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5111|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 日本的壮族史研究动态

[复制链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3-16 15:16: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谷口房男(日本东洋大学教授) 著
   
• 覃义生(广西民族博物馆研究馆员) 译
     
 
       以往日本对中国的民族及民族史的研究,  主要是以北方、东北方的民族和西部的民族为对象。关于西部民族史的研究,重点则放在与东云文化交流或称为“ 丝绸之路 ”有关的西域史和藏族史上。这些研究很早就盛行并形成了一个领域。

       另一方面,关于中国南方及西南民族的研究在日本则是一个比较薄弱的领域 。 尽管如此,关于包括四川、贵州、云南在内的西南地区的民族 ( 所谓西南夷) 的研究,在战后也积蓄和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在这种研究状况中,日本对中国的周边民族的研究特别是中国南方和西南地区的民族史的研究,是从华南史或华南民族史研究出发的。日本的华南民族史研究,首先由河原正博、白鸟芳郎两位著名学者创立和奠定基础并加以推进的。

       首先,河原正博在日中战争时期就发表了《论广西蛮酋的始迁祖 ——以左、右江流域为中心》 ( 河原, 1944) 一文。该文对左、右江流域的“蛮酋”的始迁祖作了论证,断言把随狄青将军平定发生于宋仁宗皇祐年间的侬智高暴动而活跃的汉人当作本地的知州、知县人和将讨伐的功劳记在族谱之中,这是一种伪说,毫无根据。

       此后, 河原正博又发表了很多关于华南少数民族的论考。他对秦始皇经略岭南的年代 ( 河原,1954) 和隋代活跃于岭南的宁氏及其动向作了分析和探讨 ( 河原, 1981) 。 1955 年他提出了宋代“蛮酋”向岭内迁徙的问题,随后又对宋代诸文献提到的“省地”、“省民”作了研究 ( 河原, 1961) 。进而他又对宋代的羁縻州、洞特别是左、右江流域的“计口给田”进行了探讨 ( 河原, 1969) ,关于侬智高暴动与交趾的问题他也作了论考。

       从河原正博的这些论文内容可知,他的问题意识在于抓住伴随汉民族向华南迁徙、发展而发生的土著民族与汉民族之间的关系及土著民族的汉化过程 。河原正博的一系列论考已收集成书于1984年出版,书名为《汉民族华南发展史研究》。

       在河原正博的研究成果启迪下 ,对这一地区的少数民族寄与关注的小川博 ,就唐代的西原蛮黄氏的动态作了探讨 ( 小川, 1963) 。接着,小川博还对宋代广源州蛮侬智高的事迹进行了研究 ( 小川, 1965 ~ 7) 。与河原正博、小川博两氏的研究相关,笔者对与唐代的西原蛮、宋代广源州蛮的暴动有关的《平蛮颂》碑文作了分析 ( 谷口,1974) 。另一方面,冈田宏二对宋代的溪洞蛮作了研究,他指出,不仅唐宋变革时期汉族的社会发生了大变质,而且周边的溪洞蛮社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冈田,1971) 。此外,冈田宏二还对侬智高暴动的原因作了探讨,指出了暴动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 冈田, 1979A) 。

       如上所述,以河原正博为首的上述数名研究者在推进日本的华南民族史研究中,白鸟芳郎对华南民族史研究,提出了以下两个重要的建议:

       第一,在研究华南少数民族时 ,基于他们居住地域的自然地理 ,从生业形态上分析,可将这些民族划分为三种类型 ;( 一 ) 作为山岳民的畲、苗、 瑶系民族集团 ;( 二 ) 作为山麓丘陵民的畲、苗、瑶系民族隼团和泰系民族集团; ( 三 ) 作为平地民的泰系民族集团和汉民族 。 在解明华南少数民族的形成与文化系统的同时 ,就可抓住华南文化史再构成的线索 ( 白鸟, 1965 、 1967) 。

