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5147|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2009年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彝族火把节剪影

[复制链接]

47

主题

2

听众

2277

积分

樟树精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最后登录
2014-7-18
注册时间
2008-10-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19:41: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具有浓郁地方风情和民族特色的“广西隆林德峨彝族火把节” 8月14日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乡隆重举行。

     火是彝族人民的象征。每年农历6月24日举行的火把节,其含意即为燃着火把、围着篝火过节。每年的这一天,彝族人民都会身着民族盛装,欢聚一堂,共度佳节,节期共有3天。今年的火把节,除了传统举行的送布谷鸟、打磨秋、抹黑脸、篝火晚会等活动外,还举行了盛大的《风情隆林——彝山色》文艺演出,彝家晚宴等活动。前来参加火把节的各界嘉宾和群众将有机会亲身参与相关的互动演出,当一回彝家人过把瘾。
  隆林各族自治县地处广西西北部,位于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是百色唯一、全国仅有的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所处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蜚声区内外,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苗族的跳坡节、彝族的火把节、仡佬族的吃新节令外界印象深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誉为“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

 

    活动当天,来自周边各族同胞数万人汇集“火把”场,共享激情火把盛宴。活动安排了送布谷鸟仪式、狂欢篝火联欢晚会,以及背新娘、摔跤、打磨秋、抹黑脸等丰富多彩的彝族民俗活动表演。同时还有民族商品展示、民族小吃一条街,让前来参加“火把节”的游客们近距离地感受了隆林原生态少数民族文艺文化的独有魅力。

    本人亲临现场送上几张让贝侬们一起分享

 


 


 

这离火把节场地这有一公里,没有通行证的车辆是不能进入的,只好步行了

 


 

场地入口


 


湿淋淋的场地,还有点凉意

 


彝族姑娘

 


 


 

苗族月琴


 



苗族支系---------清水苗姑娘

 

苗族支系---------偏苗姑娘


 

苗族支系---------白苗姑娘

 

 


 

彝族香包

隆林布依壮族贝侬在卖银饰


 

彝族打磨秋

                                               还有精彩的,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15 20:02:37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16 14:30:34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宣传僚人文化为已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

听众

6492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9-2
注册时间
2008-11-12
沙发
发表于 2009-8-15 21:10: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主题

0

听众

9549

积分

九头龙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9-8-30
注册时间
2009-5-10
板凳
发表于 2009-8-15 22:19:00 |只看该作者
挺好耍的噢

布依族,壮族,岱侬族共同论坛--僚人家园(http://www.rauz.net.cn/bbs) 我的博客: 僚人'Blog [url=http://rauz.iblogger.org]http://rauz.iblogger.or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地板
发表于 2009-8-16 20:41:00 |只看该作者

隆林火把节该冷一冷了!

隆林火把节该冷一冷了!
今天,百色市隆林县举行了一年一度的火把节,以前只听说火把节一般都是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聚居地区举行,在百色举行还是挺少见了。在百色彝族同胞可能为数很少,可是当地政府居然大规模举办火把节,这是为什么呢?
据了解,百色市有12个县区,几乎每个县区都有一个以节庆主题的大型活动,你搞壮剧节、我搞布洛陀节、你搞山歌节、我搞芒果节、你搞茶文化节、我搞山地挑战赛,你搞句町文化节,我搞火把节,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每个县去都比着搞活动,难道是你活动声势搞得越大,县区领导的政绩越大?如果说山歌节、壮剧节、布洛陀文化节是对壮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搞芒果节可以向外界推广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那么以壮族为主的地区搞火把节又是为了什么呢?
一个壮族地区,彝族同胞的人数只是很小的比例,彝族同胞在这天过节狂欢无可厚非,但是一个县兴师动众、大张旗鼓的搞火把节,还成立了一个“火把办”这可能就有点过了吧。暂且不说从县里的各个部门和单位抽调工作人员到“火把办”筹备火把节会影响到多少个单位、多少个岗位的日常工作,人员被抽调了,那么空出的岗位又怎么办;如此大规模的火把节,该县又该投入多少?财政资金、纳税人的钱,投在了火把节上又能给该县带来多大的效益?无非就是一个热闹而已,给市里的领导看看我们县里是多么的能干、工作多么有成绩。
该县的这个火把节,能吸引多少外地游客前去参观?能吸引多少客商去投资?能给当地人民带来什么好处呢?可能会给当地的餐饮住宿企业带来一些效益。据说接待各单位、各部门来参加火把节的领导和各地受邀嘉宾、记者就已经把当地的大小宾馆住满了,几天的吃住可能让当地宾馆酒店乐开了花,不过,明眼人冷静的想一下,这些受邀过来参加火把节的领导、嘉宾、记者,在当地吃住费用还不是有当地政府埋单。如果当地政府想通过“火把节”来宣传、来吸引游客,我觉得还不如换一个名头,搞一个壮族特色的节,才有特色。
想一下,云南的火把节早已经名声在外,群众基础也十分广泛,据了解云南的一些地方为了让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群众欢度火把节放假一天,游客想体验正宗的火把节,首选是云南,很少有人会来到壮族自治区体验火把节,隆林的火把节也会被人认为是步人后尘之作。
当地的父母官,冷静一下吧,不要整天的迎合领导搞一些政绩工程,还是多想一想如何为民办实事吧,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您不要用国家的钱和纳税人的钱去搞场面上的事了,国家财政的钱要花在刀刃上,纳税人的钱托起的是共和国的希望,不能乱花啊。建议父母官们在搞活动时不要那么奢侈,不要那么“大手笔”,不要不计代价地一拍大腿就决策,市场经济投入就要有产出,父母官们花钱时寻思一下吧。
作者:txinj 2009-08-15 02:51 来源:广西新闻网-红豆社区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主题

