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语跟泰语有75%的同音通用.
壮侗语系,使用范围:「东南亚」泰国 越南 老挝 缅甸 乃至台湾原住民族 马来等
在东南亚地区,壮族与越南的岱、侬族,老挝的老族,泰国的泰族,缅甸的掸族和印度阿萨姆邦的阿含人有同根同源关系。
原始壮侗语*pt- / *pr- 意思 泰语 石语 拉珈语
眼睛 ta pra pla
死 taai praj plei
蚱蜢 tak pruk plak
竹蔑 tOOk prok pluk
中泰學者認為,泰族與壯族在語言、建築、宗教風俗等多方面都存在相似性。比如壯、泰語的元音、輔音大致相同;在一千個較古老的基本詞彙中相同或相近的佔75%以上,在語法結構上,壯、泰語則完全相同。
白保罗在20世纪70年代的两本重要著作——《汉藏语概要》(见Benedict 1972)以及《澳泰语:语言和文化》(见Benedict 1975)——出版以後,他的看法却慢慢被主要的语言学家所接受,西方学者也一致地缩小了汉藏语系的范围,而不再将壮侗语和苗瑶语归入汉藏语系的范围中。白保罗是人类学家,他认为壮侗语和苗瑶语不属于汉藏语系的主要根据,是他所提出的「东南亚文化流」这个观念。该论点的核心是:史前该地区的民族种群在文化上是平等的,因此,文化的流向不可能是单向的。多数中国的学者,面对汉语以及壮侗语、苗瑶语之间的可能连带关系时,都只将焦点放在汉语对于这些语言的影响上面,而忽略了这些语言对汉语本身所造成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白保罗这个所谓「东南亚」(Southeast)的概念,并不是指现代理解的中国之外东南亚各国,而是史前时代长江以南这个广大区域,包括现在的海南、云南、四川、广西、贵州、广东、福建、湖南、江西和浙江,以及台湾、中南半岛等地。这些地方当时居住著数目繁多的民族群体,大部分是非「汉人」(当时的中原居民)。他们从很久远的时期起,就和不同的民族有著文化和语言上的相互接触。这些群体包括了使用孟高棉语的族群、使用南岛语的族群、以及使用汉藏语(藏缅语)的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