二十余幅。腹下系五彩挑秀方幅,如绶,仍以青衣袭之”。清乾隆《南笼府志》中也有记载:“银环贯耳,项挂银圈,以多为荣,衣短裙长,色帷青蓝,红绿花饰为饰,裙以青布十余幅为细褶,镶边,委地数寸。”
   “青布裹头,细褶青裙,项挂银圈”的装束在日常生活中已不多见,村里只有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还着民族服务,青布仍然是自己手工织成,而袖口和裙边只随意挑几针碎花,几乎没有多少观赏价值。原来村里姑娘出嫁时,也可以见到布依盛装,而现在的新娘也开始着汉装。
   55岁的龙秀芬有4个女儿,都已经出嫁。当初她嫁到镇山李显良家时,是村里出了名的巧手媳妇,她拿出自己年轻时绣的婴儿背带,背带上写意的花鸟虫兽栩栩如生,针法细腻密实。说起布依女子的“绣花”、“挑花”技艺,龙秀芬显得很兴奋,“有平绣、贴绣、十字挑花、窜花、抽绣、架纱、滚边……几十种技法,绣出的图案更是数不清,心里想着什么样,手上自然就绣出来,可现在的姑娘都不学了。”想到自己的手艺将要失传,龙秀芬有些伤心。龙出嫁时的一套嫁衣,据说她整整绣了一年,出嫁那天,邻村的姑娘都跑来瞧新娘子。镇山划归旅游区后,这套盛装被她卖给了一位日本游客,这事落得孩子们一顿埋怨。
   龙秀芬现在想起来还真后悔,可4个女儿都不事女红,提起这事她更加生气。二姑娘李恒梅算是手巧的一个,然而远不及母亲,我们提出要看她的绣品,姑娘先是执意不肯,在母亲的要求下,恒梅拿出几对鞋垫。龙秀芬指点着告诉我们,姑娘的鞋垫里往往绣着自己的心意。仔细一看,果然绣着“友情”、“朋友”、“一心为定”、“再见”等字样。龙秀芬讲:“鞋垫是姑娘送给情人的,这些字表明姑娘对小伙子的态度。”原来,姑娘们靠鞋垫来传递自己的心意。我们问起恒梅出嫁的布依盛装,她却反问到:“现在谁还穿民族服装?”这一问,却令我们愕然。
   事后,我曾向一位在大学执教人类学的老师讲起此事,这位老先生更是遗憾:“布依服饰集纺织、印染、挑花、刺绣等手工艺术为一体,实在是难能多得的杰作。如果失传,其无疑于失去本民族的文化。”

   ■布依搭台 苗族跳花■

   农历正月十二、十三、十四三天,镇山布依族要为当地苗族举办传统的跳花节。由布依族组织场地让苗族同胞来跳场,这在贵州甚至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一种民族节目。
   布依搭台,苗族跳花的历史,缘于一个感人的故事。镇山布依族入黔后,五世祖班国和在广顺羊角屯缴匪时,不慎被虏。布依人几次营救未成,请苗族兄弟帮忙。苗人来到广顺羊角屯,见戒备森严,无法劫狱。于是,夜半时分,苗族兄弟选一善吹芦笙者,躲在监狱外的小山上吹芦笙,唱歌,以歌声传递消息。歌中唱到:“班国和,我们来救你,今夜五更天,你从监狱爬出,我们来接你。”芦笙发出:“低溜低溜,小小监牢,看守不多、不多”的音韵。班国和听懂了暗语,狱卒却听不懂苗语。半夜时,苗家兄弟趁狱卒沉睡时,将班国和救出。
   班国和获救后,为感谢苗族兄弟的救命之恩,决定为苗族同胞开辟一个跳花场。班国和与苗族的父老商议后,选定在镇山脚下的三岔河。从此,跳花节被固定下来,一直延续至今。
   跳花节是苗族、布依族青年男女走亲访友,谈情说爱的日子。这一天,姑娘、小伙往往身着艳丽的服饰,戴上银质首饰,从四面八方赶到三岔河。现在,虽说各种形式的活动增多,可姑娘小伙们却不会错过这个热闹的日子,每年大约有2万人参加跳花节。
   跳花节活动少不了的是“花树”,青年们在花场的中间树一棵3米多高的长青树,树上挂着五光十色的彩带。跳花开始时,村里的两个小孩骑着马,绕花树转三圈后,青年男女才开始绕着花树吹芦笙,唱歌,跳芦笙舞。
   老村长班士祥介绍说:“布依族的‘四月八’歌节、‘六月六’断秧节、‘七月半’敬神节,都是很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可除了跳花节之外,村里的一些青年人对传统节日已经不太有兴趣。”老村长的话带着一丝遗憾,现代生活已经无可避免地诱惑着镇山的年轻一代。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5-13 17:56 , Processed in 0.125608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