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韦:牟韦有两种解释,一是牟韦故地的统称,大致包括今天的镇宁县的六马乡和紫云县的火花乡。这里是古代牟韦番的所在地。 宋朝哲宗时期,韦世海死,韦番大乱。孙子韦庶与其伯父公优分裂在此建立牟韦番。元朝末年,牟韦番主韦扑鸾统一“八哨”定都打罕(今天的六马乡),势力鼎盛时期包括今天的关岭,镇宁两个县和紫云的西南部分。二是布依族韦氏的古称,其实,应该说是布依族最早的称呼,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布依族的最早称呼是元朝时期的“仲家”,这个是有待思考的,我就认为布依族最早的称呼就是“牟韦”出现在宋朝时期,“牟韦”是布依族第二土语人民的自称bausqyuiz的最早汉字记音。虽然牟韦统治的人民多是第三土语的,但国王是从第二土语区过去的(五代时期韦氏主要居住在今天的惠水一带),所以沿用了自己在第二土语的自称是合理的。 火花:古代有很多称呼,例如元朝早期叫“和弘州”中期叫“和武州”后期乃至明朝却叫“火烘”,其实它们都是布依语的汉字guezlongz记音。guez是谷地的意思,longz是广大宽阔的意思,和起来就是广大宽阔的谷地。很古的时候就是布依族的居住地了,但是一直没有被重视。直到韦扑鸾统一“八捎”把它作为第二都城才被后人知道。明朝初年韦扑鸾又迁都于此,并在这里帅一司八哨降明,这里甚至还一度是明朝镇宁卫的最早驻地呢。后来镇宁卫迁到了安庄(现在的镇宁县城)它才荒废。特别是牟韦番主韦阿礼(有叫韦廷礼——韦扑鸾的孙子)反明这里被战火烧成废墟,所以现在过去的繁华已经看不到了。 打罕:是布依语的daz?ans汉字记音。daz是大河的意思暗指现在的乐架河,?ans是掌握统治的意思,和起来就是统领大河民族的意思。布依族自认为是大河的子孙,牟韦敢把自己的都城这样称呼,可见韦氏的狂妄。但也可以看出韦氏一度很强大并且还想统一布依族。打罕就是现在六马乡乐旺寨的古称,这里从宋朝到元朝一直是牟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在同样也是布依族的主要聚居区。据《韦氏家谱.大祭词》描述这里曾是很繁华,汉族史书上也说“韦氏有民两万户”可见是真的。其实这是可以说得同的。这里虽然不宽阔但一直以来是联系贵州联系广西的交通要道,经济繁华是可能的。不过现在那些繁华已经看不到了,不所韦扑鸾统一“八捎”的战争带来的焚烧,就说韦阿礼的反明战争,这里彻底毁灭。韦氏家族四处逃散,已经没有根基了。所以现在那里的韦氏很少,而韦氏的主体却被赶进了扁担大山或往东迁徙了(比如我家)。 六马:现在也依然这样叫,但古代的六马可比现在的六马乡大得多,这也是一个布依族的古地名发展来的。六马,就是六个马主的领地。那六马是什么意思呢?这要从“马”说起。大多数人认为“马”有元朝设在贵州的驿站名称演变来的,驿站的负责人就是“马主”,后来明朝就沿用它来称这里的少数民族首领了。其实不然,我们知道元朝的驿站叫“站赤”而叫“马”,而马主的称呼也是后来才有的。“马”最早出现在《韦氏家谱》,韦扑鸾统一“八捎”就把自己的国家分为十马,又说是明朝分的,不管是谁罢,总之马和牟韦有关,现在这个称呼也可说是布依族在行政区划上的一大特色了(因为有且只有布依族地区古代有这个划分)。现在我依《韦氏家谱》来叙述一下的来历。韦扑鸾统一牟韦后把都城迁到了火花(guozlongz)并把自己的土地划分为十马,四马在乐架河左岸是韦氏的王族土地,分别有重臣管理,即由不算(丞相)不山(元帅)不宁(祭师/外交官)不事(法官/书记掌管,而六马则是六个不的(将军)的辖地。后来韦阿礼反明,泗水土司官王膺(王番主)打败牟韦拥有六马,六将军投降王氏,六马的行政区划形式及名称保留了下来,现在虽然行政区划没有了名字却用到了现在,是可贵的。而四马就不那么幸运的,韦阿礼反明失败,韦氏了举族北迁,明朝将四马收归国有,于是苗族人来了,汉族人也来了,所以现在乐架河左岸布依人不多,特别是火花地区也没有多少就是这个原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