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贵港贝侬 ,加入僚人家园大概一周时间了,看到许多族人,大多是桂西北的。家园里的文化讨论语言讨论也多以桂西北为主,想必众位族人对贵港的壮族不甚了解,且容我介绍介绍。
贵港位于广西东南部、西江流域的中游,东临梧州,南邻玉林,北接来宾,西靠黎塘。贵港下辖三区两县总人口478万,其中壮族约65万,占13.6%,壮族人口最集中的是覃塘区,有大约33万壮族同胞,占覃塘区总人口的60%。我就是来自覃塘区的壮族。
覃塘区受桂柳话影响很小,区内无论壮汉民众都很少会讲桂柳话,以壮音为多,其次是客家话、土白话。覃塘区壮话我不知应归属南壮或北壮,抑或者可以认为是“东壮”,因为此处壮话音调相对平板,不高亢、不低沉,没有桂西北那种大山的豪迈之气。这大概是因为覃塘一地土山较多的缘故吧。我的外婆家在上林,他们听我讲话很容易懂,但我听他们讲就有点难懂了。覃塘区东龙镇一带是平板壮话的代表,而东龙以南及以东的桂平市,壮音则颇似来宾。
覃塘区壮话与客家话、土白话之间互相影响,各自出现了许多借词。由于我本身没学过拉丁壮文,也没学过语言学,在此不知如何分析,请大家见谅。
贵港壮族的文化遗存非常少,这大概也是壮学专家很少来此地收集资料的原因之一。贵港壮族仅仅遗留下道公、山歌两个文化特征,而近年来由于开放程度加深,年轻一辈已几乎无人能唱、也无人想唱山歌了。我出于民族责任感,自觉地利用空余时间收集壮文书籍并拍照制成电子书目,为的就是抢救我族文化!
贵港的山歌手抄本绝大多数以古壮字写就,但用的是贵港一地的壮音,与桂西北相距颇远,不便于交流。除了山歌外,中老年人的重要娱乐活动即是看壮戏。说是壮戏,但故事基本是改变汉人的故事、将壮话山歌与戏剧揉合,在民间广受欢迎。
同时我也希望我的介绍能引起壮学专家的重视,贵港一地虽然文化遗存不多,但其文化的独特性以及流源问题依然很值得探讨。作为一个历史专业的学生,我也将会用我所学,为壮学研究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