2

听众

2277

积分

樟树精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最后登录
2014-7-18
注册时间
2008-10-17
5#
发表于 2009-8-16 15:29:00 |只看该作者

苗族之偏苗男式服装

我也秀一秀

隆林高山汉族花鞋

壮族服饰

壮族服饰

壮族服饰

壮族花鞋

壮族花鞋

彝族香包

隆林黑棕子

彝妹经商

还有几张抹黑脸的不小心给删除了,篝火晚会要到晚上八点才开始,不等了


宣传僚人文化为已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主题

2

听众

2277

积分

樟树精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最后登录
2014-7-18
注册时间
2008-10-17
6#
发表于 2009-8-17 12:09:00 |只看该作者

隆林火把节该冷一冷了!

    这说得好,说句实在话,当地的父母官不挖掘当地的“资源”,不搞搞活动,腰包怎么会涨,受苦的最终是老百姓---------

    隆林彝族火把节早就有了,只是以前的知名度不高,所以外界的不知不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17 12:14:10编辑过]

宣传僚人文化为已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主题

2

听众

2277

积分

樟树精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最后登录
2014-7-18
注册时间
2008-10-17
7#
发表于 2009-8-17 18:22:00 |只看该作者
彝族:火一样的热情 酒一样的风情(下)

南国早报 2009-06-17 ■ 本报记者 熊红明


彝族“老鹰抓小鸡”游戏。 梁汉昌摄


隆林德峨乡彝族火把节。梁汉昌摄

  火把节 一场激情狂欢盛典

  在阿稿彝寨,很多人家的客厅都会贴有一张大红纸书写的横联,上书“火人常振火精神”几个大字。
  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会像彝族那样热爱火,崇拜火。他们把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定为火把节,以火一般的热情与各族人民一起尽情狂欢。
  杨启明邀请记者在火把节时到阿稿参加彝族人的狂欢盛典。他说:“只有参加了火把节,才能够真正体会得到我们彝族人火一样的热情!”
  火把节的来由还有着动人的传说。传说天王恩梯古兹因人间不按他的意愿加纳赋税和送来童男童女进贡而大发雷霆,于是派出凶神下界为虐,害得天下百姓苦不堪言。人间英雄阿提拉巴率领人民与凶神展开了恶战。他们高举用苦艾蒿扎成的火把,烧毁了天地间唯一的通天梯,并将凶神打败。恩梯古兹闻讯大怒,又向人间撒下害虫万千,蚕食人类种植的庄稼、树木和果林,企图将人间百姓饿死。阿提拉巴和愤怒的百姓举着火把将害虫一一烧死。恩梯古兹还想到人间报复人类,但天梯被毁,也只能作罢。此时正值农历六月二十四,从此以后,彝族人民在每年的六月二十四都要举行火把节以示纪念。
  按照隆林彝族的传统,火把节当天,彝族山寨里人人欢腾,全寨人早早地筹钱买牛,要到田坝中央举行祭祀仪式,杀牛祭神。祭祀完毕,参与筹钱的各家各户都会分到一份带有神灵护佑的牛肉。而年轻人还要组织打磨秋、斗羊、摔跤等比赛。
  “到时候阿稿寨子里会人山人海,大家都可以尽情地玩耍。”说起火把节,杨启明显得很兴奋,他不断用手比划着,眼睛里不断泛出快乐的回忆和热烈的期待。
  火把节的白天,彝族寨子里会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但火把节的高潮要等到夜幕降临时才会到来。太阳一落山,彝族人家里的一家之主点燃干苦蒿扎成的火把,从屋里的上方照亮房间的每个角落,口中还要念着“烧掉一切不吉之源,全家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祈福之语。然后人们就手执火把走出家门,到田间地头耍火把。火把先是星星点点从村寨里跑出来,逐渐在田坝中汇聚,不一会儿千万支火把点亮了大地,照亮了苍穹,让田坝成为火的海洋。
