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壮族民间文学中的神话
(提纲)
韦成束 著
第一部分:壮族神话的概论
l 壮族神话概述
l 壮族神话的产生
l 壮族神话的本质特征
第二部分:研究壮族神话的意义
l 促进民族团结,提高壮民族的自尊心
l 促进壮族文化的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
l 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民俗学、民族心理学等)
第三部分:壮族神话的内涵
l 传承和寄存方式
l 壮族神话的类型
(一)解释自然现象的神话
(1)创世神话
(2)天体神话
(二)征服自然愿望和生产斗争的神话
(三)反映社会生活的神话
● 壮族神话潜在的影响
第四部分:振兴壮族神话的方法和途径
l 壮族神话开发和利用的现状
l 搜集、记录、整理、保管及保护壮族神话
第五部分:后记
论壮族民间文学中的神话
韦成束 著
摘要:本文就壮族民间文学中的神话的产生,本质特征,研究壮族神话的意义及内涵进行讨论,分析现状并提出抢救和保护壮族神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壮族神话 本质特征 寄存传承 潜在影响
壮族神话的概论
● 壮族神话的概述
壮族神话,是壮族先民在自己的童年时代不自觉创作出关于神的故事。壮族神话是壮族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壮族先民思维方式的印记,是意识观念的载体。作为壮族先民最古老的精神财富,壮族神话已成为许多学科注意和研究的对象。打个形象比方,壮族神话就是壮族历史浩瀚中海底龙宫,每一个得以入内的人都得以珍宝。历史学家从中发现壮族远古先民史实的影子,哲学家看出其中深奥的真理,而人类学家依靠其来重新描绘壮族先民远古生活和画卷。
● 壮族神话的产生
从根本上说,壮族神话是壮族先民最古老的创作之一,它是经过一代代传承并经后人不断丰富完善。所以它成为壮族民间文艺学和神话学的研究对象。而对壮族神话的全面论述和评价也只能用前人的话:“神话本来就是人类童年的产物,壮族神话,根植于壮族古代先民的生活土壤中,它表达了他先民的心声,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他们的生活。古代人民生活没有文字记载,现在要了解古人的生活和社会面貌,一方面靠考古发掘,一方面靠口头传说。壮族神话传说给我们叩开了古老历史的门①。”在《壮族文学概论》中也有这样认为:“壮族远古神话和其他民族神话一样,他们都是在现实的基础上,以幻想的形式,反映原始社会先民的生活,表达了他们的意志、理想和愿望,表现他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宏伟抱负。”马克思也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②”。人类史前文化史可分为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而每个时代又分为中、低、高三个阶段。壮族先民在采取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蒙昧时期,不得不受于自然力的奴隶地位,使其服从大自然的威力。又因为壮族先民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竭尽全力与大自然搏斗。先民们开始向野蛮时代过渡,逐渐意识到自身力量和群众力量。开始用火、弓箭等工具,开始产生认识自然征服自然愿望,这使壮族神话产生了社会条件。随着社会条件的产生,于是有了相应的主观条件和“万物有灵”的心理基础,他们对日夜运行、春秋交替﹑生老病死等现象迷惑不解,便创造出神话来解释。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壮族先民已具备了语言等条件,并开始产生了探索自然奥秘、赞美自身力量及期待控制自然力等种种功利性目的的神话,壮族神话便产生了。
● 壮族神话的本质特征
壮族神话的创作和欣赏都是广大先民群众为主体,在感情上和艺术情趣上融入与先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使其富有群众性和集体性。鲁迅先生在谈到古代志怪之作时说:“汉志乃云于稗官,染稗官者,职惟采集而非创作,‘街谈巷语’自生于民间,固非一谁某之独创也③。”壮族神话也是如此。“观民风知厚薄”,壮族神话反映壮族先民生活和思想,感情和愿望。它在内容和形式上以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和主观幻想形式反映出远古时期壮族先民与自然关系,先民对自然认识和当时社会形态具有本质特征。
(一)、壮族神话内容虽怪诞离奇,但都反映了古代自然与社会。如射日神话,洪水神话。这实际上是远古时期自然条件和社会生活曲折反映。
(二)、神话的主观幻想反映了客观世界。如旭日初升想到光华灿烂的仙气,体现出对美好希望的渴求。
(三)、神话的不自觉艺术创作,是原始意识的统一体,具有多种价值。马克思说,神话是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创作,反映了自然和社会。”这是十分精辟的见解。神话成为各种意识的统一体,关于宇宙起源和人类起源的哲学观念,各种发明和创造等科学内容,人类早期历史,原始宗教与仪式,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都囊括于神话中。壮族神话亦如此,她们互相渗透,交叉,从而使神话成为壮族先民一种特殊的文化体系。
研究壮族神话的意义