       第二,应将华南少数民族的种族 ( 民族系谱 ) ,从文献史料中系统地加以整理 ,以此为线索 ,着眼于明代的土司制度 ,通过土司 、土官的姓氏弄清民族的系谱 。这些工作有助于把握华南民族文化再构成的大系 ( 白鸟 ,1964 、 1968A 、 1969) 。 白鸟芳郎的论文以及他对中国西南民族进行研究的一系列论考已收集成书于1985年正式出版,书名为《华南文化史研究》( 白鸟, 1985b) 。

       根据白鸟芳郎的上述建议 ,竹村卓二在60年代就对广西的瑶族和壮族的分布状况及聚落形态作了研究 ,通过研究弄清了瑶壮民族在汉化过程中的差异( 竹村 ,1967 ) 。 冈田宏二对宋代的溪洞蛮 ,从当时的文献史料看到的瑶族和仡佬族这一名称,通过他们的种族姓氏,究明了其历史沿革和分布的实态( 冈田 ,1973)。此外,冈田氏还将宋代华南尤其是洞庭湖以南的少数民族实态,从生业形态及社会内部的阶级分化和土地所有制方面作了分析( 冈田, 1979b)

       此后 ,冈田宏二又对宋代广南西路 ( 今广西 )的边防体制作了研究 ,弄清了土丁 、保丁 、寨丁等的管理和运营( 冈田, 1988) 。接着他又对左、右江流域的峒丁进行研究,弄清了宋朝在边防体制中多利用峒丁以及产生峒丁的溪洞蛮社会的实态( 冈田 ,1990b) 。进而他还对南宋广南西路的财政问题进行研究 ,指出南宋维持边境防卫的军力财源,是依靠广西的盐( 冈田, 1990c)。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还有日野开三郎( 日野,1970)和藤本光《藤本,1953a 》

       冈田宏二还对南宋时期广南西路的马政制度展开了详细的研究 。这一研究分为高宗时期的马政研究( 冈田,1989) 和孝宗以后的马政研究 ( 冈田,1990a) 。  关于马政制度的研究,藤本光曾作过一系列论考( 藤本,1952),曾我部静雄也作过研究 ( 曾我部, 1974) 。

       然而 ,正如白鸟芳郎所指出的那样 ,土司制度的研究也是极为重要的 。日中两国的学者 ,以往对土司制度的研究,都忽视了地域的特殊性,大多是从总体的制度史来研究( 冈野、守屋1965),忽略了因地域的隔差和民族的不同,  土司制度的实施和运用亦有所不同的事实。  我们应对此加以反省, 建立起新的土司制度研究的体系。 对土司制度研究最先提出新观点的是冈野昌子( 冈野, 1967) 和大林太郎的研究成果。白鸟芳郎氏的重要建议亦给土司制度研究以极大的促进。

       日本关于土司研究的动态中,笔者认为应在究明土司制度的实施、运用以及地域差、民族差等实态方面花大力气,于是笔者便着手对广西的土司作了尝试性研究。

       首先,笔者指出了明代广西土巡检司的分布, 有西部( 桂西 )和东部( 桂东 )之分,它们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两地的差异与土司的分布密切相关。在广西的西部( 特别是红水河、左江、右江流域 ) 设置有很多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长官司等土司,这一地区就是所谓的土司统治地区;而广西东部则为流官统治地区。由于东部各地又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为辅佐流官统治的需要,便设置了土巡检司并配以土官巡检司或土官副巡检司维持治安(谷口 1980 ),接着,笔者又指出,明代中叶的广西西部尤其是右江流域,土官、土目之间的对立、抗争反反复复,在这种情况下,明朝虽强硬地对这一地区采取了武力干涉并实施改土易流,但是,随着对流官统治的不断反抗和斗争,最终又导致了改流复土。中央王朝的统治势力向广西西部的土司地区浸透的过程,实际上是迂回曲折且复杂的(谷口,1982) 。

       其次,笔者还研究了广西西部右江流域田州府土官岑氏及其女性土官瓦氏夫人的治迹,指出瓦氏夫人及其率领的狼兵,活跃在明中期嘉靖年间讨伐、平定海寇叛乱的活动之中( 谷口,1983) 。 1990 年笔者对研究明代广西的兵防、边防体制的重要史料《殿粤要纂》一书的收藏状况和内容作了介绍( 谷口, 1990) 。

