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09/06/12/2087830.html
今年是百色起义80周年,网络上刮起了一股“韩信后裔”热,关于百色起义领导者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韦拔群是韩信后裔的记录也比比皆是,如广西新闻网红豆社区网友发帖称“壮民族的杰出儿子韦拔群,祖先就是秦汉时期南迁岭南的,他在就义前那一声“咱不愧韩信后代”的一声呐喊,鼓舞了多少广西的汉壮健儿!”。柳州网友韦振华先生更是在红豆社区开设“韩信之后代”的博客,力挺“韩韦”说(即取韩一半,改姓韦),成为“韩信后裔”热的代表人,各种“韩韦”证据均入集博客,甚至不惜措辞尖烈应对异声,以证实广西、广东乃至中原几乎全部韦姓都是“韩信后裔”,各种相关帖吧、博客、QQ个人空间争将转载,形成了“韩韦”风。
西汉开国功臣韩信于公元前196年,被以谋反的罪名斩于长乐钟室,汉高祖刘邦“且喜且怜”,决定“夷其三族”!那么韩信有没有留下后人呢?韩信是否真有后裔就成了韦拔群是否是韩信后裔问题的关键。
本人姓韦,对“韩韦”之说发生了兴趣,就细细研读相关“韩韦”文章,发现史料并无确凿记录证实“韩信儿子逃难广西,取韩一半改姓韦”的传说。对柳州网友韦振华先生的“韩韦”论述也产生了很大的质疑。
司马迁为了写淮阴侯列传,亲往淮阴,观瞻韩母墓,探访韩信少年时代垂钓乡下、寄食漂母、胯下受辱等事迹,但对于韩信身世,却无一字交待!史料也无相关记录,到了明末清初,社会上才出现“韩信有后”的传闻。据明人来元成《樵书》载:“广南有韦土官者,韩信之后也。当淮阴钟室难作之时,信有客匿其孤,求抚于萧相国。相国作书,致南粤尉(赵)佗。佗素重信,又怜其冤,慨然受托,姓之以韦者,去其韩之半也。孤后有武功,世长海蠕,受铁券。至今,萧何与尉佗书,尚勒鼎彝,昭然可考。”这是最早的关于韩信有后的记录。随后,清朝一些文人笔记才相续出现“韩信子”的记录。
这些记载的根据是什么?原来,司马迁所著《史记--赵世家》载西晋武臣屠岸贾与文臣赵盾不和,在晋灵公面前指责赵盾为奸臣。赵盾全家三百余口因此被满门抄斩,仅有其子驸马赵朔与公主得以幸免。后屠岸贾又假传灵公之命,迫使赵朔自杀。公主被囚禁于府内,生下一子后托付于赵家门客程婴,亦自缢而死。程婴将婴儿放在药箱里,负责看守的将军韩厥同情赵家,放走程婴与赵氏孤儿后亦自刎。程婴携婴儿投奔赵盾老友公孙杵臼。此时屠岸贾急欲斩草除根,为搜出孤儿便假传灵公之命,要将全国半岁以下一月以上的婴儿杀绝。程婴与公孙杵臼商议,决定献出自己亲生儿子以保全赵家血脉。后程婴便向屠岸贾告发公孙杵臼私藏赵氏孤儿,屠岸贾信以为真,派人搜出婴儿,掷在地上,程婴见亲子惨死,忍痛不语。公孙杵臼大骂屠岸贾后触阶而死。屠岸贾心事已了,便收程婴为门客,将其子程勃(实为赵氏孤儿)当作义子,又取名屠成。二十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程婴告诉实情。赵氏孤儿大仇得报,恢复本姓,名赵武。
后人认为是司马迁作史记不便明言韩信有后,遂以屠岸贾替吕后,赵朔替韩信,韩厥替萧何,而程婴、公孙杵臼均替蒯彻等韩信家客,留下韩信有后的线索(见清人吕抚(1671--1742)所著《二十四史通俗演义》)。
事实是不是这样呢?《宋史》卷四百七十一载:“吴处厚者,邵武人,登进士第。仁宗屡丧皇嗣,处厚上言:“臣尝读《史记》,考赵氏废兴本末,当屠岸贾之难,程婴、公孙杵臼尽死以全赵孤。宋有天下,二人忠义未见褒表,宜访其墓域,建为其祠。”帝览其疏矍然,即以处厚为将作丞,访得两墓于绛,封侯立庙。”
可见,脱孤一事决非指韩信孤儿。
正面难以证明,我就从侧面入手,即对韦振华先生博客提供的“韩信有后证据”进行考证如下:
