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6312|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江沿岸史前人群的Y染色体

[复制链接]

4

主题

1

听众

1228

积分

枫树精灵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最后登录
2008-7-28
注册时间
2006-5-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7-31 00:35: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多年来,从古代遗骸中成功抽提线粒体和核DNA使得古DNA研究成为一个严谨的学术领域。近期,Y染色体分型开始应用于古DNA。东亚的Y染色体单倍群作为与民族类群最为相关的遗传标记,得到了分子人类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中检测了古代东亚群体DNA的Y染色体单倍群,以揭示其与现代群体的遗传关系。从主要分布于长江沿岸的5个考古遗址中发现了56个人类遗骸。分析严格遵守了有关的规范以降低可能的污染。大部分样本的5个Y染色体SNP得到了成功的扩增,至少62.5%的样本属于O单倍群,与现代东亚群体的频率相近。在长江口附近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了高频的O1单倍群,与现代的南岛和侗台群体相关。少见的单倍群O3d出现在了长江中游的大溪遗址中,说明大溪文化人群可能是只有少量O3d的现代苗瑶群体的祖先。史前文化之间发现的明显遗传隔离揭示了中华文明多起源的遗传基础。李辉,黄颖,穆萝,张帆,谭婧泽,王玲娥,钱吉,高蒙河,金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现代人类学通讯》http://COMonCA.org.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

听众

3552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08-7-5
注册时间
2007-7-17
沙发
发表于 2007-7-31 09:44:00 |只看该作者

是长江的,和我们珠江有什么关系?


私わ壮です! I am Zhuang! gooh tehng boo choo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10-22
注册时间
2003-7-10
板凳
发表于 2007-7-31 21:53:00 |只看该作者

长江流域的古代人类文明怎么和我们没有关系?岭南地区出土的带有楚文化色彩的文物就是证据。

从图中可以看出,吴越地区的O1比例非常高,而壮族的O1的比例大都在10%左右,显示东越和西越之间还是有较大的区别的,现在缺的是珠三角地区古人类的染色体的分析,如果有珠三角地区的古人类染色体的情况进行对比,那么古代越人的迁移路线就比较清楚了。

吴城文化遗址的O2a及O3基因,很有可能是今天壮族的O2a及O3的重要来源。吴城文化遗址所在的鄱阳湖以西地区,可以通过赣江及湘江同岭南地区进行交通,左右江流域的壮族高O2a比例人群难道真是从岭北沿水系向南传播?或者刚好相反,是岭南的文化沿江向岭北传播?史书有载,楚国曾征伐扬越,并进而进军岭南,直至南海。而出于洞庭湖地区的《越人歌》,今天依然可以用壮语翻译,这不能不说壮族文化与岭北越人文化的密切联系。


对于未来,我们无可预知!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或自以为预知了未来所发生的事,而放弃了我们本应该要走的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地板
发表于 2007-8-1 15:28:00 |只看该作者
百越分布非常广泛,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都要关注。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

听众

1228

积分

枫树精灵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最后登录
2008-7-28
注册时间
2006-5-13
5#
发表于 2007-8-2 03:43:00 |只看该作者

另一篇论文的插图

百越的分布,跨珠江、长江和元江三大流域。看百越不能不放在东亚的大背景下。
Li Hui*, Cai Xiaoyun, Winograd-Cort Elizabeth R, Wen Bo, Cheng Xu, Qin Zhendong, Liu Wenhong, Liu Yangfan, Pan Shangling, Qian Ji, Tan Chia-Chen, Jin Li* (2007) Mitochondrial DNA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differentiation in southern East Asia. Am J Phys Anthropol  in press. 李辉, 蔡晓云, 文谷-伊丽莎白, 文波, 程栩, 覃振东, 刘文泓, 柳扬帆, 潘尚领, 钱吉, 谈家桢, 金力 (2007) 东亚南部线粒体DNA多样性和群体分化. 美国体质人类学学报 出版中. [摘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现代人类学通讯》http://COMonCA.org.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4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9-5-19
注册时间
2004-10-17
6#
发表于 2007-8-2 12:19:00 |只看该作者
拜读,另外《越人歌》据说用越南语也可以翻译。这是否说孟高棉人和古洞庭湖地区人民有一定联系?

