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4-4-28
- 听众数
- 1
- 注册时间
- 2003-10-20
- 阅读权限
- 50
- 精华
- 0
- 积分
- 3204
- 帖子
- 780
- 最后登录
- 2004-4-28
- 注册时间
- 2003-10-20
|
| | | | (续)
肆 平话的归属 平话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强势的方言。它的分布面积要大于现代平话。从汉越语反映的情况看,它的古全浊声母的语音特点早在十世纪前就已经形成。它还向周围非汉语大量输出借词。这种情况和广西地区在古代具有较为重要的军事经济文化地位有关。但清初以后,两广的经济文化重心移向沿海一带,广西地区相对变得落后,平话也开始衰落。如果说平话在早期还能对桂东粤西的白话施加影响,附图{图}fficeffice" />
上一例反映目前同一音值的韵母具有众多中古韵类来源,下一例显示同一中古韵类分化为不同音值的多个韵母,都是不同方言影响的结果。
平话今非昔比。数百年来,面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优越越来越大的官话和白话,平话的分布地区日渐缩小。它不仅从绝大多数城市退出,退却到集镇和农村地区,而且逐渐由社会交际工具向家庭内部用语蜕变。目前桂北平话区和湘南土话区、粤北土话区作为双方言区或多方言区,居民对外多使用西南官话或客家话和粤语,桂南平话区内白话也日益通行。社会交际作用的逐渐丧失还使各地平话失去交流机会,导致方言分歧的加剧。而这一结果反过来又将进一步加快平话丧失社会交际作用的过程。
前文提到,关于平话在方言区划中的地位问题,要考虑到共时和历时两个方面。平话在历史上无疑有过不同于其他方言的独立发展,而且对周围其他语言和方言有过重要影响。但它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弱势方言。它目前虽然仍然保有基本的特点,但发展前景不容乐观。桂南平话可能融入白话,桂北平话和湘南土话、粤北土话可能消亡。在这种情况下,把一个没有发展前景、又正在失去社会交际功能的方言和官话、吴、湘、赣、客、粤、闽等大方言并列纳入一级分类的系列,恐怕是需要斟酌的。但把它归入其他方言(如白话),至少就目前来看,也还不适宜。目前似乎可以考虑既不让它在汉语各大方言的系列中取得平列或独立的地位,也不归并到其他任何一个方言中,而是作为各大方言以外的一种土话(这种情况可能不止平话一例)暂时搁置,同时注意它的发展,以后再作处理。
【参考文献】 鲍厚星.东安土话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崔振华.桂东方言同音字汇[J].方言.1997,(1). 范峻军.湖南桂阳县敖泉土话同音字汇[J].方言.2000,(1). 广西师范学院中文系.广西汉语方言概要(初稿)(未刊).1960. 李未.广西灵川平话的特点[J].方言.1987,(4). 李永明.临武方言[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梁金荣.临桂两江平话的声韵调[J].方言.1994,(1). 临桂两江平话同音字汇[J].方言.1996,(3). 林立芳、邝永辉、庄初升.韶关市近郊“虱婆声”的初步研究[J].《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 沈若云.宜章土话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王力.汉越语研究[M].原载《岭南学报》9卷第1期,本文引自《王力文集》第18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 张均如.记南宁心墟平话[J].方言.1987,(4). 张晓勤.宁远平话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郑张尚芳.浙南和上海方言中紧喉浊塞音声母附图{图}初探[J].载《吴语论丛》,复旦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吴语研究室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周先义.湖南道县小甲土话同音字汇[J].方言.1994,(3). 庄初升、林立芳.粤北土话中古全浊声母今读的类型[J].语文研究.2000,(2)。 鲍厚星,颜森.湖南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6,(4). 李连进.平话音韵研究[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 李荣.汉语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9,(4). 李永明.湖南双方言区概况及声调[A].陈恩泉.双语双方言(二)[C].彩虹出版社. 梁金荣.桂北平话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博士论文(未刊).1997. 桂北平话语音特征的一致性与差异性[J].语言研究.1998,(2). 梁敏、张均如:广西平话概论[J].方言.1999,(1). 梁猷刚.广东省北部汉语方言的分布[J].方言.1985,(2). 林立芳、庄初升.粤北地区汉语方言概况[J].方言.2000,(2). 刘村汉.桂南平话——粤方言的一个分支[J].第五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未刊).1995. 倪大白.侗台语概论[M].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 王本瑛.湘南土话之比较研究[D].台湾清华大学语言所博士论文(未刊).1997. 韦树关.试论平话在汉语方言中的地位[J].语言研究.1996,(2). 熊正辉.广东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7,(3). 杨焕典,梁振仕,李谱英,刘村汉.广西的汉语方言(稿)[J].方言.1985,(3). 张均如.广西中南部地区壮语中的老借词源于汉语“古平话”考[J].语言研究.1982,(1). 广西平话对当地壮侗族语言的影响[J].民族语文.1988,(3). 张均如、梁敏.广西平话[J].广西民族研究.1996,(2),(3),(4). 张双庆、万波.乐昌(长来)方言古全浊声母今读音的考察[J].方言.1998,(3). 赵元任.中国方言当中爆发音的种类[J].史语所集刊.五本四分.1935. 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中国语言地图集[M].香港朗文出版(远东)有限公司.1987,1989.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亻加么 @②原字为普去日
(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3-19 11:53:50编辑过]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