1、萧何是否救了韩信儿子?博文说:“刘邦知道杀了韩信很高兴,当知道找不到韩信的三岁儿时后大惊;当他明白杀韩信的经过只有萧何知道后;于是假意给萧何加封五千户,并且派了五百名兵卒一名都尉包围相国府,搜查韩信之子韩潆(韦云际又名韦天保)。刘邦并不知道萧何早就委托人好好藏匿,不得透露一点风声。自从韩信被杀,韩信之子韩潆失踪,萧何就一直被刘邦监视和怀疑。”其实,不仅是萧何,西汉各个开国功臣均在韩信之后被迫害致死,对萧何的监视和不信任更是在情理之中,韦振华认为是与韩信儿子有关,真是牵强附会了,此其一;其二,自汉至明,史料均无韩信子的记录,韦振华怎么知道“韩信之子韩潆(韦云际又名韦天保)”?可惜,博客中无名字来源的记录。看来,属后人臆造的可能性很大。
2、韦振华博客提到另一有力证据:“还有《蒯彻论》:南越有韦氏土土夷长为淮阴侯后裔。”我搜遍网络,均无《蒯彻论》或《蒯通论》的文献,2009年6月9日,本人与韦振华QQ交谈,其避开不答《蒯彻论》的来历,看来,臆造的可能性很大。
最后,我再对网络上其他关于“韩信有后”的文章进行论证,均无法考证其真实性,现择其一二如下:
民国《淮阴志征访稿》记载广西一土司和族人奉祠汉代开国大将军韩信,他们都是韩信的嫡传子嗣。他们的祖先从汉代就为韩信建祠祭祀,世世代代从未间断。土司还把祖上密传下来的当年萧何给赵陀的书信物件,赵陀所赐敕谕等物拿出来,证明了他们确实就是韩信的嫡传后裔。191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源》也记有“萧何匿韩信子于南粤,取韩之半,改为姓韦”,其依据也不过是明人来元成《樵书》所述。
桂林晚报2008年11月23日7版的史海刊文《灵渠引来百家姓》“韩信后裔入桂改韦姓”,文中称“桂林韦姓,有一支是古代著名军事家、西汉刘邦的骁将韩信的后裔。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说:“汉朝初年,刘邦部下的大将韩信的儿子韩天贡逃难到广西,为了掩人耳目,避免杀身之祸,把韩姓改为韦姓,后来韩信部下有广西人,也都改为韦姓。”。据考证,《史记・淮阴侯列传》没有任何丁点关于韩信子孙的记录,作者竟能自创,荒谬!
这是本人意图从正面和侧面去证明韩信有后于世,可惜,均无法证明韩信有后,其实韩信虽以谋反被杀,但是,汉代属于封建初期,政治相对还是比较开明的,皇帝今天杀了某人,隔段时间就去寻访其孤的事例很多。纵使汉时韩信没被平反,汉以后呢?淮阴旧时建有韩信庙,唐诗中有“韩信庙前柏十围”的诗句,足以证明至迟在南北朝时故乡人民已经为韩信建祠祭祀了,但是,却没有韩信后人祭祀的记载。如果韦姓真的是韩信后裔,为什么不去韩信庙前祭祀?而且,在广西当地也没有祭祀韩信的记载。
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战国之际,壮族统属于“百越”,秦汉时期,就有汉族移民迁居壮族地区。如前述南越王赵佗,即因战乱入居壮族地区,必然会对壮族姓氏文化产生一定影响。现今壮族中的部分汉姓,即是汉族文化影响的结果。我们百色或广西的韦姓,应该是土著居多,当然南迁的汉族有一部分也溶入了这个壮族大家庭,壮族汉裔的现象也存在,但是,说广西的韦氏是韩信后裔,还是缺乏史料佐证的,换句话说,韩信有后的说法尚无凭证,只是后人惋惜一代英烈,编造故事聊慰遗憾而已。
田东县 韦理鹏(qq:16530129,邮箱16530129@qq.com)
2009年6月11日
-----------------------------------------------------
QQ:16530129 昵称:老鬼 田东鬼群号:8486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