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敢壮山 心祭布洛陀
——广西百色市田阳县布洛陀壮族文化之旅
广西南宁 马鸿斌
(图/文)
敢壮山景区大门
广西百色市田阳县敢壮山
作者4月12日上午在敢壮山大门石碑留影
旅游节开幕式文艺演出
旅游节开幕式上壮族礼仪小姐
敢壮山大门前另一件刻字石碑“壮民族最古老歌圩”
碑林区的一件石碑
《布洛陀之夜》文艺晚会
布洛陀祭祀大典
布洛陀祭祀大典场面
作者4月13日上午在敢壮山祭祀大典现场
瓦氏夫人墓碑
“云龙纹大玉铲”是布洛陀时代权力的象征和祭祀用的神器
壮族麽经书法
一、壮民族文化发祥地、布洛陀文化遗址和壮族始祖及珠江流域原著民族的人文始祖布洛陀的故乡——广西百色市田阳县敢壮山
广西壮族人口1400多万,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广西百色市田阳县是壮民族的发祥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右江河谷中游,辖7个镇8个乡,总人口33万,有壮、汉、瑶等民族,其中壮族占89.9%。
广西百色市田阳县百育镇六联村那贯屯的“敢壮山”是壮民族文化发祥地、布洛陀文化遗址和壮族始祖及珠江流域原著民族的人文始祖布洛陀的故乡,也是壮族人民向往的精神家园。
田阳县还是明代抗倭女英雄——瓦氏夫人的故乡、舞狮之乡,也是中国第一个芒果之乡以及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右江革命根据地之一。
二、祖先的来历与迁徙路线、迁徙时间和壮族的民族认同
由于笔者的民族成分是壮族的缘故,因此,笔者首先认同的民族就是壮族。然后,笔者也认同源自汉族“赵”姓和“马”姓始祖的汉族,马氏的始祖应是公元前270年前后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之子,战国时期八大名将之一——赵奢,因战功卓著被封为“马服君”。河北省邯郸是中华马姓的祖源地,有3000多年的文化史。
笔者早几年就很有了去“敢壮山”寻根问祖的想法,只是一直没有时间和机会。刚好笔者正在主编家族的《马氏宗谱暨戊子年特刊》,最近还考证了笔者直系血缘的祖先的来源和迁徙路线及迁徙时间为:
(1)宋代以前,我们祖先从哪里迁徙而来,目前无从考证。
(2)在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马氏祖先在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古潭乡马村一带生存和繁衍。
(3)(宋代末期)1279年之前至(乾隆六年)1741年,马氏祖先(笔者的第15代以上的直系祖先)在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双定镇义平村“香山”一带生存和繁衍。
(4)(康熙壬寅)1662年之前,大约在1632年前后,马氏祖先——马喜现来到广西南宁市武鸣华侨农场(南宁华侨投资区、中国—东盟经济园区)宁武分场内张队(即“内张村”)一带生存和繁衍,一直至今。
由上可以看出,我们的直系血缘的祖先沿着广西右江流域由西往东北方向迁徙,即从隆安县境内往南宁市境内迁徙,最后再往武鸣县境内(武鸣华侨农场)迁徙。刚好田阳县正处在右江流域中游的位置,而隆安县正好处在右江流域下游,文化基因和遗传基因上应该有一定的传承关系。笔者推测,宋代以前,我们的祖先应该由右江流域上游地区迁徙而来。
三、《壮族麽经布洛陀》——壮族远古时代原生态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和创世史诗
去问布洛陀
去问姆六甲
布洛陀就讲
姆六甲就说
——摘自《壮族麽经布洛陀》
布洛陀是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是创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姆六甲也是一位女神。“布洛陀”为壮语的译音,“布洛陀”即“智慧祖神”。所谓“布洛”,即汉语中的“鸟人”。“布洛陀”亦即“来到此地的鸟神”也。布洛陀神话反映了布洛陀是处于父系氏族社会时代,他是壮族先民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的行政、军事首领和宗教领袖,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壮民族的人文始祖,也被称为珠江流域原著民族的人文始祖。