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讯(记者李湘萍)5月28日至30日,全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会议在河池召开。会议传达了全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工作交流会的精神,部署了我区今年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任务,公布了我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一批试点项目:
综合类的是靖西县(资源普查)、宜州下枧河流域刘三姐歌谣文化生态保护区;专业类包括平果壮族嘹歌、环江毛南族傩文化、马山县壮族多声部民歌、梧州市龙母文化,并在南丹县里湖乡举行我区第一个国家级试点保护项目——广西红水河流域铜鼓艺术保护工程启动仪式。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全区各市县主管文化的负责人实地考察了南丹白裤瑶文化和宜州祥贝乡歌谣文化,相互交流了工作经验,对我区民族民间文化生存发展所面临的诸如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后继乏人的情况,一些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等的严峻形势,提出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自觉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意识,实现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网络化、法制化。
会议还宣布河池市东兰县(铜鼓艺术)、南宁市马山县(多声部民歌)、柳州市融安县大将镇(彩调)、柳州市融安县长安镇(文场)、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绝技)、玉林市博白县(采茶戏)、百色市凌云县朝里乡(民间音乐)为“广西民间艺术之乡”,并授予桂林市阳朔县高田镇(雕刻工艺)“广西民间特色艺术之乡”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