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名不副实的壮语地名>这篇文章,有挺多感想:那是因为的壮语地名采用汉字记音而给人造成的误会,而今有另一种更叫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是:拼音壮文出现了,那在壮文里总该能够把壮语地名的原音义都准确的表达出来了吧?非也!现今的壮文拼写壮语地名时,不是直接地按壮语地名的原音来拼写,而是按照原壮语地名的汉字记音,再以壮文借汉字读音规则来拼写的.比如说"百色"按壮语原音原义应是Baksaeg,而现在拼写成Bwzswz,壮语里没有任何意义,再如壮语地名的特别冠字"古""那""百""咘"等壮文里拼成"Guj","Naz","Bwz","Bu"等,NAZ巧合还是NAZ,但GUJ呢?壮语地名里"古"原意应为GO,是为植物的冠词,而GUJ你说是何意呢?如此,田阳县的那坡,应为NAZMBOQ,乃有泉水涌出的田地的意思,而今拼成NAZBOH,是否应理解为"父亲的田地"呢?壮语地名号称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地名中数量最多,但是照此在自己的民族文字里拼写本民族语言地名的,我们壮族是一大发明(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我真不敢想象,如果面对那么一张壮文版的广西地图(我是说如果,假设,可能,也许有的话)时能看出啥名堂来?那不是跟看外国地名一样,读得出音节,却没有任何意义,可是外国人的地名在他们的语言里可是有意义的呀!而我们的壮语地名,用汉字写时表达不出其含义不说,连用自己本民族文字拼写更变成不知所谓毫无意义的音节!!?有时候我真想,既然如此,何必还要创造这壮文来干啥呢?本来好好的一种科学的文字系统,却被如此糟蹋了.再如壮语通称在前特称在后的特点,也被改成了与汉语一样了,如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应为Swcigih Bouxcuengh Gvangjsih,当然,群众实际口语中是这么说的,但那是没有书面语的规范,群众不知道如何表达,而不得已的做法.而壮文作为书面语,应该要起着推荐新词汇,规范通用语文的作用,但是实际情况,壮文其充量也就是体现一下中国光辉的民族政策,满足一下壮族也有民族文字的愿望而已!除此以外我看不到她的实际用处,例如说你用壮文写一份材料寄给自治区的某个机关办公室,反映情况.收到此信的人如是个较认真负责的人,他看不懂,或许他还会几经周折去找人翻译翻译,那也许几个月半年已过去了;那若是碰上不那么负责任的先生小姐,看不懂?英文?法文?德文?都不是!废纸篓里一扔,得了!你这封信就此石沉大海了,你说是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