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沙南曼森在2009-5-28 23:22:42的发言: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父亲口中得知我们老家也有过“壮语”老师,那位老先生当年接受过壮文培训,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尝试在我们家乡的大队扫盲夜校用壮文扫盲,只有少数人成为他的学生,学过少量几句“壮语”,而且他早已不当老师,在邻村务农。“壮语”在我们老家的人看来,那是一种书面语,跟汉语一样需要另外学习。
另外,我去年得知红水河边某乡中心小学的一位学过壮文的校长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积极推行壮文,表现较好的学生才有机会进壮文班,学生们以能进壮文班为荣耀,但没过几年壮文班就不办了,许多学生学了一学期的壮文之后便失去了在校学习壮文的机会,其中一些学生直到近年接触网络才重新记起自己也曾学习过壮文。
和我的情况完全相符,嘿嘿
因为那是86年左右的事了,我有幸也学也(唯一)一个学期,而且是我入学(haeujhag)的第一个学期.
当时对班里能流利背诵和书写声韵母和声调的同学甚是羡慕.
也正是那个学期,不知真是我天生好学(偷笑),还是想让当壮语文老师的表舅施宠,跑到讲台拉扯他的衣角,这让我被村里人当笑话夸了我好几年....{扯远了}
也下是那一个学期,让我熟背"王二小",还兴致勃勃地找来外公的旧毛笔在老妈每天挑的那担水桶上分别写上两个大大黑黑的"dong"字,老妈乐不得了.老爸特地到百色县城书店里买了本小手掌般大的"壮汉双向词典"(具体名称忘了)和军绿色书包...
从此,懂得了,只要学好了"书",回到家里大人就会很高兴.这对我后来的学习生活影响巨大.....
现心理在想,如果当年的教学模式能坚持下来并得到完善,楼主现今所见到的情况就会是另一翻快乐童年的景像了....
如今的国内教育大家都有目共睹了....
利字当头,指标强硬,基层教师无奈,被干掉的何只是学生和家长的青春和血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