我国各民族神话,各有自己的民族特点,它们产生、保存及传播,本质特征不尽相同。壮族神话有着自己的民族特色。虽然古籍中有过零碎和简古的记载让这种原始文化在今天发掘整理出来的研究作品成为珍品,它让我们从中窥见了壮族先民在很远久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状态。它不仅是先民们解释自然,解释人类起源,反映先民生活故事,同时也反映了先民处于童年时代的科学和哲学,是壮族文化史上最原始的文学。马克思曾说:“优秀神话具有其永久魅力④。”这是对神话所含价值作出了充分的评价。壮族神话属 于精神文化,它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反映了壮族先民的历史,社会生活,反映了他们的理想和愿望,疾苦和欢乐,同时也反映他们的审美观念、道德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壮族先民长期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创造出了灿烂神话,不仅为壮族民间文学增添了一份光彩,也成为祖国民间文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就是壮族神话值得我们研究之处。那我们研究壮族神话又有何意义?笔者认为研究壮族民间神话其意义如下:
(一)、增进各民族团结,提高壮族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由于壮族神话是以口头性流传、保存为主要途径。在其保存和流传过程中有着变异性。壮族在我国各民族大家庭中是除汉族以外人口最多的、历史最悠久的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年岁里,勤奋勇敢的壮族先民开拓了灿熳的神话文化,为丰富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作出了贡献。但由于历史原因,解放以前,壮族是没有受到重视的一个民族,很少有人对壮族神话的渊源、演变和发展等理论性问题进行研究性探讨。直到解放以后,党政府和人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壮族神话发掘、翻译和初步清理,抢救壮族民间神话。这给寂静多年的壮族神话出现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这使壮族神话在百花齐放氛围中得以传播,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沟通与交流,增进民族大家庭的团结,提高了壮族人民的自尊心。党和政府对壮族民间神话的重视是对壮族民族的尊重和联系着。壮族神话的发掘、刊出和传播并不止在于壮族神话文化本身的意义,它还在促进壮族和其他各民族相互了解。不仅起到各民族人民文化交流,相互学习作用,同时对壮族民间神话学本身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促进民族团结和提高壮族民族自尊心也是很有意义的。
(二)、促进了壮族民族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艺。
壮族神话是壮族先民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提炼的民间艺术,其中蕴藉着丰富的民族特色的东西,它是壮族灿烂文化中的一部分,它是具有民族特征和民族形式的民间文学,为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起着繁荣和发展作用。解放后,社会主义文化提倡“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百家争鸣”的思想,壮族神话在这种思想下向民族大家庭各成员展示了自己的民族神话,其他民族和壮族神话研究者通过壮族神话了解和推出壮族民族的性格,民族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生活面貌,它是祖国社会主义万紫千红文化花园中的一株。而研究壮族民间神话,不仅促进了壮族民族文艺,同时也繁荣了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
(三)、研究壮族神话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值得我们对其深入研究。
在漫长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时期,壮族先民的经济状态、政治和文化生活发展具有不同阶段,因而对其造成的价值也不尽相同。壮族先民的不同社会发展阶段都在壮族神话中得到完整的反映。它是壮族先民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它为史学、政治经济学、民族学、宗教学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高尔基也曾说过:“要是不知道人民口头作品,那就不可能知道劳动人民的真正历史④。”壮族民间神话有许多有关动植物神话故事,其中有些诸如“婆蛙节”反映出了社会的图腾崇拜,它对研究原始社会的宗教信仰及社会意识提供有力理论资料。同时于壮族民间流传一些人与自然斗争的神话,它是壮族童年的见证录。总之,壮族神话不仅具有文学、艺术的价值,是研究文艺创作、文艺史学的宝贵资料,而且是具有研究史学、社会学、人类民俗学等社会科学价值,甚至还有对天文、地理、动植物等自然科学的研究价值。可以说它是壮学的一部百科全书和话的化石。
正因为壮族神话具有研究的价值意义,我们应将其同文学、历史、社会学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紧密结合起来研究,亦如前面所述说的,神话是壮族先民原始意识形态的统一体,是深藏百宝的龙宫,所以壮族神话是一门具有发展潜力和研究价值的学科之一。
壮族神话的内涵
● 壮族神话的传承和寄存方式
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充满智慧的民族,壮族神话也具有其永久的魅力。那么,壮族神话又是怎样寄存与传承下来的呢?
