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luomare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僚人瞭望 之  广西那坡黑衣壮风情

[复制链接]

239

主题

1

听众

5447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3-2-22
注册时间
2003-2-10
21#
发表于 2003-4-1 20:22:00 |只看该作者
图片名称: 那坡-献红礼-喷火
作者: 陆小鹏

凡事贵在坚持,坚持就有收获! 落马的人也是一样,跌下来再努力滴爬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9

主题

1

听众

5447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3-2-22
注册时间
2003-2-10
22#
发表于 2003-4-1 20:25:00 |只看该作者
图片名称: 那坡-姊妹唱山歌
作者: 陆小鹏

凡事贵在坚持,坚持就有收获! 落马的人也是一样,跌下来再努力滴爬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9

主题

1

听众

5447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3-2-22
注册时间
2003-2-10
23#
发表于 2003-4-1 20:28:00 |只看该作者
图片名称: 那坡-黑衣壮四少女多声部合唱
作者: 陆小鹏

凡事贵在坚持,坚持就有收获! 落马的人也是一样,跌下来再努力滴爬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9

主题

1

听众

5447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3-2-22
注册时间
2003-2-10
24#
发表于 2003-4-1 20:43:00 |只看该作者
载歌载舞的黑衣壮


农敏坚(中国广东)

在中国广西西南部边陲的那坡县,有一个被人们称为黑衣壮,自称为"敏"的族群,属壮族的一个分支系,占全县人口的近四分之一,有五万一千人左右,因其男女均穿着用蓝靛染成的土制黑布衣服,居住的环境还保存着壮族古老的"干栏"式结构房屋。
黑衣壮主要居住在大石山区,这里雄峰峻岭,山峦叠嶂,那坡县是他们的唯一聚居地。近几年来,随着大批的国内外学者和壮学专家前来采风和创作,这里现已成为研究壮学文化的最后一片净土。
黑衣壮的生产方式和文化生活习俗,至今仍然保持着古老的壮族遗俗和风貌,最为奇特的是他们的白褶蓝靛黑"裙子"服饰,沿承了几千年壮族服饰传统文化的精华,古韵风味浓厚,线条分明,色调深沉而大方,造型奇特,以黑为美,被称为壮服服饰的活化石。他们就象一颗颗璀璨的夜明珠,闪烁于大山之巅。
黑衣壮小伙子勤劳勇敢、剽悍粗犷,姑娘们美丽善良,热情大方。在黑衣壮族地区,流传着很多古老的民间歌谣和美丽动人的传说,每一个传说中又有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发生,每一个故事又成为黑衣壮族老艺人编导古朴典雅的民间舞蹈的好题材。就这样,代代相传,黑衣壮族优美的民间舞蹈文化一直相传至今。
下面的这一组专题舞蹈图片,也许能让你领略到一些黑衣壮多姿多彩的民间舞蹈文化,在浩如烟海的壮学文化研究中,愿你多走近黑衣壮,去感受黑衣壮族古朴的民俗文化。

3、抛红美带--每年农历正月初十传统的风流节,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来到百年老树下或大草坪上相会,红美带是黑衣壮族青年男女重要的定情物和吉祥物,把写有自己生辰八字的红美带抛入大簸箕中,经搅和后各人自己抽出一个,得出的红美带上写有的名字就是你的梦中情人。相传红美带能让天下的有情人终成眷属。

5、红线传情--情投意合的青年男女,不知有多少的悄悄话要倾吐。黑衣壮族人并非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而是在歌声中利用红线传诉衷情,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向人们传递着自己美好的姻缘。


凡事贵在坚持,坚持就有收获! 落马的人也是一样,跌下来再努力滴爬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9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7-27
25#
发表于 2003-4-1 22:58:00 |只看该作者
看得真过瘾!谢谢各位的辛勤劳动!

Mwngz ndei,Dieggagguenj Bouxcuengh Guengjsae(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9

主题

1

听众

5447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3-2-22
注册时间
2003-2-10
26#
发表于 2003-4-3 07:30:00 |只看该作者
(图)探访神秘的独特族群黑衣壮

李中朝·图/文


四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受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的委派,我和北京的两个摄影师、北京电视台的两个摄像、一个工作人员组成的摄制小组踏入了被世人称为"神秘的那坡"的腹地,走马观花地探访了鲜为人知的"神秘的独特族群"--黑衣壮。
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那坡县与越南毗邻,是广西壮族自治区80多个县市中壮族比例最高的县市之一。该县境内的壮族按自称的称谓和各自的语言划分有布壮、布央、布峒、布农、布税、布依、布嗷、布省、布决、布拥、隆安、左州12个族群。其中,自称为"敏"(亦称布壮)的族群,就是人称黑衣壮的一个特殊的族群。
怀着几分好奇和使命感,我们随着那坡县政府提前一天派去接机的李主任等乘一辆中巴从南宁机场连续奔波8个多小时到达了那坡县城。那坡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我真怕给他们平添许多麻烦。没想到,当地县长、书记和党、政、军、工、青、妇的负责人及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广西分会的影友们早已等候多时了。他们的热情和对北京来的"专家"的重视,真让我这个"组长"有点汗颜。我们这个"摄制组"在那坡既要拍摄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名义办展览用的照片,又要拍一个介绍"黑衣壮"的电视专题片,只有三天的有限时间。
当晚我们和那坡的有关专家、学者、摄影工作者开了座谈会,认真研究了拍摄计划。一名副县长负责整个采访拍摄活动的组织、安排并亲自陪同我们下去。北京和当地的摄影师组合,分成两组,分头、交叉下到黑衣壮聚居的马独、弄文等村屯。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么短的采访时间,又要拿出象样的片子来,任务绝对不轻松……
要想对黑衣壮有一个全面完整的了解,恐怕非得在那里住上几年才行。我们这么短的时间,只能是了解一些有限的东西。只能是从黑衣壮传统文化的大泽之中汲取几滴水珠。
黑衣壮的由来和现状
相传,远古时期,布嗷、布敏族人居住的地区山林茂密,土地肥沃,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有一年,忽然遭到外来人的入侵。布嗷、布敏部族一个叫侬老的首领带兵抵抗。战争中,侬老不幸受伤,在退入密林中隐蔽时,侬老忽然发现一片青绿的野生蓝靛,随手摘一把野蓝靛叶,捣烂当药敷在伤口上。谁知野蓝靛叶汁真的能消肿止痛,伤口很快神奇般地愈合了。侬老带兵重上战场,击退了入侵之敌,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保住了家园。于是,侬老下令族人将野蓝靛移植到部落,视为逢凶化吉的"神草",并号令本部族人一律穿上用蓝靛染制的黑色衣服,世代沿袭。"黑衣壮"因此而得名。
这个传说有几种版本,但大同小异。我在屯里通过懂当地语言的"翻译"问过一个长者,他表示知道这个传说,还随手抓了把蓝靛给我看。我灵机一动,在征得老人同意后,拍下了这张象征性的照片。(见图1)
 
黑衣壮的变迁与历史上的战争、民族迁徙有关。唐代,广西曾经爆发过由黄乾耀领导的农民起义;宋代爆发了由侬智高领导的农民起义并建立了"南天国"。这些起义在当时有力的打击了封建统治,迫使统治者作出种种让步。然而,起义终于失败,统治者对起义军和他们的家族大肆绞杀,众多壮族人为逃生举家躲入深山老林,世世代代在封闭的环境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从另外的角度说,这也使得古老的黑衣壮传统文化和习俗沿袭至今,完好保留下来。
黑衣壮作为壮族的一个支系,现多数聚居在那坡县境内生态环境脆弱的大石山区,以农耕为生。其居住的房屋为古老的石木结构干栏式建筑。如那坡的马独屯就是依山傍林,沿山坡建成的阶梯式排房。(见图2)黑衣壮多数分布在那坡的82个村的377个屯中,现有9900余户,总人口约51800余人。占当地壮族总数的33%。近几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一些黑衣壮也开始走出大山,接触外面的世界了。(见图3)

别具风采的服饰文化
黑衣壮传统文化中最直观的就是他们的服装和佩饰。
据那坡县长期研究黑衣壮的学者介绍:黑衣壮以"黑"作为穿着的标记和民族的标记,首先与历史上土司制度的规定有关,在明清土司统治壮族时期,规定凡土民只准穿黑、蓝两色;其次,黑衣壮由来的传说也决定了黑衣壮服饰的形成和延续;黑衣壮至今仍然保留着穿黑色的传统,主要的原因是"以黑为美"的审美观深入人心。同时,穿戴上的实用性与款式大方朴素美观有机的结合完善了黑衣壮服饰文化的内涵。
黑衣壮男人穿的是前盖大襟上衣,以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相搭配。这种装束便于他们进行劳动和在山里行走。传统的男装头上还缠着圈成数圈的黑布头巾,腰间系一条红布或红绸的带子,以示驱鬼赶邪,兼有显示男人威武神勇气概之意。  
妇女的服装更具特色,无论老少,都喜欢穿右盖大襟和葫芦状矮脚圆领的紧身短式上衣,下身以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相搭配,腰系黑布做的大围裙,头戴黑布大头巾。其围裙既宽且长,戴时,能系周身一圈有余,裙底垂到小腿;围裙不仅能用来装饰,如可将裙角往上打个三角形系在前腰间,以示潇洒美丽;还可以把裙底翻上来当包袱用。这在走亲友、赶歌圩、去娘家时特别有用。在劳动时,更可以作斗形的袋子,装些菜豆、杂粮等。妇女所戴的头巾都是她们自己织染的长条黑布,戴时,先围绕在头上一圈,然后翻折摆布成大菱角形的样子,罩在头上,再把头巾两头分别垂挂在双肩上,不仅看上去朴素美观,还可以当作帽子遮荫用。黑衣壮妇女聚在一起的时候,一片黑中显出庄严的美,稳重的美和协调的美(见图4)。她们的衣边、袖口、裙边和头巾的四边都用红布或黄布剪成小条捆镶上去,有的则用红、黄、蓝色丝线绣成波浪形的线条,使黑中托透出红、黄、蓝色的细线段,清雅明亮,色彩协调中更凸显层次的美和玲珑的美(见图5)。  