布洛陀(民间文学)入选首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壮族麽经布洛陀》是流传于壮族地区的麽经布洛陀的多部手抄本,是壮族经典古籍中最全面系统、规模最大及壮族远古时代原生态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和创世史诗。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创世神话、伦理道德、宗教禁忌;包括布洛陀创造天地、造人、造万物、造土皇帝、造文字历书和造伦理道德等六个方面,反映了壮族先民氏族部落社会的情况以及人类从蒙昧时代走向农耕时代的历史。
《壮族麽经布洛陀》中,特别叙述了布洛陀教人们到山上找野生稻种,“要山上的石头来犁地”、制作木耙来耕作等,反映了原始时代人类把野生稻驯化为栽培稻,创造了稻作农业以及人类使用石犁、大石铲等的重大发明创造等。
这些经本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经典文献,展现了壮族原生态文化的核心内容。它是壮学的基础,对研究壮族的历史、语言、文字、哲学、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艺术和探索珠江文明和中华民族文明的源流具有重要的价值。布洛陀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四、2008年百色市布洛陀民族文化旅游节
2008年4月12日上午,“2008年百色市布洛陀民族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在田阳县百育镇敢壮山风景区大门隆重举行。广西百色市、田阳县有关领导和社会各界嘉宾以及当地群众上千人出席。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民族服饰表演、山歌演唱和舞龙舞狮表演等。
据介绍,2002年,经国家级壮学专家学者多方面考察论证认定,田阳敢壮山是布洛陀文化的发祥地,是纪念珠江流域原住民族人文始祖布洛陀的圣地,是展示以布洛陀文化为核心的壮族原生态文化的基地,是探索珠江流域文明起源的园地。
敢壮山海拔326米,山上有传说中的布洛陀、姆勒甲居住的岩洞姆娘岩、布洛陀守护神居住的岩洞将军岩、祭祀布洛陀的场所祖公庙、布洛陀为一对恋人点化而成的鸳鸯泉、姆六甲的圣乳池、布洛陀关锁蝗虫的蝗虫洞、望子台等多处遗址,还有穿天洞、石臼洞、红军洞、连理树等奇观异景。
田
阳县是壮族布洛陀文化的核心区域,敢壮山歌圩被认为是广西最古老、最大的歌圩,千百年来长盛不衰。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七到初九,田阳周边县、市及海内外的壮
族同胞十余万人自发来到敢壮山,唱山歌、纪念布洛陀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歌圩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内容之丰富,在广西乃至全国都很少有。布洛陀民族文化旅游节是展示壮族原生态文化的歌圩盛会和民间竞技体育运动会。
今天,在敢壮山举行壮民族原生态歌舞表演、歌圩山歌擂台赛、歌圩体育运动会、商贸交易会等活动。如:抢花炮、抬“花轿”比赛、夫妻挑、抬西红柿比赛、抛绣球等竞技项目,紧张刺激,深受群众欢迎。同时,还展销壮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农副土特产品,而布洛陀生榨米粉、洞靖狗肉、玉凤香猪、百育烧鸭等一系列壮族风味美食,让旅客大饱眼福口福。
参观完这些活动,笔者来到“碑林区”参观,这里的石碑是用天然形成的山石并利用其平整的一面刻着有关领导和布洛陀专家的题词,看起来就像是一片天然的石林,是赏石文化、书法文化和布洛陀文化完美融合的“碑林”。
我们沿着石阶而上,朝敢壮山上走去。首先来到位于山腰的岩石上山泉——“鸳鸯泉”。该泉的泉水是山上石缝中渗透出来的山水汇集而成,常年清泉不断,四季清澈见底。这里也是“敢壮”歌圩最古老的对歌台之一。传说布洛陀在此打了一瓢泉水,送到这一对青年男女喝,立即变成一对鸳鸯。从此,这眼清泉水面常年游着一对鸳鸯。
随后,来到“将军岩”。
