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3173|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古庙会“闹腾”邕宁那莲古圩

[复制链接]

8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4-7-10
注册时间
2002-7-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18:11: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广西新闻网 http://news.gxnews.com.cn/staticpages/20090515/newgx4a0cb50e-2050914.shtml

民俗展示连台粤剧 古庙会“闹腾”南宁那莲古圩

【时间: 2009年05月15日 】【来源: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 】【作者: 刘坤宁 】【编辑: 蒙卫芝 】

    当代生活报讯(记者 刘坤宁) 昨日是农历四月二十日,是第二届南宁市邕宁区那莲古圩历史文化古典传统庙会节日。此次庙会的游行表演、民俗展示、连台粤剧、千年古圩历史回顾资料展等各种活动精彩纷呈,现场热闹非凡,让那莲圩民和专程赶来看庙会的市民们大饱眼福。 

  民俗游街表演“雄狮”领路

  昨日中午12时许,在那莲街举行了一场传统庙会的民俗游街表演。游行队伍由英武的“雄狮”领路,几头“雄狮”边起舞边带着游行队伍走街串巷。紧随其后的是狮子锣鼓队,锣鼓声铿锵有力、震耳欲聋,激起了参观者的热情。划旱船的演员,一边挥舞着手中的划桨,一边又唱又跳从远处走来。骑顶马的“杨门女将”们,身前系马头,双脚移动,作跑马状,惟妙惟肖。坐花台的“杨八姐”、“穆桂英”、“老太君”等全是七八岁的孩子,年龄虽小,却是一脸英气,扮起传统人物是有模有样。游行队伍中最受观众欢迎的要数飞舞的“金龙”了,很多圩民纷纷穿越“金龙”,讨个好彩头。不少市民随着游行队伍一路闹一路笑,还不时拍照留影,感受着浓浓的节日气氛。整个游行队伍长达几百米,站在高处俯视,恰似一条欢腾的“金龙”,游动在那莲古圩之间,场面蔚为壮观。

  民俗引后生好奇勾老者记忆

  专程从市区赶往那莲看古典传统庙会的年轻市民罗佳妮是一位民俗文化爱好者,那莲的传统庙会不仅给了她惊喜,也引起了她对民俗文化更多的好奇。罗佳妮说:“像划旱船、骑顶马等这样的民俗活动,在市区已经很少有机会看到了。这次庙会的古典特色非常浓郁,演员们的古典着装和古典特色的化妆技巧,就是其中的一大亮点。”记者发现,今年的庙会,不仅活动内容比去年办得更精彩,节日气氛更浓厚,就连具有古典特色的化妆技巧也更讲究。“那莲村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积淀,古庙宇、古码头,甚至是屋檐下的雕塑都有着美丽的故事,有机会我要好好发掘它们背后的故事。”罗佳妮看着“北帝庙”说道。

  在北帝庙里还有千年古圩历史回顾资料大型展览。展出的织布机、纺纱机勾起了那莲街王奶奶当年的记忆,王奶奶忍不住走上前,坐上织布机,做起织布的模样,并向好奇的年轻人讲述如何织布以及那莲纺织布的历史:“以前我上中学时,下了课,就回家织布纺纱。‘千圩万圩比不上那莲圩,千好万好不如那莲布匹好。’古老的那莲素有‘纺织之乡’之称,那莲织造的土布纺织品可是远销海外,享有盛誉的。”

  那莲古圩庙会传承悠久历史

  那莲古圩历史文化古典传统庙会是古圩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风俗活动之一。早在明清时代,当地圩民为纪念北帝、观音菩萨神灵保佑子孙后代吉祥如意,就定农历四月二十日为庙会活动日,而这一天圩民们家家户户杀鸡、杀鸭等献贡品祭拜神灵,并使之成为“圩规”代代相传。由于历史原因,庙会在解放后一度消失。为了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当地的民俗传统,2008年那莲圩自筹资金举办了首次盛大的具有历史文化古典的传统庙会。今年的庙会是第二次自筹资金举办,不仅活动内容比去年更为丰富,场面也比去年牛气。

