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4356|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僚”名的读音及弃用 [书摘]

[复制链接]

8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4-6-11
注册时间
2002-7-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2-11-2 16:57: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摘自《“僚”名的读音及弃用》,陈杰著,《广西民族研究》2002年第3期(2002年9月15日出版)

[提要]“僚”是壮族及其先民骆人、僚人、僮人三个发展时期中承先启后的一个族称,也是中国西南岭南以及东南亚侗台语民族的泛称。“僚”作为族称为什么不读“辽”,而读为“老”,文章认为这是受古越语高频词“咱们”的影响,“咱们”一词的壮语读音为“佬”。在某些情况下,生活高频词会成为族群的他称。“僚”名的“泛称”和“音变”的局限性是其被弃用和替代的重要原因之一。“僚”名能留到今天的印记就是“佬”。
[关键词]壮族  僚人  咱们  佬
[作者]陈 杰,广西粮油科学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南宁,530023

“僚”是古代中原汉人对西南岭南少数民族的称谓。“僚”人在壮族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承先启后的族称,它替代了在这以前的壮族先民“骆越”和“西瓯”,又是后来产生“僮”人和发展为壮族的基础。但是“僚”名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僚”作为族称时不读“辽”音而读“老”音,而且“僚”读“老”音在古今的字典工具书中并没有反映。笔者认为,“僚”读“老”音是受到古代壮族先民的生活高频词“咱们”一词的影响,“僚”的这一“音变”具有地域性、民间性和局限性的特点,这是“僚”作为族称最终被弃用和替代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僚”人时代的兴盛

1.“僚”名的出现
“僚”原作“獠”,最早出现于西汉至晋朝时期西南地区的云贵川。“僚”在史籍上最早出现于晋朝。晋人张华所撰的《博物志·异俗》记载:“荆州极西南界至蜀,诸民曰獠子。”与张华同时代的陈寿,在其所著的《三国志·蜀书·张嶷传》注引《益州耆旧传》中,记载有“牂牁兴古獠种复反”,同样在陈寿的《三国志·蜀书·霍峻传》中还记载有“永昌郡夷獠恃险不宾”。
但是应该说西汉时期就有“獠”。在南朝人范晔所撰《后汉书·西南夷传》中记载:“夜郎侯,以竹为姓。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南夷,为牂牁郡,天子赐其王印绶。后遂杀之。夷獠咸以竹王非血气所生,甚重之,求立为后。”
上述史籍记载的古代地名,牂牁郡在贵州的东南部及广西的西北部一小部分,兴古郡在今云南东南部的红河、文山两州,永昌郡在今云南西部的保山地区一带,蜀就是今天的四川。也就是说“僚”最早出现在西汉到晋朝时期的四川、贵州和云南。不过四川的“僚”并不是最早的“僚”,王文光编著的《中国南方民族史》中认为,四川的“僚”为“北僚”,是从云贵的僚人强行迁至,也就是说早期僚人的大本营是在云贵。

2.西南岭南遍地皆“僚”
“僚”从起初指生活在西南的土著人,到后来逐渐扩大使用范围,由西南的云南、贵州、四川向岭南的广西、广东,以及中南的江西、湖南、湖北,东南亚的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地发展。在僚人极盛的南北朝和唐宋时期,上述地区特别是广西和云贵,几乎无处不“僚”。
“僚”人称谓扩大到广西以后,“僚”名逐渐取代了早期的壮族先民“骆越”和“西瓯”,成为广西土著人的主要称谓。从汉、晋直到宋朝为止,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成了广西“僚”人的兴盛时代,从元朝到明清时代,“僚”名逐步被替代和最终弃用。
在“僚”人时代,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和压迫政策,广西爆发了多起僚民起义。唐朝中后期黄乾曜、潘长安、黄少卿等领导的西源州“西原僚人”起义,反抗唐王朝的民族压迫,前后历时近百年,极大地动摇了唐王朝的反动统治。北宋时期的广源州“山僚”侬智高起义,外御交趾入侵,内抗宋朝压迫,建立“南天国”,连陷邕州、广州等十二州,影响巨大,迫使宋王朝不得不调整对少数民族的统治政策。