相传布洛陀与姆六甲来到凡间世界,妖魔鬼怪、虎豹豺狼都想占山为王,危害布洛陀的子孙。一天,母勒甲又要临盆生孩子,妖魔鬼怪听说吃了刚出盆的孩子能长生
不老,便蜂拥而出,布洛陀请天兵天将下凡除妖,保住了姆六甲的顺利分娩。布洛陀请求天兵天将住进这个岩洞,长期把守山道。后人就称这岩洞叫“将军岩”。
附近,就是“母娘岩”,这是是布洛陀与母勒甲降凡后,在这里生儿育女而居住的岩洞。传说由于布洛陀与母勒甲的孩子都是在这里出生,母娘岩是壮民的发祥地,因此,后人便在岩洞里塑起母勒甲母娘和布洛陀祖公的神像。后来,布洛陀神像搬出母娘岩另建祖公庙。从此,母娘岩只有母娘神像。
最后来到“祖公庙”。这里最早是敢壮歌圩的对歌台,布洛陀祖公庙大约始建于唐宋时期,明朝重建,清康熙时期重修。相传明代郭子儒先生当年探寻风水宝地来到这里时,就是站在祖公庙前观日出的。祖公庙主要塑有祖公布洛陀神像,笔者祭拜了祖公,并向公德箱里捐款。
4月12日下午,笔者来到了田阳县人民政府和田阳布洛陀文化中心,想寻找“田阳县布洛陀文化研究会”,进一步探讨布洛陀文化的发展与合作事宜,由于今天是文化节开幕和周末,遗憾的是没有找到工作人员。
随后,笔者来到“田阳县博物馆”参观,但是很遗憾,由于今天是文化节开幕和周末没有开门。最大的遗憾是看到田阳县博物馆大楼的另一半已经出租给租户,用于存放啤酒。而在田阳县博物馆大楼墙角下,意外发现了“抗倭民族女杰瓦氏夫人”的墓碑,墓碑的碑文为:“前明嘉靖特封淑人岑门十六世祖妣瓦氏太君之墓”。
瓦氏夫人(1496—1555),明朝嘉靖年间抗倭女英雄。原名岑花,壮族。生于明弘治九年(1496),归顺直隶州(今广西靖西县)土官岑璋之女。她自幼聪慧好学,攻读诗书,习武练艺,善使剑,懂兵法,有谋略。嫁与田州(今广西田阳县)土官岑猛为妻,改姓为 “瓦氏”。
当时倭寇(日本古称倭奴国,故中国古代史籍将这些日本海寇以及后来与之勾结的内陆奸民,通称为倭寇。)侵犹我国东南沿海,所到之处,大肆掠夺,焚毁房屋,抢劫商船,无恶不作。瓦氏夫人请命应征,被授予“女官参将总兵”,率田州、归顺州、南丹州、那地州、东兰州等州组建的军队6800余人,奔赴东南沿海剿倭。因瓦氏俍兵“杀贼多”,论功封赏瓦氏夫人为“二品夫人”,群众赞誉她为“石柱将军”。
随后,来到田阳县博物馆旁边的比较陈旧的楼房——田阳县图书馆,本来想来查找布洛陀文化史料。一问工作人员,得知图书馆的经费紧张,没有购买有关布洛陀的文化史料和书籍,也没开设地方文献专柜,更没有近几年出版的有关布洛陀文化的书籍,工作人员说也没有人捐赠这些书籍给图书馆。只能借到了一本1999年版的《田阳县志》,由于布洛陀文化遗址是2002年经国家级壮学专家学者多方面考察论证认定,田阳敢壮山是布洛陀文化的发祥地,这本1999年版的《田阳县志》里面没有布洛陀文化的记载。
当天晚上,在田阳布洛陀文化中心露天广场举办“布洛陀之夜”大型文艺晚会。晚会由“序——布洛陀之歌、龙狮荟萃”;第一篇《乡情》、第二篇《乡风》、第三篇《乡音》、第四篇《乡韵》和“尾声——大型歌舞《敢壮山放歌》”等六部分组成。晚会展示布洛陀故乡多姿多彩的原生态民族风情和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具有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的布洛陀原生态歌舞精彩纷呈,也有原汁原味的壮族山歌。
五、民间祭祀活动——“壮族人文始祖布洛陀祭祀大典”
敢
壮山布洛陀歌圩来源于祭拜布洛陀,据史书记载,歌圩形成于隋唐之前。传说布洛陀与姆六甲同住一处岩洞即姆娘岩繁衍人类,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布洛陀的生日,
住在各地的儿孙们都回来朝拜。朝拜活动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七到初九,前来朝拜的子孙后代都要唱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敢壮山歌圩。
2008年4月13日上午,在敢壮山布洛陀祭祀广场举行了“壮族人文始祖布洛陀祭祀大典”。中间供奉布洛陀的镀金坐像。上面的旗帜为壮族崇拜的12个图腾旗帜和一个象征布洛陀祖公的古壮字(也称土俗字)(公+甫)。前面一个巨大的方型香炉,上面供奉许多香烛。
祭祀仪式程序为:揭幕、点炮;宣读祭文;重要嘉宾敬头柱香;田阳县各乡镇祭祀团依次分别进贡猪头、鸡、鸭、鱼肉、水果、糯米和食品等;祭拜布洛陀或唱山歌祭拜等形式。今年前来祭拜的群众多达数十万人之多。
