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曾一度认为,女孩子不能太打扮,不然心就会浮躁,就不能专心学习,就不是好孩子。所以青春年少的我,清高地排斥着花花绿绿的衣裳,尽管母亲曾试图让我的外表和我的心灵一样的美。于是我的如花年纪便在素淡的颜色中度过。
上了大学,知道可以打扮的时候,家里却没了那个条件,因此也失去了挑挑拣拣的权利。物质欲望上的被迫压抑曾经使我的审美观停滞不前,对衣服鞋子的概念仅仅停留在实用性上,至今对我的生活还有影响。我很 羡慕英树的执着,可以为寻找一双喜欢的鞋子走遍大街小巷;也羡慕壮家姐姐的任性,不喜欢的鞋子就扔掉。不知道家园里还有没有比我对鞋子要求还要简单的勒梢——我不求牌子,不求款式,不求质量,只求便宜,合脚。
有件事情我一直记忆犹新。那年离开家乡去外地读书,国庆时买了平生以来的第一双皮鞋,是真皮的,因为新店开张所以才卖98元。对我来说已经是了不得了。这双平底皮鞋皮质出乎意料的好,底子软而厚实。款式一点也不花俏,很朴实。我穿着它走过春天,走过秋天,走过冬天,踩过雪也蹚过雨。为了上体育课,还买了双双星运动鞋,39元,除了运动,平时也会替换皮鞋穿。夏天再回南宁买便宜的凉鞋,就这样,三双鞋陪我走完一年四季的路。
那双皮鞋一直勤勤恳恳地陪我走到大四。虽然有些地方开裂了渗水了,我还是不舍得换。直到有一天,去看男朋友踢球,好心帮别人捡球,自认为姿势优美地凌空一脚——球飞了,鞋头却开裂了。这事让我难过了很久。后来又去原先的店买鞋子,却怎么着都觉得没有以前那双好。
现在买的鞋子比以前多了,但好几年的鞋子加起来也不到30双。我对鞋子的要求始终还是停留在以前的标准上:便宜,合脚。不打低折扣的鞋子坚决不买,花里胡俏不好搭配的鞋子仅限欣赏。于是今年我只买了两双凉鞋,还是在新和平的熟人店买的,一双是黑色高跟鞋,可以搭配所有的衣服;一双是红色的拖鞋,休闲的时候穿,两双加起来都不到一百。这个夏天也同样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