众所周知,壮族是一个有自己语言而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因而壮族神话在其产生、发展和寄存上有两种方式:一是口头性,二是土俗字记录。而口头性主要是在壮族民间流传。解放后,党和国家有关部门对其系统搜集、整理和翻译,并对壮族民间口传的神话进行了全面普查和收集整理,其中有记载着壮族神话的书记和史诗。如,《壮族民间故事选》第一辑全是壮族远古神话传说,也有如《布伯》这种神话长诗的。而土俗字的传承方式最主要就是师教经典,即壮族民间宗教师公的唱本和宗教书,他们是通过自己语言谐音用汉字来译音的俗字。师公的“唱经”和“喃经”就是土俗字记录的长诗或史诗。同时一些古籍书里如《布洛陀经诗译注》均载有丰富的壮族神话。还有如《中国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壮族通史》、《壮族图腾考》等书籍都载有壮族神话,使壮族神话得以传承下来,也正因为这些寄存和传承方式使得壮族神话于今天仍是鲜活展现在我们眼前。同时也给我们对其进行探讨的机会。
● 壮族神话的类型
神话学兴起和发展于19世纪,并且广泛地流行于世界各地,举“化生万物”为例,中国有《盘古开天辟地》,印度有《梨俱吠陀》,北欧有《天神奥丁》。但各民族都有内容上大同小异的特点,分成若干类型。而壮族神话也未成统一的划分,根据壮族神话资料的内容可分为如下几类:①、天地形成神话;②、万物起源及造物神话;③人类起源及进化神话;④、人类和自然斗争神话;⑤、图腾崇拜神话;⑥、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神话。在《壮学文学史》中又将壮族神话分成四大类,但壮族先民在自己所创造的神话所关心的内容和反映事物是差不多的。下面笔者将从大类上介绍壮族神话的三大类型。
(一) 解释自然现象的神话
由于人与自然的矛盾是原始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天地与人类生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广阔的自然天地是壮族先民赖以生存及繁衍的空间。自然现象在壮族先民眼里是变幻莫测、奥妙无比的,于是在壮族先民的思想观念中,就产生了种种解释,在壮族神话中有关这方面神话是最多的,主要表现在创世神话和天体神话。
⑴创世神话
壮族神话中的创世神话是几个类型的统称,其中包括开天辟地神话、万物起源神话、造物神话、人类起源及人类进化神话,同时也有兄妹结亲等神话。
开天辟地神话。渺无边际的天地是怎样形成的呢?在壮族祖先中有着种种解释,在《布洛陀诗经译注》中这样描述:“古代先造王,后来才造地,天盖地不周,天罩地不全,把地往里收,把地往里拢,皱成高山和丘陵,皱成纵横的山脉……派来了天王氏,天王氏造天,造了八百年才完善,天又高又宽,云雾才往上飘飞……⑥”从《布洛陀诗经译注》我们可以体味到壮族神话的非凡浪漫和魅力。反映了先民意识和思想还处混沌时代,还未能对天地形成作出正确解释。
壮族人类起源神话。它是最为普遍的神话。按照当今科学的概念,人是从类人猿进化而来的。而在壮族民间中有关人类起源神话有多种说法。一是说创世男神布洛陀与生育女神姆六甲造人,不分男性女性,一日带领他们去采辣椒和杨桃,采到辣椒吃的变成了男人,采到杨桃吃的变成了女人,从此人间才繁衍人类。另一说法是木巧造人。很久以前,一名木匠常偷跑到森林中去造人,后来被其妻子和女儿发现,妻子一气之下将造的人烧了,于是变成了各种颜色的人,即不同民族的人。当然人类起源又涉及到如兄弟结亲、洪水神话等中去,有融会贯通的地方。
洪水神话不仅是壮族民间神话,同时也是世界性神话,它又将兄弟结亲神话连在一起,其梗概是:人触犯了天神,天降洪水淹没大地,只有两兄妹得以脱身,洪水过后,经仙人劝说两兄妹结婚反映人类。而壮族神话《布伯》则这样叙述到:陆驮公公的徒弟布伯在陆公公死后掌管中界(人间),一年天大旱,人们没祭祀祷神,雷王娇嗔人类没祭祀他,便关闭天池。布伯见求雨不灵便上天捉住雷公关在笼里,准备上圩买盐瓦缸准备把雷公腌吃,行前嘱咐伏侬两兄妹不要给雷公喝水,雷公狡猾无比,哄骗两兄妹得以水喝,便恢复元气,冲开笼子,行前拔颗牙做酬劳,咐他们将其种在地里,日后有用,雷公归天后,大开天池,大地大发洪水,兄妹坐在雷公吩咐种在地里的牙齿变成的葫芦得以逃生。洪水退后,只剩下两兄妹,他们在仙人的劝导下结婚,婚后生长出磨刀是怪胎,伏侬兄妹按仙人说法将磨刀肉胎斩成许多碎片,撒在野外,几天后肉块变成了人,于是人类又繁衍起来⑦。《布伯》反映了史前的真实,反映了壮族先民在大自然斗争面前表现出勇敢顽强精神,并付出艰辛的代价,其中还蕴涵着当时社会的婚姻状况等内容。
