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5517|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桃金娘名称考

[复制链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5-31 19:17: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桃金娘 Rhodomyrtus tomentosa
桃金娘科小灌木,高0.5-2米;叶对生,革质,长3-6厘米,宽1.5-3厘米,下面披短柔毛,有离基三出脉。聚伞花序腋生,有花1-3朵。花紫红色,小苞片2,萼裂5;花瓣5;雄蕊多数;子房下位,三室。浆果。分布于我国南部。生于红黄壤丘陵上。果可食用;全株供药用,有活血通络,收敛止泻,补虚止血的功效。
桃金娘又名逃军粮、桃娘、棯子、岗棯、山棯、多莲、当梨、山旦仔、棯子树、豆棯。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载:“多南子,如指大,其色紫,味甘,与梅子相似。出晋安。”《齐民要术》中这段记载实则引自三国东吴太守沈莹的《临海异物志》。
唐杜宝《大业拾遗录》曰:“十二年四月,南海郡送都念子树一百株,敕付西苑十六院内种此树。高一丈许,叶如白杨,枝柯长细,花心金色,花叶正赤,似蜀葵而大,其子小於柿子,甘酸至美,蜜渍为棕益佳。”
唐刘恂《岭表录异》曰:“倒捻子,窠丛不大,叶如苦李花,似蜀葵,小而深紫,南中妇女得以染色。有子如软柿,头上有四叶,如柿蒂,食者必捻其蒂。故谓之‘倒捻子’。或呼为‘都捻子’,盖语讹也。”
唐陈藏器《本草拾遗》有“石都念子”,说“子如小枣”,也叫“都念子 ”、“倒捻子”。
宋苏轼《海漆录》有云:“吾谪居海南,以五月出陆至藤州,自藤至儋,野花夹道,如芍药而小,红鲜可爱,朴薮丛生,土人云倒捻子花也。至儋则已结子如马乳,烂紫可食,殊甘美,中有细核,并嚼之,瑟瑟有声。”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云:“倒捻子如棠梨而小,外紫内赤,有红浆甜美,食必倒捻,故曰倒捻子。”、“子汁可染若胭脂,花可为酒,叶可曲。皮渍之得胶以代柿,苏子瞻名曰海漆。非漆而名为漆,以其得乙木之液,凝而为血,而可补人之血,与漆同功,功逾青黏,故名。取子研滤为膏,饵之又止肠滑。以其为用甚众,食治皆需,故又名‘都捻’。”
清郭柏苍《闽产录异》卷二“果属”记载有“冬年”说:“即‘逃军粮’。产漳州、泉州、龙岩。以其可以度年,故名‘冬年’。花淡红。结子如妇人乳头,倒黏于树,未熟色赤味涩,既熟色紫味甘。按《齐民要术》曰:‘多南子,……出晋安。’即此果也。兴化呼丹黏子,又名倒黏子。粤东亦产,取以酿酒,名‘棯酒’。”
《临海异物志》及《齐民要术》中“多南子”一名出现早于《岭表录异》,可知刘恂从汉字字面来解释“倒捻子”恐怕不妥。同样,《广东新语》“食必倒捻,故曰倒捻子”、“以其为用甚众,食治皆需,故又名‘都捻’”和《闽产录异》中“以其可以度年,故名‘冬年’”这些说法也都有失牵强。
综观以上文献,“多南子”、“倒黏子”、“丹黏子”、“都念子”、“冬年”诸名音近而形异,可见都是记音字。桃金娘的别名“逃娘”、“豆棯”、“逃军粮”、“桃金娘”及客家、闽南等南方方言中的“朵尼”、“多莲”、“当梨”等也都发音相近,其来源类此。
 
《壮汉词汇》中收入maknim作为桃金娘的标准词,我家乡的方言则称之为lwgnim。mak、lwg都是表示果实的词缀,可以替换成表示豆类的duq。nim和ndaem(紫黑色)发音相近。因此我推测“多南子”等很可能是壮语“duqndaem”(紫黑色的果实)或者其前身古越语发音的记音。
 
以上只是结合汉字文献和壮语读音对桃金娘名称由来的一点猜想,还需要更多的侗台语资料来参考求证。望各位贝侬不吝赐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31 20:15:20编辑过]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4-7-10
注册时间
2002-7-6
沙发
发表于 2007-5-31 20:35:00 |只看该作者

