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红棉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壮族器乐小合奏《壮娃乐》(黄广扩作曲,土胡、马骨胡合奏作品)

[复制链接]

30

主题

1

听众

1840

积分

榕树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最后登录
2015-9-24
注册时间
2005-12-3
21#
发表于 2007-7-31 12:20:00 |只看该作者
壮族歌曲也要发展才行,不然都听汉语歌曲把母语忘了

一个民族没有科学技术一打就跨,没有精神文化不打自跨,贝侬们一定要为自己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尽心尽力,不能做只为三餐奋斗的动物,抵制外族人欺压同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

听众

1554

积分

榕树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最后登录
2011-3-24
注册时间
2006-5-10
22#
发表于 2007-7-31 14:46:00 |只看该作者

布多阿森的形象设计应该改一改,要不然很难让大众接受。

我前天跟红棉树贝侬在中山一起见了“叔卡”和“婶卡”(弦子的父母),我们聊得很愉快,我也知道了弦子的一些家史,还有叔卡他们的奋斗历程,叔卡还送给了红棉树一张弦子的正版CD《箭在弦上,不得不爱》,上面还有弦子的亲笔签名(如果让弦迷等粉丝知道的话红棉树就麻烦了,哈哈)。后来红棉树放这首叔扩的《壮娃乐》给叔卡婶卡听,他们一听就听出来近似哪首童谣的音调,然后就当场滔滔不绝的朗诵了几首童谣,可见当时在他们小时候的那个年代,壮族的童谣文化是很兴盛的,弦子的父母都是在德保县城出生长大的,当时的县城都有这么丰富的口头文化,更不用说农村了,可惜我们这代人就算是在农村长大的,知道的童谣也都比较少,也没有象前辈那样篇幅那么长、内容这么丰富了。其实仔细想想,作为人类的口头文化,童谣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呢!现在叔扩在童谣的基础上创作出了这样的器乐作品就是传承发展的一步,非常值得我们尊重,我觉得应该再让小朋友们来录音朗诵或者演唱,而且应该发展到幼儿园小学的课外活动当中,这样才能一代一代传下去。

为壮族语言文化干杯

Guenz Tojrauz Gangj Tojrauz Laiz Sleyrau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

听众

912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14-4-17
注册时间
2007-7-28
23#
发表于 2007-7-31 21:20:00 |只看该作者
前辈家住那里的呢?有机会去拜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2096

积分

樟树精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最后登录
2009-8-5
注册时间
2007-8-1
24#
发表于 2007-8-1 23:16:00 |只看该作者

一个人操这么多乐器还能都弹这么好?佩服。可惜好像只有黄老师一个人有这样的水平了,在德保官府严重打压本土文化艺术的十几年来,德保民间文艺的境况是惨淡不堪的,想当年德保壮剧团那帮前辈的辉煌,现在的德保真的可以说是风光不再了。一个人的力量能够改变德保文艺衰落的命运吗?我是很悲观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1 23:16:40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听众

201

积分

新来贝侬

Rank: 1

最后登录
2007-8-1
注册时间
2007-8-1
25#
发表于 2007-8-1 23:24:00 |只看该作者
十五楼的艺名让我感到迷惑,“布多阿森”好像原来是已故壮族音乐家李学伦用过的艺名啊,李学伦原来是百色右江歌舞团团长、国家一级作曲家,他也是田阳人,“布多”是壮话“土人”的意思,阿森是他的小名。什么时候这个艺名让给了陈立身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0

听众

2628

积分

贵宾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09-7-16
注册时间
2005-3-15
26#
发表于 2007-8-3 13:15:00 |只看该作者

好久沒有上論壇了,聽說叔擴有新作品,一定要來聽聽。果然,就是好聽。

應該還有很多不同的童謠,叔擴有沒有想要繼續給我們一系列的童謠作品?很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427

积分

水精灵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最后登录
2008-10-4
注册时间
2007-7-28
27#
发表于 2007-8-13 22:52:00 |只看该作者

   7月28日收到舅公(黄广扩)越过琼洲海峡的短信,晚间迫不及待地抢过儿子的鼠标进入僚人家园。听过舅公的《壮娃乐》,接着点击新编的《平板》......过场,以及一个人的《马骨胡齐奏》、牛骨胡独奏《汉宫秋月》......,隔天才有了那段关于《壮娃乐》、关于那首我们壮家不知传了多少百年千月的小乐曲《嗨,嗨,嗨茫茫》......

   总版主“越色僚人”以及版主“僚僚无己”为此跟了很感人的帖子。不知僚人家园的老总“越色僚人”及版主“僚僚无己”是不是也是喝鉴河水长大的天保人、那甲人呢?但少少的几列文字,字行里间,依然有股浓浓的乡音乡味。

   可能“僚人”、“无己”等贝侬不知道,舅公这一生为了壮音壮乐,不知为之付出了多少血汗。说一段过去的事情吧:

   舅公、我等这辈在那不堪回首的六十年代,过年过节,十岁八岁光景的舅公,最快活的享乐,不是粽子、红烧肉,也不是鞭炮或者压岁钱,而是光着屁股挤在戏台大幕旁,看那百看不厌的壮戏,听那千遍不烦的《平板》、《末伦》。以至于到后来,小小年纪,不顾大人的千拦万阻,为了学音乐,为了买不起的那把3、5元钱的板胡、二胡,一到星期天,便偷偷约上三五个伙伴,徒步几十里,到红泥坡林场,寻找红松、油松的干枝,回家分割成一小段一小段,再用五分钱一把的小刀掏空做琴筒。琴弓,自然的,听老艺人的话,到自家门后的“老鹰山”上找柔韧性极好的“弩弓木”,截上长度合适的一段,在火上烤烤,加热,折弯,矫正,冷却成型。琴弦用的是部队的电话线钢线芯,弓毛起初是用白色的塑料绳,解开,放到开水中拉直做。后来,时常徒步二十公里,从那甲到德保6909部队所在地“洞旗”村一带,冒着被马踢伤的危险,在田埂上追着军马一根一根的拔马尾毛......

