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壮族平民有名无姓。
明清之前的古代壮族,除了首领和贵族仿照汉族取姓氏之外,平民百姓也是没有姓氏的。
壮族是历史上越人的后裔,越人自古普遍都是有名无姓,后受汉文化影响下在首领阶级出现了姓氏。明朝初期土官开始有了家族谱牒后,当时并未普及到壮族平民百姓当中,壮族平民百姓姓氏当在土司制度中后期(明末至清朝中)特别是改土归流的过程当中开始问世和普及。
《中国古代的原始社会》(增补本,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64页)一书就指出,徐旭生先生说,越人在历史上普遍都是有名无姓的,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越人尚无姓氏。看越国历代君王无余、无壬、无铎、夫谭、元常、勾践、不寿、王翁、诸咎、错枝、无余之、无颛、无疆等称呼,也可以知道他们是没有姓氏可言的。壮族的直系先人是秦代居于岭南的瓯骆部落,这个部落曾经建立过强大的古国,和入侵岭南的秦朝几十万军队顽强对抗了六年之久,其中西瓯的君长就叫做“译吁宋”,是越语“大越首领”的汉译音词(《壮族土官族谱集成》,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年,第12-13页),从这个称谓上看,秦朝时候岭南的越人也都没有姓氏。秦平定岭南后,壮族先民聚居的岭南直接进入中央王朝的版图之内,随着汉文化植入岭南,越人从首领阶层开始模仿、袭用汉族的姓氏,但广大平民百姓仍旧沿袭旧俗,有其名而无其姓。隋唐之际,随着中央王朝为加强控制壮族地区而建立了羁縻制度,当时壮族平民百姓都紧密地依附在各部族首领的统治之下,以自己首领姓氏作为部族的标志,也并无各自的姓氏。
迟至明朝后期,桂西南壮族平民仍旧没有姓氏,当时轮戍梧州的向武、都康二州(分属今天等县西北和中部)的壮族士兵仍旧“无姓有名”(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105《目兵》)。越人后裔无姓氏,最迟延迟到近代。如和壮族同属壮侗语族壮泰语支的泰人,在拉玛六世(1910~1925)以前都是有名无姓的,后来在泰国政府的倡导之下泰国平民才开始取姓;而中国云南傣族虽然在明朝以后也因土司制度而有了许多首领的姓氏(刀、罕、坎、帕、那等),但傣族平民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仍普遍未有姓氏,之后才普及具有傣族特色的姓氏。这些都表明,姓氏在越人群体当中都是后起的,而壮族平民的姓氏,则大都是直接照搬汉族姓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