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原本是作者在壮族在线旅游篇里的一个投稿,因主题符合僚人家园相应版块,特此转载——红棉树)
『探访那坡神秘黑衣壮』
苹果龙
中午从南宁出发,晚上8点多才到达那坡。对于一个边境县而言,那坡县城的袖珍并没有让我觉得吃惊。在长达近10年的对越自卫还击战中,那坡一直都是广西境内重要的军事重镇。
当我在早晨登上位于县城北部一个小山顶上的那坡烈士陵园时,还是被震撼住了。朝南的墓碑密密麻麻,红土地下长眠的都是18—22岁的年轻生命。我点燃一支烟,放在墓碑前。对于20多岁的广西人而言,对越自卫还击战是童年里很深的记忆。对于我个人而言,在所有的战争中,中越战争是我最渴望深入了解的。
那坡烈士陵园于1980年2月17日落成。主要纪念在自卫还击战中牺牲的战士、民兵和向导。陵墓在纪念塔后面,共有936名烈士长眠在这里,其中战士721名,民兵、民工215名,每一个烈士都安有一个碑,上面写有烈士的姓名、年龄、籍贯。烈士陵园面向南方,眼前是一个开阔的山谷,祥和的村庄和稻田点缀期间。
很多长眠在这里的年轻人只有20岁,都是1979年1月入伍,1979年2月17日、18日就牺牲了,他们的军旅生涯只有短短的一个月不到。
而他们呢?他们一样是农家孩子。在生命最富活力的时候就悲壮的谢幕了。
密密麻麻的墓碑前,有亲人送上的已经凋谢的鲜花和满是泥泞的酒杯。野菊花在怒放。走过纪念塔,当地的小孩爬到了纪念塔的顶端向我们招手。
相对于烈士陵园的清静,那坡神秘的黑衣壮现在正是揭开神秘面纱的时候。
广西是壮族自治区,壮族是一个开放的民族,善于与人沟通,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壮族要比其他少数民族更容易汉化。在广西境内,还能保留传统的壮族文化传统的分支已经不多了。黑衣壮无疑是目前传承壮族民族文化精髓最好的壮族分支。
黑衣壮原汁原味的山歌和以黑为美的服饰,。直到2001年11月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开幕式上,来自那坡县黑衣壮姑娘犹如天籁之声的民歌和独特的以黑为美的民族审美趣味,才引起民俗研究者、摄影家和背包客的更大注意。
壮族是那坡县的主要民族,按自称和语言划分有12个族群之多,如布壮、布央、布峒、布农、布税、布依、布路、布省、布决、布拥、隆安、左州等。其中的布壮、布敏与布嗷称为黑衣壮,占当地壮族总数33%。
“黑衣壮”以黑为美,以黑作为穿着和族群的标记,是壮族的一个奇特支系。黑衣壮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质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在壮民族众多支系中,传承民族精神最顽强的就是黑衣壮。
黑衣壮多数居住在大石山区,以农耕为生。以种植玉米、小麦、红薯、豆类为主,居住木瓦结构的房屋。黑衣壮的主食是玉米粥,现在在弄文屯和马独屯,从2002年开始试种水稻,运气好的话可以吃到他们种出来的大米。
黑衣壮主要居住在大石山区,生存环境十分恶劣,耕地素有“碗一块瓢一块,一顶草帽盖三块”之称。踏进黑衣壮的聚居地,他们坚毅的生存能力让人感动。
那坡县黑衣壮遍布全县,但黑衣壮文化保留得最好的是龙合乡果桃村的马独屯、城厢镇龙华村的弄文屯、弄力屯。在黑衣壮寨子里,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都不穿传统的黑衣壮服装了。但是一些很传统的黑衣壮习俗在那坡还保留得很完整。黑衣壮的建筑、服饰、民歌、丧葬习俗、取名习俗、蓝靛染织等还是能让旅行者大有斩获。
弄文屯位于城厢镇龙华村一个四面环山的狭长谷地里,全屯只有53户260人,距离县城大约15公里,是一个安静祥和的黑衣壮村寨,据说其先祖因逃难而到弄文定居,至今已经在这石山区里居住了有200多年。
因为深处大石山区,自然环境恶劣,弄文屯的黑衣壮还沿袭着传统的方式,生产自给自足,还保留着黑衣壮传统的文化。特别是染织布,从棉花、纺线、织布等全部是自己做。
虽然弄文屯被无边无际的大石山环绕,但弄文屯的景色很漂亮,在石头山的映衬下,有点世外桃源的味道。屯里家家户户都种有果树,刚走进村子里,所有的人都会很热情打招呼,邀请你到他家吃饭。弄文屯的人主要姓黄、李、梁、何、农。现在弄文屯的年轻人基本都不穿黑衣壮的传统服饰了,只在重要的节日才穿。但还保留着原始的纺织工艺。
龙合乡果桃村的马独屯也是一个保留黑衣壮文化较好的寨子,距离县城50公里。全屯有70多户400多人,全部是黑衣壮。寨子主要有四个姓:黄、林、梁、冯。果桃村村长黄文武是马独屯人,家住马独屯51号,门前有一个接收电视的卫星锅盖。我们走进一户黑衣壮人家,两分钟不到,主人就年、把茶水、玉米酒和饭菜递到了眼前。
马独屯的黑衣壮很敬重老人,只要家里有超过60岁的老人,都要在神台旁边挂一张用红布做的锦旗,上书一个大字:“福、寿、康、宁”,如果是有60岁的人就写“福”字,70岁的就“寿”字,80岁的就写“康”字,90岁的就写“宁”字。黄村长的爷爷已经有90多岁,神台旁边就挂有一张写有“宁”字的锦旗。
石头崇拜是黑衣壮传承已久的习俗,在马独屯就有很多用石头做的石柱、石磨、石墙、石墩、石台阶等。旅行者在马独屯可以欣赏到黑衣壮淳朴的民歌。马独屯的古朴民风和干栏式建筑保护得很好。
在马独屯时,正是一个午后。吃完饭,斜躺在门前的竹椅上,闭上眼休憩一下。几个黑衣壮大嫂在唱着黑衣壮山歌,有时光倒流的错觉。主人在屋里纺着线,纺线机传出的声音,让我穿透时空,在广西乡下,这个声音曾经让我的童年充满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