同时举行“布洛陀杯”田阳雄师表演赛、斗牛比赛等文化和体育活动。
2008年4月14日,全天在敢壮山举行山歌对唱、民间体育、文艺演出和传统美食等活动。
六、邕江流域(包括上游右江流域)大石铲文化与推断
1、广西特有的新石器时代“大石(玉)铲文化”
新
石器时代中晚期,广西出现了特有的大石(玉)铲文化。这是指广西南部(桂南)地区,特别是广西南宁市邕江流域(包括邕江及其上游左江、右江)石文化最具代
表性的文化形态。其出土发掘和发现主要集中在邕江流域及其上游左江、右江沿江的广西隆安、扶绥、南宁、武鸣、邕宁、崇左等市县。也有不少大石(玉)铲是以
前捞沙船只在邕江流域(包括上游左江、右江流域的江河捞沙作业中发现。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可将桂南大石铲主要分为三类:一型为直腰形;二型为束腰形;三型为短袖形。根据制作大石铲的不同形状又可以将上述这三种类型细分为不同的样式。
大石铲的用途主要有:一是实用的劳动工具(如起土和破土工具),一般为砂岩、石灰岩质地;二是祭祀用品,多为板岩、玉石和页岩。
根据考古学考证,大石铲的年代大约为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大石铲准确的年代为:距今约4750年。这个年代,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黄帝生活的年代,也是我们常说的“上下五千年”、“五千年文明史”的创始年代。
2、新石器时代“云龙纹大玉铲”荣获 “广西民间收藏十大地方特色宝物”称号
2007年7月14日,由广西艺术品收藏协会(业务主管单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主办的“‘珍宝世界’发现之旅暨广西民间收藏品评宝大赛”决赛在广西南宁市举行。经8位
评委(包括中国古陶瓷鉴定专家、首都博物馆副研究员、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国家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央电视台《鉴宝》栏
目鉴定专家王春城先生、国家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电视台《艺术品投资》、《鉴宝》专家组成
员王力军先生、著名考古学家、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理事长、广西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长、研究员蒋廷瑜先生以及广西文物鉴定委员会、广西博物馆和广西文物商店等的三位专家、著名书法家、收藏专家、石文化专家等)的认真评比,从全广西参赛的数百件藏品中经过几个月的预赛和复赛选出数十件藏品进入决赛,最后经决赛评出广西新石器时代“云龙纹大玉铲”荣获 “广西民间收藏十大地方特色宝物”荣誉称号。
3、新石器时代“云龙纹大玉铲”赏析
这件“云龙纹大玉铲”是以前捞沙船只在广西南宁邕江流域上游——右江流域段的江河中捞沙作业中发现。年代为新石器时代(距今约4000多年,近5000年)。
其标准器型为“对称弧线双肩有颈(短柄)锯齿弧口短袖束腰大玉铲”,其尺寸(长×宽×厚)为:48.5×26×2.7㎝。质地为硅玉质,坚硬细密。色泽为双面均是淡翠色。正面右侧上端为天然形成一条云龙纹;中间天然形成云纹,下端天然形成金色豹皮斑点。背面天然形成云纹,左侧中间及下端天然形成一条浅黄色的云龙纹。
其特征为:双面通体磨制,比例对称。双肩处对称呈“颈段”(短柄)。正面左侧弧口短袖侧面残留一些水生附着物。正面和背面束腰处无连接圆弧凹凸曲线。正面和背面通体为平面,皆无收刃面,刃口不锋利,为约2.7厘米的宽边刃口。通体经过河水长期冲刷在表面已形成一层天然包浆。
该大玉铲采用淡青色硅玉加工制作,难度极大,制作精细,弧线和平面平滑流畅优美,加上天然云龙纹,精美图案更增加了其审美价值,美仑美奂,珍稀无比。根据广西文化厅文物处、广西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编《广西壮族自治区馆藏文物珍品目录》和广西文物管理委员会、广西文化厅编、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广西文物珍品》画册得知,目前,全广西的县、市和省级博物馆的馆藏玉铲文物珍品仅2件。云龙纹大玉铲的长度仅次于广西大新县博物馆藏国家一级文物“短柄斜肩玉铲”(长度75厘米)(馆藏号:020),但云龙纹大玉铲在器型、品相、质地、色泽和表面天然图纹精美程度都比它要好很多。云龙纹大玉铲的颜色与广西博物馆藏国家一级文物“束腰形双肩玉铲”(长度16.2厘米)(编号:土00743)相同,均为淡翠色,但云龙纹大玉铲在器型、体量、制作难度和表面天然图纹精美程度都比它要好很多。
