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南曼森 发表于 2014-1-15 09:57
100户人的村庄,集资修建造价21万元人民币的公共设施,每户需分摊2100元,这在中国广西农村是有困难的。由 ...
山罗省木州的傣族,原居地被征用建水电厂,政府全额补助,迁到新的村址,种稻玉米、兼种茶蔗、养猪牛,保持原有的生活状态,每户人都有猪牛茶蔗等经济作物“副业”(青壮出外打工 也寄钱回家),“副业”能为他们每户赚月均810万盾(2300人民币),他们每户的月均消费约570万盾(1600人民币)。
在大陆,一栋占地90平方、两层高的农村自建钢筋水泥结构住宅,成本需约21万人民币;该竹石结构公房,占地90平方、两层高,也需21万人民币。 从账面看,该公房似乎“不值”,但修换木屋构件,可在山林里就地取材,木质构件在东南亚湿热环境约有十几年的寿命周期,已足够当地山林衍育,腐朽丢弃的木屋构件,也能被大自然吸收循环。
而生产水泥钢筋砖块,需要高炉焦炭、爆山采石挖泥 (这些工业确实能产出很高的GDP),能耗大,资源不可再生,排污也难处理。
我个人认为,现代化建筑只适合市区,不适合山乡。
大陆之所以将钢筋水泥生产成本压到这么低,最根本原因是
产能严重过剩,铁矿、石灰矿、煤矿(炼钢用) 日夜不停疯狂开挖,冶炼。大陆本身出产的铁石,含铁量低于50%,只有小钢厂拿去炼;大钢厂都100%依赖进口巴西澳洲的60%以上高品位铁石。所以你可以想象,人家从原料供应处已经套住大陆的利润环节了。人家高价出口铁石给大陆炼,大陆因自身产能过度扩张,出厂钢品卖不高价,只好再将钢品低价卖给人家。 什么叫“作嫁衣裳”?
东南亚的山区民族建筑,多是木造高脚屋,就地取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