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66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东夷、苗蛮的共同祖先与族称

[复制链接]

28

主题

1

听众

318

积分

水精灵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最后登录
2017-6-25
注册时间
2003-5-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9-6 21:17: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这个贴子最后由夜郎在 2003/09/06 10:59pm 编辑]

                             东夷、苗蛮的共同祖先与族称
                                      石宗仁

   内容提要  苗蛮、东夷的自称,其先民在伏羲女娲时代为句芒,神农时代为耕甿;蚩尤之后的九黎(东夷)时代为根牟(根牟夷或句牟),三苗至荆楚时代为荆(gen)蛮。荆蛮的下延,为近现代苗族的自称“仡模、仡芒、仡猫”的同音异译,省去有音无义的“仡”,即蛮为苗或蛮夷。

   关键词  句芒 耕甿 根牟 荆(gen)蛮 仡蒙 仡猫 蛮夷

 
             一、伏羲女娲、神农、蚩尤、欢头同为东夷、苗蛮的祖先

                       关于伏羲女娲与苗蛮、东夷

   我国著名学者闻一多、徐旭生、凌纯声、芮逸夫、马学良、马长寿等,均认为伏羲女娲是苗民的始祖。对此,笔者已在《亦谈伏羲女娲》一文中作了论证。除了前辈学者的论述与实地调查外,清代的《峒溪纤志》、《宝庆府志·摭谈》及贝青乔的《苗俗记》等地方志,均有伏羲女娲为苗民始祖的记述,并受到苗民虔诚至极的供奉和祭祀。由于伏羲女娲是苗民的始祖,因而在苗族民间有“神话传说故事”、“宗教祭祀”、“傩公傩母史诗”、精美的木雕“有首无躯的男女神偶”等多种文化形态,共同对伏羲女娲始祖地位的颂扬。徐旭生指出:“伏羲与女娲同一氏族,在南方,属于苗蛮集团”。[ii]“据我们研究,伏羲女娲实属这一集团,传说同南方传至北方。”[iii]“东夷集团……这一集团较早的氏族,我们知道的有太皞(或作太昊,实即大皞),有少皞(或作少昊,实即小皞)……太皞在后来与伏羲成了一个人,是齐鲁学者综合整理的结果”。[iv]事实上,我国许多古史学者,都把伏羲说成又名太皞,或太皞即伏羲。值得深思的是,在苏北与皖北、鲁南交边之地的徐州铜山,有一地名曰苗山,那里有伏羲女娲人首蛇尾相交的画像石;鲁西南有伏羲女娲墓供人们祭祀。从千古相传的“民不祀非祖”的传统观念来看,以上种种情况说明,伏羲女娲不仅是苗蛮的始祖,同时亦是东夷的始祖。

                             关于神农与苗蛮、东夷

   伏羲之后为神农,二者同一族系。对此,著名考古学家王献唐先生指出:“神农之后有蚩尤,蚩尤之后为三苗,推之江汉诸蛮,皆神农后也。”[v]而“三苗即九黎之后。《楚语》韦昭注:‘三苗炎帝之后。’”[vi]“黎属炎族,苗为其后,知苗亦炎族。”[vii]可见九黎、三苗、苗族同为神农炎族之裔,炎帝神农为其先祖。关于苗族与神农的亲缘关系,笔者已在《谈神农与苗族》[viii]文中作了论述,神农为其先神,在此不再重述。正如王献唐先生所考证:在“炎族为酋长部落时代,以皇尊君,为雄长,绝无奥义。黄帝称帝,已含神权意昧,与皇绝不相同。以名称之不同,知民族不同……伏羲、神农同称为皇,亦必同为一族,故名号无别。”[ix]王先生还认为:“太公即东夷之人也。太公姜姓。祖为伯陵。伯陵,神农之后,世系班班可考。是东夷为神农之苗裔也。”[x]由上所述可知,神农不仅是苗族的先祖,亦是东夷的先祖。

