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广西水运出海通道工程(曹渡河口至桥巩段)正式开工建设。3年工期结束后,450.2公里河段可以达到四级航道标准, 500吨级船舶将畅通无阻。红水河通航条件提升后,将连接西江航运干线,直溯滇黔,下达珠三角出海,其通过能力相当一条邕昆铁路,成为最大的水运通道。
炸礁爆破打响工程建设第一炮。 黄勇科 摄
6月17日上午,随着水下爆破的一声巨响,两股30多米高的水柱在红水河上升起,河面的一大片礁石瞬间绽裂,广西水运出海通道工程(曹渡河口至桥巩段)正式开工建设。3年工期结束后,工程所在的红水河广西段水域将可以通行500吨级船舶,贵州产品可以经红水河进入西江,直达珠三角出海。
打通广西水运出海通道 “瓶颈”
红水河是由南盘江(贵州)、北盘江(贵州)在蔗香(广西)汇合后,至广西象州县石龙镇与柳江汇合,下接黔江和西江航运干线,属于国家规划重点建设的水运出海通道之一。
红水河全长656.1公里,属于滩多、坡陡、流急的河流,这也赋予红水河极佳的水利发电功能。从1975年开始,红水河龙滩以下相继建设岩滩、大化、百龙滩、乐滩、桥巩等5座水电站。水电站的相继建成,渠化了部分航道,调节增加了枯水期的流量。但由于对红水河航运的作用意义认识不够,侧重于发电的经济效益,加上建设资金不足,在红水河上修建的水电站,往往是只建水电站,迟迟不建过船设施,致使红水河30多年中,只有部分区段通航。
“当前,广西正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全力克服土地、能源等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对充分发挥广西区水运资源优势、加快西南水运出海主通道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 广西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周一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红水河曹渡河口至桥巩河段进行航道整治,尽快打通水运出海中线通道,对沟通资源丰富的滇黔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联系,完善沿江地区运输结构,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促进资源开发和沿江产业带形成,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2009年广西黄金水道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后即将水运出海通道工程(曹渡河口至桥巩段)列为2010年重点开工建设项目。
500吨级船舶畅行不再是梦想
“2000年,岩滩水电站的升船机建成;2008年,百龙滩水电站船闸工程建成,极大改善了红水河的通航条件。”广西港航局局长杜敬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红水河曹渡河口至桥巩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的开工,可以尽快提升红水河其航道等级,使其与上、下游河段航道建设等级相衔接,适应船型发展的趋势。
据了解,曹渡河口至桥巩段是西江黄金水道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起于广西与贵州交界的曹渡河口,止于桥巩电站坝址(来宾境内)。工程按内河四级双线航道标准建设,设计代表船型为500吨级货船,工程全长450.2公里,建设工期为3年,工程概算总投资1.7亿元。
该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航道整治工程和港口工程,其中航道整治主要内容为炸礁工程、陆上炸石工程、航标及配套设施工程,共整治滩险44个;港口工程主要是建设天峨港、东兰港(各建一个500吨级泊位、设计通过能力均为20万吨每年)以及30个客圩渡码头。
杜敬民表示,工程建成后,450.2公里河段可以达到四级航道标准,结合枢纽过船设施的改造建设及上、下游河段的航道建设,500吨级船舶将畅通无阻。
为黔滇提供廉价出海通道
红水河流域腹地连接的滇黔蕴藏着丰富的煤、磷、铝等资源,但因为交通不便、水路不通,这些资源优势无法变成经济优势,沿岸人民只能望江兴叹。加快水运出海主通道建设,不仅是上游贵州的迫切愿望,也是广西沿河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广西方元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来宾电厂靠近红水河,用的煤炭几乎全部来自贵州,但是这些煤炭只能通过铁路运到厂区。该厂副厂长曾伟告诉记者:“如果我们通过水路来运输,我们每吨煤的运输价格大概降低10块钱左右,我们年需求煤炭大概是180万吨左右,这样一年就可以为来宾电厂创造将近2000万的效益。”
“贵州优质煤沿水路可直达两广,比陆地运输节约三分之一路程、而且运费便宜。但是由于红水河通航条件有限,煤炭大多只能走铁路。”广西港航管理局副局长欧诚告诉记者,采用如此高昂的运输方式实在是迫不得已。他分析到,以贵州黔西南州为例,2010年煤的产量将超过2000万吨,近3000万吨的石化产品需要外运。铁路能运出1000万吨,公路能运出1000万吨,还有近1000万吨的货物需要通过水路运出。红水河通航条件提升后,将连接西江航运干线,直溯滇、黔,下达珠三角出海,其通过能力相当一条邕昆铁路,成为最大的煤运水上通道。
水尽其用 方得长流
山禾
红水河是一条水利资源“富矿”,从1975年开始,红水河上就陆续建起了很多水电站,限于当时的开发规划和利用目标,部分水电站没有做到综合利用,发电、通航、防洪、灌溉、生态等各方面不兼顾,特别以生态、灌溉、通航更为突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资源综合效益的发挥,致使红水河30多年中,只有部分区段通航。
发展“低碳”经济,要求我们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而“占地少、成本低、能耗小、污染轻、运能大、效益高”的内河航运,是促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庆幸的是,在交通运输部门努力下,红水河广西段通航条件得到了质的提升,这对完善滇黔沿河地区运输结构,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我国水资源人均量并不丰富,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缺水状况在我国普遍存在。开发并综合利用水资源,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和有关地区之间的利益,服从防洪的总体安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最佳选择。因此,在水资源在开发利用中,特别是干流上建设水利项目时,统筹考虑运输、防洪、发电、灌溉等工程的建设和效益的发挥,使水资源利用达到物尽其用,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