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烈日下的隆安县乔建镇儒浩村谷红岭一片忙碌景象。这里的地表上采集到大量大石铲残件等遗物并被确认为是古人类文化遗址,考古人员正在此进行抢救性发掘并有重大发现。截至目前,已发现文化遗物近100件,类型主要有石铲、石锛、石斧、石砧、陶器陶片等,以及大量的石器残件和碎片。据悉,尽管未能对其真正功能作出最终判断,但本次发现将对研究石铲现象和稻作文化等有着重要价值和作用。
10月20日,受相关部门委托,南宁市博物馆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对此地开展抢救性发掘。至今,已共布探方32个,方向均为315°,分A、B两区,共揭露遗址面积800平方米。目前,大部分探方发掘深距地表约60厘米,局部达80厘米。发现文化遗物近100件,类型主要有石铲、石锛、石斧、石砧、陶器陶片等,以及大量的石器残件和碎片。清理发现多处文化遗迹,为灰坑、灰烬堆积等。在储藏室,记者看到其中不乏体形扁薄硕大,造型奇特,制作精美的大石铲及石斧等。虽历经沧桑,可其仍棱角分明、光滑精致。
该遗址的发现,缘于去年11月份。因云桂高速铁路建设的需要,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铁路沿线各地文物部门对铁路建设用地范围内进行调查时,在该处地表上采集到大量的大石铲残件等遗物,因而将之确认为又一处古人类文化遗址。
亲临现场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傅宪国受访时说:“这个遗址在广西,是相当重要的一处大石铲考古遗址。尽管我们目前发现了一些遗迹现象,它的真正功能还没有办法做出最终的判断,但是现在已有的现象,最起码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据目前我们发现的现象,我个人觉得,不仅仅是对隆安的考古,甚至对整个广西的考古,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于本次考古发掘的意义,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珍认为,隆安是大石铲的中心区域。这次的发掘发现,对石铲现象的研究比较将有很大的帮助。
据悉,大石铲是一种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或遗物。其首次“现身”是在1952年的广西崇左,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先后对广西大石铲遗址进行了发掘。从调查和发掘的资料看,主要集中分布于左、右江汇合处的桂南壮族地区。因其集中分布和出土于广西南部,学术界也就习惯将之称为“桂南大石铲”。其中隆安是出土最为密集的地方,最为著名的是1979年在该县大龙潭遗址发掘出的233件石器中,石铲就达231件。这被视为华南地区出土大石铲最为密集的地方。(记者莫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