黑衣壮妇女佩带的银项圈,两端都制成鱼形状,有如双鱼对吻。双鱼对吻银项圈是黑衣壮妇女婚嫁时必备之物,说明黑衣壮有鱼图腾崇拜的信仰。历史上,在壮族传统的稻作  黑衣壮女子的佩饰中最漂亮的是头花。妇女在成年后要绾髻,插上班簪、头笼、头叉、头花后用玉环珠缠绕头花;头花共有六朵,未婚女青年或已婚但尚未落夫家才能带;(见图7)已落夫家的妇女只戴头叉。
区,人们相信人死以后变成鱼,然后再投胎变成人。我们在对黑衣壮采访拍摄的过程中,看到许多小女孩也佩戴双鱼对吻银项圈(见图6)说明黑衣壮鱼崇拜文化的遗风已经演变成他们族群自身的传统了。 黑衣壮妇女的佩饰较多,耳环、耳坠、玉珠、项链、项圈、手镯、戒指都必不可少;大多来自家传或是出嫁时从娘家带来"浮财"。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多数妇女喜欢将自己的门牙镶成金色,以表示她们的美和其身份、地位的不俗。(见图8)  
现在,黑衣壮许多年轻人平时穿戴的比较随便,从原来的"全黑"过渡到"上蓝下黑白头巾"的所谓第二代服饰了。但每逢传统节日庆典或有外人来做客时,他们的穿戴仍旧非常认真,服装和佩饰一丝不苟。特别是女孩子们都要自己或互相精心打扮一番。我们采访那坡的弄文屯时,就拍到了一位母亲亲自为孩子们梳妆的镜头。(见图9)
传统的蓝靛染织工艺
在那坡的几天,与黑衣壮服饰文化密切相关习俗之一的纺织和印染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印象。
  时至今日,那坡黑衣壮仍保存着传统的蓝靛染织工艺,其文化内涵非常丰富,黑衣壮自种、自织、自染、自穿,是地地道道的民族文化,是当前旅游业的亮点和卖点。在弄文屯,有一块埋藏得很深的天然石块,古代村民将石块凿成一个染井,这是弄文屯最古老的蓝靛染井,每到蓝靛收割季节,全村人轮流将收获的蓝靛枝叶沤泡在在这口染井里,现在这口石井已干涸,但井壁上仍遗留有一层厚厚的蓝靛色。
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黑衣壮总结了一整套蓝靛染色的经验。在弄文屯家家都有纺织机(见图10)和用石头凿成的染缸,(见图11)织出的布要用蓝靛浸染、漂洗数十次,再用牛胶、猪血煮染、漂洗后晾干成黑布,最后还要经过浆衣、用棒槌捶打多次,才能制出质地结实、平整、黑亮的成品布。这一过程充满了黑衣壮特有的生活气息和传统习俗的诗情画意。 在我们走访的几个屯子中,可以看见多家栏杆上晾晒着一条条蓝靛布,蓝靛的清香散发在空间,蓝靛染织文化的氛围很浓。(见图12)对于居住在都市的人来说,无疑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一切都是新鲜稀奇的。据陪同我们采访拍摄的那坡县黄如松副县长介绍,黑衣壮蓝靛染织技术已经受到当地政府的关注和支持,正在帮助黑衣壮把蓝靛布推向国际市场。目前龙合乡果桃村的蓝靛布已成为中越边境市场上的紧俏商品。黑衣壮的蓝靛染织工艺,不但是黑衣壮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甚至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奇特的丧葬习俗
黑衣壮地区自然崇拜和信仰很多,我们在那坡的第二天,碰巧赶上了当地的祭祖大节。
每年的三月初三,黑衣壮都要进行祭祖拜山活动。这一天,各村、屯全家老少一起到当地祖宗坟墓安放的地点拜祭。(见图13)参加祭祖拜山活动之前,人们先要到土地庙前拜祭土地神,当地称"安庙"。他们认为土地神能主宰本村的安宁兴旺、丰灾悲喜、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及人丁福祸,所以在当地诸神中,土地神最盛行。弄炸屯的土地庙为一处低矮的用石块垒成的简陋的平顶小庙。我们赶到时,小庙前挤满了当地的村民,而且大多数是男性。主持拜祭仪式的巫师(当地称师公)在仪式开始前几分钟才"神秘现身",这是当地的传统之一。经过颂经、驱魔等一系列程式后,人们陆续散去。看到我在拍照片,巫师特意向我展示了他的"法衣"。(见图14)  
"安庙"之后,人们又纷纷涌向村子另外一边的山坡上,参加祭祖拜山活动的"重头戏",被当地称为"安龙"的祭祖仪式。屯子里身份地位最高的族长与巫师一起主持在祖宗坟前的颂经、驱魔、供奉牺牲等一整套活动,(见图15)通常需要大半天的时间。参加仪式的人很多是从几十、上百里路的外屯特意赶来的,足见人们对这一传统宗教活动的重视。这也是加强宗族、家族团结,增强尊敬祖宗观念的重要方式之一。  

走进黑衣壮村子,常可以看到住房附近或菜园里有用瓦片覆盖的坟墓,远远看去,就象一座埋藏地下的小屋,仅仅露出屋顶部分,十分显眼。(见图16)例如在弄文屯的一座长方形盖瓦坟墓,系李姓第一代祖坟,相传已有200余年。距离房子仅有5米左右,坟的周围种有鲜嫩的蔬菜。黑衣壮的墓地选择是请巫师来占卜,占卜时用一个鸡蛋立起,鸡蛋倒向哪一方,哪个方向就作为墓地,不管是谁家的用地,家主都热心地让给,这叫"活人不同死人争"。
黑衣壮先祖从不同的地方迁徙到那坡大石山区开垦荒地,困难重重,生产、生活艰难与原始氏族生活没有什么区别。先祖艰苦创业,恩泽后代。病逝后,将先祖埋在房子附近,以示永不分离的眷恋之情。据说,黑衣壮相信人有三个魂,人死后一魂升天,一魂回归祖宗故地,一魂留在家里与后代子孙共同生活。墓地选择在房屋附近,也是受到这种灵魂观念的支配。黑衣壮的这种葬俗在外地已很少见到,可以说是原始葬俗的"活化石"。这块"活化石"具有神秘的色彩,同时也是一步历史教科书,它既可让学者进行学术考察,也可使游客到此领略到远古葬俗的遗风,对旅游开发很有吸引力。
古朴、善良、浪漫的族群
黑衣壮的传统习俗很多,其中奇特的族内婚制、入赘婚俗、取名习俗、称呼习俗、饮食习俗、酒文化、岁时风俗、民间信仰、原始宗教等决定并巩固了黑衣壮的族群性。
在短短的三天采访拍摄活动中,我们更多的是被他们的古朴、善良和浪漫所感染。多少次,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五彩的画卷:大山里,古老的干栏式房屋前,一群穿着传统服饰的人,捧着自阉的腊肉、五色糯米饭、端着自酿的玉米酒、唱着古老的山歌向你走来……黑衣壮具有独特魅力的待客之道,让我们这些从北京来的客人深深的陶醉其中。
 
黑衣壮心地善良,他们善待客人、善待孩子、更善待老人。为老人着想不仅仅体现在饮食起居上,在所有节庆活动中,老人都受到特别尊重。年龄最小的孩子要给年龄最长的老人献上象征着吉祥、幸福的"红利带"。(见图17) 黑衣壮生性浪漫,任何时候都力求生活丰富多彩。黑衣壮最擅长的首先是唱山歌和舞蹈,在"风流节"等传统节日中,青年男女多是通过"红线传情"对唱情歌、(见图18)互赠信物而情定终身的。(见图19)在那坡采访期间,我们几次"碰"上了全村男女老少齐聚村头对歌的场面,歌声里寄寓了黑衣壮的生活理想,也流淌着他们优秀灿烂、色彩斑斓的历史文化,体现着他们坚韧不拔、乐观好客、吃苦耐劳、简朴勤勉的优秀品质、传诵着他们独特的民族精神……
三天的拍摄,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神秘的国度,一切都充满着神秘,奇特,淳朴;传统的、历史的、文化的氛围让我们感动不已。太多的,具有传承性的民俗风情和宗教信仰维系了黑衣壮族群的存在,铸就了黑衣壮的灵魂。
 


凡事贵在坚持,坚持就有收获! 落马的人也是一样,跌下来再努力滴爬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9

主题

1

听众

5447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3-2-22
注册时间
2003-2-10
27#
发表于 2003-4-3 08:01:00 |只看该作者
 1 回眸笑笑