       笔者的这些论考,不仅构成了明代广西土司制度研究的一个部分,而且也构成了壮族的土司制度研究的一环。

       迄今为止,在日本尚未见到专论壮族史或广西地方民族史的论著。一般都把含壮族在内的广西诸民族的历史,作为华南史或华南民族史领域的一部分来看待。

       然而,近几年来,冢田诚之、松本光太郎等学者对壮族的实地作了调查。日本对壮族真格的研究,可以说是由此开始的。

       冢田诚之首先抓住唐宋时代左、右江流域少数民族的动态,  对出现在这一地区的种族 =  民族集团的关系、经济基盘的生业形态及变貌、民族的社会构造展开了研究( 冢田. 1983) 。

       此后 ,冢田诚之又着眼于明清时代的壮族史研究 ,相继发表了研究成果 。他研究壮族史的视点是 ,华南伴随汉民族的进入与发展 ,一方面土著民族发生了汉化 ;另一方面则仍保持强韧的民族自我意识 。前者指壮族 ,后者指瑶族。 他把广西的壮族划分为土司型( 土官统治地区 )和 非土司型 ( 流官统治地区 ) 两类 ,以明清时代的壮族特别是非土司型的壮族作为焦点加以分析。他还根据文献史料来确认了明代许多壮族向广西非土司型地区迁徙的形态与要因作了具体的分析( 冢田,1985a) 。

       接着,冢田诚之又对明清时代广西非土司型的壮族佃农化问题进行研究。他指出,壮族的承佃始于明初永乐年间,明中期以后,汉人地主与壮族佃农间的主佃关系达到尖锐地步;到了清代,壮族佃农化进一步发展,壮族固有的村落与社会体制随之发生解体,进而向汉人社会发展,渐渐丧失了自己的独自性( 冢田,1985b) 。

       此外,冢田诚之还就明清王朝对壮族的统治体制作了探讨,究明了统治权力对壮族起义进行镇压及采取的边防体制和对壮族进行编籍、征税与文教政策等问题( 冢田, 1987) 。冢田氏还通过王士性、黄之隽的著作来分析明末清初广西壮族的实态。他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对非土司型壮族进行研究,指出他们一方面保持有传统的要素,另一方面又因汉族的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对土司型壮族文中亦有涉及,他指出,非土司型的壮族与土司型的壮族存在很大差异( 冢田,1988) 。

       80年代末,冢田诚之又对壮汉之间的通婚问题进行探讨,他将这一问题作为壮族“汉化”过程的一环,把 17 世纪到 20 世纪初的状况,从文献史料来加以研究 ( 冢田, 1989a) 。他还把广西的壮族、瑶族同汉族及民族关系史作了比较研究 。文中他把壮族分为土司型和非土司型 ; 把瑶族分为平地型、山地定居型和山地移动型 。在分类的基础上,把壮、瑶、汉三者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涉史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壮与瑶二者在“汉化”程度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冢田, 1989b) 。

       90 年代初 ,冢田诚之在《 明清时代汉族移住民与壮族及其关系 》一文对汉族向广西移居的问题作了研究。他指出,汉族向南方不断发展、扩大,特别是向广西移居,这种情况以明清时代为最显著。在移居的汉族中,以工商业者和农民最为引人注目 ,在分析汉族向南迁移的时间 、背景和存在形态的同时 ,还究明了汉壮之间的关系实态 ( 冢田,1991) 。

       河原正博曾对广西土酋的始迁祖问题作过研究。最近,野崎刚氏对此相关的问题也作了研究。他对广西土司、土目的族谱 ,从南丹土州、泗城土州、归顺土州的墓碑、族谱碑④得以确认 ,从而指出,这些土司、土目都共有一个始迁祖,正是这一原因,强化了两者作为统治阶层的连带关系( 野崎. 1988) 。

       另外,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说到广西少数民族特别是壮族和瑶族的有西川喜久子的记考( 西川. 1978)和稻田清一的研究( 稻田. 1988) 。