                            关于蚩尤与苗蛮、东夷

   王献唐先生认为,“蚩尤姜姓炎族”。[xi]“蚩尤为炎族杰出,以威武名世,族人尊仰”。[xii]“蚩尤者,黄族诋为贪暴,炎族奉为神明者也。”[xiii]历史文献说蚩尤是九黎之君,亦说是三苗之首领,可见蚩尤为东夷苗蛮的先祖和君王。蚩尤与神农的八世孙榆罔同进,同为炎族,即三苗先民蛮夷族北进中原的部众。黄帝战炎帝伐蚩尤时期,三苗先民蛮夷族的北支,一部分在中原被同化,一部分被驱去东(鲁豫皖苏)成为东夷,驱归故里南方,被称为苗蛮(或狭义的南蛮),后在江淮荆州和洞庭彭蠡地区建立三苗国,其地域北至黄河流域南部,南据长江中下游流域,故有“尧克三苗于丹水之浦”、“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东夷之裔“祭蚩尤于沛庭而衅鼓”(《史记·高祖本记》)、“蚩尤冢在东郡寿张县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太平御览》引《皇览·冢墓地》)“蚩尤祠在(东郡寿良县)西北涑上”,王先谦云“涑当作[]”。(《汉书·地理志》)。而崇拜盘瓠的长沙武陵蛮(苗族先民)及近现代湘西苗族中,立有蚩尤庙、枫林庙祭之以及普遍祭祀枫树,认为枫木为蚩尤所衍化。由上可知蚩尤同是苗蛮(三苗)、东夷(九黎)的英雄先祖和首领。否则,东夷、苗蛮是不会祭他的。

                              关于欢兜与苗蛮、东夷

   欢兜,又写成欢头,三苗之首领。侯哲安先生认为,“驩头是三苗部落联盟的领袖人物之一。南北皆有三苗,所以南北皆有驩头”[xiv]。“驩头、三苗,同一族类。”[xv]驩头(欢头)为三苗首领,曾率领三苗之民,反抗尧帝南下的征讨,被《史记》称为“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此“数为乱”,应为驩头领导三苗国之民众,接连不断反抗尧帝的南征,因而遭到尧帝的挞伐,则驱赶驩头部属去崇山,即放驩头于崇山。此崇山,实为洞庭湖平原西部的山区,即湖南西部山区。正如《荆州记》所载:“崇山,书云:放驩头于崇山。崇山在澧县南七十五里。”罗泌《路史》亦曰:“驩头……其后窜之崇山,则今之慈利也。有驩头墓。”又“驩头山。桃源有壶头山,壶头即驩兜一声之转,有崇义即书之崇山也,势甚高峻……又今澧州永定县西,有古驩兜冢,在县西南崇山绝顶,有巨垄,土人皆以见之为不祥云。”[xvi]据考证,崇山的中心区域,是在湘黔渝边的崇山。此崇山,湘西苗语称为“芮崇……即崇山。山有两处,一在大庸,一在花垣。据历史学家翦伯赞考证,即‘放驩头于崇山’的崇山。”[xvii]笔者实地考察,“芮”苗语意为山、山岭,“崇”意为陡、高耸,合译意为崇山峻岭之地。崇山既为专称又为泛称,泛称的崇山,实际所指即洞庭湖平原西部五溪地区的大山区。因为除如上所述的考证外,苗族聚居的重庆彭水苗族民间,还保存有“驩兜”的画像作为神祗来崇拜;湘西自治州、贵州铜仁地区、湖南怀化地区的苗族中,还保留有关于驩兜的姓氏宗支[xviii];湘黔边区苗族石姓宗支椎牛祭祖时,祭司要祷念石姓祖先“欢头欢柔”的大名;尤其是,明代还在湘黔边区花垣、吉首、凤凰、松桃四县市交边之地的吉卫镇,设置崇山卫,统辖湘西苗疆,从上可知崇山的主要所指。从颛顼生欢头,欢头生苗民,可知驩头为苗族的先祖与首领。然而钱塘江流域至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则为三苗、驩头的族裔所创造,正如董楚平先生在《吴越文化新探》一书中指出:“‘驩头’的血统所到之处,都有琮、璧……等良渚文化的精华发现,‘驩头’为良渚文化先民的代称可无疑矣”,[xix]“齐家文化出土大量玉璧石璧和扁薄穿孔石斧,则说明这部分‘三苗’‘苗民’就是良渚文化的族裔”。[xx]此三苗与三苗首领驩头,正是苗蛮东夷相连区域内的土著与首领。可知驩头同是苗蛮与东夷的祖先。