  彝家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高举火把,点亮生命之火,在田间地头来回奔跑,庆祝丰收,祈祷吉祥。一首古诗描绘了彝族火把节时,人们耍火把的情景:“云批红日恰含山,烈炬参差竞往还。万朵红莲开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间。”
 手执火把的人们在田间地头驱赶害虫、祈求丰年的程序走完后,就会将尚未燃尽的火把带到田坝附近的空地上,将火把凑成一堆堆篝火,人们围着这一堆堆篝火尽情唱歌、跳舞。火光把满天星斗映红了,把人们的笑脸映红了。叮当的月琴声响起来了,欢歌笑语在大坝上回荡,在彝寨上空回荡,在山谷里回荡。
  火把节来源于彝族先民对火的崇拜,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火把节已经从单纯的自然崇拜、神灵崇拜祭祀活动,演变成为彝族人民和其他民族一起庆祝的盛大狂欢。每到火把节,阿稿附近数万名汉族、壮族、瑶族、苗族群众就会聚集到阿稿,与彝族群众一起欢庆。为了让各族群众欢度火把节,政府拨款在阿稿彝寨旁修建了火把场,专门供火把节时跳舞使用。
  杨启明一边向记者介绍,还不忘为火把节做广告。他说:“你看过上万人一起围着火堆跳舞吗?来参加火把节吧,这是我们最有激情的狂欢节。”


  山歌为媒 一曲传唱千年爱恋

  “又是一个把你双眼点燃的七月,又是一个把你梦想点燃的七月。骑上你的骏马,穿上美丽的衣裳,小伙、姑娘一起走进爱的火把节……”一首欢快的《七月火把节》唱出了彝族火把节的激情与活力。熊熊的火把,象征彝族人民对生命的热爱和崇拜,对丰收的喜悦,对爱情的祝福。
  节日里,最兴奋、最激动的,要数那些英俊的阿哥和美丽的阿妹。那些平时就很漂亮的彝族姑娘,个个从头到脚都穿戴一新,美丽的百褶裙把姑娘们衬托得有如从山间云彩中飘来的仙女一般。面对漂亮的姑娘,彝族小阿哥们自有吸引意中人的办法。他们在摔跤场上,与其他阿哥斗力;在赛马场上,在斗牛、斗羊的大战中,大出风头显威风,让人群中的小阿妹们注意自己。
  “没有山歌,哪里找得到爱?”待到时机成熟时,小阿哥们自会弹起月琴、吹着木叶、唱着山歌,把自己心仪的小阿妹引到那静静的树林中倾诉衷肠。
  杨启明和妻子王秀清年轻时很会唱山歌。在结婚前,家在不同山寨的他们曾见过几次面,虽然从来没有说上话,却听过对方唱的歌。
  在杨家喝酒时,记者让杨启明和王秀清唱一唱当年他们谈恋爱时唱的山歌,他们都笑着拒绝。一旁的乡干部提醒记者:“人家有儿媳妇在场,公公婆婆哪里会唱山歌。”
  架不住记者的请求,王秀清还是给记者唱了一首姑娘小伙初次见面时,试探对方想法的山歌。
  “哥在那边唱歌来,妹在这边接花台。哥的花台没接了,看哥主意哪条来……”王秀清今年50多岁了,但歌声依然嘹亮,婉转的曲调,把姑娘与小伙初次接触时的那种害羞和机智表现得淋漓尽致。记者正听得入迷,王秀清忽然停止歌唱,只是捂着嘴笑。她说:“好多年没唱歌了,唱不出来喽。”
  记者让王秀清的儿媳妇阿珍也唱几首山歌,她连连摆手拒绝:“我还没婆婆唱得好呢。”
  记者问阿珍:“你和丈夫是通过唱歌认识的吗?”
  阿珍有些不好意思:“我们是通过人介绍认识的。我们这辈人也唱歌,但没有老一辈人会唱的多,也没他们唱得好。”
  看到记者要听山歌,杨启明建议记者等到火把节时到阿稿。他说:“火把节很多人会在山上唱歌,男女老少都有,到时候你就竖起耳朵好好听。实在不行,你就带个录音机来,录回去慢慢欣赏。”
  千百年来,彝族青年在谈情说爱时,歌声比语言更传递情谊,歌声不仅可以叩开情人的心扉,还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很多山歌是一辈辈人流传下来的,有的山歌是人们在激情下的即兴创作,表达了歌者对生活、对爱情的理解。
  “石榴花开叶子青,石榴多子妹多心。石榴多子肚胀破,妹妹心多意不真,乌云遮日是假情。”这是记者在隆林听到的一首山歌,山歌表现的是彝族小伙子与心爱的姑娘接触后,发现姑娘的心不定时的复杂感受,有一些试探、有些许抱怨。
  谈恋爱有恋爱歌,离别时有离别歌:“送妹一里出寨来,眼泪滴落打湿怀。今天情妹离哥去,不知哪日再转来?”这是一对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离别时小伙子所唱的歌,反映了热恋时的那股难舍难分的情感。
  当小伙子把心爱的姑娘送出十里时,他更加动情地唱:“送妹十里过盘江,叫妹一声泪汪汪。来年春季涨大水,变个鲤鱼去探望。”
  王文魁对彝族的山歌很推崇,他认为彝族的山歌具有原汁原味,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间文学作品,因为彝族的山歌歌中有物,物中有情,充满了彝族人民的民间智慧和质朴的情感。