造物起源神话在《布洛陀经诗译注》中有着深细地描述:传说,古时天地分为三界,天叫上界,由雷公管理;人间叫中界,由布洛陀管理;地叫下界,由龙王管理。那时天地很近,天只三尺三高,地只有三尺三厚,而布洛陀徒弟布伯和他的妻子每天劈柴时,斧头碰着上界,打桩和纺线时经常凿穿地层,引起上、下界日夜埋怨。为了解决这个纠纷,布洛陀叫上界的人把天升高,叫下界的人把地加厚,三界的人讲话从此听不见了。人间得以安宁。布洛陀叫造神王来造物,给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安姓定名,教人用火,开辟洪水河,造田种地,播种五谷等。他智慧无穷,受指派的造神王、盘古王、天王氏、四脸王、四脚王等纷纷为其效劳。诗中还说“四脚王”造了人,“四脸王”来了九年多,造了十二个太阳⑤。
壮族是稻作民族,由此也出现了多种解释的谷物神话,其中在《谷种与狗尾巴》则描述了动物帮助壮族先民盗取谷种的情节:古时天上了谷物不给人间,于是人们派九尾狗到天上去找。九尾狗到了天上,就在晒谷种的地方用九尾沾满了谷种,看谷人发现后,用斧砍狗尾,一连砍掉了八只,狗只好带着一只尾巴回到人间,从此人类就有了稻谷,并给狗白米饭吃⑦。
在壮族的创世神话中,人类进化神话则显得尤为珍贵。古时候,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曾有过人吃人的野蛮时代,在壮族神话中的人类进化则起转折作用,在《布洛陀经诗译注》中的《唱童灵》一章中则有生动细致的描述:男孩童灵上山放牛,一日见母牛生小牛时很痛苦,回家后将情况告诉母亲,母亲说生你时比牛更痛苦。童灵听后很痛心,后来他母亲死了,他不再让人吃他母亲的肉,在他的影响下,人民也照着他去做⑤。这现象反映了壮族先民的诞生或再生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先民们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从愚昧状态中进化而来的。
(2)、天体神话
壮族先民在长期的社会斗争实践中,尤其是生产力发展之后,壮族先民们的活动对天体气象变得越来越重要。他们在长期的观察基础上对天体气象发现并提出问题。由于无法找到真正正确的答案,于是只能用神话来加以解释。先民们对风、雨、雷、电、山川、河流一切自然现象都有神话解释。如太阳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它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时,便是庄严而美好的日神;它给人类带来久旱酷热时,又是令人憎恶的恶魔,必须将其射落。于是在壮族神话中有了特康、郎正、侯斯等英雄射日传说,而如河水泛滥时必酿成灾难,故在神话中有“河神”是“暴戾”之称。“风”是“咆哮者”,“雷电”是天公发怒,“下雨”是老天尿尿。在壮族神话中还传有:月亮是太阳兄长,兄长调戏小妹,妹妹抓灰抹黑校长脸,校长满地逃跑,故有日月交替,旭日东升西落⑥。在先民思维里,每一事物都有他们的神话来解释。
(二)、征服自然愿望和生产斗争的神话
正因有了认识自然,于是就有了解释神话。认识自然就是为了改造自然,这是古今皆然,壮族先民对自然现象解释的兴起是与其生产力有关。如前面所说的,布洛陀部下“四脸王”造了十二个太阳,太阳太多了照得大地热烘烘的,草花树木枯死,于是就有了特康等英雄用弓箭射落了十个太阳,只有一个留在天上就是现在的太阳。还有一个躲在云里,夜晚才出来,就是现在的月亮。而前面所说的布伯与雷公的斗争故事在壮族民间流传十分有名,是有名的佳篇,它们反映了壮族先民由认识自然开始到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和斗争风貌。流传于右江一带的岑逛王治水也说明了这一点,而这更表现在壮族的图腾崇拜神话中,在如今东兰巴马一带流行的“蛙婆节”就是其中一例。他们以青蛙为图腾,祈祷风调雨顺。从中可以看出先民对大自然开始有了崇敬和爱护,在他们的意识观念中存在着朦胧的尊重自然、遵循规律、并有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思维。
(三)、社会生活神话
在壮族神话中也有不少表现出原始社会和其他阶层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活。比如阶级之间的斗争,生活资料的夺取等。由于生产力的进步,这为先民带来了剩余产品,又导致了私有制观念和社会分化。先民们开始叩开了文明大门。壮族神话中于是出现了反抗神的神,这既是人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反映。流传在河池、南丹、宜山和柳城一带的《莫一大王》就是鲜明的一例。莫一大王身虽为官,心却系于百姓。常违抗皇帝的圣旨,解救百姓。后被皇帝发觉而被砍头。死后由生成一群小蜜蜂飞如皇宫将皇帝叮死⑧。这表现出了先民们开始学会反抗来自阶级的压迫,摆脱世俗禁忌的牢笼,渴望自我和对自由的理想追求。同样的神话还有于民间现在还流行的《达隍节》,达隍是平果县虾广村人,美丽而聪明,是个有名的织棉高手。土司要取她为小老婆,达隍不肯,被土司怀恨在心,于是利用祭雷王求雨时,诬其偷吃祭品将其害死,死时天昏地暗,尸首不见,传说是天上神鸟将她抬到崖上打醮后埋入月宫,为了纪念达隍那向往自由婚姻和坚贞不屈的反抗精神。人们将每年的七月二十日(农历)定为达隍节⑧。类似神话的还有如在桂西龙津农村的《白鸽姑娘》,这些神话故事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先民当时的社会生活情景。