                         二、苗蛮与东夷有共同的族称

   徐旭生先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指出:“在华夏从西方来以前,中国土著还有苗民一族,实属最容易想到的事情。”[xxi]华夏先民黄帝族从陕甘青高原进入黄河中原,发生了炎黄之战、黄蚩之战、炎黄与蚩之战等持续不断的战争。最后,黄炎(即榆罔)合谋,擒杀蚩尤;是黄帝族利用炎、蚩矛盾,分化先进入中原的三苗族先民蛮夷族(亦称为炎族或炎蚩族)的炎蚩部属,各个击破,最后战胜炎蚩,取得推进中原而鼎立中原的根本性胜利。黄帝族入主中原后,使北进入中原的三苗先民蛮夷族北支一分为二,即一部分在当地被同化,不愿同化的则被驱赶其徙南,被分称为东夷和苗蛮。然而二者所说的语言,被黄帝族人称为“邾离”,鸟语鸠舌之音。据王献唐先生考证,“邾离”,为蛮夷语声,说蛮夷语声的人们群体,当为蛮夷无疑。东夷不是自称,乃属他称。“东夷在秦以前居于中国东部即今山东、江苏、安徽近海及淮之地,其支派有嵎夷、徐夷、岛夷、介夷、根牟夷、莱夷等等。”[xxii]其移居区位在东,固以东夷称之。

   东夷的自称是根牟夷和其后的荆蛮。淮夷之淮、徐夷之徐,是以水名、地名分称,其实为根牟夷(或荆蛮)的一部分。正如郭沫若先生在其著《中国古代史研究》中所指出:“周初周公及伯禽等征伐淮夷、徐戎时,成王曾亲自出马,淮夷即楚人,即蛮荆,徐戎即舒人,即[]方。淮、徐、荆、舒每连言,必系同族。”[xxiii]“淮夷即楚人,即蛮荆”,蛮荆即荆蛮,可知淮夷即荆蛮,与荆蛮同一族类。而荆蛮呢,据《册府元龟》卷957《名臣部·国邑》载:“荆蛮,盘瓠之后也……长沙、黔中五溪蛮皆是也”。万历《湖广总兵·方與一》曰:“诗称蛮荆,种自盘瓠”。可知淮夷、荆蛮均为苗族先民。

   东夷的自称是根牟,最初是从氏相名“句芒”而称之,即伏羲为雄长的核心部落——句芒部落,句芒为伏羲臣,据考,句芒与根牟,同为蛮夷语言之民族自称的异译汉字,实际指代乃同属一事。对此,王献唐先生作过审慎而周密的考证:“《古史考》:‘伏羲作网’。《世本》‘芒氏作罗’。(宋衷注:芒,庖牺臣)……芒为伏羲臣僚,或作句芒。(《路史》注)芒为牟转,句为发声,句芒犹句牟,亦犹言牟,牟、芒一事,故《世本》只言芒,殆羲氏族,相佐为理。以芒为名,即以氏名相呼之例,知前伏羲族姓,出于牟音之说确矣。”[xxiv]伏羲族姓,出于牟说,可知伏羲亦为牟族,牟者芒也亦蛮也,为同音异译,伏羲为苗蛮族的始祖确是。上面引文中的“句”为发声,有音无义,作冠词(又曰词头)用,而芒、牟则为中心词语。此种冠词加中心词语的构词模式,仅为伏羲神农蚩尤之直系后裔的苗族语言所拥有,如湘西南的城步及贵州、湘西部分苗族的自称,迄今仍为仡猫、仡模、仡蒙、仡蛮、仡芒,实为句芒——根牟的异译汉字之苗族称,句一根一仡为同音异译的苗语冠词,均有音无义。远在神农后的厉国,为南蛮之一部分,这部分神农后裔的民族自称,亦为耕甿[xxv],与句芒根牟为同音异译。而荆蛮之“荆”,作族称时,古音可读根,为根蛮,即根牟。《史记·吴太伯世家》载“吴太伯奔荆蛮”、《国语·晋语》“楚为荆蛮”,荆蛮读gen蛮,即根牟或耕甿。可见,句芒、句牟、耕甿、根牟、荆(读根)蛮、仡模、仡蒙、仡猫、仡蛮、仡芒,实际所指即为苗族,即苗族自称的异译汉字。关于“句芒”的族属,何光岳先生亦有考证:“句芒实际即芒部落,亦即蛮部落。……《世本》:‘句芒作罗’。宋衰注:‘句芒,伏羲臣’。则句芒早在少昊之前千余年业已存在,是蛮人无疑。”[xxvi]蛮者,亦称蛮夷[xxvii],亦即苗也。王献唐先生还认为:“蒙在东方,故言东蒙,合地名氏名以证伏羲,知伏羲为蒙族,由牟转,又知为牟族矣。”[xxviii]今黔滇苗族仍自称蒙,可知蒙为牟,即蛮即苗,从而证实徐旭生先生“伏羲女娲属苗蛮集团”是正确的。“(hua)、蛮、牟、蒙、芒,皆为伏羲族系。”[xxix]今权威辞书《民族词典》释“苗族自称‘果雄’,‘模’或‘蒙’。”模、蒙即芒、牟是也,加有声无义的冠词“仡”(或句或根),即成仡模、仡蒙,亦即句芒、根牟。

