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属于狄青不属于侬智高
岑时一
前些时候,在《南国早报》上有人刊登文章,一篇的标题是:“壮族英雄侬智高”;另一篇的标题是:“狄青:镇压侬智高第一将”。后一标题中的“第一将”虽是引用《平蛮三将题名碑》中的第一将的提法,但意涵很清楚,本应想写“罪人”,但又遮遮掩掩,煞费苦心,用“将”字来代替。本人的观点与上述两篇文章相反,认为,狄青是平定侬智高叛乱的第一功臣和英雄,侬智高则是包括壮族在内的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
一、侬智高“内附”是假,扩张势力,图谋建国称帝是真。
北宋时期,邕州只直管二县(即宣化、武缘)一寨(太平)一场(慎乃)。其西南、西北共有四十三州、五县属羁縻州县、虽也是隶属邕州管理,但与直管的县有很大的不同。这些羁縻州县的首领全是由本州的酋长或头面人物担任,只要接受宋廷的敕封和定期进贡以表臣服忠心,其州县内的事务,一概由其处理,朝廷一般不予过问。广源州也是羁縻州之一。该州在宋仁宗时多为交趾所控制,宋廷对其边远莫及。据安南《大越史记全书》记载:“(乾符有道元年,宋宝元二年)春正月,西农首领何文贞,以存福叛状闻。初,存福为傥犹州首领,弟存禄为万涯州首领,存福妻阿侬弟当道为武勒州首领。皆属于广源州,岁输土贡,后存福杀存禄及当道,并有其地,僭称昭圣皇帝,立阿侬为明德皇后,封子智聪为南衙王,改其州曰长生国。缮甲治兵,坚城自守,无复奉称臣。二月帝自将征存福,……获存福、智聪等五人,惟妻阿侬、子智高走脱,槛存福等归京师。……并斩之于都市。”“(宋庆历元年)……是岁,侬智高与其母阿侬,由雷火峒复据傥犹州,改其州曰大历国,帝命将讨之,生擒智高归京师,帝悯其父存福、兄智聪被诛,免其罪,复授广源州如故。以雷火频婆四洞及思琅州附益之。”《宋朝事实类苑》(宋,江少虞撰)载:“皇祐四年,侬智高世为广源州酋长,役属交趾,称广源州节度使。……智高桀黠难治,交趾恶之,以兵掩获其父,留交趾以为质。智高不得已,岁输金货甚多。久之,父死,智高怨交趾,且恐终为所灭,乃叛交趾,过江徙居安德州,遣使诣邕州,求朝命,补为刺史。朝廷以智高怨交趾而来,恐疆场生事,却而不受。智高由是怨,数入为盗。”
从以上引文,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1、广源州在宋神宗元丰二年前是游走于宋朝和交趾之间的,有时为宋朝所控制,有时为交趾所控制,就看谁的国力和军力较强。在归仁铺战前的宋仁宗皇祐年间,广源州名义上为邕管羁縻州之一,但交趾几次发兵捉拿侬存福、侬智高,宋朝均没有作出反应,事实上宋仁宗已默认广源州为交趾所控制。
2、侬存福、侬智高叛交趾及以后发兵反宋朝,均为一个目的,就是要建立自己的国家,称帝做皇帝梦。当其野心最初为交趾所挫败时,就以:“内附”为诱饵,企图拉宋朝下水以与交趾对抗,他们就可以看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伺机扩大自己的势力。
3、宋仁宗也看透了侬智高的本性,就是桀黠难制,以怨交趾而来。当时宋朝国力虚弱,广南西路边防空虚,驻军很少。这可从以后侬智高以兵五千攻破横山寨、攻占邕州、沿江东下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的状况得到证实。如果接受了侬智高“内附”的要求和条件,必然要造成宋朝与交趾的对抗,两国就会兵戎相见。宋仁宗根据自己的国力和边防情况,为免“疆场生事”和不被利用,对侬智高的“内附”要求暂拒,这实为当时较为稳妥的选择。