链接本论坛几幅图片如下:


郁水啸翁山歌里提到的maknim

由西域老怪上传于 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13&id=3528 《mak nim》1楼


由季人上传于 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13&id=3528 《mak nim》8楼、9楼


野花:va mak nim

由沙南曼森上传于 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13&ID=5267 《沙南家乡景象》6楼


社 会 的 主 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自然环境,  社会联系的纽带——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

听众

3823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0-7-17
注册时间
2006-9-20
板凳
发表于 2007-5-31 20:35:00 |只看该作者
挺有道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

听众

3823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0-7-17
注册时间
2006-9-20
地板
发表于 2007-5-31 20:42:00 |只看该作者
版主上传的图片应该是两种植物,在我们家乡这两种植物有不同的名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4-7-10
注册时间
2002-7-6
5#
发表于 2007-5-31 20:58:00 |只看该作者

桃金娘,我家乡称之为mak nim。印象中我家乡人没有把它称为tuh nim(duhnim)的,因为它在分类中属于“果”(mak)而不属于“豆”(tuh)。

“逃军粮”与“桃金娘”,这两个名称如此接近,我倒是有兴趣想知道“桃金娘”一词是否来自“逃军粮”,同时,我有兴趣知道“逃军山”的得名是否与“逃军粮”有关。

我少时曾看过广西灵山县油印的一册学生作文集,第一次知道有人把mak nim写成“捻子”或“稔子”,当时我查过字典,得知“稔”字的读音在普通话里与“捻”字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我一直不认可mak nim的书面称呼是“稔子”,也不认可“捻子”这样一个看起来跟植物无关的名称。


社 会 的 主 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自然环境,  社会联系的纽带——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4-7-10
注册时间
2002-7-6
6#
发表于 2007-5-31 21:05: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VeizSauyenj在2007-5-31 20:42:00的发言:
版主上传的图片应该是两种植物,在我们家乡这两种植物有不同的名称。


野花:va mak nim

野花:va mak nat

我的帖子《沙南家乡景象》里列有的,不同的两种植物。

关于本帖2楼图片是否同一种植物,老怪的帖子里曾有讨论,你可以点击过去看看。

老怪的帖子 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13&id=3528 《mak nim》


社 会 的 主 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自然环境,  社会联系的纽带——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7#
发表于 2007-5-31 22:07:00 |只看该作者

从网上文章来看,大多认为“桃金娘”是“逃军粮”的讹音,而且提到和在广西一带流传的民间故事有关,有村民逃避军队、起义军躲避官府、杨文广被侬智高军围困等几个版本。
但我也注意到“逃军粮”的读音和古代汉字文献中的“都念子”、“倒捻子”等相近,或许也存在着转音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8#
发表于 2007-5-31 22:30: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沙南曼森在2007-5-31 20:58:00的发言:

桃金娘,我家乡称之为mak nim。印象中我家乡人没有把它称为tuh nim(duhnim)的,因为它在分类中属于“果”(mak)而不属于“豆”(tuh)。

我也认为这是推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我还在查证“豆捻”这个名字的由来。

又,《桂海虞衡志·果志》中也提到:“粘子,如指面大,褐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9#
发表于 2007-5-31 22:34:00 |只看该作者

可惜我看不到这篇文章的内容。说不定蒙元耀先生已经考订出桃金娘名称和壮语的关系了。

http://www.wanfangdata.com.cn/qikan/periodical.Articles/gxdfz/gxdf2004/0405/040512.htm

《桂海虞衡志》果名考

蒙元耀 

摘 要:本文尝试从壮语和植物学的角度来解读《桂海虞衡志》中的部分果名,考究其得名因由,并匡正书中的某些舛误.
关键词:桂海虞衡志;壮语果名;植物学名;考订
分类号:K291/2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434(2004)05-0034-05
 


作者简介:蒙元耀,墨尔本大学亚洲研究院博士.
作者单位:蒙元耀(墨尔本大学亚洲研究院,澳大利亚,墨尔本,VIC3010) 

参考文献:

[1]王宗训.新编拉汉英植物名称[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6.
[2]胡方明,张志民.广西通志·农业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343.
[3]钟济新.广西石灰岩石山植物图谱[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
[4]齐治平校补本[M].范成大.桂海虞衡志[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25.
[5](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M].26.
[6]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志第一卷[M].1991.631-632.
[7]张声震.布洛陀经诗译注[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256.
[8](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M].25.
[9]陈封怀.广东植物志第一卷[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7.
[10]吴德邻.广东植物志第三卷[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5.
[11]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室.壮汉词汇[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504.
[12]陈封怀.广东植物志第二卷[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1.
[13]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绿化植物第一集[M].1965.180.
[14]黄燮才.中国民间生草药原色图谱[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221.
[16]谢惠福,徐峰等.木材树种[M].北京:学术书刊出版社.1990.499.其别名尚有麦麻子树、肥子树、苗美子、野肥猪、园皂角、咪康、肥柴、黄目树、黄木树等,其中咪康和肥柴疑亦属壮名的转写.
[17]班文芳.兽医中草药彩色图谱[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8]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M].台北:南天书局有限公司,1990.124.
[19](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M].27.
[20]谢惠福,徐峰等.木材树种[M].北京:学术书刊出版社,1990.410-411.
[21]李锦芳.侗台语言与文化[M].2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10#
发表于 2007-5-31 22:40:00 |只看该作者

查到了蒙元耀先生文章中关于桃金娘的内容:

粘子亦叫粘果、豆稔、稔果子、山稔子等。(唐)刘恂《岭表录异》所录之倒捻子、都念子即此物。壮语称此果为lwgnim或maknim。汉字的粘、稔、捻皆壮名之记音。表示这种野果时,广西人把这三个字都念作nian1(汉语西南官话阴平调)。而在普通话里,这三个字并不同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9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7-27
11#
发表于 2007-5-31 23:49: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季人在2007-5-31 22:40:00的发言:

....表示这种野果时,广西人把这三个字都念作nian1(汉语西南官话阴平调....

桂柳话是这样读的...


Mwngz ndei,Dieggagguenj Bouxcuengh Guengjsae(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12#
发表于 2007-6-4 15:14: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沙南曼森在2007-5-31 20:58:00的发言:

桃金娘,我家乡称之为mak nim。印象中我家乡人没有把它称为tuh nim(duhnim)的,因为它在分类中属于“果”(mak)而不属于“豆”(tuh)。

“逃军粮”与“桃金娘”,这两个名称如此接近,我倒是有兴趣想知道“桃金娘”一词是否来自“逃军粮”,同时,我有兴趣知道“逃军山”的得名是否与“逃军粮”有关。

我少时曾看过广西灵山县油印的一册学生作文集,第一次知道有人把mak nim写成“捻子”或“稔子”,当时我查过字典,得知“稔”字的读音在普通话里与“捻”字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我一直不认可mak nim的书面称呼是“稔子”,也不认可“捻子”这样一个看起来跟植物无关的名称。

我怀疑用来表示桃金娘的“稔”属于“土俗字”,即古壮字。这个字具有形声构字法特征,左边“禾”为形旁,表草木;右边“念”为声旁,表nim这个读音。
查《古壮字字典》,只收有左“果”右“念”的nim字,另有左“果”右“今”、左“果”右“金”两种异写。我认为如果能够找到古壮字文献中用“稔”表示桃金娘的实例,就可以认定也是古壮字了。

至于和汉字中表示谷物成熟的“稔”(读如ren3)字形相同,只是借用或者巧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0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12-21
注册时间
2006-11-20
13#
发表于 2007-6-4 16:47: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VeizSauyenj在2007-5-31 20:42:00的发言:
版主上传的图片应该是两种植物,在我们家乡这两种植物有不同的名称。
    mak nim和mak nat当然不一样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4 16:50:08编辑过]

以宣传僚语音乐为己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听众

264

积分

新来贝侬

Rank: 1

最后登录
2007-12-4
注册时间
2005-8-21
14#
发表于 2007-8-4 18:35:00 |只看该作者

季人兄已引唐陈藏器著《本草拾遗》之果菜米部卷第七之石都念子条,却未引《本草纲目》第三十一卷果部之三夷果类之都念子条。不过,《本草纲目》先引《本草拾遗》,再引《岭表录》(原文如此),这两条材料都是季人兄采用了的。