  庙会组委会的成员多是那莲圩的老一辈,由圩民们自筹资金举办庙会,该庙会组委会的成员黄先生告诉记者,圩民们都很重视保护和传承那莲圩的传统文化,当组委会发起了自筹资金办庙会的倡议后,90%的圩民都捐了钱,很多远在外地打工的圩民也通过家人捐钱。邕宁区文物所的所长雷升也表示,当地的老一辈非常注重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并通过庙会等多种形式传承和发扬民俗文化,而这样的方式也得到了圩民们的认可和民俗爱好者的关注。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社 会 的 主 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自然环境,  社会联系的纽带——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3

听众

5960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9-8-18
注册时间
2009-2-10
沙发
发表于 2009-5-16 14:29: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浪人在2009-5-16 8:36:13的发言:
去过恩平市那吉镇石头村,问当地人“那吉”的意思。似乎没有人说个明白!

所以,推广壮语,执行双语教育,让壮话世世代代传下去,是何等的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4-7-10
注册时间
2002-7-6
板凳
发表于 2009-5-15 18:14:00 |只看该作者

南国早报网 http://news.ngzb.com.cn/staticpages/20090515/newgx4a0ca6ae-1813627.shtml

蒲庙古圩开圩纪念日办庙会 节目精彩让人忘吃午饭

2009年05月15日07时18分  南国早报网-南国早报

    南国早报南宁讯 (记者王世杰)粤韵悠扬,狮舞龙腾。5月14日是农历四月二十,也是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那莲古圩的开圩纪念日。当地村民举行了一场传统庙会,精彩的节目让乡亲们看得如痴如醉,许多人连午饭也忘了吃。

那莲庙会巡游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王世杰摄

当天上午11时许,那莲古圩家家户户杀鸡宰鸭,大街小巷处处彩旗飘扬,屋顶的大喇叭播放着传统粤剧,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让人觉得比过年还热闹。记者看到,离庙会开场还有半个多小时,但设在北帝庙门前的主会场早已是人头攒动,榕树下、舞台上和附近楼房的阳台上都挤满了人。来自南宁市区的黄女士说,天天生活在城市里,想感受一下农村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午12时许,一通鞭炮响过,庙会正式开始。“那郎莲妻划龙舟”、“牛郎牧放春牛”等十几支队伍开始绕街巡游。抬龙亭的“花王母圣”、坐花台的“元帅穆桂英”等古装人物吸引观众拿着手中的相机边走边拍。几头勤劳的“春牛”穿街而过,路边的大人小孩纷纷靠拢过来,抚一抚牛背、摸一摸牛角,希望以后的日子多几分牛气。60岁的李女士说,她小的时候逢年过节唱老戏都没有现在这么热闹,“虽说庙会年年有,但数今年最热闹”。

关于那莲古圩名字的由来,现年77岁的颜志添老人讲了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从前有一对年轻的夫妇靠捕鱼为生。一天,夫妇俩从郁江(今邕江)划船进入一条支流捕鱼,过了几道弯,只见江水两岸生长着许多红木棉,而且江中鱼群种类繁多。夫妇二人赏景捕鱼称心快意,于是决定在此居住下来。一天,一艘大船停靠岸边,船上人询问夫妇俩此为何处,二人却答不上来,只说明到此地的缘由。男的自称姓“那”,女的自称姓“莲”,于是船上人称此地为“那莲”,那莲由此得名,后来才知大船是北帝出巡视察郁江水系。

据那莲街年过七旬的黎盛松介绍,那莲古圩位于邕江支流八尺江(当时叫莲江,属于郁江的支流)畔。关于什么时候建圩在当地有两种说法:一是建于东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或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距今有千余年历史;二是建于元、明朝或北宋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他说,据有关史料记载,古代那莲圩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陆路北达南宁,南通灵山、钦州;水路可上溯龙州、百色,下可达梧州出海。当时那莲的织造业、造船、冶炼业都十分发达,更是古代盐运的中转站。

那莲古圩历经千年,文化底蕴丰厚,但文化需要传承。庙会上,记者采访了多名村民和年轻的活动志愿者,他们中的大多数对那莲古圩的历史文化并不了解,有人说:“你去问那些老人吧,我们就是来看热闹的。”一位旅游业内人士说,要发展以传统历史文化为亮点的旅游,没有文化的传承是难以为继的。

编辑: 刘冬妮   作者: 记者王世杰


社 会 的 主 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自然环境,  社会联系的纽带——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4-7-10
注册时间
2002-7-6
地板
发表于 2009-5-15 18:21:00 |只看该作者

