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通过许多语言学和分子人类学甚至民族掌纹遗传特征的研究,我个人接触到的资讯似乎都在说明一个史实,那就是交趾地区(越南北半部)的原著民很可能不是现在越南主体民族京族的祖先,而是壮侗语族(具体来说是应该是壮语南部方言和泰-老人群)的直系祖先骆越人。
按照李辉博士以及其他一些最新研究的设想,可以做出这么一个假设,汉武帝通过武力平定南越国之后,交趾地区的骆越人大批流落离散,一部分迁入西北方向的山区(包括现在的越北岱侬族山区和广西的西南部的壮语南部方言地区),后来发展成分成为了壮语南部方言人群,另一部分沿着红河西迁,逐渐征服和融合了当地一些民族,成为了后来的泰-老族群(包括傣族)。而红河三角洲在成为人口真空(并非完全的人口真空但已经足以承载大量的新迁入人口)的几百年间,原居住在老挝高原的孟高棉族群有一支大举迁入红河三角州地区,在取代原来的骆越土著成为红河三角洲新主人的同时融合了残留在当地的不少骆越土著,受到了强力南下的汉文化和原著民骆越文化(壮泰文化)的强烈影响,逐步改变了孟高棉语族的语言和文化的原貌,在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的漫长时期内发展成为了一个全新的民族——京族。
如果这个设想与史实相符,那么东南亚几大族系的历史真的就会被改写,越南人(京族)长期以来声称百越人是自己的祖先,以及泰老族长期以来自称自己是哀牢-南诏-大理的后代,都是认错了祖先(其实现在看来,泰老族的“南诏-大理”后裔说早就不成立了)。至于“雄王”与后世越南人文化渊源上的假设,也更站不住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