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网 http://www.56-china.com.cn/mzf/MZF-whmk29.htm
又一场革命:藏文进入电脑
——藏文国际编码标准确定纪实
文/天 粒
基础奠定
人类进入电子计算机时代是对现代高科技发展水平的一个极好验证。那么,如何实现藏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如何使世界人民了解藏民族呢?于是,藏文与电子计算机的结合便应运而生。
1984年,西北民族学院组建了联合攻关小组,进行计算机藏文系统的研制与开发。
1986年,学院开创性地开设了“藏文信息处理”专业课程,至今,已有10届毕业生成为我国首批藏族、藏文计算机人才被输送到藏族地区。
1993年,国家技术监督局、电子工业部、西藏自治区有关部门正式承担了起草“信息交换用藏文编码国际标准”的工作。
至此,藏文编码国际标准的制定拉开了序幕。
提交方案
几大部委作出了承诺,要按照国际标准制定实施细则。
1994年初,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电子工业部共同磋商,西藏藏语委、西藏大学、全国信息标准化委员会及不少兄弟省市的专家们走到一起,几经努力,完成了第一个藏文编码字符集国际标准提案。
1994年4月,我国藏文专家赴土耳其参加ISO/IEC JTCL SC2/WG2第25届会议,将提案提交WG2审议。与此同时,印度一名专家也提交了一套藏文编码码方案。经过讨论,WG2要求中国尽可能压缩字符集。
中国专家感到了形势的严峻。
1994年4月底,一份更加精炼的藏文编码字符集告罄。
1994年10月,中国政府第二次向WG2第26届会议提交了新的方案。
1995年4月,瑞士第27届WG2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与WG2就藏文编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出乎中国代表们的意料,UNICODE同时也递交了另一套藏文编码方案,虽然与我国的比较接近,但仍存在差异。WG2希望为了使未来的藏文编码能够满足同样使用藏文的其他国家的需要,正式要求中国征求不丹、锡金及印度等国家和UNICODE集团的意见,以形成各方认可的藏文编码最终方案。
1995年5月,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召开专门会议,专门讨论少数民族文字编码问题。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民委、电子工业部、国家科委、国家语委在会上一致表态:坚决支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国院标准化工作,加速藏文编码工作进程。
同月,“藏文信息处理国际编码研讨会”在拉萨召开,有关的中央及地方单位的代表和藏学专家、计算机编码专家、梵文学者22人就其修订与完善作了长时间的讨论,对UNICODE的藏文编码提案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分析研究,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藏文编码国际标准提案。
1995年6月初,中国政府派专家赴美国硅谷参加UNICODE工作会议。中方态度慎重而果断。
这次谈判的结果,UNICODE最终,同意以中国提案为主的藏文编码提案。
1995年6月下旬,中国代表团出现在赫尔辛基WG2第28届会议上。中国与UNICODE将上述藏文提案以联合名义提交给了大会,经过讨论后正式通过WG2一级审查,并进入SC2一级投票处理阶段。
1996年4月。丹麦。WG2第30届会议。英国、爱尔兰等国代表认为:现行藏文编码方案不完备,必须扩充。
中国代表认为:对现行藏文编码方案进行扩充的条件是不能影响或搁置藏文编码提案进程的。
过去,中国一向和蔼有加,这次态度却如此坚决。英国、爱尔兰方面感到了压力。气氛骤然紧张。
中方的态度是:谈判中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有一定的气度。辩论异常激烈。WG2此时裁决:已进入投票阶段的提案不能“改变”,扩充方案留待以后讨论。
如此,藏文编码顺利进入下一轮投票,中国提交了藏文高质量编码打印文本,并随同下一轮投票散发。
1997年6月30日至7月4日,第33届WG2会议及SC2全会在希腊举行。两项会议在决议中分别宣布:藏文已经通过了最后一级的投票表决,正式形成藏文国际标准,其文本将由SC2秘书处提交ITTF(负责出版发行国际标准的机构)在适当时候进行打印出版。
中国的第一个成为国际标准的少数民族文字编码从此诞生。
拨款立项
藏文编码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与藏文编码国际提案的工作同步进行。国家技术监督局以技监国标函(1997)208号文件颁布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即GB16959—1997《信息技术 信息交换用藏文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和GB/T16960.1—1997《信息技术 藏文编码字符集(基本集)24X48点阵字型〓第1部分:白体》。
1996年10月,国家科委已拨款立项,委托西藏大学在Windws操作系统上实现这两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