那莲古圩庙会显民俗文化积淀 千年古圩历史回顾
南宁晚报 http://www.nnnews.net/News/09/05/15/NNNEWSQ90499T20090515NOVWDVPU0.html

邕宁那莲举办古圩传统庙会
南宁日报 http://www.nnrb.com.cn/sfxw/200905/15/sfxw203.htm

南宁邕宁那莲:村民自办庙会“推销”古圩旅游资源
当代生活报 http://news.qq.com/a/20080525/001696.htm

2008蒲庙镇那莲古圩传统庙会--PP
邕宁地带 http://bbs.yndd.cn/read.php?tid=3284


社 会 的 主 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自然环境,  社会联系的纽带——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4-7-10
注册时间
2002-7-6
5#
发表于 2009-5-15 18:24:00 |只看该作者

[转帖]有关那莲古圩历史的一篇文章

出处 http://www.hbsalt.com.cn/News/Detail/1613/

古盐道驿站的往日今朝

最后更新时间:2008-06-10 15:01

       百年以前,一条从北海、钦州连接到南宁的盐运古道,每天都有成群的马队、车队穿行,古道上一个个“中转站”因他们而兴盛。随着历史变迁,古盐道渐渐由喧闹变得寂静。现在,很多人已经不知道,那些被杂草掩盖的旧台阶曾经有过什么样的故事。幸好,我们还能从当地老人的记忆中,体会盐道驿站的往日今朝。

 那莲古圩

    莲江已干 古码头杂草丛生 

       邕宁区蒲庙镇那莲古圩旁,一座有着上百年历史、曾经漕运繁忙的古码头,如今杂草丛生风光不再。近日,那莲籍70多岁的黎盛松老人向记者描述了古码头当年兴盛的情景。

       古码头位于圩头南边,均由青理石条堆砌而成,呈“七”字状,宽不到2米,不过二十几级,并被丛丛杂草覆盖。

       黎盛松老人告诉记者,那莲古圩位于邕江支流八尺江(当时叫莲江,属于郁江的支流)畔。关于什么时候建圩在当地有两种说法:一是建于东晋大兴元年(318年)或隋开皇十八年(598年),距今有千余年历史;一是建于元、明朝或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

       虽然古码头如今已经不再使用,但在古代陆路交通比较差的时候,很多货运乃至客运都需要通过水路。

       当时,那莲圩有着独特的地域优势———陆路北达南宁,南通灵山、钦州;水路可上溯龙州、百色,下可达梧州出海。当时那莲的织造业、造船、冶炼业都十分发达,更是古代盐运的必经之地和“中转站”。

       “那时盛世展风光,莲江航通两广;古道盐路客来往,圩场繁荣织布忙。”老人感叹,这就是当时那莲古圩的写照。

       便利的交通、丰富的物产,让那莲成为当时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为了适应水陆货运需要,当时人们在那莲圩莲江边上修筑了3个货运码头。黎盛松说,其中一个就是当年主要的码头社坛码头,码头上是魁星楼。当年远道而来的广东商人船队大多在这个码头里装载货物,周边的村民及群众也是从这个码头上岸到那莲赶圩、经商,码头上热闹非凡。

       历史变迁,如今那莲古圩已风光不再,莲江水也已经干涸,而这被岁月和足迹磨光的古码头仍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 见证着当年繁华兴盛。(记者:郑芳 文/图)
 

 

百济老街

    壮话白话并存一条圩 
   

      邕宁区百济乡百济老街,如今看上去只是一条普普通通的住宅街,可是,在曾经繁华的盐运古道上,这里经历了很多曲折,最终成为一个热闹的圩点,而且还共同生活着说两种不同语言的人群。

      古道驿站曾经一派繁华

      说起盐运古道,这里的很多人都知道,但关于它的来历却很少人清楚,记者经过几番寻找,才找到两位对此历史有了解的老人。

      据了解,以前北海以晒盐出名,很多商人都是到北海买盐辗转到各地去卖。从北海到南宁只有两条道,一条经过现在良庆的大塘,另一条经过现在邕宁的百济。由于第二条道路路程比较近,所以商人都选择走百济。当时做买卖,只能是人挑或者马运,在翻过一座叫做雷公岩的大山来到百济,人马都非常劳累,所以人们便在百济休息。随着运盐的人越来越多,百济慢慢就形成了一个圩。后来,有些商人干脆就直接在这里卖盐,于是百济变成了一个盐运中转站,来往生意非常繁忙。今年89岁高龄的陆贻贝说:“过去这里是马场,两边都是卖盐的,每天有一千担盐排成一百多米在这里卖,一百多批马队经过这里,非常壮观。”