幽并侠少年,金络控连钱。窃符方救赵,击筑正怀燕。 轻生辞凤阙,挥袂上祁连。陆离横宝剑,出没惊徂旃。 蒙轮恆顾敌,超乘忽争先。摧枯逾百战,拓地远三千。 骨都魂已散,楼兰首复传。龙城含晓雾,瀚海隔遥天。 歌吹金微返,振旅玉门旋。烽火今已息,非复照甘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5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7-14
注册时间
2005-3-26
7#
发表于 2007-8-2 13:50: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阴暗面在2007-8-2 12:19:00的发言:
拜读,另外《越人歌》据说用越南语也可以翻译。这是否说孟高棉人和古洞庭湖地区人民有一定联系?

越南语怎么翻译呢?很想拜读一下。


鳳山山出鳳,鳳非凡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10-22
注册时间
2003-7-10
8#
发表于 2007-8-2 14:26: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山之凤在2007-8-2 13:50:00的发言:

越南语怎么翻译呢?很想拜读一下。

人家只是“据说”,小山同学不要那么认真了好不好?再说,越南语中有不少的壮侗语的借词,有一两个词能翻译得出了说不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2 14:27:40编辑过]

对于未来,我们无可预知!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或自以为预知了未来所发生的事,而放弃了我们本应该要走的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10-22
注册时间
2003-7-10
9#
发表于 2007-8-4 23:19:00 |只看该作者

再或者,人家拿越南的岱侬族的语言来翻译也不一定,


对于未来,我们无可预知!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或自以为预知了未来所发生的事,而放弃了我们本应该要走的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4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9-5-19
注册时间
2004-10-17
10#
发表于 2007-8-5 08:55: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在2007-7-31 21:53:00的发言:

吴城文化遗址的O2a及O3基因,很有可能是今天壮族的O2a及O3的重要来源。吴城文化遗址所在的鄱阳湖以西地区,可以通过赣江及湘江同岭南地区进行交通,左右江流域的壮族高O2a比例人群难道真是从岭北沿水系向南传播?或者刚好相反,是岭南的文化沿江向岭北传播?史书有载,楚国曾征伐扬越,并进而进军岭南,直至南海。而出于洞庭湖地区的《越人歌》,今天依然可以用壮语翻译,这不能不说壮族文化与岭北越人文化的密切联系。

图上的吴城文化最晚近,是指分布在赣江中、下游鄱阳湖以西的赣北、赣西北、赣中地区的一支商代地方青铜文化,带有浓郁的中原商文化色彩,同时又具有自身鲜明的地方特征。吴城文化作为长江中游首次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和商时期长江以南唯一的文明中心,对深化整个长江中游地区商时期青铜文化的区、系、类型,中国青铜文明的区域布局,商文化的南渐历程等问题的认识均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壮族的O3来自于“吴城文化”,那么壮族O3基因和中原文明的联系更加密切了!!

壮族高O2a在上思高达67%,而上思O3分布仅仅为0%。如果壮族O2a来自“鄱阳湖以西地区”。那么,上思等地广西壮族为什么会没有O3分布?个人认为壮族O2a可能大部分不来自于长江中游(起源地暂且不谈)。