 2 情似泉涌 歌如浪花  

 3 盛装扮美 

 4 卜麽(师公)作法 

 5 真正环保的大自然织染作坊 

  请各位贝侬试一下图片文字介紹        


              黑衣壮,一个神秘的族群


 那坡县位于广西西南部,西北与云南省富宁毗邻,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总面积2331平方公里,人口90910万人。全县居住着壮、汉、苗、瑶、彝、仫佬6个民族,其中壮族172142人,汉族11093人,苗族1430人,瑶族4837人,彝族1378人,仫佬族30人。该县属典型的石山家业生态区域,这里群连绵,沟壑纵横,亚热带的气候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温暖的生活环境,全县6个民族就杂居在千山万弄之中。千百年来,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和睦相处,共同继承和创造着古老而又现代的独特的物质文化生活,为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作了卓越的贡献。
  壮族是那坡县的主要民族,遍布全境。按自称和语言划分有12个族群之多,如布壮、布央、布峒、布农、布税、布依、布 、布省、布决等,其中的布壮称为黑衣壮,总人口51800多人,占壮族总人口数的33%。黑衣壮以黑为美,以黑作为穿着和族群的标记。
  黑衣壮是壮族,但它又不同于一般壮族,它是壮族族群中一个特殊的族群。他们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质受到了世人的青睐。


一、高度聚居
  黑衣壮聚居在其他壮族族群和其他民族之间,其聚居和特点,一是有相当多的村落全部是黑衣壮;二是有一部分的村落90%以上都是黑衣壮;三是村中仍有黑衣壮分布的屯全部黑衣壮。黑衣壮多数居住在大石山区,生态环境脆弱。他们靠山吃山,粮食生产以玉米、小麦、红薯豆类为主,住的是木瓦结构房屋,尽管生活并不算十分富裕,但是他们勤劳、节俭,家庭关系和谐,社会安定。
  二、别具风彩的服饰
  黑衣壮服饰是至今仍然保留着最为传统,最具有特点和内涵的壮族服饰。它不但以黑为美,以黑作为穿着和民族的标记,而且在穿戴上讲究实用,款式大方,朴素美观,别有风度。男人穿的是前盖大襟上衣,以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相搭配。妇女的服饰更具特点,无论是老妇,还是中青年妇女或少女,都喜欢穿右盖大襟和葫芦状矮脚圆领的紧身短式上衣,下身以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相搭配,腰系黑布做成的大围裙,头带黑布大头巾。朴素这中亦有玲珑之美,表现了她们独特的审美观。为什么会以黑色作为穿着的标记和作为民族的标记并一直沿袭至今?这相传与一个古老的传说有关了。

  三、奇特的婚丧习俗
  族内婚制 黑衣壮从古至今一直实行严格的族内婚制,即只有双方都是黑衣壮的男女才能通婚,不能与黑衣壮以外的壮族其他族群和其他民族通婚,其婚姻半径仅限于全县的51800人的黑衣壮人口中。这种约定俗成的婚俗,对任何黑衣壮人口都具有绝对的约束力,不管是在家务农的黑衣壮,还是在工作的黑衣壮,也不管是初婚的黑衣壮,还是再婚的黑衣壮,都会自觉地去遵守,而不需要什么强制措施。
  特别的入赘婚  招赘是许多民族都有的婚俗,但是黑衣壮的入赘婚有自己的特色:黑衣壮男子入赘之后,仍然保持自己的姓氏,而其孩子则头一个跟母姓,次一个跟父姓,依次类推。男方和女方在家庭中扔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从来不受歧视。
  奇特的丧葬习俗 黑衣丧葬习俗的奇特之处在于其葬式。黑衣壮的祖先曾经采用过火葬,而现在全部采用土葬。就其土葬而言,不管是一次葬,还是二次葬,均在坟上按照活人房子模样盖上瓦片,俨然像活人的房子,以寄托着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人的思念。
  四、独特的取名、称呼习俗
  独特的取名习俗 过去黑衣壮地区孩子的取名是严格按照“邓、赵、马、关、康、机、皇、帝、将、佛、元、项”等12字来命名的,而现在只有女孩子才严格按照这12字来命名。取名时,师公把这12个字分别写在不同的纸片上,做成12个签,放在一个小碗里,由孩子来抽,抽到哪个签,孩子就叫哪个名字。黑衣壮用这12个字给孩子取名,主要是传统的沿袭和图个吉利,这12个了可能是历史上12位有名人物的名字,它们是神的化身。
  五、独特的饮食习
  黑衣壮吃东西非常讲究。死的东西不吃,不吃牛肉,看见杀牛都要绕道走。之所以不吃牛肉,他们认为牛是养他们的,他们一生都靠牛,没有吃牛的理由。待客时,女的不下桌与客人同桌吃饭,等客人吃饱喝足散桌之后,才重新摆桌吃饭。
  六、古朴、善良、浪漫、爱美的族群性
  黑衣壮古朴的族群性至今仍表现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尽管社会变化日新月异,但是他们仍穿着传统的服饰,仍住着人畜共居的干栏式房屋.....
  黑衣壮心地善良,每一位黑衣壮成员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他们不仅能够善待客人,不仅能够善待孩子,而且能够善待人,不仅能够善待活人,而且能够善待死人......
  黑衣壮生性浪漫。任何时候都力求生活丰富多彩。在当地各民族中,黑衣壮最擅长的首先是唱山歌,每当夜幕降临,男女老少或集于村头或集于村尾,以歌代言。黑衣壮青年男子从说媒到结婚,从结婚到生育孩子,从生育孩子到步入暮年,相识、相处、相守的时间,长达几十年,潇潇洒洒,恩恩爱爱。
  总之,黑衣壮如此色彩斑斓的生活文化习俗,以及他们坚韧不拔、乐观好客、吃苦耐劳、俭朴勤勉的优秀品质,无不以世人所称道。他们不愧是一个优秀的族群。
 

                                                       百色铁路旅行社网


凡事贵在坚持,坚持就有收获! 落马的人也是一样,跌下来再努力滴爬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9

主题

1

听众

5447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3-2-22
注册时间
2003-2-10
28#
发表于 2003-4-3 09:07:00 |只看该作者

请各位贝侬试一下图片文字介紹
        

                 那坡黑衣壮


黑衣壮是壮族的一个支系,主要聚居在广西那坡县境内,共有9975户人家,5万多人,占那坡县壮族人口的32%。由于历史上战争和民族迁徒等原因,许多人躲入深山老林,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从而保留了古老的文化。

一、干栏文化

干栏建筑以石木结构为主,工艺简单粗糙。下面为打磨过的坚固石柱支撑,上面用木头搭建楼房,呈“凹”形。反映出黑衣壮祖先自然生态的恶劣,以及生产及生活条件的艰苦。在干栏式建筑的楼下,黑衣壮用石缸蓄水。

二、银饰文化

黑衣壮妇女佩戴的银项圈,两边都制成鱼形状,有如双鱼对吻。双鱼对吻银项圈是壮族妇女婚嫁时的必备之物,说明黑衣壮有鱼图腾崇拜的信仰。现代黑衣壮居住的环境是缺水的石山干旱区,连人畜饮水都困难,何以来水养鱼?原来,在壮族传统稻作区,人们相信人死后变成鱼。黑衣壮佩戴的双鱼对吻银项圈,是崇拜鱼文化的遗风。

三、服饰文化

黑衣壮的衣裤套裙别具一格,为广西其他壮族地区所少见。这种着装显示出立体层次感,人也显得活泼秀雅。赶圩或走访亲友时,将围裙向上翻卷可作口袋使用,劳动时又可装少量的菜豆和零星杂粮。黑衣壮妇女所戴的双角形头巾,也是外地壮族服饰中所罕见的。以崇尚黑色为主题的审美意识,构成了黑衣壮独特的区域服饰文化。妇女们的穿戴全靠自己巧手一针一线缝制而成。

四、丧葬习俗

走进黑衣壮的村子,便可以看到在住房附近或菜园里有一座座用瓦片覆盖的坟墓。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座埋葬在地下的小屋,仅仅露出屋顶部分,十分显眼。黑衣壮人认为,老祖宗的坟不能迁走,要让他们和子孙后代永远在一起。

黑衣壮村屯旅游指南
                         
黑衣壮居住在环境艰苦的大石山区

★因为没有真正开发成旅游景点,村屯里没有招待外人的客栈。但可以到任何一个家庭去居住,只要你诚心实意,男女老少都会欢迎你。一进到黑衣壮的家庭,他们自酿的玉米酒你却不可不喝,而且得喝够双碗。晚间睡觉很凉爽,一年四季都像安装了“天然空调”。

★住在大石山间,雨后清晨起床,可以看到大片壮观的云海。如果再有赶早的马帮经过,应该是摄影发烧友的“美餐”。

★在黑衣壮聚居区旅游,享受的是一种状态。当地人打磨、染布、织布、节庆、唱歌、婚嫁等,都可以令都市人大饱眼福。

                                                                  百色旅游网


凡事贵在坚持,坚持就有收获! 落马的人也是一样,跌下来再努力滴爬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9

主题

1

听众

5447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3-2-22
注册时间
2003-2-10
29#
发表于 2003-4-3 09:21:00 |只看该作者
请各位贝侬试一下图片文字介紹   图片来自:百色旅游网

        

         大山深处是我家——走进黑衣壮

 

          新华网 记者 周华 邓苏勇 

-------------------------------------------------------------------------------

  沿着新修不久的村级公路,行车一个多小时,我们来到了四周环山的那坡县城厢镇龙华村弄文屯。记者看到,村民在山上石头缝里种上毛竹,房前屋后栽上土麻树,巨石里凿出水柜,挖野菜喂猪……黑衣壮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达到了生活自给自足,在夹缝中绽放美丽的生命之花。
 