      两种语言并存一条街

      盐运生意带动了百济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此地人员往来。见百济热闹繁华又有生意做,很多钦州人也被吸引到这里工作生活。渐渐地,百济当地人和钦州人成了百济的常住居民。

      居住人群不同,归属管理也不一样,西边归钦州管,东边归灵山管(百济以前属于灵山县),于是百济老街就出现了两种语言并存的奇特现象,上街的当地百济人讲壮话,而下街的钦州人则说白话。陆贻贝就是钦州人,小时候随父亲来到百济,负责帮商人看马、喂马,父亲则帮人挑盐,偶尔做点小生意。

      成圩之前曾经土匪横行

      78岁的陆贻志说,他从祖辈那里听说,这里的盐运古道已经有很长的一段历史了,而在盐运古道成圩之前,经历了不少曲折。相传在清朝嘉庆年间,这里一度是个很繁华的市场。到了咸丰七年(1857年),钦州有一恶霸叫张十二,他老婆从钦州经过百济去南宁,不料到百济老街遭到土匪抢劫,张十二知道后怒气冲天,带着一帮人从钦州赶到百济老街,除了讲钦州白话的人不杀,当场杀了50多个当地百姓,并常常在百济老街上滋事作乱。从那时开始,人人都害怕,百济老街也不成圩了。直到后来,陆元鼎来主官,他养兵带兵,镇压土匪恶霸,最后把所有的土匪都打败了,这里的老百姓才重新过上安宁日子。同治三年(1864年),百济老街的市场再度繁华起来,到后来更是商人们在盐运古道上的必停之地。

      解放后行政区域做了调整,钦州和灵山、浦北、合浦等划归广西,百济就统一归邕宁管理。随着陆路交通的日益改进,盐运商人不再从这里经过,到了上世纪60年代百济新街道路修好后,老街就不成圩了,成了单纯的住宅街。(记者 邱芸丽 实习生 李敬花 文/图)

(摘自2008-06-09南宁晚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15 18:26:20编辑过]

社 会 的 主 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自然环境,  社会联系的纽带——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3

听众

5960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9-8-18
注册时间
2009-2-10
6#
发表于 2009-5-15 20:01:00 |只看该作者
哦,原来壮乡大地的一草一木,都蕴含着古老百越的深深厚重的文化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

听众

6492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9-2
注册时间
2008-11-12
7#
发表于 2009-5-16 00:45: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9-7-18
注册时间
2002-5-23
8#
发表于 2009-5-16 08:36:00 |只看该作者
去过恩平市那吉镇石头村,问当地人“那吉”的意思。似乎没有人说个明白!

土地 民族 家园 母亲 http://blog.163.com/gaisi1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5-6
9#
发表于 2009-5-16 01:47: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关于那莲古圩名字的由来,现年77岁的颜志添老人讲了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从前有一对年轻的夫妇靠捕鱼为生。一天,夫妇俩从郁江(今邕江)划船进入一条支流捕鱼,过了几道弯,只见江水两岸生长着许多红木棉,而且江中鱼群种类繁多。夫妇二人赏景捕鱼称心快意,于是决定在此居住下来。一天,一艘大船停靠岸边,船上人询问夫妇俩此为何处,二人却答不上来,只说明到此地的缘由。男的自称姓“那”,女的自称姓“莲”,于是船上人称此地为“那莲”,那莲由此得名,后来才知大船是北帝出巡视察郁江水系

那莲明显是壮语“那”(水田)字地名,这种解释无疑是后人臆测和牵强的。正如珠三角往粤西一带分布着大量的那字起头地名,当为古越族先民在当地生活过的地名遗存,当地人也不懂得意思了,也是也有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和传说了。


Gin kauj ndip naz, Gin bya ndip dah(僚人民谚:吃饭惜田,食鱼爱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1-23 21:14 , Processed in 0.303097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