幽并侠少年,金络控连钱。窃符方救赵,击筑正怀燕。 轻生辞凤阙,挥袂上祁连。陆离横宝剑,出没惊徂旃。 蒙轮恆顾敌,超乘忽争先。摧枯逾百战,拓地远三千。 骨都魂已散,楼兰首复传。龙城含晓雾,瀚海隔遥天。 歌吹金微返,振旅玉门旋。烽火今已息,非复照甘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4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9-5-19
注册时间
2004-10-17
11#
发表于 2007-8-5 10:28:00 |只看该作者
吴城文化和现代西部壮族都是O2a高携带率地区,而现代东.北部壮族都是O2a携带率比较低的地区。

幽并侠少年,金络控连钱。窃符方救赵,击筑正怀燕。 轻生辞凤阙,挥袂上祁连。陆离横宝剑,出没惊徂旃。 蒙轮恆顾敌,超乘忽争先。摧枯逾百战,拓地远三千。 骨都魂已散,楼兰首复传。龙城含晓雾,瀚海隔遥天。 歌吹金微返,振旅玉门旋。烽火今已息,非复照甘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4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9-5-19
注册时间
2004-10-17
12#
发表于 2007-8-5 10:45:00 |只看该作者
难道壮族O3相当一部分来自我们东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5 10:45:55编辑过]

幽并侠少年,金络控连钱。窃符方救赵,击筑正怀燕。 轻生辞凤阙,挥袂上祁连。陆离横宝剑,出没惊徂旃。 蒙轮恆顾敌,超乘忽争先。摧枯逾百战,拓地远三千。 骨都魂已散,楼兰首复传。龙城含晓雾,瀚海隔遥天。 歌吹金微返,振旅玉门旋。烽火今已息,非复照甘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10-22
注册时间
2003-7-10
13#
发表于 2007-8-5 16:43: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阴暗面在2007-8-5 8:55:00的发言:

图上的吴城文化最晚近,是指分布在赣江中、下游鄱阳湖以西的赣北、赣西北、赣中地区的一支商代地方青铜文化,带有浓郁的中原商文化色彩,同时又具有自身鲜明的地方特征。吴城文化作为长江中游首次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和商时期长江以南唯一的文明中心,对深化整个长江中游地区商时期青铜文化的区、系、类型,中国青铜文明的区域布局,商文化的南渐历程等问题的认识均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壮族的O3来自于“吴城文化”,那么壮族O3基因和中原文明的联系更加密切了!!

壮族高O2a在上思高达67%,而上思O3分布仅仅为0%。如果壮族O2a来自“鄱阳湖以西地区”。那么,上思等地广西壮族为什么会没有O3分布?个人认为壮族O2a可能大部分不来自于长江中游(起源地暂且不谈)。

                 吴城文化研究30年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6-04-26 15:42:00 ]    作者: 彭明瀚     编辑:studa9ngns
    吴城文化是指商时期分布在赣江中下游地区的一种考古学文化,因首先发现于樟树吴城遗址而得名。据初步统计,30年来,在江西各地发现了属于吴城文化的遗址100多处,其中有3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发现,那就是樟树吴城遗址、瑞昌铜岭商周矿冶遗址和新干大洋洲商代遗存的发现与发掘,吴城遗址的发掘,确立了江西商代考古的时代标尺,瑞昌铜岭商周矿冶遗址和新干大洋洲商代遗存的发掘,则揭开了江南商代文明的新篇章。1973年吴城遗址发掘以来的30年,是吴城文化的考古与研究工作确立、发展并获得空前大发展的30年,在文化年代与空间分布、文化特征、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性质及其与周边各区系文化相互之间的交流影响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吴城文化的研究现状


任何一种考古学文化,从发现之日起都是在不断地充实和完善,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存数量逐渐增加,分布地域有所扩大,文化内涵也日益丰富。吴城文化亦是如此。吴城文化的发现与研究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新材料的不断积累与新方法逐渐加以运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平分为二个阶段,前后各15年。