因此,“云龙纹大玉铲”的珍贵程度可媲美甚至超过国家一级文物而荣获 “广西民间收藏十大地方特色宝物”荣誉称号。可以认为,“云龙纹大玉铲”应是当时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的行政、军事首领和宗教领袖权力的象征和祭祀用的神器。
4、推断:“云龙纹大玉铲”是布洛陀时代权力的象征和祭祀用的神器。
经专家考证,在敢壮山发现一批文物、如蛙纹石础、雷纹女像、古壮字残碑、古钟等等,而以敢壮山为中心,方圆15公里以内发现了8处古人类遗址,如赖奎遗址、革新桥遗址等,为敢壮山是布洛陀文化遗址的认定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在敢壮山上,发现的蛙纹石础是目前广西唯一的。据专家考证,蛙纹图案形成于4000多年前,是壮族图腾。
而位于田阳县百峰乡的赖奎古人类遗址,经中美学者用氩——氩法测定,距今80.3万年,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年代最早的古人类遗址。
有专家推断,在左、右江汇合处附近估计会有一个较大的以大石铲为标志的新石器时代古人类经济文化中心。
笔者推断:“云龙纹大玉铲”是在邕江流域(具体是上游的右江流域)的江河捞沙作业中发现,田阳县处在右江流域中游的位置,右江流域的文化基因应该有一定的传承关系。大石铲的年代大约为距今约4750年—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这个时代,就是我们的人文始祖——布洛陀的年代,因此,“云龙纹大玉铲”应是布洛陀时代的布洛陀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的行政、军事首领和宗教领袖权力的象征和祭祀用的神器。
七、发展田阳县布洛陀壮文化旅游急需解决和改进的地方
发展田阳县布洛陀壮文化旅游急需解决和改进的地方:
1、活动整体策划还欠缺。本次文化旅游节、民间祭祀活动和文艺晚会等的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不明确。“2007年百色市布洛陀民族文化旅游节”还有“由中共百色市委、百色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田阳县委、田阳县人民政府承办的”字样,今年没有任何一份资料上看见这样的字样。
2、田阳县人民政府的官方网站下载的日程安排表和现场发送的《2008年百色市布洛陀民族文化旅游节》宣传彩色页等资料上,文化活动具体内容和程序不够详细。
3、田阳县城的单位和机构无门牌,外地人无法找到所需寻找的单位和机构。
4、没有了解布洛陀的文化和历史的展览和陈列馆。
5、本次“布洛陀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放第三天上午,外地客人因等待时间过长而放弃参加。建议研讨会(论坛)放在开幕式当天下午或者第二天举办。
6、田阳县城内缺乏壮族民族风情和特色。
如今,在广西的田阳县和和敢壮山已经形成了:(1)始祖布洛陀(作品信息源)——(2)布洛陀创世史诗《壮族麽经布洛陀》(口承文学作品)——(3)敢壮山(作品传播场)——(4)敢壮山歌圩(作品传播活动)——(5)祭祀活动(文化传播活动)——(6)文艺演出活动(艺术表演活动)——(7)布洛陀文化研究(学术活动)——(8)文化艺术和文物展览陈列(展览活动,待开展)等八大元素共同构成了包含宗教信仰、口承文学、民俗活动、祭祀活动、学术研究活动、演出活动和展览活动等多种内容的独具特色的布洛陀文化。
我们期待广西田阳和敢壮山成为所有壮族人民向往的精神家园和朝拜圣地!
(作者简介:马鸿斌,广西东方石文化研究交流中心理事长、中国观赏石协会理事、广西观赏石协会副会长、加拿大雅石会顾问。)
(全文完 共计:
7180字 2008年4月16日)
(作者声明:版权所有,引用图文必须注明作者姓名,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