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翁“深爱壮族”的帖子后面,红棉树在他的跟进帖子里提出了未来的壮文将是“拼音壮文为正规文字,简化壮字为辅助性文字”的观点。看后很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感。有些理论问题同时也是实践问题需要探讨,所以粘帖本帖子,希望贝侬们深入讨论。
红棉树的观点,与10年前我跟自治区分管领导、区教委的人士以及美国语言学专家小范围讨论时提出的观点颇为相似。当时,我提出的观点是:“以简化壮字为正式文字,以拼音壮文为注音文字。”这套文字在形体上跟汉字一样,写的是方块字,不会读的字用拼音标注。显然,这个设想比较合理地整合和利用了各方面的资源,既不废除拼音壮文,又符合壮族人民的文化心理,特别是有利于壮、汉两族人民互相学习,相得益彰。
但是,这一观点当时没有得到明确的支持,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 一、拼音壮文的法律地位怎么处理? 在当时,要修改国家法律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二、简化壮字实际上是由大量的现成汉字和壮语中有而汉语里没有因而必须新创造的新方块壮字组成(我说过,目前似乎有学者正在创造这些字体,之所以用“似乎”二字,是因为我只是听说,还没有机会确认),那么,怎么区别简化壮文和国家通用的汉字?这两套如此相近的文字在印刷和使用上会不会造成混乱?
红棉树把拼音壮文放在首位,显然是克服以上两个问题的良策,然而,新的问题(实际上是固有的问题)又“应运而生”了:对壮族初学者来说,简化壮文如何发挥辅助性作用?在哪些方面可以发挥作用?如果壮族初学者不愿意接受拼音壮文怎么办?---这是一个老生常谈同时又是悬而未决的问题,不应该回避,也回避不了---如果初学者接受拼音壮文,而且学会了拼音壮文,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比如到了二、三年级),那么通过双语教学直接过渡到汉文学习就可以了,还有必要学习简化壮字吗?
所以,老翁认为, 从各个方面来考虑,“以简化壮字为正式文字,以拼音壮文为注音文字”的方案是比较可行的。实际上,一些与时俱进的仁人志士正在创造“壮语里有而汉语里没有的新壮字”,以便跟现有的可以直接标写壮语词语的汉字一起,构成新的壮文,而这套文字就绪后,壮族群众就可以跟汉字的教学方式一样,推广属于自己的新壮文了。
现在国家正在按照WTO的要求修改完善法律制度,如果壮族人民愿意选择这套新的壮文,那么,修改拼音壮文的法律,确立新壮文的地位是有一定的可能的。要是目前正在进行的为壮文立法而搞的签名活动,能为这种新壮文的立法而奔走、疾呼,相信可以大大加快这种新文字社会运用的历史进程----请记住:如果这套新壮文是壮族人民的历史选择,那么,为它制定的法律制度才是真正的“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