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八音 天簌之音——兴义巴结布依八音艺术之乡
黔西南日报
(2003-11-24 10:53:23)
1992年,在意大利举办的国际民间艺术节上,由黔西南州民族歌舞团根据布依八音创作演出的《贺喜堂》,以其优美的旋律、悠扬悦耳的曲调、满带泥士气息和生活情调的表演,赢得各国艺术家的热烈掌声,使布依八音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展示了她独特的彩。
1991年6月,兴义巴结八音队应邀参加“中国.云南.东方文化艺术村”成立,布依八音与云南著名的“纳西古乐”一样,引起了观众的惊叹,八音被誉为“盘江奇葩”,“天簌之音”。同年9月,巴结八音队赴北京参加首届中华民族博览会,他们表演的八音《布依婚俗》,使中外观众震惊,被誉为“南盘江畔的艺术明珠”,组委会颁发了“特别展示奖”。
2002年9月,由巴结农民组成的万峰林景点“万峰第一观”的八音表演队在南京《中国名胜区旅游产品展示交易会》上夺得了“景区民风民俗及形象展示奖”第一名,在全国150多家国家级风景区中脱颖而出,并被誉为“凡间绝响、天籁之音”。
在南北盘江之间的布依族地区广泛流传的“八音”,是一种布依族世代相传的民间说唱艺术,。“八音”旋律古朴、流畅、悠美、悦耳,常活动于民族节日,婚丧嫁娶、建房、祝寿等场合,深受当地各族人民群众喜爱,随着改革开放和对外文化交流,“八音”艺术多次越盘江、过花江、跨长江、横渡太平洋,被中外人士誉为“天簌之音”。
布依八音,是以牛骨胡、葫芦等8种乐器演奏而得名。八音从北宋时期流入民族地区迄今已千余年。元明代时期,八音坐唱内容加入了民俗、喜庆内容。清代,“八音以弹唱为营业之一种,所唱生、旦、净、丑诸戏曲,不化妆……”(《清稗类钞》载)。至此,八音已发展成曲艺说唱形式。
早在清乾隆以前,布依八音就在兴义巴结的王姓土司家族中活跃了。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土戏”(布依戏)还吸收了八音曲牌13个,丰富自己的声腔。布依八音,成为布依族人民喜爱的曲种,几百年来,在兴义巴结的村村寨寨承传着。仅巴结片区,就有者磨、新寨、者安、梅花湾、歪染等八音坐唱队常年活跃在民间,并得到存续和发展。1954年4月,兴义县举办首届民族民间文艺调演,巴结者磨的八音代表队首次坐唱《梁山伯与祝英台》而倾倒观众,赢得经久不息的掌声。调演结束,兴义文化部门派出人员深入巴结一带搜集、挖掘、整理八音资料,并帮助他们组织八音演出队,使八音坐唱得以发展提高。之后,巴结八音多次进城参加汇演,并抽调赴贵阳参加全省会演。继而巴结八音队于1972年、1974年、1978年三次参加县级文艺调演,均获大奖和好评。
布依八音的空前繁荣和发展,是在党的三中全会以后。1983年巴结民族文化站成立,同时,者磨、新寨等八音队相继建立,走乡串寨,除演出传统节目外,还自编自演了《抗旱保苗》、《共产党好共产党新》等,深受村民欢迎。兴义举办“建党七十周年大型文艺会演”,巴结八音队以《敬酒歌》、《共产党是布依族的大救星》等节目,捧走两只金杯,一只银杯。巴结八音,多次参加县、州、省活动,获得极高的评价。
巴结,这个经省政府命名的“布依八音艺术之乡”,已成为万峰湖畔的一颗明珠,万峰湖是国家级风景区马岭河峡谷的一个重要景观,这里游人如潮,前景可观。由民间艺人组成的“万峰第一观、布依第一家”八音表演队,常年活动在万峰林中的观峰台景点上,已在中外游客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最近专程到省录制节目,作为贵州苗、侗、布依少数民族形象之一对外强力推介。如若在万峰湖中开设八音旅游船,人们登上游船,不但可以饱览湖光山色,还可以欣赏优美的八音坐唱,细品这天簌之音。万峰湖上,将呈现出一派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
(冯景林 本报记者 楚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