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超
德保县足荣镇那亮村那雷屯尽管离县城只有十几公里的地方,但是这个拥有72间瓦房的村庄却没有掺杂着一栋钢筋混凝现代建筑,完整地保留着红墙黑瓦的纯土木杆栏建筑群。在现代钢筋混凝建筑物触角以其快速伸向各个村落的时候,能看见保存完好无损的纯土木杆栏建筑群,实在是不可多得。
那雷屯坐落在县城到荣华乡的路边的一个土坡上,不仔细观察是不会发现这个隐藏在密林里的村庄。从远处看,那雷屯有六、七排土木杆栏房子,依坡而建,逐级往上,给人总的感觉错落有致。而村屯前面就是肥沃的那亮盆地,鉴水河穿插而过,盆地中间及四周有学校、电站和村落,漂亮的楼房群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走进了那雷屯,只见每座瓦房都是石土木合一的框架结构。奠基的石柱大都有成人的高度,木墚框架就稳稳地架在石柱上,四周用泥土夯起来,这样就建成了纯土木杆栏房子。房子一般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放粮食等东西,中层住人,下层住牲口,人戏称为畜牧、人事、粮食局合一的房子。每个房子面前还有一个晒台,是用来晒东西的,过去也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那晒台用木头支撑起来,但也有一些农户用经过加工的石头作石柱,这样就经久耐用了,更巧的是有些充分利用房前的树木搭建晒台。还有几户或更多的把晒台连接起来,做到资源共用。据了解,该屯房子最古老有近两百年的历史,铁木框架结构,虫蛀少,耐用。
那雷屯由于临近河边,群众生产生活跟河石有很大的密切关联,屯里的道路大部分用石头铺设而成的,石头磨得光滑光滑的,油光可鉴。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都有大小不一的石臼,由于小家电的普及,好多石臼光荣“下岗”了,只好摆设在门口,让人回味其桑沧的历史。还有喂猪、牛、马、鸡、鸭等各自的石槽。家家户户都用经过加工的石条垒成台阶,一般做了十余个台阶,就可以通往人居的地方。有部分人家还用石条来制作门框,很少有磨损的,实用美观经久耐用。
那雷,这个壮族的纯杆栏建筑原生态博物馆,如果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和修缮,可以作为有价值的学术研究,也可以作为一个原生态的景点来开发。
原载《广西日报》2009年4月21日第十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