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苍梧文化的辉煌历史
——评《岭南古郡——青史悠悠话苍梧》
李建平
在建设西江经济带的时代大潮中,作为八桂儿女,我们对于西江,有多少了解?对于生活在西江上的苍梧部落及其孕育的文化又有多少了解?多年来,为了寻找西江文化、八桂文化的根,寻找远去的家园,人们不懈地追求、探索着。
李俊康、曾强合著的《岭南古郡——青史悠悠话苍梧》(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是《八桂文化大观.溯源系列》丛书中的一本。它为人们揭开了有关苍梧的种种神秘面纱,向人们讲述了汉代崛起于岭南的苍梧郡以及有关苍梧文化的历史辉煌,让人们了解到岭南第一代文化名人“三陈”“四士”等情况以及两汉之交“史在苍梧”之说的深刻内涵,苍梧文化既是西江文化、八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岭南文化、珠江文化发展的重要一环,进一步理解了对本土历史文化的挖掘、抢救和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并增强了紧迫感。
《岭南古郡——青史悠悠话苍梧》的贡献,首先是对苍梧族群及文化作了系统全面的阐述。正如该书所记载,苍梧文化发生在西江中部,横跨粤湘桂三省区交汇地以古广信为中心的苍梧大地。它是由中原文化和越族文化不断碰撞、融合而形成有别于中原正统文化的兼收并蓄的区域文化。作者从文化历史和族群的角度切入,在悠远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对生活在西江两岸的苍梧族群及其文化的孕育、遗存和繁荣情景进行描述,追溯了苍梧族群的迁徙,粤语的发源地,广府民系的形成,以及影响岭南文化、珠江文化形成的文化要素,构成了一个涵盖丰富、凝重浑厚的文化体系。
其次,该书论述了苍梧文化的内涵及其相关文化概念。苍梧文化久远神奇,内涵丰富,包括青铜文化、舜帝文化、龙母文化、广信文化、名人文化等,该书作了充分的论述。对苍梧文化与舜帝、龙母、粤语、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中原文化等的关系及其相关文化概念,该书也作了精彩论述。例如“粤”及“粤语”,书中论述到:沿着西江往下走,人们会发现由西江中游到下游的珠江,各地居民有着相同的语言及习俗,这现象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兴趣。经研究后得出结论,粤语虽以“粤”命名,却发源于西江中部的广信,是汉族移民从中原带来的“普通话”,即由汉“雅言”与越族土著语言相交融而保留古汉语成分较多的一种方言。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在西江中部设置苍梧郡,管辖广信等十县,其治所地在广信。取广信是依据汉武帝的圣旨:“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也。”宋代开始以广信为界,广信以东称广东,广信以西称广西。这就给我们指明了,所谓“粤”,其实并不仅仅指广东,它实际上是以广信为中心辐射四方包括现今广东和广西大部分地区的一种文化概念。
第三,论述了苍梧族群的历史迁徙路线及汉代苍梧郡广信县的治所地。《战国策.楚策》记载:“楚南有洞庭、苍梧。”可见最早的时候,苍梧族群生活的地域广阔,远及靠近洞庭湖的地方。与历史上很多民族的发展都与族群迁徙有关一样,苍梧族群也是不断迁徙,而且是不断地自北往南沿着潇水-封水及湘水-漓水方向迁徙,最后到了西江之畔的梧州。苍梧地名的南移,反映出汉人不断南下并与苍梧部落共同开发岭南的历史。此外,该书用大量的史料、出土文物,包括苍梧王城、广信城、漓水关及族群迁徙等,阐述虽然汉苍梧郡广信县包括梧州及封开一带,但是其治所地是在有着两千多年“苍梧”称谓之梧州的事实。
李俊康、曾强两人长期生活在梧州,对苍梧大地周遭的山山水水十分熟悉,并牵头组织有关课题组人员,踏遍“苍梧之野”的粤、湘、桂三省区相交会的梧州、贺州及永州、封开等多处地方,考察调研,采访座谈,翻阅古籍,并在实地拍摄了大量照片,经过多年的研究思考和写作,最终完成了《岭南古郡——青史悠悠话苍梧》这部填补苍梧文化空白的著作。该书还具有资料翔实、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特点。作为图文书籍,该书收集并刊发了不少珍贵照片,其中不少是首次公开发表,为该书增色不少。
著名民族学者、广西民族研究所所长覃乃昌研究员评价说:“在广西关于古代骆越、西瓯和苍梧族群及其文化的研究中,对于苍梧族群及其文化的研究一直是个薄弱环节,李俊康研究员是第一次提出苍梧文化并给予极大关注的学者。苍梧文化和瓯骆文化一样,是八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过去我们对苍梧文化了解得并不多。可以说,苍梧文化的提出,让人们对八桂族群及文化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广西沿着西江自上游到下游分布的族群,依次在桂西是骆越,桂中是西瓯,桂东是苍梧,与其相对应的则分别是骆越文化、西瓯文化及苍梧文化。”
《岭南古郡——青史悠悠话苍梧》首次专门研究苍梧,科学地提出和分析了苍梧族群及其文化,让人们对八桂族群及文化有了一个更为完整和系统的认识,填补了长期以来我们在八桂文化研究中的一个空白,实属难能可贵。
由于历史久远,资料残缺及文物遗址破坏严重等原因,对苍梧族群及其文化的研究刚刚起步,书中某些论述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广西日报 2010-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