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国一
一、 中越边境的伏波庙会
东兴市东郊罗浮垌伏波庙是中国大陆最南端、最接近边境的伏波古庙,离边中越边境界河——北仑河大约只有500米。该庙自明朝以来重建过数次,旨在纪念东汉名将马援及其将士。伏波将军马援不仅为巩固边疆、安定国家立下赫赫战功,还为促进中国岭南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马援南征途经的中国岭南沿海地域,甚至越南的一些地区,人们为其建立庙堂(伏波庙)加以供奉,进而演绎和积淀了丰富多彩的伏波文化,包括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思想道德和民风民俗等。
马援在中国历史上以“伏波将军”的称号闻名,他在岭南所建立的功勋,也常常与班超凿空西域并提。据《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载,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后汉书》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中载:“至十六年,交趾女子征侧及其妹征贰反,攻郡。征侧者,麊泠县雒将之女也。嫁以朱鳶人诗索为妻,甚雄勇。交趾太守苏定以法绳之,侧忿,故反。于是九真、日南、合浦蛮里皆应之,凡略六十五城,自立为王。交趾太守及诸太守仅得自守。光武乃诏长沙、合浦、交趾具车船,修道桥,通障谿。十八年,遣伏波将军马援、楼船将军段志,发长沙、桂阳、零陵、苍梧兵万余人讨之。明年夏四月,援破交趾,斩征侧、征贰等,余皆降散。”马援班师回朝后,留下大批的士兵和部分将领,这部分被称为“马留人”的人群与当地的雒越人居住生活在一起,使中原地区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更好地在当地传播开来。
东汉以后,今广西、湖南、广东以及海南境内部分地区逐渐开始崇祀马援。从有关的史料来看,至少从唐代开始,就有伏波庙在上述地区兴建。
“我国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圣贤典型相当多。一些地方官员和地方著名人物,若为百姓敬爱,常有庙祀和庙会的信仰。”(《马援文化研讨会文集》) 近两千年来,马伏波将军的英雄事迹、爱国精神和无量功德,一直被岭南人民广为传颂。马援也成为防城——东兴等地“马留人”等族群信仰的重要对象,防城港和东兴一带是中国伏波信仰最浓厚的地区。
东兴罗浮垌伏波庙位于东兴市罗浮村金龟岭,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是广西北部湾地区较有影响的伏波庙。近年来每年正月初四至初八在此举行伏波庙会,进行一系列的民俗活动。
“马留人”祭拜伏波将军马援的伏波庙会十分隆重,庙会上举行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人们在伏波像前摆上各色供品,举行祭祀大典、降生童(隆生女)的降神祈福仪式,以及舞龙狮、武术表演、对歌及唱师公戏等活动,还延请越南的歌手前来“唱哈”等。伏波庙会上有防城、东兴、钦州、灵山、合浦、北海等地众多的禤、黄、施、韦等姓的“马留人”及越南边民参加这一庙会。祭拜仪式结束即开始入席乡饮,村民们团圆聚餐、济济一堂,大家端出鸡、鸭、鱼等等美味佳肴,在庙内庙外开怀畅饮,气氛融洽而热烈。罗浮垌伏波庙会体现出了与中国其他地方庙会所一样具有的祭神、飨饮、娱乐等功能。
除了“马留人”对伏波将军的信仰以外,防城港——东兴一带的京族也信仰伏波将军。东兴市江平镇京族人聚居的红坎村伏波庙最为群众信奉。红坎村人主要为阮、吴、李、刘、林等姓,皆为京族(越南称为越族)。红坎村是每年的正月十五夜里祭祀伏波。其夜,全村人在长者的带领下,摆出各种供品,击鼓打锣,举行十分繁复的仪式来拜祭。当地的人们相信伏波能够有事必应,无不灵验。患病者来上香,特别是小孩子有了病,来过回去,便会痊愈。东兴市氵万尾村也是京族居住的主要村落之一。在该村的哈亭中,供奉有各种各样的神,其中有一个神是伏波将军。
随着中越边民交往日益频繁,每年在东兴举行的“哈节”和庙会等民间活动,越南边民也会热情参与。此外,中越双方每年还会共同组织中越(东兴—芒街)国际商贸旅游博览会,以及中国东兴、越南芒街元宵足球友谊赛等一系列旨在促进双方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增进两国边民友谊的活动。长期以来,当地民众以伏波庙为依托,通过民间歌会等形式,广交中越两国各族朋友,为弘扬伏波文化、构建民族和谐做了大量的工作。 (连载一)
来源:防城港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