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52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曲六乙:修史,生命价值的自我砺炼

[复制链接]

501

主题

5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12-14
注册时间
2008-7-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2-11 18:00: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修史,生命价值的自我砺炼

——— 《云南壮剧史》代序

 

曲六乙

 

载《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读着黎方、何朴清的《云南壮剧史》,突然想起《春秋》里的一则史家三兄弟悲壮、惨烈的故事。齐国掌握大权的重臣崔杼因故杀了齐桓公,问太史这个故事怎么记载,太史公答:我要写“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崔杼大怒,杀了太史公,转问其弟:你要怎么记载?太史公弟复述道:“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又被杀。崔杼又转问其三弟。不料三弟回答一如乃兄,又被处极刑。崔杼又转问其四弟,原以为在三位兄长尸体面前他总该服软,用假话遮盖弑君事实。不料他写出的仍是兄长们写的真话。

史家四兄弟,为了史书的存真,前仆后继,视死如归,这种维护史家尊严的壮烈行动,使崔杼心灵战栗。是怕引起公愤,于己不利,抑或天良突现,对死者转为敬重?史书语焉不详。总之他放了太史公四弟,对惨遭横祸的史家三兄弟“以君王之礼葬”。

《春秋》的结语是:“虽逢乱世,不失信义者,如是。”

《左转.襄公二十五年》亦载有此事,唯略有出入,而“崔杼弑其君”则一字不差。

汉代史圣司马迁为替李陵辩护,上书进谏,竟遭汉武帝残酷的宫刑。太史公虽遭此奇耻大辱,残缺人生,却不改“惊天地,泣鬼神”的史家品格。经过艰苦的自我砺炼,终于撰写出千古流芳的巨著《史记》。

我等后辈为中国涌现出齐国太史公,南史氏闻太师(《左传》),晋国董狐和汉代司马迁这么多的史家精英而感到无比的自豪。他们不怕任何政治风险,包括杀头,丢掉性命,在霍霍屠刀下,依然秉笔直书。他们以真为美,以实为据,视伪为羞。后世史家应当继承这笔极其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推进,今天各种学科的史家,远非春秋时期齐国太史公四兄弟仅只如实记录宫廷事件那样单纯,必须在异常丰富、复杂、纷乱的历史事件和各种社会现象中淘滤,爬梳,除芜选精,坚持史家的核心理念,远离虚假,拥抱真实,再现历史原本风貌,最终达到以史为鉴,明辨是非的宗旨。

自从20世纪初王国维《宋元戏曲考》问世以来,各种版本的中国戏曲()史和断代史恰似雨后春笋,纷纷出版,形成“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局限,以及戏曲史家学术视野的局限,难免出现一些缺失和误讹,但这些著名的老戏曲家大都能自觉继承并坚持古代优秀史家的核心理念,保持了戏曲史家应有的品格。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与地方通力合作,兴起地方剧种史、志的编撰热,这对戏曲界来说,是一个集纳传统与当代戏曲丰厚家底的明智创举,他们也以巨大的真实和无私的诚信,继承并发展了古代优秀史家的理念与品格。

或许时逢社会经济的转型,经济大潮的猛烈冲击,在少数省、区的个别地方剧种史编撰中,出现了一些“盲点”。少数编撰者置史家优秀品格和核心理念于不顾,过分看重个人得失,以偏狭的学术视野,面对未经仔细考证或一时真伪难辨的资料,采取捕风捉影、张冠李戴、移花接木、以伪乱真或偷换概念等手法,作出荒谬不实的主观臆断。所幸,跨入新世纪以后,这类歪风邪气已大为收敛。不过仍未绝迹,值得我辈警惕。

《云南壮剧史》,作为新世纪出版的第一部单一的少数民族剧种史,人们自然赋予它很高的期望值。据我所知,它的编撰有两大优势。一是编撰者长期从事壮剧艺术的考察、研究和壮剧文学剧本的创作。朴清生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从小就受到壮剧的熏陶,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被誉为壮剧“戏窝子”的富宁县工作,从此他把自己的未来同壮剧艺术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决心以实际行动兑现“热爱壮族人民,热爱壮剧艺术”的誓言。从文山州壮剧团到文山州文化局,几十年来,他经常带着雨伞、肩着布包、挎着水壶走村串寨,在竹楼上、火塘边、晒场上与老艺人促膝谈心。在全县130多个壮剧班,都留下他的足迹。他前后搜集到120多个壮剧传统老本子,不辞辛劳地进行整理、校勘,争取出版。他是汉族出身,却努力学习壮族语言和思维方式,参与各种民间民俗活动,他已经溶于壮族社会,成为汉家壮人。

黎方原是重庆人,喜爱川剧艺术, 1954年调云南昆明后,便迷上了云南的地方戏、民族戏,包括壮剧、白剧、傣剧和彝剧。省文化局戏剧工作室的工作岗位,使他有更多机会,参与各少数民族戏剧的考察、调研和辅导的实践,从中对壮剧则“情有独钟”。他对云南壮剧与广西壮剧的互动关系,对云南壮剧三个分支剧种的形成和艺术特征的调查、研究等论文,被视为具有权威性的学术价值。他执笔创作的《螺蛳姑娘》被省内外许多剧种移植演出,影响深远。他的创作,提升了云南壮剧的文学品位,也是云南壮剧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二个优势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中国戏曲志.云南卷》、《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云南卷》及戏曲志分卷《云南壮剧志》等的编纂,调动并汇聚全省戏曲理论工作者,进行了长期的全方位的调查、考证。这些参与者执行的去伪存真、客观叙述的实事求是精神,同样是继承了古代史家的核心理念。而黎方、朴清都是这些志书的参与者。黎方是《中国戏曲志.云南卷》的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朴清则是《云南壮剧志》的主编,而黎方则是这部志书的主要审定者。这使二人在长期实践中获得自我砺炼和史学素养的提高,最终为完成《云南壮剧史》的编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然,它还凝结着集体的智慧。这是最为可贵的。

总之,黎方、朴清二人完成了一桩十分有意义的少数民族戏曲史学工程。它可能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缺失和误讹,今后须加以修补。但我看中的是,二人实践于古代史家修史的理念:远离虚假,拥抱真实,融入诚信,再现云南壮剧历史发展风貌,开掘出这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潜在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为今后科学地继承与发展云南少数民族戏剧艺术,作出一份贡献。

《云南壮剧史》是黎方、朴清半个世纪的劳动成果,是二人生命价值的具体体现。

区区小议,权作代序。

2008年“五一”劳动节于北京梅影斋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沙发
发表于 2009-2-12 11:55:00 |只看该作者

朴清生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从小就受到壮剧的熏陶,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被誉为壮剧“戏窝子”的富宁县工作,从此他把自己的未来同壮剧艺术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决心以实际行动兑现“热爱壮族人民,热爱壮剧艺术”的誓言。从文山州壮剧团到文山州文化局,几十年来,他经常带着雨伞、肩着布包、挎着水壶走村串寨,在竹楼上、火塘边、晒场上与老艺人促膝谈心。在全县130多个壮剧班,都留下他的足迹。他前后搜集到120多个壮剧传统老本子,不辞辛劳地进行整理、校勘,争取出版。他是汉族出身,却努力学习壮族语言和思维方式,参与各种民间民俗活动,他已经溶于壮族社会,成为汉家壮人。

在此,我向朴清致敬!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1-14 02:01 , Processed in 0.148466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