3.“僚”名的三个特点
“僚”名既与先秦时期五花八门的百越称谓不同,又与秦汉时期的短暂的岭南土著人称谓不同,“僚”名是中原统治者在岭南和西南建立稳定的封建统治地位之后,对当地土著人使用期长、范围广的他称。“僚”名主要有如下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僚”具有歧视性和侮辱性。“僚”从它出现的第一天起就写作“獠”,这说明秦汉以后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态度有很大的改变。先秦时期中原王朝还没有统治西南岭南的少数民族,因此对少数民族的族名是随音而记,或是归纳特点而定,没有刻意侮辱的意思。秦汉以后中原王朝成了少数民族的统治者,族名也逐步成为统治者歧视和侮辱少数民族的工具之一。“僚”长期饱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之苦,这也是后来常常爆发僚民起义的重要原因。
第二个特点是“僚”具有泛称性。“僚”的前面一般要有定语,“僚”人因居地、习俗、特征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僚”。例如以居地的不同而有智州僚、浪州僚、邕州僚、严州僚、桂山州僚、古州僚、明山州僚、钧州僚等。还有以土著人原有的称谓不同而有俚僚、山僚、土僚、洞僚、夷僚、蛮僚等等。“僚”的泛称性使它得以涵盖西南、岭南等广大区域少数民族的重要因素。
第三个特点是“僚”具有音变性。作为族称,“僚”不读“辽”,而读“老”。僚的这个特点容易被人忽略,但如果破解了“僚”读“老”音的真正原因,也许能使人们增加一种解读南方土著人族称的新方法。

二、“僚”名读音疑问多多

1.字典没有读“老”音的“僚”
虽然“僚”在作为族称使用读音为“老”,但不论是古代的《说文解字注》还是今天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都没有读因为“老”的“僚”和“獠”。读音为“老”的“僚”只有在《辞海·民族分册》中“僚”的条目才有注明。汉字一字多音本是很正常的事,但读“老”音的“僚”似乎并没有得到“官方”的正式承认,更多的是一种民间地方的约定俗成。
“僚”人在史籍上出现了1600多年,时间不可谓不长,而且“僚”又是汉人对少数民族的他称,“僚”读“老”音在汉字字典中却没有反映,这也成了“僚”名的一大历史疑问。“僚”作族称时为什么读“老”音,至今主要有两种说法。

2.“僚”读“老”音的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僚”为“哀牢”人的“牢”。……
一种说法是“僚”为“骆越”人“骆”的音转。……

3.“僚”读“老”音的第三种可能
在“僚”人研究中有一点也许要特别注意,不管是“哀牢”人的“牢”,还是“骆越”人的“骆”,实际上它们加起来的覆盖范围都没有“僚”人的范围大。“僚”靠什么东西在这个庞大的区域里一统“诸路人马”呢?这也许要从这个庞大的区域里基本相同或相近的语言中挖掘。
不管“僚”(獠),是一开始用作族称就读“老”音,还是后来才发生音变,有一点基本可以肯定,“僚(獠)”在用于族称之前应该说并不存在两个读音,……可否提出另外一种推断,即“僚”读“老”音的原因,更可能是发生在“僚”人的“僚语”身上,也就是说“僚”读“老”音与古壮语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僚”的后人的一部分即今天的壮侗语族诸民族,古“僚”语更多地以壮语的形式保留了下来。
也许从古壮语中,更容易找到“僚”名的历史原型。

三、从生活高频词解读“僚”名

1.“僚”人讲“蒌”语
……

2.“僚三妲”怎样变成了“刘三姐”
……

3.“僚”名的巨大包容性
如果把“僚”理解为古壮语“咱们”的话,那么人们就可以找到“僚”虽然源于云贵一隅,但后来却迅速地覆盖西南和岭南的真正原因了。因为“僚”是壮侗语各民族基本生活词汇的高频词,它具有涵盖西南、岭南乃至东南亚地区侗台语民族的最大包容性。
“僚”的本意为古壮语“咱们”,更集中地体现了壮侗语族群的文化心态。“咱们”一词作为侗台语族群的口头禅,反映了古壮侗语族群注重群体、共性以及从众的文化心态,客家汉人以“诶”(我)为口头禅,而英语的“I”(我)永远用大写字母,这反映了他们注重个体、个性以及自主的文化心态。
“僚”人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庞大的泛称群,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除了一部分被汉人同化融合以外,现在的壮侗语各民族大多数是它的直系后人,如壮族、布依族、傣族、侗族、仫佬族、水族、毛南族等等。还有泰国的泰、老挝的老、缅甸东部的掸、越南北部的侬、岱等民族,也与“僚”有很深的渊源关系。以“僚”人的后裔现在的人口而论,有将近一亿,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
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僚”的含义是“哀牢”的“牢”的音转,或者是“骆越”的“骆”的音转,很难想象“僚”会有如此大的扩张力,能够在不长的时间里,席卷纵横近万里的地域。