   关于东夷与神农、牟(即[]蛮蒙芒)与夷的关系,王献唐先生作过考证:“牟亦夷,(《春秋·宣公九年》注:‘根牟者,东夷国也。’……)即汉泰山牟县,县有艾山,古为艾国。艾为神农后,地属牟,知牟亦神农后。”[xxx]神农后的厉国(今湖北随州地区),为南蛮之一,其自称耕甿,由上可知,牟与蛮同,牟亦为夷,即为蛮夷,“春秋牟夷故城,在今莱芜县。莱芜即莱牟,地牟国旧壤,原有牟名,因言莱牟。又转为莱芜,为莱夷。”[xxxi]因牟、蛮音通,可知莱夷蛮为牟夷、即蛮夷的一部分,加上蛮夷语言的构词成份冠词“根”,亦即成为根牟夷。省去夷或快读,即成根牟,根牟又可异译成荆蛮,荆古音可读根,可知荆蛮即根牟也。“牟、蒙与芒双声,又音转作芒”。“知芒出为牟、为蒙”[xxxii]。可见古时的牟、蒙与当今苗族的自称模、蒙,同为蛮也,即苗族。[xxxiii]“[]蛮双声音转,后蛮呼[]为蛮,[]居长江流域,更谓此长江流域之夷人皆为蛮人。以中原视长江,长江在南,继而统称南方夷人为蛮,此蛮之所由起也。”[xxxiv]可知由蛮,乃指蛮夷,即盘瓠之裔号曰蛮夷的蛮夷,蛮即苗蛮,为苗族无疑。当今,湖南城步苗族自称曰“猫”,“贵州安顺苗族自称曰‘芒’、青苗自称曰‘芒’、白苗自称曰‘蒙’、贵州黔苗自称曰‘茅’……”[xxxv]亦可为证。苗语东部方言构词成份有音无义的冠词“仡”,与伏羲核心部落句芒之“句”、神农后之厉国蛮人自称耕甿之“耕”、黄帝族驱赶蛮夷族北支炎蚩部属去东的东夷国主体民族根牟夷之“根”、“楚为荆变”与“吴太伯奔荆蛮”之“荆”(作族名古音可读根)以及句吴之“句”,均出自共同的母语——三苗先民蛮夷族的语言,此荆蛮的上源为如上所述的句芒——耕甿——根牟或根牟夷——三苗——荆蛮,其下延为我国苗族的自称仡芒、仡蒙、仡模、仡蛮、仡猫、仡雄,即苗族。民族形成要素与民族学常识告诉我们:在构成民族的四大要素中,以语言最具稳定性,而在语言要素中,又以民族母语自称最最稳定。国内外苗族,至今绝大部分仍沿用句芒——耕甿——根牟可根牟夷——荆(gen)蛮——仡芒、仡模、仡蒙、仡蛮、仡猫这一同音异译的自称,“句、耕、根、荆(gen)、仡”为冠词,有音无义,芒、甿牟、蛮、蒙、模、猫、苗为省称,即蛮即苗。“蛮”等省称,从张嘴发音到闭唇,就可读成蛮夷。仡芒(句芒、耕甿、根牟、荆gen、蛮)、仡模、仡蒙、仡蛮、仡猫,只要缓读,从张嘴到闭唇,就可读出“根牟夷”来。由上所述可以发现,此蛮夷族名,乃为东夷的自称牟夷(或根牟夷),与楚人的自称蛮夷同一族类,即为盘瓠子裔的六男六女自相婚姻,其后滋蔓,号曰夷之蛮夷。这样,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苗蛮与东夷为同一族类。


