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六月,南方普降大雨,每年都可能发生的洪灾又来了。这一轮大雨中,在发洪灾的地方,许多房屋和往年一样被淹没甚至冲垮。而在大雨中,更有被淋垮的老屋,直接把里面的人压死了。下大雨能直接把人淋死,在其他一些国家看来也许不可思议,但在发展中国家,这是事实。原因很简单,房屋年久失修,这类房屋多是泥砖瓦房,更穷的地方连瓦都没有,而且建房之初就缺乏标准和安全性;住在里面的人们还缺乏自救的意识、知识和能力。
从大雨中也能看出,城乡的二元结构在广西已经有了十分明显的体现,以至于有人比方成:欧洲的城市,非洲的农村。这一点,在广西一些地方兴建豪华政府办公大楼之后得到了进一步体现和加强。
一个地方的建筑业是否发达,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当地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这种粗放的形式是目前的一个事实,也是广西一个时期的特点。也说明了要改革的方向,说白了,也是一种耻辱。至于说要像欧美日本那样,依靠科技进步,尤其是新兴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精密制造等等高科技行业,以及加上第三产业,实现地区的飞速发展。——这些,估计只能先在报告和书上看看了。现在政府还在忙修路。先修路是没错的,不过像宜州那样建近亿元的办公大楼就不好评议了。美国的一些市政厅用了百来年的都有,国情不一样,责任不一样,那就先不比。楼建好了在前面不是摆一些石大象就是摆几个石狮子,还找地方挂上“为人民服务”的字样,这是约定俗成的,也不用说。就先问问:人均16平方米难道还不够?纳税人的钱不是钱?
在基础建设中,到底什么该建,什么不该建,这些都是有科学依据和论证的。不过,时下最重要的论证不是靠科学的规则,而是人定的规则。这就是一个漏洞。一个应该改进的地方。可惜我们网站毕竟不是报社,去小骂大帮忙,该说的能说的还是要说。
宜州的那个局长连辖区内有几个政府办公人员都不知道,脑子里没记住,材料里也没统计?他姓韦,多半是我们族人了,真是我们民族的耻辱,又给人多一个例子来侮辱我们,不过按平常的说法,当了官了,就不是壮族人了。
在官方的新闻中,也是能看出一些问题的,前面刚报道完以泥房为主,大部分房屋倒塌的受灾农村感激涕零地得到每户5000人民币的救灾资金;后面就跟着报道某某开发区,工业园奠基开工,而他们机器挖的那些土地都是长着鲜绿植物的好地!看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果然不假,但代价是否过重。工业园可以以便宜的价格雇用当地的劳动力,可以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生产的产品也可以通过区内架设的高速通道销往全国,为当地上缴一定利税。但当地老百姓的日子是否真的更好过?当地是否真的发达了?
如此种种,可以看得出无论是在基础建设中的思想理念、制度体制建设,还是物质层面的投资、建设,还是诸事难办,正因为如此,也更值得贝侬们一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