   至于学艺,那就更搞笑了。常常是在排练场,常常是等着“旁面(即乐手)”到场外休息抽烟的那一会,几个小乐迷便一哄而上,不约而同的各抄起自己心仪的胡、琴便有模有样的干将起来。那时的舅公,那时的我等小痴迷,就是这样学的音乐的!哪像现在的小孩儿,八千上万的乐器,坐着私家车去学琴,或者家教登门教授,大多数情况下,除了会拉锯木头般难入耳的那几个音阶,剩下的,不是不男不女的超女话题,便是没有营养,只会长肉的麦当劳了......

   是的,舅公是那样的痴迷,那样的痴心不改,那样的像你们所赞颂的那样,为了壮族音乐永不言弃!永不放弃!

   因为他努力,因此他出色;因为他钻研,因此他成就!原广西壮族自治区歌舞团首席马骨胡演奏家廖家修1987年在广西壮剧团,现场听了舅公(黄广扩)的演奏后,也不由得树起大拇指:“哥扩,了不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427

积分

水精灵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最后登录
2008-10-4
注册时间
2007-7-28
28#
发表于 2007-8-13 23:27:00 |只看该作者
   你们不知道吧?那个叫布多阿森的家伙,他既是田阳古美人,也是半个德保崽,他的媳妇是城关镇人,家就在东安街邮电局斜对面。过去,他可不叫陈立身,真名是陈立新。他真是科班出身,也有一手过硬的胡琴技艺,他70年代最得意的,就是曾经改编罗马尼亚的著名乐曲《云雀》,并用马骨胡独奏,交响乐队协奏。可为什么远走他乡呢?看看他现在的一身打扮吧:洋装穿在身上,可心却不是那美.......国......心......!答案就在此!!!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13 23:30:00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5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7-14
注册时间
2005-3-26
29#
发表于 2007-8-14 10:43: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桂德那甲在2007-8-13 23:27:00的发言:
   你们不知道吧?那个叫布多阿森的家伙,他既是田阳古美人,也是半个德保崽,他的媳妇是城关镇人,家就在东安街邮电局斜对面。过去,他可不叫陈立身,真名是陈立新。他真是科班出身,也有一手过硬的胡琴技艺,他70年代最得意的,就是曾经改编罗马尼亚的著名乐曲《云雀》,并用马骨胡独奏,交响乐队协奏。可为什么远走他乡呢?看看他现在的一身打扮吧:洋装穿在身上,可心却不是那美.......国......心......!答案就在此!!!

英雄无用武之地,肯定要寻找明主。从陈先生的艺名上看,他还是很在意自己的民族身份。


鳳山山出鳳,鳳非凡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

听众

1554

积分

榕树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最后登录
2011-3-24
注册时间
2006-5-10
30#
发表于 2007-9-21 11:57:00 |只看该作者

回27楼:僚僚无己是靖西的贝侬,不过他对德保也很有感情的。

没想到叔扩还有这样的酷爱音乐的童年,真是佩服。


Guenz Tojrauz Gangj Tojrauz Laiz Sleyrau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1223

积分

枫树精灵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最后登录
2010-8-29
注册时间
2005-11-14
31#
发表于 2007-10-20 21:00:00 |只看该作者

久违的动人乐章,太绝妙了,令人心驰神往!

这种调子确实令我想起了昔日民间的童谣,那个年代的德保人几乎个个都懂的童谣——“巴末巴冥,冥梗节类,请蝶杯莫麻,请蝶吖莫到,到哏喽哏茶,组斤麻航府,编米搜航城,仕米伦百色,安咘蹬钕吞,双蒙擎过念,伊咁摆很歪,伊掰摆及忾,伊誒又很润……”--意思是“请蚂蚁请蝇虫,臭虫蟋蟀,请你姐姐来,请你阿姨到,来喝酒喝茶,一起来府圩(德保),相约往城圩(靖西),土官去百色,泉水立石上,双手举过水,驼背的看牛,老幺去捡屎,老小在看家……”——这种看起来夸张和跳跃的思维,却充满了脚腰韵的民族诗歌情绪,和浪漫主义联想力的乐趣,所以能够在一代又一代的人当中口耳相乘,流传至今。

除了这首童谣外,德保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童谣,但因为当前社会风气所影响,现在城里的小孩子都是从普通话开始牙牙学语了,而农村也深受现代影视等媒体文化的侵袭,大多数人对山歌和歌谣等都越来越没有兴趣,所以壮话的童谣无形中成为了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文化),面临断代的危机,因此对这些童谣进行纪录和编录在册,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黄广扩先生通过马骨胡和土胡,把这一幅充满童趣的画卷重现我们大家面前,真令人感动不已。更欣喜于濒临绝迹的土胡重新在黄广扩先生的技艺当中,希望这一壮族民间乐器瑰宝能够传播开来,成为继马骨胡之后壮族乐器的代表之一。


岑公天保,望重德高;迁府振邦,武略文韬;马隘立祠,流芳当朝;庇护子孙,文兴人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495

积分

水精灵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最后登录
2009-5-19
注册时间
2008-1-9
32#
发表于 2008-2-25 00:48:00 |只看该作者
好久没去拜访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1

听众

3181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6-10-16
注册时间
2010-11-3
33#
发表于 2010-12-19 20:27:00 |只看该作者
全版,请来个全版的。多谢了。

让流浪的心灵找到归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9-24 22:29 , Processed in 0.154129 second(s), 4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