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389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越南的民族成分

[复制链接]

235

主题

1

听众

8549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0
注册时间
2002-1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1-26 20:15: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转载《越南》 张加祥 俞培玲 著

越南的民族成分

越南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越南民族的数目和民族名称,众说不一。有的民族有几个名称,有的民族一直没有一个正式的名称,有的民族以卑称代替正式称呼,有的分不清哪个是独立的民族,哪个是其派生的支系。因此迫切需要一个权威的说法。

1979年3月2日,越南政府有关部门根据语言特点、文化生活和民族意识三项原则,公布了《越南各民族成分名称》,确定到1978年12月31日为止,越南共有54个民族。

目前越南有关部门,已根据各民族所使用语言的状况,将全国的54个民族分为三大类:

1.南亚语系,包括越(京)族、芒族、土族、哲族、高棉族、巴拿族、色登族、格贺族、赫雷族、墨侬族、斯丁族、布鲁—云侨族、仡都族、叶坚族、麻族、克姆族、戈族、达渥族、遮罗族、康族、兴门族、莽族、布劳族、俄都族、勒曼族、岱依族、傣族、侬族、山仔族、热依族、佬族、卢族、布依族、赫蒙(苗)族、瑶族、巴天族、拉支族、拉哈族、仡佬族、布标族;

2.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包括嘉莱族、埃岱族、占族、拉格来族、朱鲁族;

3.汉藏语系,包括华(汉)族、艾族、山由族、哈尼族、拉祜族、夫拉族、倮倮族、贡族、西拉族。

越(京)族是越南的主要民族,其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90%,主要居住在红河、湄公河两个平原和东部沿海平原地区。其他53个民族约占总人口的10%,其中,人口在50万人以上的有6个民族:岱依族、傣族、华(汉)族、高棉族、芒族、侬族;人口仅为千人以下的有7个民族:贡族、布依族、西拉族、布标族、布劳族、俄都族、勒曼族。

越南每一个民族的居住地相对集中。越族(京族)主要居住在平原地区。除高棉族和占族居住在南部和中部南区平原以外,其他各少数民族大部分都居住在山区、半山区。同时各少数民族又处于相互杂居的状态。没有任何一个省、一个县只居住单纯一个民族,往往每个县都居住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族。由于各民族相互杂居,使其相互关系比较密切,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京族人因天时地利等因素,经济比较发达;少数民族居住在山区、半山区,当地地广人稀,经济尚不发达,但是却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待开发。

在越南的54个民族中,有10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许多民族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鲜明的文化特征,独特有趣的风俗习惯。特别是越(京)族、傣族、岱依族、侬族、高棉族、占族等。

越南还有许多民族同中国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艾族实际上是汉族的一个分支,祖籍在广西防城县五洞地区。哈尼族、拉祜族、倮倮族、山由族、仡佬族也都是从中国迁移到越南的。山由是山瑶的变音,中国的山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倮倮族是中国彝族的一个支系。此外,越南还有100多万华人。


傣族、岱依族和侬族是越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比较多的民族,他们合计占少数民族人口的一半。他们同我国广西的壮族、云南的傣族来往密切。

越南傣族人口约76万,大部分聚居于越南北部地区,也有一部分居住在清化、义安、河静等省的山区。越南的傣族同中国云南的傣族很接近。据傣族人的历史记载,早在公元9世纪,他们的祖先沿着两条路线来到越南,一条是从中国的西双版纳出发,另一条是从泰国的湄公河流域出发。

傣族人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但耕作方法却很原始,他们用很小的犁和木制的耙耕种水田,用点棍和锄头种旱地。多数是一年只种一季作物,而种植最多的是糯稻和木薯。他们除了种植外,还十分注意家畜和家禽的饲养。在山区,牛成群地生活在山谷里,猪、鸡、鸭几乎家家皆有。手工业是傣族人普遍的家庭副业。傣族妇女很善于纺纱织布,她们纺织出来的布匹足够全家人穿用,也有少量出售。她们织出漂亮多彩的锦缎,用做被单、床单或装饰。傣族人还掌握着巧妙娴熟的竹编、藤编技巧。他们用竹、藤编制精巧、玲珑的生活用品,既美观实用,又是很有价值的工艺品。