第一阶段(1973—1988年春),是文化命名与科学的文化分期研究阶段。1958—1973年秋季以前,江西全境进行的田野考古工作开展不多,对本地先秦文化的认识仅孤立地限于几何形印纹陶,因而,这一时期所做的考古调查与试掘工作,往往将商周及其以前的遗存笼统地称为几何形印纹陶遗存,归入新石器时代遗址。1973—1974年,北京大学考古系与江西省博物馆、清江县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吴城遗址进行了3次考古发掘,揭露面积1117平方米,出土相当于二里岗上层至殷墟时期的遗物500多件,通过对比分析,确定吴城遗址为一处商代遗址。这一发现,第一次从江西的几何形印纹陶遗存中划分出了属于商时期的文物,表明商文化曾对江西产生影响,从地层学与类型学上确立了江西商代考古的时代标尺。本阶段最大的成就是初步建立了吴城文化考古资料的时空框架,基本弄清了吴城文化的延续时间和分布范围,为吴城文化的考古与研究工作全面繁荣发展、进入“黄金时代”从田野资料积累和基础研究积累两个方面做好了充分准备。

第二阶段(1988秋至今),是吴城文化考古方国地位确立阶段。吴城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进入全面繁荣发展的新阶段,其开始的标志是瑞昌铜岭商周矿冶遗址和新干大洋洲商代遗存的发掘。这两项重大考古新发现,与过去江西各地零星出土的青铜器,吴城遗址发现的冶铜遗迹、出土的石范及其它遗物一起,大大丰富了吴城青铜文化的内涵。本阶段经正式考古试掘与发掘的吴城文化重要遗址有:瑞昌铜岭商周矿冶遗址、新干大洋洲商代遗存、九江龙王岭遗址等。这一系列考古工作,将吴城文化的研究向深度和广度推进。

30年来,吴城文化考古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加以概括:  

吴城文化的命名 1976年,在筑卫城遗址发掘简报中首次使用“吴城文化”的概念来表述早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1979年,北京大学《商周考古》编写组对吴城文化的内容进行了初步概括;1981年,李伯谦对吴城遗址1—3次发掘资料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后指出:吴城青铜文化“主要因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商文化存在明显区别”,进而根据考古学文化命名的一般原则,首次提出了“将以吴城遗址为代表的这类遗存命名为吴城文化”,并归纳了吴城文化的特征,提出了吴城文化的分期与年代。他的这一观点得到普遍公认,为吴城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吴城文化的内涵 关于吴城文化的性质,主要有中原商文化一个地方类型说和土著说两种不同的意见。

多数学者认为吴城文化是赣江鄱阳湖流域一支与商文化存在明显区别的地方文化,既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又带有一定的商文化色彩。但吴城文化的分布范围有多大,则有分歧。彭适凡认为吴城文化是分布于江西全境的一支商代考古学文化,包括吴城类型和万年类型,“主要地分布在鄱阳湖—赣江中、下游地区的一支青铜文化,而以赣北地区最为密集,东和东南已达武夷山下,进入闽地;西和西北至湘赣边境和幕阜山下;北和东北可达长江沿岸和皖赣交界的山区。”李伯谦也持类似观点。彭明瀚认为,吴城文化的分布范围在赣江鄱阳湖以西,商时期赣江鄱阳湖以东的广大地区的考古学文化为万年文化,二者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考古学文化,不能把万年文化作为吴城文化的一个地方类型。

李家和在全面分析了吴城青铜文化后,认为“吴城遗址文化与中原商文化的一致性是明显的,主要的”。“从地理位置看,吴城这地方正是自中原南来的三苗之居的一个点。吴城文化本身就属于夏商文化之列,只是南来后与江西本地的土著相结合,才又有了某些不同于中原夏商文化的一些特点。”“既然文化性质明确,因而另立‘吴城文化’名称,就显得没有必要了。”赵峰认定吴城文化是中原商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居民“虽居住于今天的清江县,远离中原,但仍是殷人的一支”,与中原“有着同一语言文字。”