● 壮族神话潜在的影响。
壮族神话的类型很多,笔者在这无法一一介绍,综上简单概述亦可深入地认识其本质特征,无论是解释自然现象,反映征服自然愿望还是有关社会生活神话的形式反映客观世界,都是一种先民以主观幻想的形式反映客观世界,是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创作。马克思曾经说过:“困难不在于理解希腊艺术和史诗同一社会发菜形式相结合在一起。困难的是,它们何以能够纵然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些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②。”这一观点也同样适用于壮族神话。在现代虽然那时神话解释但又未能作出正确的问题绝大部分已经作出了科学解释,但当时的神话仍以神奇瑰丽,五彩缤纷风貌吸引现代人,人们不仅用其来欣赏,同时还将客观存在作为一门学科研究,开发和利用。它居于壮族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有着一种无形的文化传承和潜在影响,它不仅拓宽了壮族神话的内涵,同时不理出了壮族的精神意志性格等方面的深远影响,具有其永远的魅力。
一.壮族神话反映了先民精神风貌和最基本的生存方式验。在壮族神话类型中,我们已看到壮族神话以其幻想的形式,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表现出了先民与自然的艰难斗争。如特康射日,布伯斗雷王,它们以个人英雄来表现集体力量的化身,表现出了先民的豪迈气慨,体现出先民们勇敢和勇于献身的精神。壮族神话是壮族先民集体的反映,是保存和表现种族记忆的手段,神话中涉及到社会阶级,生死,爱情,婚姻等是研究壮族的一部活生生的生物化石书。
二.壮族先民多的无的天地宇宙观,形成多种崇拜观念,在民族意识上融铸成多元性,宽纳性和包容性。并且与汉族神话及至世界神话有相通融之处。如射目神话,洪水神话和“诺亚方舟,”又保持其特色。形象生动反映生活和表现美感。带有奇丽无比的想象的栩栩如生的形象,使无意识创作的原始人造成出最迷人的艺术作品,正是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使无数文艺者在壮族神话面前叹为观止,这更显至高无上的文艺价值。
三.壮族人民先民童年的反顾。拓展和构建。壮族神话瑰丽无比,神话中有抗争和乞求双得神话精神与理念铸成了壮族敢于斗争和勇于面对现实的英雄气慨。图腾观念和原始宗教观念的潜入也影响着民族的心理和性格,它是壮族的思想意识和轨迹,从中可窥见其价值和局限的一机,这正是后人研究其的意义所在。它让后人在寻根招展具文化内涵并从中只取精华构建我们的明天。
综上所述,壮族神话以其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和主观幻想反映先民行活,对自然,生活的认识。体现了先民与自然关系及当时社会形态是原始社会意识形态的综合统一体,具有多学科价值意义,对壮族历史学,人种学,民俗学,民族心进学等具有更大的生命力,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它的局限和不足,从中吸取警戒的东西。正如周杨先生所说的一段话:“神话是鼓励人们摆脱自己所属的奴隶地位的真正人的行疾。迷信则是指是人心甘情愿地作奴隶,并把奴隶锁链加以美化⑩。”因为壮族神州具有的双重性使其更具有研究意义。
振兴壮族神话的方法和途径
● 壮族神话开发利用的现状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岭南西部属西瓯骆越之地。历史上,各种古老的神话如越神话,滇神话,中原神话,甚至外来的西洋神话,都在广西这征土地获得其共存,并且相互影响和交融,从而造就了具有五彩缤纷斑阑的壮族神话,留下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独具特色,令各界研究者瞩目的壮族民间神话这块宝贵的文化遗产。
壮族神话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由于不同地域和不同支系形成了不同的神话文化形式和神话文化内容,诸如由于壮族神话而形成的稻作文化,铜鼓文化,神话旅游文化和艺术文化。