       最后,值得说明的是,本报告仅限于介绍历史学领域的论文,因此,关于其他领域如文学、语言学、考古学等领域则没有涉及。当然,从民族或民族史上来看,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领域的研究也是不能忽略的。有关这一问题,白鸟芳郎和大林太郎的论文已有若干涉及,松本光太郎的研究也有涉及。可以说松本光太郎的研究为今后的壮族研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松本. 1989)。

       本文所涉及的民族称呼及历史用语,均为各时代文献中的称呼。

参考文献

 河原正博:《论广西蛮酋的始迁祖——以左、右江流域为中心》 (《 南亚西亚学报》第 2 号。 1944 年 );《秦始皇经略岭南——以其年代为中心》 ( 《法政大学文学部纪要 》 第 1 号, 1945 年 ) ;《依智高之叛乱与交趾》 ( 《法政史学》第 12 号, 1959 年 ) ;《论省地、省民之意》 ( 《和田清博士古稀纪念东洋史论丛》,讲谈社, 1961 年 ) ;《关于宋代羁縻州洞的“计口给田”》 ( 《东南亚权力构造的历史考察》,竹内书店, 1969 年 );《关于隋代岭南酋领宁氏》 ( 《法政史学》第 23 号, 1981 年 ) ;《汉民族华南发展史研究》 ( 吉川弘文馆, 1984 年 ) 。
白鸟芳郎:《西南中国诸土司的民放系谱》 ( 《石田英一郎教授还历记念论文集》,角川书店, 1964 年 ) ;《华南少数民族生业形态的分析与类型》 ( 《中国大陆古文化研究》第 1 集, 1965 年 ) ;《华南土著住民之种族 = 民族分类与历史背景》 ( 《上智史学》第 l2 号, 1967 年 ) ;《从民族系谱看华南的构成——以湖广、广西诸土司为中心》 ( 《日本民族与东方文化》, 1968 年 ) ;《华南文化史研究序说》 ( 《东亚》第 4 集, 1968 年 );《华南、东南亚权力构造形式的基盘——种族集团和民族系谱》 ( 《东南亚权力构造的历史考察》,竹内书店, 1969 年 ) ;《华南文化史复原之构想》 ( 《华南文化史研究》六兴出版社, 1985 年 ) 。
大林太郎:《中国边疆土司制度的民族学考察》 ( 《民族学研究》第 35 卷第 2 号, 1970 年 ) 。
竹村卓二:《以“广西通志”为中心看瑶族与壮族——广西省山地溪谷栽培民的适应样式与共生关系之一侧面》 ( 《中国古大陆文化研究》第 4 集, 1967 年 ) 。
冈野昌子、守屋美都雄:《明代土司制度研究笔记》 ( 《中国大陆古文化研究》 第 1 集, 1965 年 ) 。
冈野昌子:《明代土司制度考》 ( 《待兼山论丛》创刊号, 1967 年 ) 。
小川博:《唐代西原蛮之叛乱——南中国少数民族吏之一瞥》 ( 《历史教育》第 11 卷第 4 号, 1964 年 ) ;《依智高的事迹 ( 一 ) ~ ( 四 )》( 《中国大陆古文化研究》第 1 ~ 4 集, 1965 年——1967 年 ) 。
藤本光:《关于南宋的广马博易与西南诸国的动静》 ( 《东京学艺大学研究报告》 第 3 号, 1952 年 ) ;《论广马与广盐及其关系》 ( 《东京学艺大学研究报告》第 4 号, 1953 年 ) ;《南宋广马考》 ( 东京教育大学《东洋史学论集》第 1 集, 1953 年 ) ;《南宋广马续考》 ( 《史潮》第 57 号, 1955 年 ) 。
曾我部静雄:《南宋的广马》 ( 《宋代政经史研究》吉川弘文馆, 1974 年 ) 。
日野开三郎:《唐代岭南的金银流通》 ( 《续唐代邸店研究》,福冈印刷株式会社, 1970 年 ) 。
谷口房男:《关于唐宋时代的“平蛮颂”》 ( 《白山史学》第 18 号, 1974 年 ) ;《关于明代广西的土巡检司》 ( 《中国大陆古文化研究》第 9 、 10 合并号, 1980 年 ) ,《思恩、田州叛乱始末记——明代广西右江流域土官、土目的叛乱与改土为流》( 《史苑》第 42 卷第 1 、 2 合并号, 1982 年 ) ,《扫荡嘉靖海寇叛乱与瓦氏夫人》 ( 《东洋大学文学部纪要》史学科篇Ⅸ, 1983 年 ) 。《关于殿粤要纂》 ( 《白鸟芳郎教授古稀记念论丛,亚洲诸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六兴出版社, 1990 年 ) 。