 黑衣壮主要居住在那坡县大石山区,生存环境十分恶劣,耕地素有“碗一块瓢一块,一顶草帽盖三块”之称。踏进黑衣壮的聚居地,我们禁不住为他们坚毅的生存能力所感动。
 
 艰苦的环境造就了黑衣壮吃苦耐劳、热爱劳动的道德风尚和习性,他们以坚韧的劳动和罕见的吃苦精神,披荆斩棘,开山辟土,用极为简陋的工具,把野草丛生、乱石嶙峋的蛮荒之地改造成为平坦的坡地梯田。
 
 在黑衣壮,无论是黄口幼儿,还是白头老人;无论刚上门的贵婿,还刚进门的新娘,只要家里有活干,都不会闲着。此外,山歌虽然在黑衣壮有着极其独特的地位,但在农忙时节却没有人敢开尊口。“大家都在忙活,你在那唱山歌,肯定会被看作‘二流子’。”村民韦定山解释说。
 
  正是这种勤劳精神,使黑衣壮人活得特别充实。相同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黑衣壮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要比周围族群高得多。弄文屯的房子全部是木石或木石砖混合结构,即使最穷的人家也有一套三开间的木石结构的瓦房;全屯家家户户养猪、牛,一年到头猪肉不断;黑衣壮衣着别具风采,很少能见到缝缝补补的衣服。因此,在当地各族群中,黑衣壮素有“猪大、牛大、房子大”之美称。
 

黑衣传奇
 

--------------------------------------------------------------------------------
 

   一袭黑衣,满身精干之气,这是黑衣壮给人的第一印象。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黑衣背后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黑衣壮的祖先就生活在那坡县境内的一片古老森林里,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但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冲突开始不断发生。
 
 有一次,有位名叫侬老发的部族首领带兵抵抗外来之敌的攻击,不幸负伤。由于伤势过重,侬老发指挥部族成员安全撤退后,隐蔽在密林中。为了疗伤,他随手抓了一把青绿的蓝靛叶搓烂,敷在伤口上。没想到,伤口的流血很快止住,人也恢复了体力。最后,侬老发带领部族与来犯之敌顽强战斗,并将其击退,黑衣壮由此得以沿续。
 
 从那以后,侬老发就把野生蓝靛当作逢凶化吉的神物来纪念,号召全部族都穿上用蓝靛染制的黑衣,而且世代相传,直至今天。
 
  黑衣壮研究专家何毛堂说,这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不仅告诉人们黑衣壮人崇“黑”的缘由,高度浓缩了他们的族群意识,而且包含着一个可贵的族群精神:顽强和坚韧。正是凭着这种精神,黑衣壮人世世代代在恶劣的生态环境下繁衍生息,创造了自己的生活。
 
  现在,虽然黑衣壮人已接受五彩缤纷现代服装,但黑衣仍是他们最神圣庄重的服装,黑衣壮仍在沿续着黑衣传奇。
 

 

山歌写春秋
 

--------------------------------------------------------------------------------
 

   去年,黑衣壮姑娘黄春艳带着她的族胞,从《歌的家乡》缓步而至,以神秘甜美的歌声,拉开了2001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开幕式晚会的序幕。从那以后,纷至沓来探秘的国内外游人将山歌作为必不可少的美餐。
 
  黑衣壮在当地各民族和族群中,最擅长唱山歌。他们从相识、相恋、相知到结婚生子,从过年过节到贵客登门都离不开山歌。每当夜幕降临,男女老少集于村头,以歌代言,以歌传情。这种亘古不变的山歌传统,使黑衣壮过节也即是过歌节。弄文屯的韦文说:“过节不唱歌,就像摆宴不喝酒,淡而无味。”
 
 “今天是个好日子,我们两个来相会,请妹开口对歌来,妹对歌来我就答”,黑衣壮的相识常从唱山歌开始;“三月桃花开满山,久不见哥妹心烦,半夜想哥梦中见,醒来隔水又隔山。……”山歌将相恋相思之意表达得淋漓尽致;“一杯美酒满满斟,表哥喝酒没来真,连酒带杯吞下肚,酒在肚中记在心。”热情豪爽的劝酒歌,显得幽默诙谐。
 
 特别是每逢节日,黑衣壮的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唱着神秘甜美的山歌,沉醉在歌海中。其中,四月初五的“单”是黑衣壮传统节日歌圩日,也叫“风流节”,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穿上节日盛装,云集于当地著名的歌圩。男女青年三三两两寻找别村屯青年对歌,男青年遇到理想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得到对方的回应,再唱“询问歌”,此后“爱幕歌”、“交情歌”,歌声不断,一般彻夜不息,直到天亮,他们才开始唱“送别歌”,并约定下次见面时间。
 
  记者在屯里发现,只要有高兴的事,山歌必然登场,对酒当歌其乐融融。黑衣壮将喜乐融入山歌,将亲情注入山歌,将友情化入山歌,将爱情凝聚山歌……用山歌谱写民族诗篇,用诗篇记载欢乐历史。而今,黑衣壮人又唱着山歌,从封闭的大石山中走到了首府,走到了首都。唱着山歌的黑衣壮,已成为广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虔诚信仰大自然

 

--------------------------------------------------------------------------------
 

     新华网广西频道7月23日电(记者周华 邓苏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黑衣壮对自然的崇拜非常虔诚,不仅崇拜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而且崇拜山林树木、江河湖海、动植物等。何毛堂说,这是一种朴素的生态观。
 
  对土地的崇拜是黑衣壮地区乃至壮族地区宗教信仰的一大特色,村民认为,一方土地一方神,一方土地养一方人,土地神是一方之主。土地庙一般都建在树木茂密的村头或竹林深处,并将视为一块不容玷污、侵占的圣洁地方。虽然黑衣壮人对林木的需求量很大,贫瘠的山地林木供应严重不足,但在土地庙周围却都是森森林木。
 
  黑衣壮崇拜火神,过年过节,早晚都要点香,年三十晚的“木火种”,要燃到正月三十。带孩子外出,烧瓦窑、酿酒等,都要生火。此外,黑衣壮也崇拜水神、灶神等。
 
  黑衣壮认为枫叶能镇鬼避邪。记者在屯里看到每家大门都插着枫叶。韦定山解释说,黑衣壮人从农历三月的第一天起,就在大门两旁插上枫叶。三月初三,还要用枫叶蒸糯米饭,枫叶叶渣要撒在房子周围。用这种方式为全家祈求一年的平安。
 
  黑衣壮对村屯里的巨树或某座山的树木相当崇拜。那坡县龙合乡果桃村的“庙山”(社庙和土地庙所在),山上的铁树、榕树高大参天,村民不能到这座山上砍柴。此外,对村头、隘口等地的树木,也相当崇拜,不能随意砍伐。
 
  对动物神,黑衣壮也十分崇拜。认为万物都有灵魂,亥日是猪的生日,忌杀猪;认为猫狗都是家中的一员,不能随便打骂,不管猫到谁家都会得到善待。
  何毛堂说,黑衣壮人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自然崇拜,具有极强的迷信色彩,但客观上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许多古树及原始生态因此而得以保存。


农谚闪烁科技光

 

--------------------------------------------------------------------------------
 

    黑衣壮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总结出丰富的经验,他们将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记录下来,就形成了流传极广的农谚。记者发现,在这些农谚中处处闪烁着科技的光芒。
 
  谷雨无雨,犁耙挂起;立夏不下,犁耙高挂……天气方面的农谚,对指导生产生活有很大的帮助,黑衣壮利用这些农谚来判断天气情况,安排农事。要使庄稼好,一年四季早。春争日,夏及时,一年大事不宜迟……黑衣壮指导播种季节方面的农事,对不同农作物播种时间,安排细致。
 
  种田不洒粪,等于瞎胡混。人哄地皮,地哄肚皮。种地并不巧,全靠水粪到。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黑衣壮人,对如何种庄稼有自己的认识,其中不乏科学成份。
 
  精耕细作,多打几箩。犁得深、耙得烂,一碗泥巴一碗饭。水利水利,治水有利……这些农谚反映了黑衣壮改良土地,兴修水利,确保农业生产的意识。
  种好禾苗壮,禾好一半粮。种子年年选,秋收不会减。人勤满园香,人懒田地荒。种地要抓紧,锄地要锄狠。适时十成收,过时二成丢……这些农谚,反映了黑衣壮只有认真选种、严格管理,才能搞好生产的意识。
 
  树木成林,风调雨顺。发展果木茶,包你户户发。增产不离猪,致富不离树。荒山不植树,水土保不住。山上种满树,好比修水库。啄木鸟梆梆,害虫死光光……这些农谚反映了黑衣壮人对植树造林的认识,对绿化荒山,保护生态具有积极的意义。
 
  这些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得来的农谚,具有明显的科学成份,对生产生活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民族特色撑起旅游业

 

--------------------------------------------------------------------------------
 

   独特的黑衣,神秘动人的山歌,热烈奔放的性情,黑衣壮别具特色民族风情吸引了大批游人。日前,不远万里而来的波多黎各客人,更是为之倾倒,对黑衣壮的民族风情表演大加赞赏。
 
  黑衣壮至今保留着最传统,最具特色和内涵的壮族服饰。不但以黑为美,以黑为记,而且穿戴上讲究实用,款式大方、朴素美观、别有风度。记者在屯里看到,男人一般为唐装,前盖大襟上衣,配以宽裤脚、大裤裆的裤子。妇女喜欢穿右盖大襟和葫芦状矮脚圆领的紧身短上衣,下身配以宽裤脚、大裤裆的裤子,腰系围周身而有余的黑布大围裙,戴黑布头巾。此外,妇女穿翘头绣花鞋,再配以6朵头花及头叉、头龙、班簪的头饰,耳环、耳坠、玉珠等耳饰,项链、项圈等颈饰以及手镯、戒指等饰物。
 