不同支系的傣族居民服装样式基本相同。妇女装束颇具特色,短袖上衣,衣上缀有两排漂亮的蝴蝶形银质钮扣。下身着一条紧身筒裙,白傣为白色,黑傣为黑色,红傣为红色,裙长及脚背,裙下摆有漂亮雅致的图案。傣族妇女的服装好看、利索,虽不考究,但能突出妇女体形的线条美。服饰的各种颜色搭配协调,风格独特,十分耐看。现在,男人喜欢穿制服,妇女们的穿着,仍保持着民族的传统特征。此外,妇女们的发型表示着妇女的身份,未出嫁的姑娘束发于脑后,出嫁后束发于头顶,如孀居则束发于前额。黑傣妇女头带一块称为“标”的头巾,巾角印有花纹图案。现在已有一些傣族少女开始穿衬衣或圆领长袖短衫,以代替传统的短衫。

傣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傣族人不仅用它们记录了本民族的历史,而且还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较为著名的有反映情人话别的《双珠冲哨》;描写青梅竹马的青年男女,因为不能遂愿,死后变成晶莹的双星的《昆芦难呵》;表现一位青年在神马和白鸽的帮助下,娶公主为妻的《岗阁》等。同时,傣族人还把越南和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译成本民族的文字。《宋珍和菊花》、《金云翘传》、《三国演义》等优秀古典文学名著译成傣文后,一直在傣族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傣族人能歌善舞,文艺生活非常丰富。黑傣人以诗歌见长,而白傣人的舞蹈则已久负盛名。在节日里,特别是本民族两个最为隆重的节日——泼水节和新炊节,在婚礼、庙会和祭祀活动中,傣族人常常排成行或围成圈,载歌载舞,尽情狂欢。象脚鼓、铓锣等乐器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解放后,越南文化部门搜集、加工、整理了不少精采的歌舞节目,如竹笠舞、扇舞等,舞姿优美,令人陶醉。傣族的诗歌很富于抒情性,它歌颂纯洁的爱情,赞美宁静怡人的村庄。傣族有一种“赛歌擂台”,一般在冬初至春末的干燥季节里举行,很受群众欢迎。它是一种男女互相对唱的歌咏会。这种歌咏会常常是由一位歌唱得最好的姑娘主持。赛歌时,姑娘们站在“擂台”上,小伙子们站在“擂台”下。谁唱得好,而又应答如流,谁就登上“擂台”,否则他将一直站在“擂台”下,直到歌咏会结束。

祭祖是傣族家庭的主要祭祀仪式,每个家庭对祖先和家史都了如指掌。显贵家庭一般都有家谱。祭拜祖先的地方或是一棵古树、一片树林,或是一块石头。居民们认为父母死后会变成一种超灵影响着后代,只有一家之主才可代表家庭祭拜祖先,祈求祖先保佑子孙后代平安、吉利。对有些民族来说,抚摸小孩头顶是亲昵的表示,但对傣族人而言则是大忌。

傣族人的主食是糯米饭,也有粳米饭。牛肉、青蛙肉为傣族人所喜爱,蜂蛹、蚂蚁蛋是傣族人的佳肴。他们还特别喜欢食用一种叫做“模姆碧鄂”的调料,这种液状物取自牛、鹿、麂等动物的小肠,拌以蒜、酸汁制成。重大节日时,人们用大坛盛酒,几人围坛而坐,用吸管伸进坛口中吸饮。

此外,傣族人还有招郎入赘的风俗。青年人要结婚必须先入赘。入赘时间一般为8年,8年以后才能正式举行婚礼。

岱依族是越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人口超过90万,主要聚居在高平、谅山、北太、河江、宣光等省。岱依族定居在越南已经很久。大约公元4世纪,他们就从长江流域迁移到两广和越南北方,1958年以前称为土族,意思是本地人。岱依族在语言和风俗习惯方面与中国广西的壮族很相似。