  婚礼记忆 最难忘“婚礼粑粑”

  一对对彝族恋人通过歌声传情,最终走进婚姻的殿堂,结成夫妻。说到彝家人的婚礼,最特别的要数新郎和新娘家都要用心制作的“婚礼粑粑”。按照隆林彝族的风俗,新郎到新娘家迎亲,必须要带上精心制作的大糍粑,而新娘家为新娘陪嫁的嫁妆里,也必须要有一个大糍粑。
  1961年,王文魁与爱人结婚,当时要求举办婚礼要一切从简,但王家还是依照彝族的风俗,做了3个直径约50厘米的大糍粑送到了新娘家,而新娘家也随嫁妆一起回送了一个直径1米多的大糍粑到新郎家里。
  “我见过最大的‘婚礼粑粑’有上百公斤重,要8个小伙子抬着才行。”王文魁说,新娘家送来的大糍粑是彝族嫁女不可缺少的礼品之一。送亲队伍到新郎家后,这块大糍粑必须供奉在神台前,“婚礼粑粑”做得越大,两边的亲家越有面子。
  第二天一早,族里德高望重的婚礼总管将糍粑分成三大份,中间的一份要退回给新娘家,剩下的糍粑,其中一块要分切成小块,用于发给前来贺礼的宾客每人一块,表示主人家已经收到了他们的祝福情意。彝家人将这块糍粑称之为“银礼粑粑”。假若客人没有收到此块糍粑,就会认为他送来的贺礼和祝福主人家不认账、不接纳,严重的会导致两家从此不相往来。另外一块糍粑也要切成小块,分送给新郎的姑奶奶、姑妈和姐姐,这块糍粑因此被称为“姑妈粑粑”。如果来做客的姑妈家人没有收到“姑妈粑粑”,姑妈就会认为娘家人看不起出嫁的女儿,也会与娘家断绝关系。
  王文魁说:“‘婚礼粑粑’如何切,最考验大总管的能力!粑粑分得好,主人家和客人都皆大欢喜,粑粑分不好,可能会惹来很多矛盾。”
  上百斤的大糍粑可不容易做。据介绍,要做一个完美的“婚礼粑粑”需要十几个人忙上一天,先要将几十公斤糯米提前泡好,然后放到大蒸笼内蒸熟,再用碓将糯米饭舂制成粘在一起的膏状,最后再由几个人一起用力揉制成一个大粑粑。
  随着时代发展,彝家婚礼越来越简化,“婚礼粑粑”也逐渐缩水变得越来越小。因为嫌麻烦,现在的彝族婚礼很少有人家再做“婚礼粑粑”,而是选择用高级饼干、糖果来代替。
  “现在的婚礼,省事是省事了,却少了很多人情味和乐趣。”王文魁说,以前彝家人娶亲嫁女,为了做好一个“婚礼粑粑”,全村人都参与进来,人们一边做粑粑,一边说笑唱歌,现在用糖果、饼干来代替“婚礼粑粑”,显得很不够彝家风味。
  王文魁很担心“婚礼粑粑”制作工艺会消失,没有人再会制作。他认为,“婚礼粑粑”承载了隆林彝族特别的习俗和情感,应该好好继承下去:“哪里吃不到糖果、饼干呢?毕竟‘婚礼粑粑’只有我们彝族婚礼才有呀!”