四、“僚”名的弃用与替代

1.“僚”为什么很少单独使用
“僚”在用于土著族称的过程中,一般较少单独使用。在多数的情况下,“僚”都会和另外的词一起“组合”,这样才能表示具体的族称。例如广西有“俚僚”、“夷僚”、“蛮僚”、“洞僚”、“山僚”、“土僚”等等,在四川有“南平僚”,在贵州有“葛僚”、“牂牁僚”等等。“僚”的泛称所造成的局限性比较容易被人忽略。
“俚僚”这一称谓最容易掩盖“僚”的泛称性。由于“俚”的称谓早于“僚”出现,“俚僚”的长期结合往往让后人认为它们是并称关系,实际上这只是表示“俚”之“僚”。俚也有单独使用的时候,这既可以把它看成是俚人的独称,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俚僚”的简称,如南宋人周去非写的《岭南代答》就有:“俚人,史称俚僚者是也”。这里的“俚”应该就是“俚僚”的简称。
“俚”在历史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从来没有像“獠”那样出现过写成“狸”的“非人待遇”。其实这并不是统治阶级对“俚”人的特别优待,而是长期以来“俚”是作为“獠”的定语存在的,不是并称关系,如果把“俚僚”变成“狸獠”,反而改变了它的“俚之獠”的本意。
“僚”作为一个泛称,具有不宜单独表示某个具体民族的局限性,这是“僚”终被替代弃用的因素之一。

2.“僚”的局限性和新族名的出现
“僚”读“老”的音变,使得它实际运用时比较别扭,因为它给人们认字听音带来了很多麻烦。从认字上,一般的人只会把“僚”读成“辽”音,很少会读成“老”音。从听音上,“僚”作为族称的规范读音“老”,听起来也觉得别扭,例如“俚僚”规范读音是“里老”,听起来就很不顺耳。“僚”由于它起于侮辱性的“獠”,由于它的认字听音上的困难,由于它不便于独自表示具体的民族,可以推断古人对于改造“僚”名或者用新的族称替代“僚”,应该是抱着积极的态度的,“僚”作为族名被弃用和替代是迟早的事。
“僚”被弃用和替代,更重要的原因是新族名的出现。在“僚”人时代,由于汉人对土著人的认识深化,更由于壮族先民自主意识的兴起,出现了林林总总的民族自称和他称,如俚、狼、僮等,仅广西新的自称族名就有二十多种。新的族名出现和逐步弃用和替代“僚”,花了几百年的时间。
在广西,自从南宋出现了南丹的“撞”人以后,经过元、明、清的发展,“撞”及后来的“僮”逐步取代了原来的“僚”人称谓,新中国成立后,“僮”成为正式的族名,……

3.“佬”:留给后人的“僚”
“僚”在历史上存在了一千多年的时间,虽然今天我们已经看不到“僚”作为一个族称的现实,但在现代生活中仍有“佬”,使人们还依稀看到当年“僚”的影子。

“佬”字作为族称的残存形式,大量地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人们日常所说的“山佬”、“土佬”、“壮古老”,实际上是族称“山僚”、“土僚”、“牂牁僚”的残存形式,只是这个“佬”已经生活化,人们并不知晓它的原型是“僚”了。

“佬”字更大的发展,在于它从族称“僚”向人称“佬”的转化,这一转化更大的可能是粤人所为。《新华字典》对“佬”解释为贬义词,这也许是冤枉了“佬”。实际上在粤语的日常用语中,“佬”的词义更多的是表示中性。例如粤语中的一般人称如“大佬(大哥)”、“细佬(小弟)”、“细佬哥(小孩)”等并没有贬意,还有居地籍贯的人称如北方佬、广西佬、广东佬等,这些词中的“佬”字也没有贬意。另外一些看似具有轻视含义的“佬”如“鬼佬(外国人)”、“阔佬(有钱人)”、“穷佬(穷人)”等,它们的贬意部分在是在前面,而不是后面的“佬”字本身。现代“佬”字词义的多样性,源于“僚”的族称历史的复杂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僚”人已经成为历史,但是由“僚”衍变的“佬”还大量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社 会 的 主 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自然环境,  社会联系的纽带——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4-6-11
注册时间
2002-7-6
沙发
发表于 2002-11-2 17:31:00 |只看该作者
(1)[一般的人只会把“僚”读成“辽”音,很少会读成“老”音]