 黑衣壮生性浪漫,任何时候都力求生活丰富多彩。在当地各民族和族群中,最擅长唱山歌,以歌代言,以歌传情。山歌内容包罗万象,形式多样。他们或独唱、或对唱、或联唱,不论男女老少都会唱。每逢圩日,他们便精心装扮,翻山越岭,赶往圩场,以歌代言、以歌传情,沉醉在歌海中。此外,黑衣壮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形成的浆衣及其他舞蹈,也别具风情。
 
  10多年前,黑衣壮独特的民族风情就已引起了有关专家学者的注意。但黑衣壮真正引起社会关注,还是源于他们在一些文艺场合的山歌演唱,尤其是2001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期间山歌演唱带来的轰动效应。
 
  如今,每逢节假日,到黑衣壮聚居区探秘的人流络绎不绝。那坡县高度重视黑衣壮民族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目前已将城厢镇等黑衣壮聚居地,列入开发重点,正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并邀请有关专家和媒体,对黑衣壮独特民族风情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宝贵意见。
 

 



还能黑多久

 

--------------------------------------------------------------------------------
 
  上着米黄西服,下身穿浅蓝牛仔裤,脚蹬黑皮鞋,如果不是他自己介绍,记者很难将韦纯伟与黑衣壮联系在一起。随着与外面世界的接触不断增多,黑衣壮不断改装,已从原来的全身是黑过渡到多姿多彩。面对社会如此剧烈的冲击,人们不仅要问:“黑衣壮究竟还能黑多久?”
 
  毫无疑问,“黑”是黑衣壮的族群标记,崇黑爱黑似乎是历经千年而不变的族群特色。但现在,几乎没有多少年轻人能说出什么时候,为什么要这番装饰,也几乎没有能说出这么装饰的原因,但他们都强调“这是一个传统”、“老人家传袭下来的”。
 
 显然,穿黑衣已经成为黑衣壮的民族习惯。但是,随着外来商品的进入,随着外出打的年轻人越来多,黑衣壮穿戴也开始绚烂多彩起来。他们购进各式各样的棉、丝、麻、毛、绦纶等纺织面料,将自己和亲人打扮得五彩缤纷。
 
 何毛堂说,黑衣壮的“黑”,不止于外在的衣着,是刻骨铭心的,深入到他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黑衣壮与社会其他民族的融和,是大势所趋,关键是要保护好这一民族特色 


 


凡事贵在坚持,坚持就有收获! 落马的人也是一样,跌下来再努力滴爬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9

主题

1

听众

5447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3-2-22
注册时间
2003-2-10
30#
发表于 2003-4-3 09:32:00 |只看该作者
请各位贝侬试一下图片文字介紹   图片来自:百色旅游网

        

       广西推出“尼的呀”黑衣壮之旅 那坡将成旅游热土

                新华网

--------------------------------------------------------------------------------

  南方网讯 高亢嘹亮的歌声,全黑色古朴的服饰,黑衣壮曾经是2001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上最耀眼的星辰。如今,他们的故乡那坡即将成为新的旅游热土。

  “黑衣壮是一个自称为“敏”的壮族族群,目前共有5万多人,全部居住在我国西南边陲的那坡县。他们生活在蜿蜒的黑山黑石地区,至今仍保留着壮族最原汁原味的习俗,因而被称为壮族“活化石”。

  “这里奇特的民俗风情与越南相连的边关风貌已经足以引人入胜,而当地政府又修好了大段的路,并且正在实行诸多保护与开发的措施,因此我们共同策划并推出了‘尼的呀’黑衣壮之旅。”广西壮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赵明龙说。

  最早发现“尼的呀”这种山歌形式的著名壮族诗人古笛说,黑衣壮的音乐、建筑和服饰是保持壮族原生态最多的三个方面,也必将成为“尼的呀”黑衣壮之旅的三大亮点。

  “尼的呀”,是广西那坡壮语里“好的呀”的意思,在黑衣壮生活地区流传的民歌中是常用的衬词。“尼的呀”山歌曲调清新明丽,艺术魅力独特,已经成为壮族音乐的标签。

  不仅能歌,黑衣壮也改变了人们脑海中“壮族人不善舞”的印象。在那坡县的一些黑衣壮聚居的村屯,从3岁小孩到古稀老人都能够伴着古乐,翩翩跳起迎宾舞、黑枪舞、婚礼舞、末将舞等等古代壮族的舞蹈,场面蔚为壮观。

  相传在中国最早掌握纺织技术的是壮族人,黑衣壮至今都沿用着最古老的纺织术。他们人人都穿着自种、自纺、用野生蓝靛染成的黑色土棉粗布服装,上身前盖大襟上衣,下身是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妇女头巾也是用自己纺织染成的长条黑布折成,银簪、银链等物品的装饰更使她们黑中闪艳。

  游览黑衣壮的故乡,吸引人的还有他们的建筑。依山傍林的小山丘上,一排排、一行行的小木房错落有致。他们的居所用木材、石头建成,分三层,屋顶为双斜面。虽然这种干栏式民居在我国南方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也能见到,但是象在黑衣壮居住的那坡这样连成片,建筑风格统一的却很少见。(编辑:姜志)


凡事贵在坚持,坚持就有收获! 落马的人也是一样,跌下来再努力滴爬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9

主题

1

听众

5447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3-2-22
注册时间
2003-2-10
31#
发表于 2003-4-3 09:37:00 |只看该作者
请各位贝侬试一下图片文字介紹   图片来自:百色旅游网           


          黑衣壮:一个奇特而神秘的族群  

--------------------------------------------------------------------------------
               华夏经纬网


    “黑衣壮”以黑为美,以黑作为穿着和族群的标记,是壮族的一个奇特支系。“黑衣壮”主要聚居在桂西边陲小城——那坡县,在这小城里,世代居住着壮、汉、苗、瑶、彝5个民族,而壮族是主要民族。那坡的壮族按自称和语言划分又有布敏、布央、布峒、布嗷、布农等12个族群之多,其中的布敏与布嗷称为“黑衣壮”,人口5.18万人。
   
   “黑衣壮”之所以以黑为美,乃源于一个神话般的传说。相传,古时布敏、布嗷受到异族部落入侵,寡不敌众。正当危急之时,首领梦中得到本族老祖的指点,遂令族人采来蓝靛草沤制成染料,将手脸、衣服、刀枪染黑。众族人俨然天降的一群黑神,天黑潜入敌阵,大举反攻,终转败为胜。胜利保卫家园的族人一致决定:世世代代都穿这带来吉祥的黑衣。从此,布敏、布嗷群体便穿着用蓝靛染制的黑衣,“黑衣壮”也因此而得名。时至今日,“黑衣壮”服饰仍然是保留着最为传统,最具有特点和内涵的壮族服饰,它不但以黑为美,而且在穿戴上讲究实用,款式大方,朴素美观,别有风度。男人穿的是前盖大襟上衣,与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相搭配,这种装束便于他们进行劳动和在山里行走。妇女的服饰更有特点,无论老少,都喜欢穿右盖大襟和葫芦状矮脚圆领的紧身短式上衣,下身以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相搭配,腰系黑布做成的大围裙,头带黑色大头布。
   
   黑衣壮是一个非常古朴非常纯正的民族支系。他们恪守族规,只与族内人通婚。直至现在,哪怕是已在外打天下,走到天涯海角也要找个黑衣壮伴侣来同甘共苦。尽管有如此严格的族内婚制,尽管婚姻半径仅限于那坡的51800人,他们却聪颖地知道近亲结婚的坏处,禁止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七代内通婚,其严格程度,比我们的婚姻法更甚。所以,黑衣壮人一直得以保持纯正和活力,男的健壮,女的健美,并不乏俊男美女。
   
   而在黑衣壮人自己眼中,族内人个个都是至美,于是,为博得娇美的黑衣姑娘的青睐,黑衣壮小伙放开嘹亮的歌喉,纵情高歌,在抑扬顿挫、行云流水之中,姑娘们心旌动摇,纷纷和声,考验小伙子的真心程度和聪明才智。你来我往之中,婉转回旋,唱得山谷生色、生命添彩,成就一对对恩爱夫妻,造就一个个山歌高手。而其他人也不错过唱山歌的舒畅,阿公阿婆唱生活,内蕴的哲理警动后生;阿爹阿姆唱生产,丰富的经验令人折服。唱山歌不论场合,田间地头、树下林中,有情乃发。
   
   地处歌乡,“黑衣壮”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能歌善舞。在当地5个民族中,“黑衣壮”最擅长唱山歌,到了壮族盛大的节日时,男女老少都精心打扮,吃毕腊肉、五色米饭后,扶老携幼,盛装从自家的干栏式木楼中走出。男的捆上红腰带,红黑相映,更添威武;女的戴上银首饰,银光闪闪,倍显妩媚;小孩焕然一新,跑来窜去,快乐无比。这时的山歌便展开了多种多样的形式:独唱、对唱、联唱,真正是歌河歌海。黑衣壮人能歌,也善舞。献红舞、祝寿舞、黑枪舞、团结舞……欢快热烈,各领风骚。还有一种独特的舞,槌来棒往,上捣下捶,优美灵动,这种尚未有确切命名的舞,是黑衣壮人民在年复一年的浆衣捣布中逐渐形成的,最能体现黑衣壮的勤劳纯朴、快乐达观。
   
   如今,被誉为“壮族的活化石”的黑衣壮,正尝试着用他们独特的民俗风情敲开山外的大门,走进多彩的大千世界。山外的人们,也想走进黑衣壮这个神秘的部落,去领略他们绝世的风采。