吴城文化的分期与年代 关于文化分期,有三期说和四期说两种观点,大多数人把吴城文化分为前后相继的一、二、三期。随着江西商代考古工作的进展,发现了一批比吴城文化一期早的遗址,吴城遗址近年也发现了比原吴城一期文化要早的地层,彭明瀚在李伯谦三期说的基础上新增一期,提出四期说。

关于吴城文化的上限,三期说认为是商代中期,彭明瀚认为吴城文化的上限可以早到商代前期晚段。关于吴城文化的下限,也就是吴城三期,存在一定分歧。发掘简报认为其下限已进入周代的记年,持此观点的还有唐兰、彭适凡等。李伯谦认为吴城三期的年代基本上不会超出商代,不会晚至西周,应与殷墟三、四期相当。

吴城文化的族属 关于吴城文化的族属,由于基于对其文化性质的不同认识,主要存在二种观点。李家和认为,“吴城遗址文化是自中原南迁来的三苗氏或华夏族文化与本地土著文化相结合相融合的产物,是构成商周时期越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1989年,李家和又将自己的观点修正为吴城文化是中原商文化的一支,其族属是“亚雀”。持土著说者认为其族属是当地的土著民族,或认为是“与中原商民族有甚为密切关系的古越族的文化”,并进一步推定为“扬越”,彭适凡认为,当时扬越的地域不仅仅包括鄂东南以及湖南与江西的大片地区,其东大体以鄱阳湖为界,今鄱阳湖以西的赣北、赣西北及赣江西岸都应是扬越的聚居地;徐心希认为,卜辞及先秦典籍中所提及的“干”,其确切地点应当在江西,其代表文化是吴城文化一、二期,干越作为一个独立的奴隶制国家,与中原商王朝并无隶属关系,而吴城及邻近的新干大洋洲地区直到西周时期仍然是干越的政治中心;或认为是“三苗”。

大洋洲遗存的性质 目前主要存在二种观点,一种主张墓葬说,另一种主张祭祀说。

墓葬说。发掘的参加者基本上主张墓葬说,发掘报告和简报均采用墓葬说。

祭祀说。吴之认为大洋洲是“殷商之际盛行的以女巫瘗祷水旱的‘巫沙’祭丘遗存。”唐嘉弘指出:全面的考察,新干大洋洲遗存当系这里方国“君王”在河川上固定祀地进行“浮沉”之祭时的祭品,延续时间有数十年之久,甚至更长一些。彭明瀚认为大洋洲遗存是一处商代社祀遗存。

大洋洲遗存的年代 目前主要有以下6种看法:

二里岗上层说。安金槐认为大洋洲的青铜器有许多器形和花纹特征,“基本上和河南郑州商代二里岗上层的同类青铜器相类同”,“这说明两地出土的这些相类同的青铜器时代是相近的,”其时代属商代中期。

殷墟一期说。孙华认为大洋洲的青铜器有早晚之别,最早的为二里岗上层,但最晚的青铜器为殷墟一期,因而大洋洲遗存的年代“应当在殷墟一期,它在商代大型铜器墓分期序列中应在殷墟妇好墓之前,而不是与之相当,应是殷墟一期偏晚的一座大墓。”“可能相当于殷墟早期,稍早于妇好墓。”

殷墟早、中期说。该遗存的发掘者彭适凡等认为,大洋洲最早的青铜器为二里岗上层,最晚的相当于殷墟早、中期,并结合陶器断定该墓“下葬年代应在商代后期早段,大体相当于殷墟早、中期。”李学勤认为将该墓的年代定为“商代后期早段的吴城二期是妥当的。”