评论:现在“僚人家园”的“僚”字,用普通话读就是“辽”音,我们没必要自找麻烦硬把“僚”字设定为多音字。

(2)[“僚”作为族名被弃用和替代是迟早的事]

评论:“僚”作为族名,正在被我们重新启用,它可能再也不会被弃用和替代。

(3)[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僚”人已经成为历史]

评论:“僚”人有着历史,更有着现在和未来。


(4)[“僚”是壮侗语各民族基本生活词汇的高频词,它具有涵盖西南、岭南乃至东南亚地区侗台语民族的最大包容性]

评论:现阶段,“僚人家园”所指“僚人”仅包括壮族、布依族和越南岱侬族,因为僚人的这三个部分最应该统一在“僚人”这个名称之下。


社 会 的 主 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自然环境,  社会联系的纽带——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

听众

138

积分

土精灵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3-11-23
注册时间
2003-2-26
板凳
发表于 2003-3-8 23:24:00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过去无不重要,尽管我们还需要去认清我们的历史。民族的风俗习惯可以改变也可以继承,但我们无需刻意重复前人的足迹。一个民族文化的精华在于它的语言和文字,只要保住这两点,我们的民族就还有希望。

重要的是现在,是对于我们本身存在的“现状”的认同。虽然现在的我们还有很多残缺,但我们可以以我们的“现状”,选择一条适合我们的路,抛开重压于我们心头的历史重担,以现在为起点走一条我们自己的路。


对于我们民族的称谓,如果我们认同现在的“僚”,我们又何必去管过去别人对我们的称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

听众

535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04-5-24
注册时间
2003-2-18
地板
发表于 2003-4-18 23:49:00 |只看该作者
我家乡的壮语的 僚(发音为“老”“粉老”)也是指我们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听众

202

积分

新来贝侬

Rank: 1

最后登录
2005-3-4
注册时间
2005-3-4
5#
发表于 2005-3-4 16:24:00 |只看该作者

e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4 19:57:49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

听众

457

积分

水精灵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最后登录
2013-5-1
注册时间
2003-5-20
6#
发表于 2006-1-14 01:42:00 |只看该作者

我今天看一本书,上面怎么说古时巴人(大部分土家族的前身)是属于泰獠族系的后代,古时的巴人语言是獠语后面因为藏缅化才变成现在的土家语,故说土家语是藏缅化壮侗语.

真是这样的吗?

它还举例说:古壮语说"鱼"为"巴"音,懂古语的人,是这样的吗????????????

难道土家人是古泰獠族在武陵山的遗民??


富尼 岔,窝火 毕兹卡 网站 恩及(大家好欢迎光临土家族网站http://www.brassett.org.uk/tujia/chome.html(土家族语言文化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听众

3337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4-10-9
注册时间
2005-9-26
7#
发表于 2006-1-14 11:31:00 |只看该作者

古壮语说"鱼"为"巴"音,

没错.



官方发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8#
发表于 2006-2-14 19:22:00 |只看该作者
今壮语"鱼"仍读为"巴".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9#
发表于 2006-2-16 09:08:00 |只看该作者

壮语中的“鱼”为“bya”,读音近似汉语中的“巴”。

汉语古籍中的对古代壮语“鱼”的拟音也与此相近。不过我一时查不到相关资料,只是印象中曾在某本书中见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849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06-3-25
注册时间
2006-2-28
10#
发表于 2006-3-21 15:29:00 |只看该作者

在 宾阳读作b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

听众

776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07-7-6
注册时间
2006-3-4
11#
发表于 2006-5-12 17:39:00 |只看该作者

壮语的“鱼”与“山”同样叫“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

听众

1776

积分

榕树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最后登录
2012-6-15
注册时间
2005-4-18
12#
发表于 2006-5-12 20:49: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季人在2006-2-16 9:08:06的发言:

壮语中的“鱼”为“bya”,读音近似汉语中的“巴”。

汉语古籍中的对古代壮语“鱼”的拟音也与此相近。不过我一时查不到相关资料,只是印象中曾在某本书中见过。

我不会说 壮语,不过在我的家乡一带 称:鱼 为( du bya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13 9:44:40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

听众

465

积分

水精灵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最后登录
2006-5-28
注册时间
2006-5-15
13#
发表于 2006-5-15 15:15:00 |只看该作者
在我家也读by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8-9-1
注册时间
2003-3-15
14#
发表于 2006-5-15 17:14:00 |只看该作者
贵州僚人也是读bya,写成布依文是byal。

有容乃大 自强不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6-16 16:34 , Processed in 0.141252 second(s), 5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