冈田宏二:《论宋代溪洞蛮的社会及其变质》 ( 《上智史学》第 16 号, 1971 年;《论宋代溪洞蛮的种族系谱》 ( 《东南亚——历史与文化》第 3 号, 1973 年 ) ;《围绕侬智高叛乱的诸问题》《大东文化大学纪要》人文科学第 17 号, 1979 年 ) ;《宋代华南非汉民族的诸相——以洞庭湖以南为中心》 ( 《东洋研究》第 55 号, 1979 年 ) ;《宋代广南西路的边防体制》 ( 《东洋研究》 第 86 号, 1988 年 ) ;《南宋高宗时代广南西路的马政——南宋广南西路的马政研究 ( 上 ) 》 ( 《东洋研究》 1989 年 ) ;《南宋孝宗以后广南西路马政之展开——南宋时代广南西路的马政研究 ( 下 ) 》 )( 《东洋研究》第 93 号, 1990 年 ) ,《关于宋代广南西路左、右江流域的峒丁》 ( 《大东文化大学纪要 》 人文科学第 28 号, 1990 年 ) ;《南宋时代广南西路的财政问题》 ( 《白鸟芳郎教授古稀记念论丛.亚洲诸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六兴出版社, 1990 年 ) 。
冢田诚之:《唐宋时代华南少数民族的动态——以左、右流域为中心》 ( 《史学杂志》第 92 编第 3 号, 1983 年 ); 《明代壮族的迁移与生态——明清时代壮族史研究 ( 一 ) 》 ( 《北大史学》第 25 号, 1985 年 ) ;《关于明清时代壮族佃农化的考察——明清时代壮族史研究 ( 二 ) 》 ( 《东洋学报》第 67 卷第 1 、 2 号, 1985 年 ) ;《论明清两朝对壮族的统治政策——明清时代壮族史研究 ( 三 ) 》 ( 《北大史学》第 27 号, 1987 年 ) ,《明末清初的广西壮族——以分析王士性、黄之隽的著作为中心》 ( 《史朋》第 22 号, 1988 年 ) ;《关于壮、汉通婚的历史考察——以 17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为中心》 ( 《民博通信》第 43 号, 1989 年 ) ;《中国广西的壮族、瑶族与汉族及其政治=文化关系的比较考察—— 1368 ~ 1949 年》 ( 《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研究报告》第 14 卷第 2 号, 1989 年 ) ;《明清时代汉族移住民与壮族及其关系——明清时代壮族史研究 ( 四 ) 》 ( 《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研究报告》 ) 别册第 14 号, 1991 年 ) 。
野崎刚:《论广西土司与土目——以族谱为中心》 ( 《史峰》创刊号, 1988 年 ) 。
西川喜久子:《广西社会与农民的存在形态》 ( 《中国近现代史讲座》第 1 卷,东京大学出版社, 1978 年 ) 。
稻田清一:《太平天国时期的壮族起义及其背景——广西省横州、永淳县》 ( 《史林》第 71 卷第 1 号, 1988 年 。
松本光太郎:《壮民族意识的“再生”——从“汉人后裔”到“壮族”》 ( 《壮族论稿》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9 年。)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1

听众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6-10-14
注册时间
2006-8-28
沙发
发表于 2008-3-16 20:23:00 |只看该作者

值得收藏的好文章!