--------------------------------------------------------------------------------

拙文《亦谈伏羲女娲》载《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1998年第3期。

[ii] 徐旭生著:《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第49、57、48-49、53-54页。

[iii] 徐旭生著:《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第49、57、48-49、53-54页。

[iv] 徐旭生著:《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第49、57、48-49、53-54页。

[v] 王献唐著:《炎黄氏族文化考》第13页。

[vi] 王献唐著:《炎黄氏族文化考》第18页。

[vii] 王献唐著:《炎黄氏族文化考》第82-83页。

[viii] 拙文《谈神农与苗族》,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ix] 王献唐著:《炎黄氏族文化考》第462页。

[x] 王献唐著:《炎黄氏族文化考》第12页。

[xi] 王献唐著:《炎黄氏族文化考》第391页。

[xii] 王献唐著:《炎黄氏族文化考》第102页。

[xiii] 侯哲安:《中国南方古代传说人物考》贵州民族研究所编《民族研究参考资料》第六集第23、24页,1980年10月。

[xiv] 侯哲安:《中国南方古代传说人物考》贵州民族研究所编《民族研究参考资料》第六集第23、24页,1980年10月。

[xv] 盛襄子:《湖南苗史述略》,载民国《新亚细亚》13卷4期,1937年4月。

[xvi] 盛襄子:《湖南苗史述略》,载民国《新亚细亚》13卷4期,1937年4月。

[xvii] 《湘西苗族》,湖南吉首大学学报编辑出版,1982年9月,第270页。

[xviii] 拙译:《中国苗族古歌》第117页,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

[xix] 董楚平:《吴越文化新探》第95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xx] 董楚平:《吴越文化新探》第95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xxi] 徐旭生著:《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第49、57、48-49、53-54页。

[xxii] 徐旭生著:《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第49、57、48-49、53-54页。

[xxiii] 《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一卷·〈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290页,人民出版社,1982年。

[xxiv] 王献唐著:《炎黄氏族文化考》第67页。

[xxv] 拙文《谈神农与苗族》,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xxvi] 何光岳:《南蛮源流史》第13页,江西教育出版社,1988年。

[xxvii] 拙文《苗族的自称与荆地蛮夷、熊绎的关系》,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

[xxviii] 王献唐著:《炎黄氏族文化考》第508页。

[xxix] 王献唐著:《炎黄氏族文化考》第453页。

[xxx] 王献唐著:《炎黄氏族文化考》第428-450页。

[xxxi] 王献唐著:《炎黄氏族文化考》第13页。

[xxxii] 王献唐著:《炎黄氏族文化考》第435、438页。

[xxxiii] 拙文《苗族的自称与荆地蛮夷、熊绎的关系》,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

[xxxiv] 王献唐著:《炎黄氏族文化考》第440页。

[xxxv] 马长寿:《苗瑶之起源神话》,原载民国《民族学研究集刊》第二期,收入中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南方民族史论文选集》(二)第70页。

作者简介:石宗仁,苗族,中南民族学院学报编审

邮编:430074  

(本文原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转自三苗网 http://www.3miao.net/default.asp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1

听众

318

积分

水精灵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最后登录
2017-6-25
注册时间
2003-5-26
沙发
发表于 2003-9-6 22:36:00 |只看该作者
[这个贴子最后由夜郎在 2003/09/07 0958am 编辑]

   昨天在上传这篇论文的时候,发现下半部分全变成了斜体字,我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才知是特殊的序号惹的祸,此文的注释序号用的是[](i在括符里)[ii] [iii] ……,正是这个[](i在括符里),导致[](i在括符里)之后的文字成了斜体字。特别指出,请大家注意!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6

主题

1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7-10-2
注册时间
2003-1-29
板凳
发表于 2003-9-6 23:00:00 |只看该作者
可否把字体改为正黑体字

Mengz gaangc Xuangh,gul gaangc Qyaix,Haausxuangh Haausqyaix doc deg Haausrau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8-9-1
注册时间
2003-3-15
地板
发表于 2003-9-7 13:05:00 |只看该作者
反正说去说来,苗族和汉族的关系是扭不干的麻布!

有容乃大 自强不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5#
发表于 2008-7-25 11:02:00 |只看该作者
东夷是海洋民族现在已经完全汉化了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5-1-23 02:05 , Processed in 0.138525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