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桂网-南国今报柳州12月16日讯(记者巴方)柳州市人民广场准备修建一个占地两万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建设过程中,古代柳州的护城河“浮出”地面。
广场地下停车场的施工刚刚挖好地基,两个深约10米的巨型大坑出现在人们眼前。上周,柳州市博物馆副馆长刘文在五一路的行人天桥上看广场工地时,无意中发现那地基靠原来旧博物馆到原新华书店这边的土层颜色有些怪。他专门进施工现场仔细查探,发现发黑的土壤原是陈年淤泥,和旁边干爽的黄土截然不同,根据多年的研究和史料记载,他得出结论:此为明代以前柳州城护城河遗迹。其他考古人员对这里进行初步观察后还找到了一些古代瓷器碎片。
记者闻讯赶到现场,在巨大的地基坑里,见到靠近体育馆一侧的土层里果然有个黑色土坡斜斜地向邮政局那边伸去,靠近五一路这边的地基底部的土有些黑灰泛绿,甚至还渗出不少水来,而整个地基坑的其它地方都是干燥的。据考古人员调查,该护城河宽度近40米,马路对面的邮政电信办公大楼所在处为古代城墙。据考证,明代的护城河与城墙的距离为150米左右。
据了解,柳州城自唐宋就有护城河,一直到沿用到明代。柳州在明代为西南重镇,《柳州府志·城池》记载:“称王公设险,以固其国,而后之言地利者。山国用山城,即以沟浍为池。皆祖设险之义,取以捍外而卫内者也。”明代《广西通志》对柳州城也有专门描述“城一丈八尺……外环以壕……”,“壕”就是指护城河。明代柳州城的轮廓为椭圆形状,三面环水(柳江),史书记载“是故环江而城,阻水为固,惟北无山谷之险。”柳州城北面无水无山,自然要靠人工挖掘护城河来加强安全防御。据刘文考证,当初的护城河应该是以现在的广场为中心点,一头从文惠路下去连到柳江,一头往连塘路而去至当年的雅儒桥(今红光桥右侧)与柳江相通,里面的水靠柳江在汛期涨水时灌入。其实后来的连塘路就是干涸的护城河留下的一个接一个的水塘而得名的。
考古人员认为,柳州古代护城河遗迹的发现,对研究柳州古城建筑和防御措施,确定柳州的城廓等具有重大研究价值。
责编:朱燕 来源:新桂网-南国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