岱依族主要以农业为生。岱依就是种田人的意思。他们除种植水稻、杂粮,开发森林土特产外,还种植柑子、柿子、龙眼、桃、李和梨等多种果树。七溪的梨、谅山的柿子和高平的李子,在越南是很有名的。重庆、高平和谅山地区还出产负有盛名的栗子,其果实颗大味香。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养有鸡、鸭、猪、牛,有的家庭还养马和羊。谅山的猪十分有名,马也是印度支那地区的良种马之一。很多地方的岱依族人都养殖塘鱼和田鱼。养田鱼的地区往往是深水稻田,他们先在小池塘里养好鱼苗,待阴历六、七月稻秧长高时,把鱼苗放到田里,只需3个月就可长大食用,用它制成的一种美味鱼露叫“田鱼鱼露”,以宣光和安沛等地的产品最为著名。岱依族的家庭手工业也十分发达,主要行业有编织、木器制作、榨油、纺线、织布、制陶等。岱依族居住地区出产的土锦,色彩鲜艳,图案多样,已成为一种带地方特色的工艺品。

岱依族居民以村寨为居住单位,每个村寨少则二十户,多则六七十户,大的村寨达一百户以上。村寨倚山傍水,四周竹栅环绕。在边界地区,有的村寨还围有坚固的石墙,以防盗贼。住房主要有高脚屋、平房和防守型住房三种类型。高脚屋又有木结构和土木结构两种类型。岱依人建造的房屋,经久耐用,有的住了三、四代人仍然很坚固。

岱依族男女一般都穿蓝色布衣裤,几乎是一种样式,长衫、耷腰裤。妇女头上缠巾,呈鸦喙状,上衣长至腿肚,衣袖较紧,右腋下开缝,有5个纽扣。岱依族居民喜装饰,妇女常扎腰带,戴银质的项圈、手镯和脚镯,有的还戴有金耳环。现在,大部分岱依族青年的穿着同越族青年已经差不多了,只有逢传统节日时,妇女们才着传统的民族服装。

供奉祖先是岱依族主要的祭礼,供牌位于堂屋正面,是家庭中最神圣的地方。岱依人除祭祀祖先外,还供奉其他许多神灵,从玉皇、北斗、河神到本地的神灵、鬼怪都要祭祀。此外还信奉道、佛、孔三教,在祖先的供桌上,既祭孔子,又祭观音菩萨。在岱依人的观念中,三教已被混为一体。岱依族有一些忌讳,如客人在家中烤火时,不能把脚踏在没有燃尽的柴枝上,不能把刀伸进火塘,不能用脚蹬踏灶台。参加葬礼回来后,未经洗澡,不能去看家禽家畜。孕妇不能采摘水果,等等。

岱依族文化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过去,岱依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利用汉字造字方式,在汉字的基础上创立了“岱喃字”。这种文字学习起来较困难,不易普及,人们依然习惯使用汉字,至今还有许多岱依族老人能用汉字作诗、写对联。70年代,越南政府有关部门帮助岱依族创造了拼音文字,出版了岱依文字典和其他一些书籍。岱依族民间文化,历史悠久,其中首先应提及的是古代神话和民间故事,内容丰富生动,歌颂了历史上为故乡和民族作出贡献的有志之士,赞扬团结互助的精神,鼓励勤劳、仁义和忠贞,赞美才干和智慧,谴责社会的不平和腐败。有代表性的民间传说有《侬智高的故事》、《岳父与女婿》、《广珍·玉良》、《坎海》、《宋珍与菊花》等。

岱依族的节日与越族基本相同,重视过春节。在传统的民族节日里,居民们常组织多种娱乐活动,如甩布包、舞狮子、赛船、赛马、摔跤、打羽毛球、下象棋、拔河等等。舞狮子在一些地区很流行,边舞边掺杂一些武术杂技动作。

侬族分布在与中国交界的各省。侬族来源于中国的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各省。在历史上,中国南部靠近越南边界的地方,曾有一个势力强大的侬姓大部落,酋长叫侬智高。侬族之名,可能就是起源于侬部落。侬族人的文化习俗基本上同岱依族人相似,同岱依人讲同样的语言,使用拉丁字母拼写的侬文。

侬族人以农业为主,主要作物有稻子、玉米、麦子、小米等。侬族居民家禽家畜饲养业较为发达,培育出了一些优良品种,如孟康和谅山的黑猪、高平的马,在越南十分有名。饲养方式以自然放养为主要形式,他们选择四周是石山,草木茂盛,可避雨遮阳的山谷,圈养牛群,任其自生自长,使用时才赶回家去。家禽则饲养在高脚屋下。

