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创新,为构建壮学体系,发展繁荣民族研究事业而奋斗
——广西壮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覃彩銮
二O一O年七月二十六日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广西壮学学会成立于1991年。1999年12月召开第二届代表大会。现在,受覃乃昌会长的委托,我代表本届理事会做工作报告,请代表们审议。
一、学会工作全面推进
时光如梭,壮学学会从1999年12月召开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以来,十一个春秋飞逝而过。十一年来,学会的主要力量投入到《壮学丛书》的规划、研究与出版工作中,并依托《壮学丛书》组委会开展和推进学会工作。在自治区社科联、民政厅社团管理处的指导下,在自治区民委的领导下,在学会领导、各会员单位和广大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学会工作特别壮学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以建立壮学体系为目标,制订规划,积极组织实施。
广西壮学学会自1991年1月成立以后,壮学研究者开始有了自己的组织,壮学研究力量得到组织和整合,汇集了一批壮学研究队伍,其研究工作逐步进入了有组织有计划开展的新阶段。早在1996年,学会名誉会长张声震研究员就从壮学的长远发展为计,构思着壮学研究发展目标,提出了建立壮学体系的构想,并多次召集学会会长们座谈,讨论构建壮学体系的问题。学会便开始组织壮学专家进行研究论证,撰写论文,系统阐述建立壮学体系的意义以及壮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内容、方法、任务及壮学体系的构成要素、实施方法等。张声震名誉会长亲自撰写《建立壮学体系刍议》一文,在《广西民族研究》1997年第1期发表;潘其旭副会长连续撰写了《以“那文化”研究为基础建立壮学体系的理论构架》之一、二两篇论文,发表在《广西民族研究》1998年第1、2期发表;李富强研究员撰写的《论壮学》一文,在《广西民族研究》1999年第2期发表。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和论述,使大家对壮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任务、内容以及建立壮学体系的意义、目标、任务、方法、内容等问题有了明确的共识。标志着构建壮学体系工程的准备工作的完成。
建构壮学体系的战略目标既定,由张声震名誉会长领衔的壮学学会领导层,开始谋划壮学发展总体规划。1999年4月在武鸣召开的壮学首届国学术研讨会上,张声震名誉会长提出了编辑出版“壮学研究系列丛书”的倡议(后来改称“壮学丛书”),得到了出席研讨会开幕式的自治区主席李兆焯的赞同,并表示给予经费支持。2000年初,成立了由学会领导、壮学专家组成的“壮学研究系列丛书编纂委员会”,编委会按照构建壮学体系的总体目标、任务和内容的要求,拟定了70项研究与出版项目,由基础资料、专史研究和专题研究三大系列构成,此三大系列,基本形成了壮学体系的构架。接着便开始进行课题的张榜公布、征集申报、评审、立项、审阅、出版等系统工程。从2000年开始启动的“壮学丛书”,至今已完成并出版了31部(套)著作。“壮学丛书”出版,在壮学发展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既调动和整合了壮学的研究力量,形成系列了成果,又培养了壮学人才,进一步繁荣和深化了壮学研究。
(二)以重构珠江流域文明、恢复民族历史记忆为已任,组织开展一系列区域性和专题性壮族历史文化考察
田野调查是民族学的基础,也是壮学研究的基础。学会十分田野调查工作,以田野调查资料,弥补文献资料的不足,促进壮学的发展与深化。十一来,学会以“重构珠江流域文明”、“恢复民族历史记忆”作为壮学研究的重大任务,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区域性和专题性历史文化考察活动,先后派员参与自治区宣传部组织开展的“桂北文化研究”、“红水河文化研究”、“环北部湾文化研究”、“西江文化研究”、“花山文化研究”等区域文化考察与研究;组织开展“田阳敢壮山布洛陀文化考察”、“平果壮族嘹歌研究”、“来宾壮族文化研究”、“来宾盘古文化考察”等,取得了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为摸清广西民族文化家底,揭示珠江流域文明,拓展和深化壮学研究,建设文化广西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扩大了壮学学会在区内外的影响力。
(三)组织会员完成自治区党委、政府和自治区民委重要课题
学会发挥与专家学者联系密切、善于团结和组织专家群体、协调专家承担重大课题的优势,组织了数十位专家学者,历时20多年,完成了自自治区政府下达的《广西通志•民族志》(230万字)的编纂和出版任务;组织50多位各民族专家学者承担《广西大百科全书•民族卷》(120万字)的撰写,如期完成了《民族卷》的撰写与出版。组织专家学者完成自治区民委交给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丛书》6卷本和《广西民族发展报告》的撰写与出版。
(四)组织召开学术研讨会,加强学会与会员之间的联系,促进会员之间的学术交流,推动学会工作的发展。
组织召开学术研讨会,是学会工作的基本任务,以学术研讨会作为团结、联系会员的纽带,通过学术研讨会,加强学会与会员之间的联系和学术交流,增强学会的活力,促进学会工作的发展。十一年来,学会组织或与其他学会联合召开了各种形式、各种专题的学术研讨会。
2004年4月17日,应云南省壮学学会的邀请,由广西壮学学会名誉会长张声震研究员率领的广西壮学学会代表团一行10人,前往云南省文山州与云南省壮学学会和文山州壮学学会进行学术交流。
