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民族”这个概念在这里应该是文化上的概念,政治上的民族只是为统治者的利益服务的。所以,我们讨论我们这个民族,没有必要过多地从政治上去考虑。
“布壮”或“壮/仲”是广西中部柳江流域大部分壮族和贵州省部分布依族的自称,“布依”是贵州省大部分布依族和右江以北许多壮族的自称。“土”虽然在壮族的大部分支系和越北岱侬族的自称里出现,但是至少布依族和北部壮族的部分地区,以及云南省的沙人支系对这个称呼都感到陌生。我觉得以上的族称都不能囊括所有我们这个民族。
在广西的右江流域、红水河流域、桂西北地区、云南文山州以及贵州省布依族地区,都有很多壮族人和布依族人以“饶(僚·RAO)”作为最常用的自称。而且这个族称在所有的方言里都可以理解并接受,因为在所有的方言土语里,“僚”都是“我们”的意思。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历史上汉人和汉文的史籍曾长期以“僚”“濮僚”这个自称来称呼我们这个民族,如果承认这个族称,那么就可以打击很多大汉族主义者对壮族没有历史痕迹的鄙夷心理。很明显,“僚”(Rao)或“濮僚”(Pourao)是我们这个民族最承上启下、最为普遍、而且在所有方言土语里都可以理解并接受的族称。我个人认为这个族称可以囊括壮族、布依族和岱侬族。
至于侗族、黎族、水族等民族,与僚族的关系如何,其实很明显。先来看历史语言学对壮侗语族的考察划分的结果:
壮侗语族包括“壮傣语支”“侗水语支”“黎语支”三个语支(有的观点则认为仡佬语可以另外独立做一个语支)。
壮傣语支——壮语·布依语·岱侬语、傣语、泰语、老挝语、掸语等
侗水语支——侗语、水语、毛难语、仫佬语等
黎语支——--黎语
可以这么说,壮侗语族里的侗语、黎语等非壮傣语支的语言,与僚语的分化是最早的,比泰语、老挝语等国外的语言还较早从原始壮傣语里分化出去,我个人是认为他们和僚族只是同源,但不能划归僚族。
至于傣族、泰族等民族,我觉得他们在文化系统上已经形成变异,而且与僚人并没有明显的连贯分布地带。所以也可以说他们是不同的民族,但是与僚族的关系应该是最近的。不过,如果把僚族看成是一个广义范围的语言文化上的民族,我认为可以说僚人分两大支,一支是汉文化圈的僚族,一支是小乘佛教文化圈的僚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