插说一句,从《本草纲目》此处引藏器语,可知《本草拾遗》石都念子条乃引杜宝著《拾遗录》而来,但今本《本草拾遗》则无此说明,文字亦与《本草纲目》引语异。

清赵学敏著《本草纲目拾遗》卷八果部下倒捻子条云,“纲目:都念子,即倒捻子。仅言其治痰嗽哕气,暖腹脏,益肌肉而已。时珍曰:食之必倒捻其蒂,故谓之倒捻子,讹为都念子也,味甚甘软。粤语:都念子朴薮(?)丛生,花如芍药而小,春时开有红白二种,子如软柿,外紫内赤,亦小,有四叶承之,子汁可染,若胭脂,花可为酒,叶可麴,皮渍之得胶以代柿。苏子瞻名为海漆,非漆而曰漆,以其得乙木之液,凝而为血,可补人之血,与漆同功,功逾青黏,故名。以其为用甚众,食治皆需,故名都念。产罗浮者,高丈许,子尤美。岭南酒有以花为酿而杂以诸果者,花则以槟榔花为最,果则以倒捻子为最。倒捻子,又名黏子,花于暮春,实于盛夏。谚曰,六月六,黏子熟。熟以为酒,色红味甘,人与猿猴争食之,所在皆然。

东坡杂记:吾谪居南海,以五月出陆至滕州,自滕至儋,野花夹道,如芍药而小,红鲜可爱,朴薮(?)丛生,土人云,倒黏子花也。至儋则已结子,烂紫可食,殊甘美,中有细核,嚼之瑟瑟有声,亦颇苦沁。儿童食之,使大便难,野人夏秋下痢,食叶辄已。

子活血,补血,研滤为膏饵之,又止肠滑。”

所谓“粤语”,即是《广东新语》,屈氏著作在乾隆时是禁书,故只得以另名呼之。季人兄引苏轼著《海漆录》,我无苏氏文集,不知是什么书,看名字是讲海漆的专书,屈大均又说海漆即都念子,那《海漆录》岂非有很多我们讨论话题的材料?甚欲一观。还有说到以豆捻酿酒,直到如今广西似乎仍有。

在这么多记载里,还没有出现“桃金娘”一词。我找着的最早出处是在清初陈淏子著《花镜》卷三花木类考,金丝桃(桃金娘)条云,“金丝桃一名桃金娘,出桂林郡。花似桃而大,其色更赪。中茎纯紫,心吐黄须,铺散花外,俨若金丝。八九月实熟,青绀若牛乳状,其味甘,可入药用。如分种,当从根下劈开,仍以土覆之,至来年移植便活。”

但可疑的是,卷四藤蔓类考亦有都念子条(农业出版社伊钦恒校注本将之归入新增之花果类考卷),此条云,“都念生岭南。树高丈余,株柯长而细,叶如苦李。花紫赤如蜀葵,心金色,南中妇女多用染色。子如小软柿,外紫内赤,无核。头上有四叶如柿蒂,食必捻其蒂,故又名倒捻子。味甚甘美。”

无论是亲身体验还是文献记载,我所知道的都是豆捻乃是灌木(杜宝著《大业拾遗录》云“高一丈许”,在我看来这条记载并不能毫无怀疑地作豆捻的材料来使用),赵学敏当然也说过“产罗浮者,高丈许”,就算是真的,陈淏子也万万不可能将此种移植到西湖边去。何况从文字看,参考杜宝的痕迹太明显。不过染色、软柿、捻蒂等说法则又说明,这个都念子就是以往书中的倒捻子。因此,我怀疑陈淏子在这一条上是出于想象的可能性较大。

这也把校注者弄糊涂了。他在注解里说都念子“现名山竹子”。我想,这肯定是错误的。

除此之外,清李调元辑《南越笔记》卷十五亦有桃金娘条,云“草花之以娘名者,有桃金娘。丛生野间,似梅而末微锐,似桃而色倍赪,中茎纯紫,丝缀深黄如金粟,名曰桃金娘。八九月实熟,青绀如牛乳状,味甘,可养血。花则行血。或谓产自桂林,今广州亦多有之。”

《南越笔记》多以《广东新语》为底本辑出,这条却没有照搬屈大均,而是化用了陈淏子的。难道是李调元没弄清桃金娘原来就是倒捻子?