为了推动和深化布洛陀文化的研究和开发,促进壮侗族与东南亚民族的友好关系,2005年4月在田阳组织召开《壮学第四次学术研讨会》,来自广西、北京、广东、云南、贵州省区以及澳大利亚、泰国、越南、老挝等国家的1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学术研讨会。会后出版了《壮学第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7年7月4日,召开“壮族现代化问题学术座谈会”;2005年11月7日,在广西民族大学组织召开“纪念壮学先驱徐松石诞辰105周年学术研讨会”。2008年11月10日—12日,广西壮学学会与西林县政府等单位联合在西林召开“桂滇首届句町国历史与壮族土司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在西林县召开。来自北京、云南、广西的1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学术研讨会。
2010年4月22日,由张声震名誉会长发起、广西壮学学会与田阳县人民政府联合召开“布洛陀文化研究与旅游开发学术座谈会”。来自北京、河北、广西、云南、贵州、广东、海南等省(自治区)和泰国的60多位壮、布依、黎族及泰国泰族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
(五)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壮族历史文化,推介壮学研究新成果。
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壮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让海内外和社会各界认识和了解壮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灿烂的文化,是学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十一年来,学会会员通过举行学术讲座、八桂讲坛以及电视台、报刊、互联网进行宣传推介,产生良好社会影响。
2003年11月19日,80多岁高龄的名誉会长张声震亲自在广西民族学院进行题为“壮学的建设与发展”讲座,广西民族学院师生及壮学研究有关专家学者100多人参加。潘其旭、李富强、覃彩銮、廖明君等,先后在自治区图书馆举办的“八桂讲坛”上进行专题学术讲座;潘其旭副会长作为电视台的嘉宾,进行壮族文化的宣讲和解读。
由学会副秘书长廖汉波为站长、黄继先为总顾问以及学会理事为骨干的《壮族在线》网站,为宣传壮族历史文化,反映壮学最新研究动态、推介壮学专家学者及研究成果,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在海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此外,学会还通过召开新闻发布、通报会和壮学研究成果首发式,向媒体及时通报壮学研究的最新成果,通过媒体的报道,传向海内外。如2001年在田阳开展布洛陀文化考察后,即向媒体进行了通报;2003年12月在来宾召开“来宾盘古文化重要发祥地新闻发布会”;2004年6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壮学丛书首批重点项目出版首发式”;2007年11月举行《盘古国与盘古神话》一书首发式;2010年2月举行《壮族民歌100首首发式》等,通过各新闻媒体、互联网进行广泛报道,有效地扩大了壮学研究成果在海内外的影响。
(六)加强与国外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
积极开展与国外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既是发展和深化壮学研究的需要,也是壮学走向世界、扩大壮学在国外的影响的一种重要途径。学会及会员单位一直重视与国(境)外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泰国合作开展长达10多年的《壮族泰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项目,与越南、老挝、日本、韩国、美国、法国、俄罗斯、捷克、奥地利及香港、台湾等国或地区学界进行交流合作。
(七)加强壮学研究人才的培养
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壮学的发展和繁荣,同样离不开壮学研究人才。学会一直重视对壮学研究人才的培养,通过组织研究课题和出版项目来带动青年壮学研究人才的成长。现在,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壮学研究队伍已经形成了一个博士群和硕士群,这些博士或硕士群已经或正在壮学研究中显露才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后发作用,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研究成果,许多已晋升为教授或研究员。壮学学会继承和弘扬壮族亲和、包容、团结的优秀民族品格,欢迎有志于壮学研究的其他民族的专家学者加入到壮学研究队伍中来,真诚地和其他民族专家学者携手一同开展壮学研究。目前,壮学研究队伍逐步形成了结构较为合理、学科比较齐全的老、中、青年相结合的壮学研究人才队伍,标志着壮学人才队伍后继有人。
此外,我们还在《广西民族研究》刊物上开设“壮学研究”栏目,刊发中青年壮学学者的研究成果;广西民族大学壮学研究中心创办的“中国壮学”系列丛书,刊发和出版壮学研究成果,为壮学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
近十年来,是壮学发展繁荣的新时期,主要标志是以《壮学丛书》为龙头的规划与出版,是壮学精英团队的团结和引领作用,是壮学人才队伍的成长,是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其中不仅有系列大型资料性成果(如8卷本《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著》),而且有系列专史类和专题性的研究新成果。因而,壮学已成为我国继藏学、蒙学之后最具活力的一门学科,受到了我国民族学界的关注与好评。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会长、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何耀华先生赞扬:“广西壮学研究起步晚,但起点高,成果显著!”