  一抹黑色 寄托多少别样祝福

  在彝族人的婚礼上,除了硕大的“婚礼粑粑”令人印象深刻外,最让人乐在其中,也是最受欢迎的一项活动就是抹黑脸——用一把黑色的锅烟灰,抹到别人的脸上,以表达祝福和爱意。
  黑色在彝人的心目中是吉祥的颜色,在彝族人心中,黑色能够驱邪除病,抹了黑脸,就能吉祥如意,平安无事。
  彝族抹黑脸活动的来由还有一个传说。从前有一个猎人与猛虎搏斗,斗了好几天,总斗不过。他回到家,把脸抹黑,再上山寻虎,老虎见来者是个黑脸,不知道是什么怪物,见了猎人转身就逃。从此以后,人们为了保护平安,上山前都会学着猎人的样子把脸涂黑。
  抹黑脸流传到今天,除了保存消灾托福的祝愿之外,还有试探人品、友好社交、逗趣取乐等含义。青年男女到亲戚朋友家玩,人们为试探这个人的性格、脾气,用什么方法呢?就是突然往他(她)的脸上抹黑,看他(她)会不会因此生气。被抹黑的人不发脾气,说明这个人胸怀宽广、人品好,大家都会高兴,喜欢;反之,这个人就会被认为是心胸狭窄,不好交往。
  每到逢年过节或村寨里有喜事,彝族青年男女就会采用抹黑脸这种特有的形式来表达情感;如果村寨来了嘉宾,好客的彝族人民也会以这种特有的形式表达情意。他们将自己的双手涂上锅烟灰,然后相互追逐嬉戏,当追上自己的心上人或尊贵客人后,冷不丁地把锅底灰抹到对方的脸上。被抹的人呢,也不能计较、生气,还认为是赐福的象征,为表达自己的诚意,也在自己的掌心上涂上锅底灰,千方百计要把对方的脸抹黑……就这样,整个活动热烈奔放,体现了彝族人民粗犷、豪爽、好客的性情。
  2005年,阿珍嫁到阿稿。举行婚礼的当天,寨子里的年轻人等晚宴一结束,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抹黑脸的活动。“阿稿这边的小伙子就抹送亲来的姑娘,而姑娘们也不示弱,反过来抹小伙子们,有的追到田坝里还要抹,大家开心得不得了。”阿珍回忆起自己的婚礼时,脸上写满了幸福。她说,未婚的青年男女在抹黑脸的过程中,彼此互相了解,增加感情,很多夫妻就是在抹黑脸的过程中结下良缘。
  别以为抹黑脸是年轻人的专利。寨子里有喜事,已婚的中年人甚至一些老年人也会参加抹黑脸。他们一个追一个,或者几个追一个,人人都抹成“非洲人”。我抹你,你抹我,抹的就是快乐;你笑我,我笑他,玩的就是开心。

宣传僚人文化为已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主题

2

听众

2277

积分

樟树精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最后登录
2014-7-18
注册时间
2008-10-17
8#
发表于 2009-8-17 18:15:00 |只看该作者
彝族:火一样的热情 酒一样的风情(上)

南国早报 2009-06-15 ■ 本报记者 熊红明


  彝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民族, 现有人口为776万人,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滇、川、黔各省的山区。居住广西的彝族约5000多人,散居于隆林、那坡、西林等地。隆林彝族主要聚居在德峨乡,现有人口3300多人。
  大山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彝族人民,也孕育出彝族朴素、多彩的民族文化。彝族人民崇拜火,他们热情似火,在火的节日里狂欢;彝族人民喜欢黑色,通过给客人抹黑脸,来表达不一样祝福;彝族人民能歌善舞,谈恋爱要唱山歌,家有喜事要跳舞;彝家历来好客,劝酒里有点霸道却饱含一片真诚……走进彝族人家,最能体验到彝族人民火一样的热情,酒一样的风情。