二、侬智高与宋朝的矛盾是分裂与反分裂的矛盾。
当侬智高“内附”的要求被拒绝后,侬智高谓其徒曰:“今吾既得罪于交趾,中国又不我纳,无所自容,止有反耳”(见《宋朝事实类苑》)。侬智高造反似乎很有道理,是被迫的。但问题是向谁造反?宋朝从未向侬智高用兵,而交趾则杀其父、杀其兄,打破了他们“长生国”、“大历国”、“南天国”做皇帝的迷梦。如果要造反,应向交趾反,而侬智高不但不把刀兵矛头指向交趾,而却指向宋朝,就象一个凶徒与其主子打斗,打斗不过就向邻居的一个人求助,说我愿拜你为干爹,只要你帮助我斗主子。那人看出他不是好人而予以拒绝。那个凶徒就说:你不同意,我就先杀了你。这就是强盗的语言和逻辑。其实侬智高为扩大势力和做皇帝梦,早就看到宋朝的弱点:国力不振,边防空虚,有机可乘。当南边无法打破时,就转向北边和东边,向宋朝抢夺地盘。当他领兵攻破横山寨、攻破邕州后,就迫不及待地宣布建立“大南国”,僭号仁惠皇帝,改年啓历。当侬智高围广州不克转而攻破昭州后放言:欲得邕桂七州节度使即降。枢密副使梁适曰:“若尔,二广非朝廷有矣。”侬智高初步规划二广作为他“大南国”的地盘。由此可见,宋朝与侬智高的矛盾,不是汉族与壮族的民族矛盾,也不是官逼民反,因为宋朝对邕州以西以北广大壮族地区实行的羁縻政策,基本上是放任自流,政事很少过问。侬智高占领宋朝广西大部分地区建立所谓“大南国”,从法理上说,广源州是宋朝邕管羁縻州之一,侬智高还属宋朝臣民,于是便构成分裂与反分裂、叛乱与反叛乱的矛盾。兵戎相见,成了敌我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就只有坚决予以镇压。
三、狄青是平定侬智高叛乱的第一功臣和英雄。
当侬智高攻破邕州,沿江长驱东下,围困广州五十七天未克后,转向西北攻破昭州,广东都监张忠、广东铃辖蒋偕、广西铃辖王正伦相继被害,失败消息传来,朝野震惊,眼看岭南二广将不为宋朝所有,而侬军大有北上直指中原之势。此时宋仁宗坐立不安,昼夜难眠,千方百计,煞费苦心去找能破敌之良将。初,命知桂州余靖经制广南东、西路贼盗事,觉得不放心,又改新知秦州孙沔为荆湖南路、江南西路安抚使,后又加广南东、西路安抚使。孙沔对仁宗曰:“臣虽老,然秦州不足烦圣虑,陛下当以岭南为忧也。”但仁宗还是不放心,孙沔能否破敌?把握也不大,继续寻找将才。一日,仁宗问宰相庞籍,谁可将者?籍荐枢密副使狄青。而狄青又自告奋勇,上表请行,翌日入对,自言:“臣起行伍,非战伐无以报国,愿得蕃落骑数百,益以禁兵,羁贼首至阙下。”仁宗久未听到过这样的豪言壮语,大喜,于是马上任命狄青为宣徽南院使、荆湖南北路宣抚使,提举广南东、西路经制贼盗事,并诏广南将佐,皆禀青节制。若孙沔、余靖分路讨击,亦各听其指挥。狄青抵宾州,先斩陈曙以明纪律,随即对战役作周密部署和策划,制订战术战法,包括迷惑侬军和巧渡昆仑关。当狄青率军抵达归仁铺时,迂侬军集中抵抗,而狄青从容指挥,自执白旗麾蕃落骑兵张左右翼,出贼后交击,左者右,右者左,已而右者复左,左者复右,贼不知所为,大败走,退入邕州,狄青追捕五十里(按距邕五十里计算,归仁铺应为今五圹),打死侬军五千三百四十一人,其中捕贼斩首二千二百级,包括侬贼军师黄师宓、贼党侬建中、侬智中并伪官属五十七人。生擒贼首五百余人。侬智高夜纵火烧城遁,几乎全军覆没,只好败走特磨道和大理,再也没有反抗的能力。狄青宋军只经这一仗就取得了全面彻底的胜利,意义非常巨大。