侬族居民的主食是粳米,与岱依族居民相比,他们吃玉米要多一些。节日、祭日常制作多种糕饼;待客时有用勺祝酒的习俗;居民们没有嚼槟榔、染齿的习俗,但男女成人时都要在上门牙上镶一颗金牙。

侬族妇女很能干,全家穿戴用的布料都是自织自染的,染布极考究,染了又染,一直染到呈紫红色了再用木棒反复槌打,使布匹紧密而闪闪发光。侬族妇女穿的衣服,右开襟、竖领,与岱依族妇女相似,但要短些,并在袖子上缝几块比衣服颜色浅或深些的布。头戴花巾,腰间系一条蓝色布带,两头耷拉在腰后边。侬族妇女几乎不穿裙子。裤子与男子一样,裤腰、裤腿又肥又大,长到脚踝。男子上衣为对襟、竖领、布钮扣,有四个无盖衣袋。在干活时,不论男女都系上一块长过膝盖的方围裙。侬族喜欢佩戴银制装饰品。妇女们常带项圈、手镯、脚镯和各种项链,男子则带手镯和戒指。

侬族人的山歌对唱极为普遍,也不受场合的约束。每逢集会、节日、集市、婚礼等喜庆日子,青年男女组织对歌,每边选派二人以上集体演唱。有意思的是,青年男女相遇时,也总是以纯朴、愉快的歌声相互问候致意。在树荫下或路途上,甚至在火车车厢里,他们都会无拘无束地对唱起山歌来。歌词为七言四句或七言八句。侬族的乐器较为单调,只有鼓、钹、铃等打击乐器,几乎没有弦乐器。管乐器有箫、笛等,但流行不广。普遍流行的是舞狮会。舞狮会不但是民间的文化艺术活动,而且因揉进武术,成为青年们极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

侬族居民的家庭形式是父权制小家庭,丈夫是一家之主,重男轻女的思想十分明显。妇女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一些禁忌,如不能坐在男人待客的地方,不能坐在高处,不能在供台前横穿而过。儿媳与公公、妻子与丈夫的兄长间有着严格的界限。居民之间有不直接称名的习俗,而是以对方长子或长孙的名字称呼对方。为子女起名时,根据其在辈份排列中的位置,而选择名字中间的垫字。侬族居民的家庭是一夫一妻制,妻随夫居。青年男女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恋爱自由。通过对歌,相互吐露爱慕之情,或趁赶圩等机会幽会,但是他们能否成为夫妻,仍要由父母决定。一般情况下,双方家庭门当户对,父母在征得子女同意,并经过算命占卜后才能做出决定。婚姻带有十分明显的买卖性质。女家要高价的现象十分严重,聘礼中要有一笔数目可观的钱财和上百斤肉等。

侬族人跟岱依族一样,信仰多神,但以供奉祖先为主。此外还供奉华母和门神,华母被认为是一位保护儿童的神灵。与岱依族不同的是,侬人普遍祭供“屋外神”,这个神正是土地爷,即阴府大王侬智高(11世纪时的岱依族、侬族和壮族的首领)。据说他们从中国迁居越北时,把土地神也带来了,由于一时来不及建立庙宇,只好暂时供在露天,以后逐渐形成了露天供奉的习惯。供奉土地的供台,不过是系在屋外一根竹竿上的香筒,竹竿是绝对不能触动的。在侬族地区,人们非常崇敬观音菩萨。他们把观音神像放在家中最尊严的地方。神龛的装饰比供祀祖先的神台还庄重华丽。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带领族人,实现壮族的伟大复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

听众

4060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5-3-16
注册时间
2006-7-30
沙发
发表于 2007-1-7 01:49:00 |只看该作者

侬人普遍祭供“屋外神”,这个神正是土地爷,即阴府大王侬智高(11世纪时的岱依族、侬族和壮族的首领)。

我家的也是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

主题

4

听众

7627

积分

九头龙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8-8-23
注册时间
2006-9-9
板凳
发表于 2007-1-7 17:14:00 |只看该作者
多介绍越,老,泰,缅甸的掸邦,印度的阿萨姆,柬的民族,历史,促进僚人对他们的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6-16 19:45 , Processed in 0.124701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