殷墟三、四期说。邹衡认为,大洋洲青铜器有早晚之别,第一阶段相当于二里岗上层,属此期的青铜器比较少;第二阶段相当于晚商早期,亦即武丁前后,更多的青铜器属这一阶段;第三阶段相当于武丁以后,并推定该墓的年代应在商代后期晚段,即殷墟三、四期。陈旭也认为,大洋洲青铜器较多的具有殷墟二期的特征,这说明它吸收了该期文化的因素,时代应比殷墟二期要晚;大洋洲的陶器与吴城二期并不完全相同,时代比吴城二期要晚,因而大洋洲遗存的年代当“确定在殷墟晚期比较合适。”

西周中期说。林巳奈夫通过对大洋洲青铜器与中原青铜器比较后认为,最晚的青铜器应是西周中期,虽然大洋洲遗存中也确有不少的青铜器属商代后期早段,但这是“由于该制作传统自商代后期早期阶段到西周中期这一漫长的时期内在当地得到维系继承的结果。”

春秋早期说。马承源认为,大洋洲3件钲(即发掘简报中所说的大铙)上“有明显的土墩墓系青铜器上的纹饰,而伴有青铜器的土墩墓,其时代很少能超过春秋早期。”这样就很自然令人理解为大洋洲青铜器群的年代最早也只能是春秋早期。

瑞昌铜岭铜矿石的去向 刘诗中、彭子成等人利用现代科学检测手段,对长江沿岸的铜矿石和江西、湖北、郑州、安阳等地出土的商代青铜器进行铅同位素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安阳的商代青铜器中有一部分可能是用铜岭的铜矿石铸成的,江西吴城和大洋洲出土的青铜器则是用瑞昌铜岭商周矿冶遗址的铜铸造的。张永山根据考古发现,并结合甲骨文、金文与历史文献中的相关记载进行全面研究后指出:商代存在一条经汉东翻越大别山进入河南的南铜北运线路,武丁南征就是为打通这条通道。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5 16:45:32编辑过]

对于未来,我们无可预知!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或自以为预知了未来所发生的事,而放弃了我们本应该要走的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10-22
注册时间
2003-7-10
14#
发表于 2007-8-5 16:54:00 |只看该作者

1981年,李伯谦对吴城遗址1—3次发掘资料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后指出:吴城青铜文化“主要因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商文化存在明显区别”

吴城文化的内涵 关于吴城文化的性质,主要有中原商文化一个地方类型说和土著说两种不同的意见。

多数学者认为吴城文化是赣江鄱阳湖流域一支与商文化存在明显区别的地方文化,既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又带有一定的商文化色彩。

李家和在全面分析了吴城青铜文化后,认为“吴城遗址文化与中原商文化的一致性是明显的,主要的”。

赵峰认定吴城文化是中原商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居民“虽居住于今天的清江县,远离中原,但仍是殷人的一支”,与中原“有着同一语言文字。”

吴城文化的族属 关于吴城文化的族属,由于基于对其文化性质的不同认识,主要存在二种观点。李家和认为,“吴城遗址文化是自中原南迁来的三苗氏或华夏族文化与本地土著文化相结合相融合的产物,是构成商周时期越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1989年,李家和又将自己的观点修正为吴城文化是中原商文化的一支,其族属是“亚雀”。持土著说者认为其族属是当地的土著民族,或认为是“与中原商民族有甚为密切关系的古越族的文化”,并进一步推定为“扬越”,彭适凡认为,当时扬越的地域不仅仅包括鄂东南以及湖南与江西的大片地区,其东大体以鄱阳湖为界,今鄱阳湖以西的赣北、赣西北及赣江西岸都应是扬越的聚居地;徐心希认为,卜辞及先秦典籍中所提及的“干”,其确切地点应当在江西,其代表文化是吴城文化一、二期,干越作为一个独立的奴隶制国家,与中原商王朝并无隶属关系,而吴城及邻近的新干大洋洲地区直到西周时期仍然是干越的政治中心;或认为是“三苗”。


对于未来,我们无可预知!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或自以为预知了未来所发生的事,而放弃了我们本应该要走的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10-22
注册时间
2003-7-10
15#
发表于 2007-8-5 17:00:00 |只看该作者
从基因研究的结果来看,土著说在吴城文化族属的争论中更有说服力哦。