在前面,我们也曾述说过,壮族属于岭南的稻作民族,壮族先民在漫长岁月的不断摸索,积累和创新,创造了丰富的稻作文化。壮族先民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神宗教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与稻穗相互交融,使其展现出神话的光芒。这些稻作文化至今还有在壮族民间流传,并得以开发和利用。如以水稻种植为中心的生产结构。包括水田的开辟与整治,依赖水稻耕作的副业生产,为水稻提供水源的森林,相应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等,都有神话中流传的神物。这些“神物”至今都运用于现代农耕技术上。而先民稻作农耕而形成的文物古迹,如新石器时代的大石铲,古老的灌溉工程等形成了发展旅游业的资源。神话中与水稻文化相关的民风民俗,如饮食、节日、宗教、祭祀等更是祖先血汗的结晶,弥足珍贵,形成了各个科研领域的价值。
壮族神话特点鲜明,特色浓郁,具有其独特的特色。而壮族神话创造的铜鼓文化有许多独特之处;一是源源流长,直至今日,古老的铜鼓文化仍在许多壮族民间流行,清嘉庆《续黔书》黔中曲十三首之一:“迎神一曲鸣铜鼓, 酒满斟倒接罹。”壮族的青蛙节有敲打铜鼓和祭蛙求雨的仪式,乞求风调雨顺,稻谷丰收。而收成好了,六畜才能兴旺,仓实栏满,人丁才能健康平安,都有连带关系。这就是壮族神话利用的活化石。在广西,目前涵括各个时期和各个类型的铜鼓,如雷纹铜鼓、船羽人舞蹈纹铜鼓、牛拉撬变形羽人纹铜鼓等是神话中图腾等崇拜的镜子。形成了稀世珍宝,是考古的好证例。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神话。壮族的战国至东汉左江岩画,绵延分布在200公里的左江沿岸,其规模之大为世界罕见。著名的有宁明花山岩壁画,画有朱红色的人物1300多个,各种人身蛙形图象和铜鼓、铜锣、环首刀、怪兽等不下五万个之多。间有不少兽类和器具,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是中外著名的神话旅游圣地。
在壮族神话中,布洛陀神话占着重要地位,《布洛陀口传史诗》是布洛陀文化精华部分,它唱颂壮族文人始祖布洛陀创造万物,规范人间伦理道德,启迪人们祈祷还愿,消灾驱邪,追求美好的东西,这些神话的东西至今被利用以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而2002年8月,广西社科院、区博物馆、国际民歌艺术研究所等专家学者云集田阳敢壮山,并取得了共识;田阳敢壮山是壮族人文布洛陀的精神家园,田阳是壮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同年9月,第二届敢壮山布洛陀文化研讨会在田阳举行。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有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民族协会、广西壮学学会等专家和学者,大家认为田阳敢壮山是布洛陀圣山,布洛陀是珠江流域的人文始祖。
2005年4月15日至18日壮学第四届学术研讨会在田阳举行,出席这次研讨会的有来自北京、云南、广东等省自治区以及泰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外学者和专家95人。其主题:壮侗语民族文化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麽经布洛陀》及其影响为内核,以敢壮山为物质载体,以周边地区壮族鲜明、文化层次鲜明、群众参与性强的语态文化圈这一难得的文化资源,其麽经中涉及壮族神话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壮族民间神话的开发和利用很多,并且有许多神话研究和学术成果,笔者在此不能一一作例。而在开发利用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各项建设迅猛发展,如外地游客、商人不断涌入和当地居民外出经商打工等更加频繁,这样外来文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下,当地居民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难免发生变化,它让无形的神话文化遗产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使民间很少有人承担起传承神话传播的责任和传播人才,使得壮族神话残缺不全或出现某些变异,难以得到开发和利用。而如花山壁画虽然为省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并没有真正开展保护,由于生态环境酸雨等腐蚀严重,不断脱落、褪色,还有人为的破坏,更甚者是一些文物贩子乘人不备,将其敲下兜走,使其流失。