凡事贵在坚持,坚持就有收获! 落马的人也是一样,跌下来再努力滴爬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9

主题

1

听众

5447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3-2-22
注册时间
2003-2-10
32#
发表于 2003-4-3 09:41:00 |只看该作者
以黑色为族群标志——奇特的黑衣壮  

--------------------------------------------------------------------------------
               华夏经纬网


    黑衣壮是壮族的一个支系,其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质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
   
   壮族是广西那坡县的主要民族,遍布全境,按自称和语言划分有12个族群之多,如布壮、布央、布峒、布农、布税、布依、布路、布省、布决、布拥、隆安、左州等。其中的布壮称为黑衣壮,总人口51800多人,占当地壮族总数33%。黑衣壮以黑色为美,以黑色作为族群的标记。
   
   黑衣壮居住高度集中,有相当多的村落全部是黑衣壮,有的村落90%都是黑衣壮。黑衣壮的高度聚居是历史的必然,它是黑衣壮长期社会变迁的结果。黑衣壮多数居住在大石山区,以农耕为生。以种植玉米、小麦、红薯、豆类为主,居住木瓦结构的房屋。尽管生活并不十分富裕,但是他们勤劳、节俭、家庭关系和谐、社会安定。
   
别具丰采的服饰

   黑衣壮服饰至今仍然保留着最为传统、最具有民族特点的内涵的壮族服饰。黑衣壮穿戴上讲究实用,款式大方,朴素美观,别有韵味。
   
   男人穿的是前盖大襟的上衣,以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相搭配。这种装束便于在山间生产和生活。传统的男装,头上还缠着黑布头巾,腰间系一条红布和红绸,以驱鬼赶邪,兼有威武神勇的气概。
   
   妇女的服饰更具特点,无论老少,都喜欢穿右盖大襟的葫芦状矮脚圆领的紧身短式上衣,下身以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相搭配,腰系黑布做成的大围裙,头带黑布大头巾。其围裙既宽且长,戴时能系周身有余,裙底垂挂到小腿下部,围裙不仅作为装饰,而且可以作为劳动工具,遇赶圩或走亲访友和劳动时,可将围裙底翻卷上来作成小包袱,用以包装和盛装物品。妇女头巾都是一块自己纺织染成的长条黑布,戴时先围绕在头上圈,然后翻折摆布成火棱形的图样,罩在整个头上,再把头巾的两端分别垂挂到双肩上,看上去朴素美观。同时还可以当做帽子遮荫用。她们的衣边、衣角、袖口、裙边和头巾的四边都用红布或黄布剪成小条以后镶捆上去,有的则用红、黄、蓝色丝线绣成波浪形的线条,使黑中衬出红、黄、蓝色的线条来,清雅明亮,色彩协调。再加上头发插着龙头形的银簪,颈项上带有银链或项圈,手带银圈、玉镯,耳挂珍珠耳环等,使人一看,黑中闪艳,朴素之中亦有玲珑之美,表现了她们独特的审美观。
   
   黑衣壮以崇尚黑色与其历史文化有关。相传古时候,黑衣壮遭到了外族入侵,其首领侬老发带兵抵抗,不幸受伤,在退入密林中隐蔽时,侬老发发现一片青绿的野生蓝靛,他随手摘来蓝靛叶,捣烂敷在伤口上,果然消肿止痛,伤口很快愈合了。侬老发带兵重上战场,击退了敌人,保卫了自己的家园。于是,侬老发便令族人移植野蓝靛,用蓝靛染衣,本族人一律穿蓝靛染制的黑色服装,作为族群标记,沿袭至今。“黑衣壮”也因此而得名。
   
奇异的风俗

族内婚制

   黑衣壮从古至今一直实行严格的族内婚制,禁止与黑衣壮以外的壮族其他族群和其他民族通婚。这种约定俗成对任何黑衣壮人都具有绝对的约束力,黑衣壮也都会自觉地去遵守。外出工作的黑衣壮也要找一个黑衣壮伴侣,除非特殊情况。但是,黑衣壮的族内婚制是绝对禁止近亲结婚的。法律规定的近亲结婚是指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三代以内通婚,而黑衣壮从来没有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三代以内相互通婚的现象,其祖先早就懂得近亲结婚不利于族人个体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民族的发展,因而规定直系血亲和七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通婚。黑衣壮独特的族内婚之所以至今还保留,原因主要是:恪守祖先传统遗制,为了保持族群“黑”的纯正传统,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环境,也构筑了族内婚长期存在的“保险柜”,另外禁止近亲开婚保证了人口的素质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
   
特别的入赘婚

   招赘是许多民族都有的婚俗,但黑衣壮的入赘婚有自己的特色:黑衣壮男子入赘之后,仍然保持自己的姓氏。而其孩子则头一个跟母姓,次一个跟父姓,依次类推。如果只有一个孩子,那么只能跟母姓了。赘婿在其他壮族族群有改从妻姓现象,而黑衣壮没有。男方要在女方神堂上立上自己姓氏。男方和女方在家庭中拥有、承担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从来不受歧视。入赘后若妻子过早去世,女方家可另为其续弦。
   
奇特的丧葬习俗

   黑衣壮丧葬习俗的奇特之处在于其葬式。黑衣壮的祖先曾经采用过火葬,而后来全部采用土葬。土葬均在坟上按照活人房子模样盖上瓦片。坟顶、坟碑均用瓦片作各式各样的装饰,俨然像一座活人的房子。用瓦片盖坟,其意义在于:一是防止雨水冲涮坟土和生长茅草;二是寄托着生者对死者的思念和缅怀。
   
独特的取名习俗

   过去黑衣壮地区孩子的取名是严格按照“邓、赵、马、关、康、机、皇、帝、将、佛、元、项”等12字来命名的,而现在只有对女孩子才这么作。取名时,师公把这12个字分别写在不同的纸片上,做成12个签,放在一个小碗里,由孩子来抓,孩子不会抓的,由其父亲、祖父来抽,抓到或抽到哪一个签,孩子就叫哪个名字。可以叫以下名字中的—个:丁邓、丁赵、丁马、丁关、丁康、丁机、丁皇、丁帝、丁将、丁佛、丁元、丁项。如果多人同用一个名字,则在其名字后面加上其兄或其弟的名字,以示区别。例如其兄名字叫黄文权,其妹的名字“刁—邓”就叫“丁邓权”。邓、赵、马、关等12个字是名而不是姓,是平常所说的乳名。这12个字,如果不读书就喊到老,如果读书或办身份证,就改用书名。另外,妇女结婚生孩子之后,再也不能喊其乳名了。在黑衣壮地区,不仅孩子取名要使用这12个字,而且起房子、吉庆时也要使用。黑衣壮用这12个字给孩子取名,主要是传统的沿袭和图个吉利。这12个字可能是历史上12位有名人物的名字,它们是神的化身。
   
独特的称呼习俗

   黑衣壮不仅把亲生的父亲称作父亲即爹,并把父亲的所有兄弟(包括从表兄弟、再从表兄弟)都称作“爹”,而且把凡是有了孩子的成年男子都称作“爹”;黑衣壮不仅把亲生母亲称作“姆”即妈,并把母亲的所有姐妹(包括从表姐妹、再从表姐妹>都称作“姆”,而且把凡是有了孩子的成年女子都称作“姆”。据他们讲,这是替孩子喊的。其实,这是黑衣壮重亲情的典型表现形式,表明黑衣壮对人的尊重以及热爱。
   
独特的饮食习俗

   黑衣壮吃东西非常讲究。死的东西不吃,不吃牛肉,看见杀牛都要绕道走。之所以不吃牛肉,他们认为牛是养他们的,他们一生都靠牛,没有理由吃牛肉。平时饭桌只能竖着摆,不能横着摆,因为只有人去世了,才能横着摆。待客时,女的不上桌与客人同桌吃饭,等客人吃饱喝足散桌之后,才重新摆桌吃饭。
   
古朴、善良、浪漫的族群

   黑衣壮古朴的族群性至今仍表现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尽管社会变化日新月异,但是他们仍穿着传统的服饰,仍住着古老的干栏式房屋,仍吃着腊肉、五色糯米饭等传统食品,仍过着二月初二、三月三等民族传统节日,仍保留着古老的族内婚制……,特别是古朴的招待客人方式更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客人进村时,不论男女老少,都会主动打招呼问好,而不管语言是否相通不管是否相识,他们总会邀请客人到家做客,以最好的饭菜招待客人,腾出最好的地方安顿客人;他们早晚总会给客人打洗脸水、洗脚水他们总会给客人夹菜、敬酒、盛饭;他们小的仟何人都不能随便从客人面前上过;他们总会把客人送出村头,并送给客人他们认为有意义的礼物。
   
   黑衣壮心地善良,他们善待客人、善待孩子、善待老人、而且善待动物……。黑衣壮处处为老人着想,饮食起居安排以老人为主;黑衣壮热爱孩子、关心孩子,不仅教他们劳动的技能,更教他们做人的本分诚实、礼貌、尊严、讲卫生,爱护环境,善待客人……
   
   黑衣壮生性浪漫,任何时候都力求生活丰富多彩。黑衣壮最擅长的首先是唱山歌,每当夜幕降临,男女老少便集于村头寨尾,以歌代言。歌的内容有反映成年男女相互爱恋的。有反映夫妻恩爱白头到老、家庭和睦的,有反映迎亲接客的,有反映自然的,也有反映社会的。他们或独唱、或对唱、或联唱。男的会唱,女的更会唱,老的会唱,少的更会唱,你唱我唱他唱,全村人都沉醉于歌海之中。歌声里寄寓了黑衣壮的生活理想,也流淌着他们优秀灿烂、色彩斑斓的历史文化,体现着他们坚创不拔、乐观好客、吃苦耐劳、俭朴勤勉的优秀品质、传诵着他们独特的民族精神……(杨显国)