二、学会工作的体会和经验
多年来的学会工作,我们深切地体会到:
1.发展、繁荣和深化壮学研究,推进学会的工作,需要有一支热爱民族、热爱壮学研究事业、具有高度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文化自觉的志同道合、精诚团结、勤奋钻研、甘于吃苦、不计名利、默默奉献的核心团队。事实证明,我们壮学学会有这样一支团队。
2. 发展、繁荣和深化壮学研究,推进学会的工作,需要有学术造诣、德高望重、具有号召力、影响力和以民族大义为已任、善于谋划壮学发展战略,争取政府支持的引领人,这是壮学生存、发展、繁荣和保持学会兴旺活力的重要保障。事实证明,我们壮学学会有幸拥有这样的引领人。
3. 发展、繁荣和深化壮学研究,加强会员之间的联系,增强学会的凝聚力,保持学会的活力,把学会办成广大会员之家,需要不断开展学术活动,筹划研究课题,争取研究经费,使会员的研究成果的得以出版。我们为此做出富有成效的努力。
4.壮学的发展、繁荣与传承,推进学会工作可持续发展,人才是基础和保障,需要有结构合理、学科齐全、层次衔接的壮学人才队伍。事实说明,目前我们壮学学会和壮学研究已经拥有学科、年龄和层次结构较为合理的人才队伍。
5.壮学会工作和壮学研究的发展、繁荣与兴旺,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思路和传承机制,需要引进社会民营力量,形成合力,为壮学的发展与传承注入新的活力,实现和保障壮学的持续发展与传承。现在,壮学学会和壮学研究开启了新的发展的途径,广西天运时行壮文化传承公司已与学会对接,与《壮学丛书》编委会签订了继续支持《壮学丛书》研究与出版的协议,承担起壮学传承的任务,即2012年政府支持的《壮学丛书》出版任务完成后,壮学仍要发展、深化与拓展,新的壮学研究项目及其成果,将由天运时行壮文化传承公司负责出资出版。广西投资企业联合会、广西八桂投资集团的老总们也在关注着壮学的发展和壮族文化的传承,表示今后将为壮族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对壮学学会和壮学研究工作给予积极支持。反映了越来越多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家对壮族文化、对壮学研究的关注。
自第二届理事会以来,学会工作存在许多不足,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我们将认真进行总结,找出差距,提出措施,以继承、发展和创新的精神,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科学发展观谋划学会工作,把学会真正办成会员之家,为民族的发展、振兴和壮学的繁荣做出新的贡献。展望壮学发展的前景,充满着希望,我们充满着信心!
至此,第二届理事会将完成其使命。本次大会将产生新一届学会领导,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专家学者将进入学会领导层,担当起学会工作的重任;一部分学会原会长、副会长将退出学会领导班子,担任学会的顾问,继续为推进学会工作发挥作用。在此,我提议,为筹划和创建广西壮学学会、为发展、繁荣壮学研究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学会老领导、老前辈、老专家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感谢自治区社科联、自治区民委、自治区民政厅,感谢全体会员多年来对学会工作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