  神秘毕摩 揭开广西彝族之源

  “你要真正了解彝族,就应该先了解彝族的毕摩文。通过毕摩文化,你才能找到广西彝族的源头。”今年72岁的彝族老人王文魁是德峨乡岩头村岩头屯人,曾担任隆林各族自治县文史馆馆长,被称为隆林的“彝族活历史”。
  王文魁所说的毕摩是彝语音译,“毕”为“念经”之意,“摩”为“有知识的长者”。毕摩就是专门替人礼赞、祈祷、祭祀的祭司。毕摩学识渊博,除了主持祭祀活动外,他们还承担着整理、规范、传授彝族文字,撰写和传抄包括宗教、哲学、伦理、历史、天文、医药、农药、工艺、礼俗、文字等彝文典籍的责任。在彝族人民的心目中,毕摩是彝族社会中的知识分子,是彝族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他们因为通晓彝文经典、博学多才而受到彝族人民的尊重和爱戴。由于彝族的很多祭祀仪式都与彝族的宗教有关,毕摩也披上了浓郁的神秘色彩。
  通过了解毕摩,就能知道广西彝族的来历?
  王文魁拿出了一个微型录音机。他摁下按键,录音机里传来了一名男子似吟似唱的声音,听起来更像是一名老者在讲述一个很古老的故事。
  “这是毕摩在为死者诵《指路经》,每一个彝族人死了,只有听了《指路经》才能找到自己的祖宗。”王文魁说,在彝族人民心中,死者的灵魂必须回到祖先居住的地方,每一个彝族人死亡之后,都要由毕摩为其吟诵《指路经》,指引亡灵沿着祖先迁徙的路线,让死者顺利回到始祖发源地。
  “隆林彝族祖先在哪里?”
  “隆林毕摩所诵《指路经》都是将死者指引向了一个叫做‘罗窝’的圣地。通过调查考证,‘罗窝’就是今天云南省的东川、昭通、曲靖等地。”王文魁说,隆林的彝族来自云南已经没有任何争议,在隆林德峨乡阿稿彝寨的后山上有一座杨姓祖坟,坟墓的碑记上有“伏闻始祖原籍云南大理羽西,不幸洪武年间兵戈绕(扰)乱,迁于广西西隆属下巴结甲倮亭亚稿(阿稿)村落业”等记述,这算是隆林彝族故乡在云南的最直接史料。
  《明史》记载:“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曲靖亦佐酋作乱,讨降之。因评定普定、广南诸蛮,通田州粮道……又平越州酋阿资及广西阿赤部。”也就是说,在明朝军队的不断征伐下,居住在云南的部分彝族,渡过南盘江进入广西隆林,定居在了德峨阿稿、者黑等地,成为了广西彝族的先民。
  “彝族的历史、文化、科学,都是靠毕摩来传承的。”王文魁感到忧虑的是,隆林现在能够掌握毕摩文化的人几乎没有了。
  记者问:“以你现在的水平,称得上是毕摩了吗?”
  王文魁连连摇头:“我哪里算得上,我只不过是搜集了一些文献资料,知道的比别人多罢了,很多毕摩经典我都不会读,看不懂。”
  王文魁所说的经典也被称为《倮文经书》,也叫做毕摩文献。《倮文经书》内容涉及历史地理、伦理道德、天文历法、法律军事、文学艺术、医药卫生、哲学、美学、生产生活等,被称为“彝族的百科全书”。
  解放前由于广西彝族居住分散,年老的毕摩很难找到合适的接班人,一些毕摩文献逐渐失传。
  10多年来,王文魁致力于抢救、整理彝族文化,现在隆林仅存的几本毕摩经典,他抄录了部分珍藏在家中,而对于那些口口相传的毕摩诵经,他就想办法用录音机录下来。他说:“这些经典是隆林的老毕摩珍藏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献资料,由于很多毕摩已经去世,这些经典已经无人能够读懂,需要拿到云南、贵州等地,寻找彝文专家进行解读。”


