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328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潘其旭:《壮族歌圩研究》再版附记

[复制链接]

501

主题

5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12-14
注册时间
2008-7-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6-6 00:30: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潘其旭《壮族歌圩研究》

再 版 附 记

 

 “歌圩”是壮族代表性的文化形态之一。2006,“壮族歌圩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拙著《壮族歌圩研究》自19914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以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得到壮学界同仁的鼓励。并有澳大利亚一汉学教授来函致贺评述,泰国一学者来访索书拟译成泰文出版。尤令笔者深受鼓舞的是,2008年《壮学丛书》总主编张声震研究员和编委会决定将《壮族歌圩研究》列入丛书再版,并要求笔者根据新的研究成果作相应修订,这不仅是对本人学术研究的支持和勉励,更是对加强这一领域研究的高度重视和寄予厚望。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壮学研究在迅速扩展、不断深化,在诸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如:那(稻作)文化、布洛陀文化、盘古文化、嘹歌文化、麽教文化、地名文化等研究论著的相继面世,令世人对壮族及其先民创造的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及其特性,并为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宝库所作的贡献,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歌圩文化是一种传统性、群众性、社会性和综合性的文化体系,壮族各个领域的文化形态,大都与歌圩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歌圩来培育、发展和传承的。由于十多年来,本人得益于参加了多项壮族原生态文化的专题考察、翻译整理与合作研究,并出版有《布洛陀寻踪——广西田阳布洛陀文化考察》(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年)、《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年)、《多维视野中的来宾视壮族文化》(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年)、《盘古国与盘古神话》(民族出版社,2006年)、《壮族嘹歌研究》(广西民族出版社,2008年)、《歌海传奇——歌仙刘三姐》(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等论著和译注,对歌圩在壮族历史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便从多角度和多层次上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更深切的感悟。因此对《壮族歌圩研究》的再版,是在保持原有框架体例的基础上进行重点修订的思路来作著手的。原版共五章,从第一章到第四章的原有节次不变,只是根据掌握的新材料和研究成果作了一些补充。如:从思维模式看壮语与汉语为非同源关系;云南壮族歌圩(花街)活动;广西龙州金龙镇壮族的陇峒节;西林八达乡壮族的泼水节;清光绪年间天保(今德保)县著名壮族歌手林甘遭诬陷通匪被判死刑,赴刑场仍一路高歌反抗诉冤的憾人事迹;此外,对其中的一些歌例作了调整,并就相关论题阐发一些新观点。如:歌圩是“那”(稻作)文化的产物;歌仙“刘三姐”原叫“嘹三妹”——歌神与爱神;歌仙刘三姐是壮族诗性思维的艺术典型等。而着重对第五章“歌圩在壮族历史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作了大幅的增订。

该章原只有“歌圩是壮族民间文学的自然载体”和“壮族婚姻文化的历史缩影”两节,显得单薄需要充实,现增加了三节共为五节。其中:对“歌圩是壮族民间文学的自然载体”(第一节)作了改写,主要是从祭祀性的传统歌圩中看壮族创世古歌的产生与传承,并侧重就“敢壮山祭祀性歌圩与创世经诗《布洛陀》”和“来宾盘古庙会歌圩与创世古歌《唱盘古》”作了阐述;对“壮族婚姻文化的历史缩影”(第五节)作了一些补充。增加的是:“壮族诗性思维的集中体现”(第二节);“《嘹歌》是壮族歌圩文化的结晶”(第三节);“天上刘三姐,人间黄三弟”(第五节),欲从多视角、多侧面及多层次来论述歌圩的社会功能、历史作用和文化价值。

鉴于作了如上的修订,补充了部分鲜活材料和集纳了新的研究成果,这似乎使得新版本既具有展示歌圩活动及其历史风貌的全景式效果,亦又是对壮族歌谣文化的历史发展、艺术特性及其传承轨迹,力求作了整体性和立体性的评述。不过,这只是一种“自我感觉”。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再版《壮族歌圩研究》反响如何,还得有待于经过“实践的检验”。谨此,祈盼同仁及读者予以指正和赐教。

再者,还必须说明的是,随着历史的推进和时代的发展,由于外来文化的撞击,文化生活的多样化,现时的歌圩活动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有的话多歌圩点陆续消失,所附《歌圩分布表》也只能成为历史存档了;各地会唱山歌大多是中老年人,节期的山歌比赛虽观众众多,但往昔群歌酣唱的场面已不再,青年人“依歌择配”的情景也已少见。总之,传统的歌圩文化面临濒危境地。近年来,对这项壮族珍贵的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弘扬的工作,已提到地方政府的议事日程,各地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如田阳县敢壮山歌圩已发展成为布洛陀文化旅游节而蜚声中外,焕发其新的生命活力,即是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项迫切任务,亦是促进壮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可喜的是,一批对民族文化情有独钟、视野开阔、勤奋进取的壮族年轻学者,正在为此而深入民间、扎实工作,只要按照科学发展观不懈地努力探索,一定能取得开拓性的成果,不久将会有研究当代壮族歌圩的新著作面市。我们期待着。

最后,在修订搁笔之际,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本人从事学术研究的张声震先生和《壮学丛书》编委会同仁,表示诚挚的谢忱!对为本书再版付出辛劳的欧薇薇编审、岑贤安研究员、张增业教授和丛书办公室的梁就英同志,表示衷心的谢意!

 

 

作 者

2009830

于故乡德保鉴河畔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1

主题

5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12-14
注册时间
2008-7-4
沙发
发表于 2010-6-6 15:46: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山之凤在2010-6-6 1:39:33的发言:
要不搞个聚会,让潘老师售书签名。

6月10号那天在广西民大科技厅有签名售书活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听众

38

积分

土精灵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0-6-6
注册时间
2010-5-31
板凳
发表于 2010-6-6 02:32:00 |只看该作者
潘老教授才是才我们真正敬佩的!!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5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7-14
注册时间
2005-3-26
地板
发表于 2010-6-6 01:37:00 |只看该作者
香草,帮我弄一本,行不?

鳳山山出鳳,鳳非凡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5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7-14
注册时间
2005-3-26
5#
发表于 2010-6-6 01:39:00 |只看该作者
要不搞个聚会,让潘老师售书签名。

鳳山山出鳳,鳳非凡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1-14 20:25 , Processed in 0.134695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