1、这一仗彻底打破了侬智高“大南国”的皇帝梦。如果让侬智高的皇帝梦得逞,那么,越城岭与交趾之间,即二广的广大地区就会出现一个“大南国”,则宋朝的版图就将改写了。宋朝的中原地区也将受到巨大的威胁。
2、这一仗是却了交趾兵,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的。狄青在向南进军途中,得知余靖缺乏信心,要请交趾兵共同围剿侬智高,而朝廷已同意并为交趾兵准备钱粮和赏钱时,狄青则坚决拒之,奏曰:“李德政声言将步兵五万,骑一千赴援,此非情实,且假兵于外以除内寇,非我利也。以一智高横蹂二广,力不能讨,乃假蛮人兵。蛮夷贪得忘义,因而启乱,何以御之。愿罢交趾兵勿用,且檄靖无通交趾使。”最后仁宗还是采纳了狄青的意见,罢了交趾兵。设想一下,如果让交趾兵进来,打赢了,它会提出很多奖赏的要求,不满足则不予撤兵。如果打不败侬智高或处于相持状态,则交趾兵会长期留驻广南,逐渐把广南变成它的势力范围,内忧外患会更加严重。所以事后人们都认为狄青有远略。
3、这一仗,振了宋朝的军威和国威,使以后的二十多年中,岭南边境相对平静,交趾不敢轻举妄动。原广源州的部分地区,自然而然地回到了宋朝的怀抱,边境地区享受了较长一段时间平静的生活。
4、这一仗不仅平定了侬智高之乱,也促进了内地与岭南尤其是广西西部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快了汉、壮等民族的融合。今天我们广西民族关系融洽,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共谋发展,这固然是党的民族政策带来的结果,但不能不看到这是一个历史过程,这一过程从狄青平定侬智高之乱后就开始了。所以刘锡蕃在他的《岭表记蛮》一书中说:“故狄武襄于广西之开拓史上,实为第一功臣。”这一评语是十分中肯的。
5、这一仗,战略、战术运用得当,以较少的代价和最短的时间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说明狄青有很高的军事才能,堪称典范。狄青回朝后,宋仁宗特地要狄青在崇政殿按归仁铺破贼之势,令蕃落骑兵布阵,观其驰逐击刺,深受仁宗的赞赏。
四、围绕狄青战功的奖赏,出现公道与徇私,标新与守旧,正义与邪恶的斗争。
宋仁宗看到了这一胜利的巨大意义,并且朝中那么多将帅,真正能解他心头之忧的,惟有狄青而已。他准备给狄青以较高的奖赏,提为枢密院使。宋仁宗对宰相庞籍说:“青破贼,卿执议之力。”庞籍听了这句话,真是有苦难言,高兴不起来。最初庞籍推荐狄青当主帅,并不是看重狄青的军事才干,不是出于真心,而是欲置狄青于困逼的境地。原来,于皇祐四年六月,把彰化节度使、知延州狄青提为枢密副使,就遭到一些人反对,御史中丞王举正,言青出兵伍为执政,本朝所无,恐四方轻朝廷;左司谏贾黯,御史韩贽亦以为言,但宋仁宗没听这些意见,还是让青任枢密院副使。大概庞籍也持王举正的态度,他之所以推荐狄青,是想让狄青为难,如狄青不接受推荐,就会说他胆怯、无能,如接受了,打不败侬智高,他就会失去枢密院副使的新职,反对者就会如愿以偿了。