彝族祭祀布谷鸟祈求五谷丰登仪式。梁汉昌摄



隆林彝族服饰。梁汉昌摄

  美酒醉人 彝族人家待客之道

  彝族人爱喝酒,浓烈、醇香、醉人,就是彝家人的待客之道。
  在隆林德峨乡阿稿彝寨的后山上,有一座被人们称为“彝王寨”的古迹。为了去探访彝王古寨,2009年5月24日记者到阿稿彝寨杨启明家,请杨启明做向导,结果体验了一回彝族人家的酒一样热情。
  记者到阿稿彝寨时已过中午时分。走进杨启明家中,却不见他的身影,他的妻子王秀清说:“他中午和客人喝酒,有点醉了,在睡觉休息呢。”
  听到有客人来,杨启明赶紧起床来招呼记者和同行的乡干部,而王秀清则走进厨房开始生火做饭,杨启明的儿媳妇阿珍则赶忙去买酒。
  记者:“我们在乡上已经吃过了,不要再麻烦弄饭菜了。”
  杨启明:“哪有来到家里还不吃饭的呢?就算不吃饭,也要喝点酒。”
  不一会儿,王秀清就做好了饭菜,香炒腊肉、鸡蛋番茄汤、辣椒骨炒豆腐,散发着浓郁的香味。阿珍早已摆好碗筷,给大家的碗里倒满了酒。
  “按照我们彝族的风俗,见面先喝三碗酒!喝了酒,才是好朋友!”杨启明端起酒碗,招呼大家喝酒。
  随行的乡干部告诉记者,到彝族人家做客,得到了主人用美酒热情地款待,客人要唱歌来表达谢意。记者要杨启明唱几首山歌当作下酒菜,他连连摆手:“现在老了,不能唱了。”
  记者要听酒歌,杨启明就从卧室里翻出几张光碟,打开影碟机放给记者看,光碟中记录的是阿稿彝寨举行庆典活动时的场景。一位远方来的客人在得到主人的热情款待后,端起酒杯,唱起山歌对主人表示感谢:“好客主人多客气,宽敞房子人人夸。嘴里酒肉没咽下,碗里酒肉又装满。原谅客人嘴笨拙,不会讲些感谢话。”
  主人看到客人这么客气,自然也要回上一首表达谦虚:“喜鹊枝头唱欢歌,今日贵客到家来。我家房子小又窄,招呼不到客莫怪。”
  一杯一盏,滴滴美酒酝酿着的是彝族人民好客的性情;一唱一和,歌声伴着酒香中飘扬出主客之间情谊。
  记者拜访杨启明,是想请他当向导带路去探寻彝王古寨。连喝了两大碗酒,记者生怕喝醉了没法爬上山去看彝王古寨,就连劝杨启明少喝点。杨启明却说:“酒不喝够,哪里爬得动山?”
  于是碗里的酒又满上,主来客往杯不停。就在大家喝酒得尽兴时,一个操着北方口音的小伙子敲响了杨家的门:“老乡,你家做不锈钢扶梯吗?”
  杨启明见是来做扶梯生意的外地人,忙招呼进家来喝酒。小伙子有些害羞,连说“吃过饭了,不喝了”,结果杨启明说了句“地上没有走不通的路,江河没有流不走的水,到彝家没有错喝了的酒”,把小伙子劝入席。
  端起酒碗,小伙子连说“彝族人家就是热情”。散席时,杨启明对做扶梯的小伙子说:“以后到阿稿就来家里喝酒,不要客气。”
  记者问杨启明:“家里客人天天有,你不是要天天醉?”
  杨启明笑了:“有客人来,说明我朋友多。朋友多,家才旺。哪里怕醉呢?”
  “你想喝,也要喝;不想喝,也要喝!管你想喝不想喝,你都要喝……” 200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一首经过“改装”的彝族民歌《叫你喝酒你要喝》惊艳亮相。彝族人民豪爽朴实的性格,向客人敬酒时“管你想喝不想喝,你都要喝”,真诚中透着霸道,一下子“震住”了全国人民。“有酒才有话,无酒话不生。”在彝族人民的生活中,酒是重要的饮料和待客品,年节、婚丧、祭祀、盟誓、探亲访友、待客敬客,均以酒为礼,彝族人民的血液中就流淌着一股醇香的酒味。
  事实上,彝族人热情好客以酒待人,但到彝族人家喝酒也要把握个度,能喝就喝,不能喝酒少喝,因为彝族人瞧不起喝酒烂醉耽误事的人。



