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忠(金钟)广西邕宁人,壮族。现为香港大学人文社会研究所名誉研究员(教授)。系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中国语言学会永久会员、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学会理事及学术委员。
从事高等教育工作30多年,50年代中曾在中国科学院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普查及创制文字工作。
在高等院校主讲过《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及《方言、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研究基础知识》等课程。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渊博的语言专业知识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在教学工作中,培养了不少人才。
语言科学研究亦成绩卓著。其所著、《语言演变论》,不仅提出了汉语并不是孤立的语种,而是有一个“汉语语族”的新观点,填补了长期以来认为汉语只有八方大言,没有语族的空白。
还根据我国丰富的语言事实,提出“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两种语言的融合,完全可以产生新的第三种语言”的新观点、新理论,突破了斯大林传统的语言融合观。在研究方法上,更是开创了把汉语同少数民族语言结合起来研究的先河,因而受到海内外同行的好评。
在《濮与中华民族》专著中,更是独树一帜,利用历史语言研究历史,这是中国有史以来利用历史语言研究中国历史的第一人。他通过对语言“活化石”的细心鉴别。顺利破解了数千年以来中国历史积留最多的千古谜。如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及商,周的古代民族;“华夏”名称的由来;所谓“蛮、夷、戎、狄”及荤粥(熏鬻)、玁狁,乌桓、鲜卑、契丹等古代民族的渊源关系;以及被历史遗忘“楼兰”古国的千古之谜,并打破众多史籍藩篱,首次肯定“濮(百)越”先民是主要创造中华古代文明的民族。良渚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都是他们对中华古代文明和人类文明做出伟大的贡献。
此外,还有众多的古代地名、人名、民族(氏族、部落和部族)名和国家(包括方国、邦国)名也都一一破解。
三千多年前成书的中华宝典《山海经》,是伟大中华历史文化的瑰宝。但它记录众多的山名、水名、人名、国名和怪兽、鸟、虫、鱼之名,都是古代民族语言的汉字译音,音义分离,从汉字意义无法理解,因而司马迁写《史记》时说“不敢言”,郭璞注解时更是无奈地说:“此书跨世七代,历载三千……非天下之至通,难与言《山海》之义矣。”
《山海经》(全新注释)用“濮越”语破解了这一千古谜,为后人省了许多阅读的精力与宝贵时间,也让这块珍贵的中华文化瑰宝更加通明剔透,继续熠熠生辉,万古流光。
(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