但想不到狄青会自告奋勇并在仁宗面前立下誓言,更想不到只一仗就把侬智高彻底打垮了,仁宗必定要把狄青进一步高升,真是欲除之,反而益之。于是庞籍等守旧和既得利益者深恐狄青位居己上,便以种种理由反对提拔狄青。这些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在国家危难时,他们不站出来,也没有能力站出来为国家分忧,勇挑重担,而对别人为国解难立下战功,又百般妒贤忌能,生怕自己的职位被人挤掉或高于自己而加以反对,这就叫奸邪当道。但朝中也有主持公道和正义的,皆奏曰:“狄青功大赏薄,无以劝后。”平蛮第二将之一的石全彬于禁中也极力颂青之功,极言青与孙沔褒赏太薄。在他们的支持下,宋仁宗便毅然下诏命青为枢密院使。狄青平定侬智高之乱并受重赏,使京城老百姓为之振奋,每天都有不少人在狄青住所外等候,以一睹狄青这位英雄的风采为快,就象今天以一睹航天英雄的风采为快一样。但老百姓对狄青越赞赏,越使那些徇私、守旧和奸邪之人感到不安,于是更加疯狂诋毁狄青,甚至以“家犬生角”、长大水徙居相国寺为说事,散布流言蜚语。最后仁宗在这些反狄势力的重压下,于嘉祐元年秋八月,罢了狄青的枢密院使,同平章事,判陈州。狄青在枢密院任职四年,倍受打击,心情早就不愉快,这一罢职更使他在精神上受到巨大的冲击,在陈州只呆了七个多月,就因忧郁过度而染病去世。狄青去世,宋仁宗虽发哀苑中,赠中书令,谥武襄,但不能不说这是宋仁宗的悲哀,他没有能力清除那些徇私、守旧和奸邪势力,反让这些势力控制朝政,使主持公道、正义和一心为国的贤才抬不起头,从此,宋朝便一蹶不振,走向衰败和灭亡。
五、贬低狄青,吹捧侬智高为英雄与当今包括壮族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情感背道而驰。
狄青平侬智高之乱这件事,距今已将近九百五十五年了,历史早就有了正确的结论。可是时至今日,当全国人民在致力于中华民族复兴、建立和谐社会之时,却有人出来贬低狄青平乱的贡献,对狄青被宋仁宗罢枢密院使之职判陈州,忧郁染病四十九岁即去世这一事,表现出幸灾乐祸的心情,而对侬智高则倍加吹捧,甚至说:“事业未竟,英雄不死。”那么,什么是侬智高的未竟事业呢?有人说侬智高的未竟事业就是要把广源州归附宋朝。这种说法不合情理,也不合逻辑,是有人为侬智高开脱罪责而强加给侬智高的。侬智高的未竟事业最好是用他自己说的话来说明。当侬智高惨败归仁铺,退坐邕州城楼上惶恐不安时,写下一副对联:“帝业未成人已老,王封申锡国同休。”这副对联明明白白,他的未竟事业就是“大南国”和皇帝梦,眼看这一切就要完蛋了。因此,宣扬侬智高的未竟事业,就是要宣扬“大南国”,说侬智高英雄不死,就是要复活侬智高的皇帝梦。无独有偶,今天的达赖集团,不仅要在西藏,还要在中国西部的藏族地区建立一个独立的“大西藏”。这些藏独分子,自然把达赖称作英雄;在新疆,也有东突分子要在新疆建立“东突.国家”,他们也把热比娅称作英雄。因此,吹捧侬智高为英雄绝不是学术分歧之争了。大概有些人很想做“大南国”的臣民,所以提出“事业未竟,英雄不死”,这是与当今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目标背道而驰的。这个未竟事业,在宋仁宗时不能得逞,在今天注定也不会得逞。
二00九年秋于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