凡事贵在坚持,坚持就有收获! 落马的人也是一样,跌下来再努力滴爬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9

主题

1

听众

5447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3-2-22
注册时间
2003-2-10
33#
发表于 2003-4-3 09:53:00 |只看该作者
黑衣壮                 区建军摄


黑衣壮——下乡采风散记

        
■ 周钧  



  最近广西群众艺术馆组成音乐、舞蹈民俗采风队,对广西那坡县边远的黑衣壮进行了系列的民俗艺术采风,从而掌握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收获甚丰。

  “黑衣壮”以黑为美,是广西壮族的一个支系,目前仅有246人。由于男女老少都喜欢穿黑色的土布衣裤,人称“黑衣壮”。并因其受交通闭塞、外界影响较少、且在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上目前仍是空白、至今仍保持着古老神秘的传统民俗。

  黑色乃其族群的标记、这与一个传说有关。相传古时候、壮族人布嗷、布敏居住的地区山林茂密、土地肥沃、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但有一年突遭外来人入侵,布嗷、布敏的首领侬老发带兵抵抗,在战争中不幸受伤。在退入密林中隐蔽时,侬老发忽然发现一片青绿的野生蓝靛。他随手摘来一把野蓝靛叶捣烂敷在伤口上,果然消肿止痛,伤口迅速愈合了。于是,侬老发带兵重上战场,大胜而归。此后,侬老发便下令族人移植、扩大种植野蓝靛、用蓝靛染衣、本部族人一律穿上蓝靛染制成的黑色衣裤,“黑衣壮”由此而得名。
  “黑衣壮”有着悠久独特的民族习俗。只要有客人来,主人马上“以酒代茶”敬客人,不管你会不会喝酒,你都要喝一口才能放下酒杯,否则,你就失礼了。接着,漂亮的壮家姑娘们会唱出一首首美妙的敬酒歌、酒歌来给你灌酒对喝。而进餐完毕,客人不能将筷条放在碗上,必须整齐地放在桌上的碗边。因为“黑衣壮”认为,筷条放在碗上,是还没有吃完。而有客在席上,主人必须待客退席后自己方可退席,方可在一片深情的送客歌中再次斟酒给客人敬别,直至送到村口。此外,“黑衣壮”流传至今的民间舞蹈主要有“献红舞”:这是一个男女青年分两排绕圆圈后变双龙吐珠队形,手上探舞红布条敬献给尊敬客人的献礼舞蹈;“贺对舞”是黑衣壮人结婚请酒、亲朋好友以钱、镜、黑布等礼物来祝贺时客人与主人共舞的吉祥舞场。其中第一队舞圆圈“○”,表示团圆;第二队舞“8”字,表示男女八字相合,吉利美满;第三队舞“喜”字,表示大欢大喜。“团结舞”是从黑衣壮人手拿棕榈叶整齐划一的上下飞舞中,展现了他们团结奋发、棕榈般自强不息的倔强品格。另外,还有扫邪舞、祝寿舞、黑枪舞、情人舞、欢乐舞………

                       出处:《中国文化报》


凡事贵在坚持,坚持就有收获! 落马的人也是一样,跌下来再努力滴爬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9

主题

1

听众

5447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3-2-22
注册时间
2003-2-10
34#
发表于 2003-4-3 10:02:00 |只看该作者
壮学专家考察黑衣壮(图)


--------------------------------------------------------------------------------

2002-01-04 来源:新华网


广西壮学学会专家组最近对居住在那坡县的“黑衣壮”作了一次较为深入的考察,取得了多方面的重要成果。

“黑衣壮”得名于以黑为美,穿着黑色的服饰。由于各种原因,学术界过去对“黑衣壮”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使他们还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况。专家组通过这次认真地考察,发现“黑衣壮”是至今保持壮族特色最为完整、最为显著、最为突出,也是最为古老的族群,“黑衣壮”是壮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通过对“黑衣壮”的考察,专家们首先感觉到那种认为“壮族没有特点”和“没有特点就是特点”的说法是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专家们在对黑衣壮的服饰、语言、歌舞、民居、生产生活方式、婚葬礼仪等的考察中,都发现了许多的“奇迹”,这次考察可说是一次丰收的旅行。

壮学专家对黑衣壮的专题考察,这次仅是开头,今后还将继续进行,并计划在适当的时间举办“壮族文化的品牌”——黑衣壮学术研讨会。


凡事贵在坚持,坚持就有收获! 落马的人也是一样,跌下来再努力滴爬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9

主题

1

听众

5447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3-2-22
注册时间
2003-2-10
35#
发表于 2003-4-3 11:01:00 |只看该作者
聚焦大石山区神秘的黑衣壮



    新桂网记者 李岚/文  记者 农如松 通讯员 黄如松/摄

   

黑衣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摄影“发烧友”也有组织地到广西那坡县,把镜头对准黑衣壮。

2002年5月22日,广西黑衣壮一枝独秀,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推出的《走进新时代群众歌咏大会》上绽放,壮民族“爱唱山歌、善唱山歌”的特性被演绎得淋漓尽致。黑衣壮,这个壮民族中最具神秘色彩的支系,是何等令人神往哟。

   古朴村屯   神秘诱人

2001年的秋天,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人们开始比较多地认识世居于广西那坡县的黑衣壮。


晚会开始,灯光骤亮,摆成一片黑色的她们徐徐走出来,招摇的头巾翻折打叠成火棱形的图样,罩在整个头上,再把头巾的两端分别垂挂到双肩上;右盖大襟和葫芦状矮脚的短式上衣上钉有醒目的红布扣儿;宽大的裤头,一条翻卷上来的围裙巧妙做成小包袱,叮当作响的达依项圈和银链仿佛漫不经心却很醒目地垂挂胸前……著名主持柯蓝和亚宁用中英文介绍:她们来自广西那坡县一个以黑色作为标记、叫做“黑衣壮”的神秘族群。


舞台上,不惧生人的她们大声唱起天籁般无任何伴奏、本民族多声部的山歌。


于是,关于这个仅有5万多人口的壮民族中的一个族群,关于他们特殊的生态、建筑、风俗、服饰,甚至是原始的宗教,都牢牢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而后就不断有“外人”进入他们又高又远的村屯,探访他们独特的美丽。有来自全国摄影家协会的几百名“发烧友”,也有成群结队金发碧眼的“背包一族”……到了那里,他们和黑衣壮人一起唱歌跳舞,回去时,还要带走黑衣壮人手工缝制的衣服。


跋涉200多公里的路,我们在2002年4月21日从南宁来到祖国的西南边陲那坡县,听县城的同志讲,黑衣壮聚居的地方是弄文、弄陇、马独等村屯。通往村屯的山路刚刚打通,但仍然不太好走。


我们决定先去弄陇。大石山间的空气好得令人心旷神怡,山路上有十几个有惊无险的“回头弯”,身边闪过一拨拨碰上外乡人便会微笑退身让步的黑衣壮妇女,半山腰高矮不一搭起的木楼时隐时现,还有路边一个个盖上瓦片的仿佛小房屋的坟……美丽而古老的村屯到处漫延着新鲜和耐人寻味的气息。(图A为黑衣壮妇女正在用“看家”的纺织工具——纯木制成的纺织机织布。)

   

蓝靛染衣   缘起御敌

关于黑衣壮千百年来未曾改变的一身黑衣,是许多外乡人初到村屯里一定要问的问题。


第一天在弄陇,靠近吃中午饭的时候,我们走上一家木楼,那里只有一个年老的阿公,在为下地干农活的儿子和儿媳准备午饭,他并不介意我们就这样走进他家。阿公将两个炉灶的火烧得很旺。与他交谈中我们得知,他的老伴一年前去世,两个女儿都嫁到另外的村屯去“当家”了,现在和他住在一起的这个儿子,很能干,先前曾到海南打工,现在是村里的村委主任,除了干自家农活,还要处理村屯大小事情。


抽着“咕噜、咕噜”响的水筒烟,陶醉起来的阿公回答了我们的问题。他说古时候,黑衣壮遭到了外族入侵,其首领侬老发带兵抵抗却不幸受伤。在退入密林中隐蔽时,侬老发发现身边一片青绿的野生蓼蓝,便随手将叶子摘下,捣烂敷在伤口上,果然消肿止痛,伤口很快愈合。侬老发带兵重上战场,击退了敌人,保卫了自己的家园。于是,他下令族人移植野生蓼蓝,本族人一律穿由蓝靛染制的黑色服装,作为族群的标记。黑衣壮也因此而得名。


阿公热情地留我们在他家吃饭,并从炉灶上方拿下熏烤的香腊肉,和自家种的黄豆放在锅头里焖。他说,过年时杀一头肥猪,吃掉1/3,剩下1/3熏成腊肉,1/3腌成酸肉,是一年里的桌上佳肴。说话间阿公移开脚下的一块木板,将大把大把的猪菜直接扔到底下的一层给几头小猪吃。原来,底下一层圈养家禽,那是农家人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的鸡牛猪狗。(图B为妇女们在用靛蓝染布。)

 

劳作悠闲   能歌善舞

到弄文屯去的那天,走进寨子看不到什么人,还以为都去劳动了。我们便登上山腰,尽情地欣赏眼下美丽的木楼和整片风景,一下子就发现对面有几个小孩在树上摘枇杷,清凉的风吹过来,身旁石缝里长出的玉米苗沙沙响动。