以前认识广西民大一个交流生,研究方向是壮语言的教育问题,基础不错。


热爱祖国,热爱壮族! 团结民主,自强自立! 坚强勇敢,尚文尚武! 沉稳求实,积极上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板凳
发表于 2008-3-17 09:19:00 |只看该作者
汉族向南方不断发展、扩大,特别是向广西移居,这种情况以明清时代为最显著。这是事实。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0

听众

2919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9-12-18
注册时间
2008-2-11
地板
发表于 2008-3-29 10:34:00 |只看该作者

很好,继续努力!!!


gu eiq cuenghcuz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0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12-21
注册时间
2006-11-20
5#
发表于 2008-3-26 19:43:00 |只看该作者

不错,知道了很多新的东西.


以宣传僚语音乐为己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0

听众

5627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7-5-22
注册时间
2007-6-10
6#
发表于 2008-3-21 00:41:00 |只看该作者
大开眼界!

咱们兄弟姐妹, 勿忘常回家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1

主题

5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12-14
注册时间
2008-7-4
7#
发表于 2008-3-21 16:32:00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

听众

778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15-4-3
注册时间
2007-5-27
8#
发表于 2008-4-16 00:46:00 |只看该作者

借楼主宝地我也放上些资料。

广西壮族史略(转)

《广西壮族史略》 由著名历史学家黄现璠撰,系中华民族史上第一部系统研究壮族历史的专稿,由广西师范学院(现广西师范大学)印,现藏于广西第一图书馆。在此稿基础上,作者于1957年编著成《广西壮族简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57年6月第1版)一书。关于黄现璠于壮族历史研究开拓上的贡献,学术界多有评论,现列举若干如下:

壮族史学奠基人
(编者按:2002年3月4曰,朝春的桂林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游客一一日本大阪国土民族学博物馆教授冢田诚之。这是往日本的汉学家,专攻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此次旅桂的目的是寻访广西师大巳故著名历史学家黄现璠教授的踪迹,搜求其著作,拜会其弟子,家属。而当他在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图书馆,桂林图书馆获得了关于黄先生生平、学术的资料后,非常高兴。作为史学界的一代名学者,黄现璠为什么会引起外国学者的重视,井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 为此,本报特将《广西民族研究》杂志上的纪念文章转载。以纪念黄现璠这位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壮族最早的著名教授、壮族史研究的开拓者。)