上面例子,这是因为保护壮族神话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尚未深入人心。保护难以形成大众的自觉行为。不仅是普通百姓,就连一些高阶级分子的人也未完全认识到保护壮族神话的重要性。因而开发和利用难以开展,保护和抢救也难以落实。而在全局上也缺乏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使壮族神话不能按总体规划、总体目标协调统一和有序进行。同时,民间文化工作教育也尚未全面展开,民间神话传播面临着后继无人,人与神灭的险境。在舆论宣传、科学研究仍有待加强,我们在宣传、报道研究壮族神话资源和壮族神话保护工作方面,比兄弟省(云南、贵州)仍有一定差距。由于宣传、研究、开发与利用尚未形成规模,因此,民族神话的价值和作用尚未达到家喻户晓,这时壮族神话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极为不利。
综上可知,广西壮族神话面临形势严峻,面对西部大开发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面对生活方式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要使神话得以有效开发,合理利用,并得以完善保护。是我们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重担目前已经落到民间神话研究工作者和民间田野工作者身上,他们是保护这片文化的主力军和先锋人。
● 搜救、记录、整理、保管和保护
在前面也曾说过了,壮族神话主要以口头性和土俗字记录两种寄存和传承方式。解放以后,党政府有关部门也对其进行收集,整理,普查。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未完整地编成一部《壮族神话》专集。也未系统地整理出壮族神话的谱系,而有关这种壮族神话的学术研究和学术专著也显得零乱分散缺乏系统性,这是壮学中神话学的不足和遗憾。而在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胡适《白话文学史》和冯天渝《中国上古神话纵横谈》中有关章节一致认为中国神话仅存零星,且支离破碎⑨。而壮族神话同样是如此。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完整地普查、收集、记录、整理和保存。不断地寻觅振兴壮族神话的方法和途径:
(一) 全面搜集
对壮族民间流传的神话不管内容如何,形式怎样,也不管时代和地区,是高级进步的还是低级落后的,只要是民间神话,都要收集。口头性流传的要摘记下来:书写手抄本要收集,篇幅完整的要记,篇幅不全的也要记。好的作品都有其研究价值,而比较落后的作品也有其借鉴意义,它们都是研究壮学的宝贵资料。
(二) 重点整理
虽然我们已经对壮民间神话进行全面搜集,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要求在全面搜集的基础上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思想上、艺术上比较精美的民间神话进行重点整理,以便推广到人民群众中去,促进科学研究和文化建设事业,使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而有研究价值的神话则不需重点整理加工,使其尽量保持原貌,为科技工作者和壮族神话研究者进行科学研究。
(三) 忠实描写
在采集收集壮族民间神话时,要忠实于群众集体的口头流传性和先民们的集体创作作品的面目,不要乱对其进行加工和美化,记录者和田野考察者要对人民群众、对科学、对先民们劳动成果负有高度责任感,要严肃、谨慎从事搜集、记录,竭力保存其面貌,在忠实描写神话故事的主体上还要标明出地方方言,民间流传的用语和修饰方法,还要旁白批注民族风情、特色等有关基本常识的东西,尽量达到详细、真实而周到。
(四) 慎重整理
在全面搜集、重点整理的基础上要对壮族民间神话慎重整理,对原始神话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真,请涤真实面目,揭开历史尘灰,恢复其本来面貌。对原来的文字不要大动,使其变中味,只能将不符合文法之处改正就行,而一些糟粕作品要原封不动保存起来供科学研究。让那些思想性、艺术性高,既有社会科学价值又有自然科学价值的作品刊出流传,让这些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新时期发出时代气息。
(五)妥善保存