彝王寨如今只剩下一道道残缺的石墙。熊红明摄


彝王寨上陈旧的雕花石栏。熊红明摄


  彝王古寨 留下多少沧桑记忆

  喝完了三碗酒,杨启明带着记者走向后山,去寻找那神秘的彝王古寨。
  上山的路十分崎岖,道路两旁的灌木丛把本来就不宽的山路遮盖起来,山路显得破烂不堪。记者抱怨说:“这个彝王也不把路修好一点!”
  杨启明说,到彝王古寨的路本来很好走,“彝王当年派人修了有十二道弯、几百台石阶的山路直达彝王古寨的寨堡”,但这些石阶如今都被人破坏了,“都是被那些贪心的人,来找银子时撬坏的”。
  见记者疑惑不解,杨启明解释说,彝王古寨是彝族土司龙云涛于清乾隆年间修建的。龙云涛贪财好色,看到谁家有钱就要想办法抢过来。因为银子太多,山上潮湿,为防银子发霉,有太阳的时候,龙云涛就会把银子拿到寨堡外的一个平台晒银子。好笑的是,龙云涛不识数,只知道看自己的银锭是单是双。每次晒完银子,他只会看看单双数是否对,他的手下就经常趁晒银子的时候,偷双数的银子藏在石阶下面,他也不知道。杨启明说,过去经常有人来偷偷撬石阶挖银子,还真有人找到过银子,“如果我们运气好,说不定就能捡到银子呢”。
  经过近一个小时跋涉,一道兀立于险峻山崖上的石墙出现在了记者眼前。攀爬上石墙,才发现彝王古寨是如此的庞大——整个城堡分成了四层,延绵的石墙在山坡上围成了一层层封闭的城堡,每层城堡都有独立的石门,整个寨堡占地面积接近7000平方米。
  在灌木丛中,杨启明找到了一尊被打烂了的石狮。石狮高约1米,脑袋被打烂了一半,前脚已被截肢,残破的石狮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杨启明抚摸着石狮感叹说:“古寨大门口原来是有一对石狮的,另外一只被滚下山不知所踪,这只也被人打烂了,太可惜了。”
  整个彝王古寨分为四大区域,高低不等分为四层,每个区域之间有石门相通。石狮所在的地方是彝王古寨的第一道石门,穿过第一道石门,就进入了古寨的第一平台,这个平台是奴隶的住所。穿过第二道石门,就到了守卫山寨士兵居住的第二个平台,紧接着再穿过一道石门,就到了彝王亲属的居住区,处在古寨最高处也是最核心的是彝王大殿。
  攀过倒塌的石墙,记者爬上建在主峰北面山崖上的彝王古寨大殿。当年雄伟的大殿已经倒塌,只留下残垣断壁,但从石栏上破碎的雕花,还是能依稀看出彝王大殿曾经的风采。
  杨启明带记者找到一段长约两米的石栏,上面雕刻一朵巨大的牡丹飘逸洒脱,透出浓郁的富贵气息。在这朵牡丹雕花下面,用两行小楷题刻“枝夺洛阳花富贵,层台石上缀红莲”,落款为“蒲月春”,字迹清晰,书写雅秀,显示出了非凡的书法功底和雕刻技艺。
  “彝王古寨的很多石头上都雕有花纹,以前寨子里的姑娘们还专门到这里描花,用来绣衣服和鞋垫。”杨启明说,这些雕花石栏有的被来挖银子的人撬坏,有的被盗走,没有得到应该有的保护,“实在是可惜了呀”。
  在彝王殿石基北面,有一个深约两米的大坑,这是当年专供彝王使用的蓄水池。杨启明说,龙云涛有很多奴隶,每天他要派奴隶到山下3公里远的地方挑水到山地彝王寨来。龙云涛对待奴隶非常残暴,被当地人民成为“龙老蟒”。
  作恶多端的“龙老蟒”终究没有好的下场,忍受压迫和残害的人民最后精心组织了反抗。一次偶然的机会,“龙老蟒”被手下灌醉,在德峨回彝王寨的路上被杀死,彝王寨也被愤怒的人们放火焚毁

宣传僚人文化为已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9#
发表于 2009-8-17 09:23:00 |只看该作者

俺是第一次听说“隆林火把节”。

20年前,去过德峨,印象最深的是苗族服饰。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5-1-26 14:59 , Processed in 0.198929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