黄现璠先生原名甘锦英,1899年11月13曰出生于广西扶绥县渠旧镇(原扶南县熙良乡)渠思村一户壮族贫农家庭。先生少年丧母,与其父相依为命,生活极其贫因。1915年为求学而入赘黄家,并遵俗改姓黄,沿用乳名黄现璠。
先生天资聪敏,勤奋好学。小时因家境窘迫,衣食堪虞,更无钱入学读书,先生便倚依私垫门外,窃听塾师授课.所听皆能背能解,才智往往优于入塾生徒,令塾师惊奇,遂特许他免费人塾读书。在渠黎小学,先生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高等小学的学业。
1925年,先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28年8月,先生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后因学识优异,深得历史系主任陈垣教授的器重,免试升人北京师范大学研究所攻读研究生。先生在攻读研究生期间,在名誉导师陈垣和主任导师钱玄同教授的严格指导下,专研考证学和说文音韵,并博览四库典籍、二+四史和十通等史书,掌握了大量的史料,文史知识更为扎实深厚,使他受益一生。
1935年,先生又以优异成绩,考取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研究生赴日留学,成为壮民族中较早的留学生之一。在日留学期间.先生除了研修课程和研读大量的史籍外,还潜心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发表了一批史学研究论文,出版了《唐代社会概略》、《宋代大学生救国运动》两部著作。受到史学界的关注。同时还常拜访旅居日本的郭沫若先生,共同探讨中国古代社会等学术问题。
1952年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先生任广西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教授,直到1982年1月逝世。
贫寒的家境、艰难的生活和壮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塑成了先生勤奋好学,朴实节俭.坚定正直.自强不息、积极乐观.敬业进取的优良品德。祖国的兴衰,民族的荣辱,与先生休戚相关。先生对哺育自己成长的牡乡有着深切的关爱之情。在旧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实f3辊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壮族和其他边疆地民族被视为“蛮夷”,备受欺压和歧视,没有自己的地位和权利。汉文史籍对壮族历史文化的记载不仅零散不全,而且颇多歧视,歪曲和讹传,使世人难以了解其民族的历史文化面貌,也给其民族研究工作带来了困难。先生在学成之后,除了教书育人和史学研究之外,对少数民族特别是壮族历史文化的调查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将其中的一部分整理成《罗城、河池县少数民族情况调查报告》,呈报桂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为桂西壮族自治区制定各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及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参考资料。1956年8月,先生受全国人大民委之托,参与组建“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任副组长,实际负责全组工作,领导开展了广西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全面深入的少数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调查。先生以年近花甲之龄,在交通条件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带领调查组成员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深入广西崇左、龙州凭祥天等德保大新等地的壮族乡村进行调查访问,收集了一大批珍贵资料,为开展对壮族社会历史文化的全面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随着壮族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这些资料弥显珍贵,直到现在.仍然是壮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调查结束后。先生将其中一部.分整理威10多万字的调查报告,并力陈将广西省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必要性,从理论上为广西的民族区域自治规划提供了依据。1956年,先生在出席全国人壮族史学的开拓者与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缺乏史料的情况下,先生把立足点和精力放在深入民间进行实地调查,以收集第一手资料。早在1934年8月,先生就带领中山大学学生到广西龙胜.三江等民族地区进行调查。1945年4月又带领广西大学学生,组成“黔桂边民考察团”,深入贵州榕江和广西融县进行调查。在交通条件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先生带着调查队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历尽艰辛,收集了大批珍贵的资料,并将一部分整理成《黔桂边民教育散记》、《黔桂边民社会组织的民主政治》等文发表。
新中国建立后,先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壮族历史文化的调查与研究工作中。1953年6月,先生带领广西大学的老师和学生,组成“广西历史文物工作队”,深入南丹宜山河池、罗城等地进行调查,收集大一届三次会议后,就壮族问题征求周恩来总理的意见。在周总理的启发和鼓励下,开始编著(广西壮族简史),并于翌年出版。这一开拓性的研究成果不仅填补了壮族史研究的空白,而且为宣传壮族,让世人了解壮族。确立壮族的历史地位,争取民族的自治权利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建立,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1957年,先生虽然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但仍能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克服种种困难,执着于壮族史研究的热情丝毫未减,不仅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而且还不断地广集资料,为《壮族通史》的编纂做准备。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壮族通史》编写提纲及部分章节的编纂。先生逝世后,由其学生黄增庆、张一民教授根据其民族史观进行编著,完成了长达70万字的大著《壮族通史》的出版,从此结束了壮族没有一部通史著作的历史。
先生在古稀之年,仍执着于壮族历史文化的调查与研究,直到临终前,仍在编著<侬智高)一书。先生逝世后,该书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第一本全面论述和客观评价宋代壮族英雄侬智高的专著。书中以翔实的史料.严密的论证和科学的态度,辨正了国内外史学界对侬智高的国籍、起兵性质和历史作用等问题的偏颇之说。先生的勤奋与冶学风范,受到史学界的高度赞赏。 (本文有删节)
〈原文刊于《桂林日报》2002年3月27日〉