对于未来,我们无可预知!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或自以为预知了未来所发生的事,而放弃了我们本应该要走的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5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7-14
注册时间
2005-3-26
16#
发表于 2007-8-5 17:45: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在2007-8-2 14:26:00的发言:

人家只是“据说”,小山同学不要那么认真了好不好?再说,越南语中有不少的壮侗语的借词,有一两个词能翻译得出了说不定。

讨论学术问题应该较真才是,道听途说也拿来说事,那不成了吹牛皮。


鳳山山出鳳,鳳非凡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4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9-5-19
注册时间
2004-10-17
17#
发表于 2007-8-8 17:58: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阴暗面在2007-8-5 8:55:00的发言:

图上的吴城文化最晚近,是指分布在赣江中、下游鄱阳湖以西的赣北、赣西北、赣中地区的一支商代地方青铜文化,带有浓郁的中原商文化色彩,同时又具有自身鲜明的地方特征。吴城文化作为长江中游首次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和商时期长江以南唯一的文明中心,对深化整个长江中游地区商时期青铜文化的区、系、类型,中国青铜文明的区域布局,商文化的南渐历程等问题的认识均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壮族的O3来自于“吴城文化”,那么壮族O3基因和中原文明的联系更加密切了!!

壮族高O2a在上思高达67%,而上思O3分布仅仅为0%。如果壮族O2a来自“鄱阳湖以西地区”。那么,上思等地广西壮族为什么会没有O3分布?个人认为壮族O2a可能大部分不来自于长江中游(起源地暂且不谈)。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古代手工业等技术和文化的传播往往伴随着血统的传播。例如文成公主是带着工匠随嫁的。而日本和韩国人里面有中国人后裔更是众所周知。

幽并侠少年,金络控连钱。窃符方救赵,击筑正怀燕。 轻生辞凤阙,挥袂上祁连。陆离横宝剑,出没惊徂旃。 蒙轮恆顾敌,超乘忽争先。摧枯逾百战,拓地远三千。 骨都魂已散,楼兰首复传。龙城含晓雾,瀚海隔遥天。 歌吹金微返,振旅玉门旋。烽火今已息,非复照甘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4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9-5-19
注册时间
2004-10-17
18#
发表于 2007-8-8 18:18: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阴暗面在2007-8-5 10:45:00的发言:
难道壮族O3相当一部分来自我们东夷?

 


幽并侠少年,金络控连钱。窃符方救赵,击筑正怀燕。 轻生辞凤阙,挥袂上祁连。陆离横宝剑,出没惊徂旃。 蒙轮恆顾敌,超乘忽争先。摧枯逾百战,拓地远三千。 骨都魂已散,楼兰首复传。龙城含晓雾,瀚海隔遥天。 歌吹金微返,振旅玉门旋。烽火今已息,非复照甘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10-22
注册时间
2003-7-10
19#
发表于 2007-8-9 10:56: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阴暗面在2007-8-8 17:58:00的发言:
古代手工业等技术和文化的传播往往伴随着血统的传播。例如文成公主是带着工匠随嫁的。而日本和韩国人里面有中国人后裔更是众所周知。

中国人后裔?翻了翻下中国古代史,没发现有"中国"这么一个朝代或者民族啵!

对于未来,我们无可预知!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或自以为预知了未来所发生的事,而放弃了我们本应该要走的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10-22
注册时间
2003-7-10
20#
发表于 2007-8-9 10:59: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阴暗面在2007-8-5 10:45:00的发言:
难道壮族O3相当一部分来自我们东夷?

贝侬,快来看上帝!

对于未来,我们无可预知!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或自以为预知了未来所发生的事,而放弃了我们本应该要走的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2-26 20:51 , Processed in 0.159299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