拉拉杂杂写了许多,我是没有什么结论可得的。因为自己懂得太少,只有做体力劳动,搬些古书来撑场面。季人兄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谈,更是非我所能置喙的了。不过得季人兄启发,得了一个好题目,忙了一个下午,总算是没有虚度罢。

另外,《太平御览》第九六一卷木部十有都念条。兴冲冲翻进去一看,原来是杜宝和刘恂那两条,早经季人兄引过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

听众

3038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5-6-21
注册时间
2007-3-22
15#
发表于 2007-8-5 08:23:00 |只看该作者
在我家乡那里(武鸣),maknim 或lwgnim 指的是乔木类的果子,村前屋后比较多。而桃金娘应属灌木类,我们叫做 nim黑,(对不起,我还不会写壮文,这里的“黑”字需转化为壮话来读)。从植物学来说,这两种应不属同一科属。很惭愧,我至今还不知道武鸣话里的maknim的汉字写法,只觉得番石榴饮料的味道跟它很相似。哪位贝侬可以告诉我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16#
发表于 2007-8-5 13:01:00 |只看该作者

我手边也没有苏轼文集,只是在网上检得苏氏《海漆录》,似乎只是一篇短文而已:

吾謫居海南,以五月出陸至藤州,自藤至儋,野花夾道,如芍藥而小,紅鮮可愛,樸樕叢生。土人云:「倒粘子花也。」至儋則已。結子馬乳,爛紫可食,殊甘美。中有細核,嚼之瑟瑟有聲。亦頗苦澀,童兒食之,或大便難通。葉皆白,如白鼙狀。野人夏秋痢下,食葉輒已。海南無柿,人取其皮,剝浸揉撋之,得膠,以代柿,蓋愈於柿也。吾久苦小便白膠,近又大腑滑,百藥不差。取倒黏子嫩葉酒蒸之,焙燥為末,以酢糊丸,日吞百餘,二腑皆平復,然後知其奇藥也。因名之曰海漆,而私記之,以貽好事君子。明年子熟,當取子研濾,酒煮為膏以劑之,不復用糊矣。戊寅十一月一日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17#
发表于 2007-8-6 10:36:00 |只看该作者

清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也将“金丝桃”与“石都念子”分列为两条。
“金丝桃”归入“卷二十七·群芳类”,引《花镜》文。
“石都念子”则在“卷三十二·果类”:“石都念子。《本草拾遗》始著录,即倒捻子。东坡名为海漆,亦名胭脂子。”

然而清李调元的《南越笔记》却在“广东诸果”条下将“胭脂子”和“都捻子”前后列出:
“一曰胭脂子,子赤如胭脂,味酸甜。谚曰‘不采红蓼花,但采胭脂子。持以作朱颜,其余入玉齿。’”、“一曰都捻子,朴薮丛生,花如芍药而小,春时开有红白二种,子如软柿,外紫内赤,亦小,有四叶承之。每食,必倒捻其蒂,故一名倒捻子。子汁可染,若胭脂,花可为酒,叶可曲。皮渍之得胶以代柿,苏子瞻名曰‘海漆’。非漆而名为漆,以其得乙木之液,凝而为血,而可补人之血,与漆同功,功逾青黏,故名。取子研滤为膏,饵之,又止肠滑。以其为用甚众,食治皆需,故名都捻。产罗浮者高丈许,子尤美。”

至于桥兄所引《花镜》校注者所说都念子“现名山竹子”,如桥兄所言并不准确。
山竹和倒捻子外表有相似之处,如果形如柿、外皮紫红、果托四瓣等,所以前人混淆。然而两者不但科属不同,果实大小也有明显差异,山竹果径接近网球,倒捻子如指肚大小。
山竹又名“莽吉柿”,系马来语“Mangees”的音译,原产东南亚,引种进入中国不过几百年时间。明马欢随郑和下西洋时曾经见过,在《瀛涯胜览》中称:“莽吉柿如石榴样,皮内如橘囊样,有白肉四块,味甜酸,甚可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2-23 08:02 , Processed in 0.141829 second(s), 5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