眼前的美景,和奢华的物质没什么关联,一时间教人羡慕起黑衣壮人的好福气。代代生息的这片土地,有如此明朗的天空流云和干净的空气,悠闲的劳作不计得失。甚至,黑衣壮人还不太习惯交换和买卖。吃的玉米自己种,多余的才卖了换盐巴;身上的衣,从种棉花开始,纺线、染织都是每一个妇女的绝活。男人们干活累了有酒,阿婆珍藏攒下来的叮当细软,阿公种自己要“吃”的烟……日子周而复始,而周边的群山,多少天,多少年都不会改变。


只听见村屯小学的广播有人在说话,不一会儿,家家户户都有人往外走,盛装的打扮,身上穿的、头上戴的全齐备,还有一边整理衣裳一边小跑的妇人。我们也飞速奔跑过去,晓得讲普通话的小女孩告诉我们,大家要跳舞,不为什么,常常都会这样。


村中惟一一位保存有6朵银制叉花的妇女也出来,将发簪插满头。她并不跳舞,好像只是爱在这样热闹的时刻亮出自己祖传的宝贝,听耳边“啧啧”的赞叹声。


这个时候,大家穿出的都是最好最新的衣裳,有个女孩的母亲手工很好,为她做了很多套衣服。记者到她们家里,说要和她们买衣服,她们害羞地笑,最终还是把一件新衣服给了记者,却很不好意思地收下钱。


那天,黑衣壮人跳的有献红舞、祝寿舞和“找情人”游戏,黑黑的衣,红红的布带和青青的蒲扇飘动,热闹非凡。(图C为黑衣壮古老的劳作场景——打磨。)

   

婚俗奇异   随遇而安

马独屯的古朴民风和干栏式建筑保护得最好。那里的人也特别热情。一位叫六妹的女孩一下子与我们中的女记者混熟了,她还跟我们说起年轻人的婚嫁方式。


六妹新婚不久,却仍住在娘家。按这里的风俗,结婚当天,六妹像所有黑衣壮的新娘一样,只是象征性地动动筷子——并不能真正吃东西。见到新郎,大家像互不相识,却要向婆婆奉上自己准备了许久的大大小小几十双布鞋——给男家的每一位成员穿。晚上,女方还要走回自己的家里。往后的日子,逢年过节男方家会派人来接女方去小住,名堂是去干活,实际上却是小两口极珍贵的团聚机会。等到生了小孩,才可以名正言顺地过去“当家”。


六妹倚在自己家的栏杆边缝一顶小孩的帽子,她并不觉得这样的风俗苛刻。她认为这样既可以照顾自己的双亲,对丈夫的思念又很浪漫。村里有聚会,她还是可以和未婚的女孩在一起与小伙子对歌的。六妹说,当然,村里也有对自己的结婚对象不满意的女孩,但如果行为不检点,会遭到全村人的唾骂,因为无论是哪家的女孩,从结婚回来那天起,村里人就会注意她的行为。


六妹自己没有太多想法,在她看来,生活在一个自己熟悉的地方,周围是和自己极为相似的人群,不会感到寂寞。嫁过去的地方,也还是黑衣壮,不费事就可以习惯。(图D展现的是黑衣壮青年男女“红线传情”的交流方式。)

   

掀起盖头   打造品牌

黑衣壮在’2002南宁国际民歌节上亮相后,先后吸引了全国各地及美国、荷兰、挪威等国家的文化交流团及个人前来造访。为此,那坡县制出了一个名为“打造黑衣壮文化品牌”的总体规划。自治区领导马庆生也曾说过,黑衣壮可以好好包装,不仅要走向全国,将来还要到国外去演出。


现在,黑衣壮的目标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使全国甚至全世界都知晓“中国有个黑衣壮,黑衣壮人在那坡”。用黑衣壮具有“天籁之音”美誉的民歌和壮族服饰的“活化石”,展示和树立广西壮民族形象,从而构建起具有广西特色的壮民族文化体系。


那坡县打造黑衣壮文化品牌,主要是出版反映黑衣壮神秘性的文字、影视资料、画册、音像制品,将现有的无伴奏合唱歌曲拍成电视MTV正式出版;组建合唱团,规模编制40人,以现在在艺术院校就读的学生为主要对象;组织建立农村业余歌唱队伍;积极培养后备队伍,除培训歌手外,还要让民歌教学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让全县学生都会唱民歌。以恢复古风雅俗为重点,深入各壮族山寨进行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的发掘、收集、整理工作,选择一个重点村寨建立黑衣壮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同时,抓紧给“黑衣壮”注册商标,将最具有壮族特色的产品贴上“黑衣壮”的标签,以黑衣壮的品牌效应做足商贸文章。(黑衣壮人能歌善舞,图E中土生土长的黄春艳现已成为广西歌舞团著名的演员。)    

背景资料:黑衣壮文化历史内涵

   黑衣壮与山外的人走得越来越近。

黑衣壮是壮族的一个支系,主要聚居在广西那坡县境内,共有9975户人家,5万多人,占那坡县壮族人口的32%。由于历史上战争和民族迁徒等原因,许多人躲入深山老林,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从而保留了古老的文化。


一、干栏文化

干栏建筑以石木结构为主,工艺简单粗糙。下面为打磨过的坚固石柱支撑,上面用木头搭建楼房,呈“凹”形。反映出黑衣壮祖先自然生态的恶劣,以及生产及生活条件的艰苦。(图FF在干栏式建筑的楼下,黑衣壮用石缸蓄水。)


 

二、银饰文化

黑衣壮妇女佩戴的银项圈,两边都制成鱼形状,有如双鱼对吻。双鱼对吻银项圈是壮族妇女婚嫁时的必备之物,说明黑衣壮有鱼图腾崇拜的信仰。现代黑衣壮居住的环境是缺水的石山干旱区,连人畜饮水都困难,何以来水养鱼?原来,在壮族传统稻作区,人们相信人死后变成鱼。黑衣壮佩戴的双鱼对吻银项圈,是崇拜鱼文化的遗风。


三、服饰文化

黑衣壮的衣裤套裙别具一格,为广西其他壮族地区所少见。这种着装显示出立体层次感,人也显得活泼秀雅。赶圩或走访亲友时,将围裙向上翻卷可作口袋使用,劳动时又可装少量的菜豆和零星杂粮。黑衣壮妇女所戴的双角形头巾,也是外地壮族服饰中所罕见的。以崇尚黑色为主题的审美意识,构成了黑衣壮独特的区域服饰文化。(图G妇女们的穿戴全靠自己巧手一针一线缝制而成。)


四、丧葬习俗

走进黑衣壮的村子,便可以看到在住房附近或菜园里有一座座用瓦片覆盖的坟墓。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座埋葬在地下的小屋,仅仅露出屋顶部分,十分显眼。黑衣壮人认为,老祖宗的坟不能迁走,要让他们和子孙后代永远在一起。


   

黑衣壮村屯旅游指南

       

黑衣壮居住在环境艰苦的大石山区

★因为没有真正开发成旅游景点,村屯里没有招待外人的客栈。但可以到任何一个家庭去居住,只要你诚心实意,男女老少都会欢迎你。一进到黑衣壮的家庭,他们自酿的玉米酒你却不可不喝,而且得喝够双碗。晚间睡觉很凉爽,一年四季都像安装了“天然空调”。


★住在大石山间,雨后清晨起床,可以看到大片壮观的云海。如果再有赶早的马帮经过,应该是摄影发烧友的“美餐”。


★在黑衣壮聚居区旅游,享受的是一种状态。当地人打磨、染布、织布、节庆、唱歌、婚嫁等,都可以令都市人大饱眼福。


★在广西那坡县,20多年前的战争留下的边境巡逻路,崎岖险峻,但气势雄伟。弄平古炮台距今有100多年历史,是军事遗迹。


★世界地质遗产——枕状玄武岩群山,距县城8公里。

★梅林山边境跨国原始森林,位于那坡县南部,面积约4000公顷。

   


凡事贵在坚持,坚持就有收获! 落马的人也是一样,跌下来再努力滴爬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9

主题

1

听众

5447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3-2-22
注册时间
2003-2-10
36#
发表于 2003-9-6 21:52:00 |只看该作者
黑色的诱惑《黑衣壮印象》六人摄影作品展(上)

 

   由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办的黑色的诱惑《黑衣壮印象》摄影作品展7月12日上午在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展厅开幕, 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胡培烈、副主席梁演锴、黄旌整到场祝贺,他们观看了展览,并给该展览充分的肯定,不少影友前来参观,和作者们一起交流。
   六位作者:李伟坤,凌梅,吴晓鹏,蔡建华,李克树,王小立全部来自 广东珠海。


凡事贵在坚持,坚持就有收获! 落马的人也是一样,跌下来再努力滴爬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9

主题

1

听众

5447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3-2-22
注册时间
2003-2-10
37#
发表于 2003-9-6 22:10:00 |只看该作者
黑色的诱惑《黑衣壮印象》六人摄影作品展(下)

 

   由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办的黑色的诱惑《黑衣壮印象》摄影作品展7月12日上午在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展厅开幕, 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胡培烈、副主席梁演锴、黄旌整到场祝贺,他们观看了展览,并给该展览充分的肯定,不少影友前来参观,和作者们一起交流。
   六位作者:李伟坤,凌梅,吴晓鹏,蔡建华,李克树,王小立全部来自 广东珠海。


http://www.photo.gd.cn/race/zhsx/01.htm


凡事贵在坚持,坚持就有收获! 落马的人也是一样,跌下来再努力滴爬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1-15 08:45 , Processed in 0.161184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