《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序二

冢田诚之

《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是从已故壮族研究硕学黄现璠教授生 前撰述的大量学术论文中精选部分反响较大又颇有学术价值的有关社会史和文化史方面 的论文汇编而成。黄现璠教授出身壮族,作为壮族历史研究中至今仍闪烁光辉的《广西 壮族简史》一书的著者名响中日学术界,系20世纪中国广西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学家和历史学家之一。
学术界普遍认为,基于实地调查研究而撰述发表的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志的 最初问世,大都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民族学研究兴盛期的20世纪30~40年代。 在广西,刘锡藩所著《岭表纪蛮》(1934年,商务印书馆)属于代表作。《岭表纪蛮》系基于少数民族地区现地调查的所见所闻实录,著者在书中将少数民族与汉族一视同 仁、平等看待,摆脱了传统的《地方志》民族史观,可谓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 但是,刘锡藩本人出身汉族,又担任着政府的教育行政职务,其言行主张不可能完全站 在少数民族的立场。加之,书中所反映出的当时以汉族为中心的时代思潮“汉蛮同源说 ”等主张,从现在研究的成果和水平上看,明显带有时代的局限性已成为学术界公认的 事实。《广西壮族简史》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政策以及广西 壮族自治区即将成立的时代背景下,著者站在壮族人的立场上,基于丰富的实地调查和 严谨细致的文献考证,从而撰成的一部有关壮族自古以来针对各种歧视压迫而奋起斗争 的反抗史。书中除主要叙说壮族在历史上被封建统治王朝置于的政治和社会不平等地位 以及壮族人民对此所作的诸多不屈不挠抗争外,著者还主张:壮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 中维持着本民族传统的同时,一边吸收着汉族先进文化的一面,一边逐步形成了本民族 固有的优秀文化,以及壮族是广西的土著民族。这些主张富有创见,以致备受学术界注 目。这不仅使《广西壮族简史》在壮族研究史上具有了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同时,透 过其书,也可一窥黄教授对壮族人民怀有的热爱之心和深厚感情。
笔者从事壮族研究已有20余年。在中国改革开放前,对外国人而言,要想来到 中国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极为困难。而且,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民族学 者的许多优秀研究成果多以内部发行的形式出版(例如,黄现璠遗作《侬智高》于1983 年10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时就在内页上印有“内部发行”。——编者注)。这又使 得海外学者深入研究中国民族史时资料入手较为不易。笔者最初开始研究黄教授,记得 是在1985年以后。当时,黄教授已成故人,无缘面受教诲。但当我仔细研读黄教授所撰 的《广西壮族简史》等著作后,对广西学术界存在这样一位学识如此渊博的杰出历史学 家深感震惊,再通过深入研究,继而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后黄教授曾在民族学界长期肩负 指导重任时,深受感铭之情,至今记忆犹新。
最近,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副馆长吴伟峰先生介绍,得以结识黄教授之子甘文杰,从相互交流中进一步了解到黄教授的曲折人生和崇高人格,由此对黄教授产生 的敬仰之情与日俱增。再则,黄教授早期曾留学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以所深造的东洋 史学(中国史学)及其精深研究法打下了自己坚实的学术研究之基。这表明在中日两国 学术交流史上,黄教授曾起到过重要作用。由这点而言,黄教授又像是我近在身旁的师长。
值黄教授诞辰百年之际,后辈学人将黄教授生前发表过的论文和遗稿整理成该 书出版,这无疑具有重大意义。本书所收论文,其中有不少至今仍属难得一见之作,可 说是了解黄教授一生从事学术研究概貌的一本最佳学术论著。其中有些是在第二次世界 大战前的30年代发表的有关唐、宋、元社会史方面的论文,有些是在大战中发表的有关 中国古代社会史的论文,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关侬智高起义和壮族社会发展方 面的论文,这些论文对学界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我深信透过《广西壮族简史》和《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这 两本重要学术著作,必然会使包括海外研究者在内的更多的研究者进一步全面认识研究 黄现璠教授的现实意义,更深入的评价黄教授在开拓壮学研究上的特有贡献,从而以此 成为后辈学人从事民族学研究的动力和指南。最后期盼该书的出版能起到有力促进广西民族学研究发展的作用。是为序。
2003年3月21日
撰于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

(冢田诚之,现任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当代日本研究中 国壮学权威,著有《壮族社会史研究》、《中国各民族的文化融合和民族关系动态》〈 合著〉、《壮族传统节日的历史考察》等,现正在撰写《刘介与黄现璠比较研究》一 书。本序文原稿系日语,现收录于后。——编者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222

积分

石精灵

Rank: 3Rank: 3Rank: 3

最后登录
2015-11-25
注册时间
2008-8-1
9#
发表于 2008-8-1 07:15:00 |只看该作者
继续努力。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

听众

3296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20-1-12
注册时间
2008-7-7
10#
发表于 2008-7-26 10:33:00 |只看该作者
多点研究.好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1-14 20:27 , Processed in 0.163192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