壮族神话是壮族人民民间文化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壮民族文化的根,它对研究壮学历史、壮族民族心理学、壮族民族意志、壮族民俗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因此,我们应对我们所搜集到的壮族民间神话进行妥善的保存,必须将跋山涉水、流血流汗的民间搜集工作者搜集到的各种壮族民间神话集中到当地的重要神话研究处或图书馆进行妥善地保存起来,并对其进行编号登记和专门设分类卡片等图书资料数据加以保存,以便研究者查阅和对其研究思考。
通过对壮族民间神话进行普查、搜集、整理、保管,使壮族民间神话永葆其青春魅力,并流传得以下去,让人民继承和发扬。壮族神话它是作为壮族人民回顾根基的窗口,让壮族人民在回眸眺望根源的过程中将民族神话文化拓展,并构建起新的社会价值意义,让壮族神话永葆起美妙青春和魅力。成为人民心上盛开不败的艺术之花!
后记
高尔基说过:“人民不仅是创造一切物质价值力量,人民也是精神价值唯一的永不枯竭的源泉④。”壮族民间神话既是这种精神的体现,它蕴藏着许多经过千锥百炼的艺术才华,它是我们研究壮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养料。清代诗人黄华元在《春情》一诗中写到:“平林烘遍树千章,檐雪都消向霁光。最爱春荣如画处,满园花景曝新阳。”这首诗所描绘的百花竟秀的春天景色,可以作为壮族神话的未来蓝图!
引用文献]
①《壮族民间故事选.前言》 蓝鸿恩
②《马克思主义论民间文艺》 刘世绵 编 桂林 漓江出版社出版 1988
③《鲁迅和民间文艺》 许钰 辑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1979
④《苏联民间论文集》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编 作家出版社出版 1958
⑤《布洛陀经诗译注》
⑥《壮族文学概论》 胡仲实 著 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2
⑦《广西文艺》(《谷种与狗尾巴》) 1964.10 侬易天整理
⑧《壮族通史》 张声震 主编 民族出版社出版 1997
⑨〈〈中国民俗通志.民间文学志〉〉(上) 陈建宪 著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5
[参考文献]
⑴〈〈中国民俗通志.民间文学志〉〉(上) 陈建宪 著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5
⑵〈〈中国少数民族神话〉〉 谷德明 著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
⑶〈〈广西民间文学从刊〉〉 广西南宁 1982.05
⑷〈〈中国民间文艺学〉〉 段宝林 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2006
⑸〈〈中国民族志〉〉 杨圣敏 主编 中央民族出版社出版
⑹〈〈壮族通史〉〉 张声震 主编 民族出版社出版 1997
⑺〈〈壮族文化概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⑻《布洛陀经诗译注》
⑼《壮族文学概论》 胡仲实 著 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2
⑽〈〈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中) 毛星 主编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⑾〈〈中国民间文学概论〉〉 黄涛编 著
⑿〈〈中国壮学〉〉(第一、二辑) 何龙群李富强 主编 民族出版社出版 2003
⒀〈〈广西民间文学散论〉〉 蓝鸿恩 著 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1
⒁〈〈壮傣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第四、五卷) 覃圣敏主编 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3
⒂〈〈民族民间文学论文集〉〉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贵州分会编 1985
⒃〈〈中国壮族文学〉〉 广西师范学院中文系 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961
⒄〈〈神弓宝剑〉〉 蓝鸿恩收集整理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 1985
⒅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⒆高尔基:《苏联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