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土著虎尾在2006-5-9 7:34:17的发言:
不知僚区还有没有瓦氏双刀功?
吴殳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史学家,诗人兼武术家,一生从师众多,拳脚以外,尤擅枪术、刀术。以他的成名绝技双手刀来看,他是瓦氏夫人关门弟子项元池之徒,算是瓦氏再传弟子中的翘楚。
而真正自成一派是在五十岁以后的事,我以为这应该得益于他敢于融合创新——吴殳矢志反清,周游天下广交天下豪杰,学习各门各派武术。有资料显示他曾经系统地学习掌握了日本单刀,对日本刀术也做了一番研究和整理,他曾著《单刀图说》一书,称“唐有陌刀,战阵称猛,其法不传。令倭国单刀,中华间有得其法者,而终不及倭人之精”。50岁那年他在河北遇到了一个高深莫测的前明遗老,这位不肯透露真实姓名的老人传授了一套“渔阳剑”给他后从此不知所踪。吴殳感于单械与双械各有长短,终于成功将渔阳单剑、日本单刀、瓦氏双刀融为一体,创立了一门新的武术——双刀十八式,从此遇敌,右手刀中混入剑刺之法,左手刀则纯施刀法,以左右撩刀等八势为核心,以“避虚就实”为以短破长的要点,终于成一代名家。
至于当今在西南当地,瓦氏双刀功这一称呼虽然也存在,但在民间并不著名。
十年前我曾和老师一起遍游滇黔桂三省区进行采风,见民间的刀术好手在施展双手刀时,大都大同小异,以保持先手,勇猛劈砍为主。最明显的特征是很多练双手刀的人都认为要让攻击有效,必须先进入攻防范围,一刀格档敌方兵刃一刀进行快速简洁的攻击,继续长驱直入地追杀和一刀取胜是常见的结果。首要攻击重点是敌方的腕动脉。因为腕动脉被击中后对方的战斗力必然下降,可以继续连续攻击,云南有位双手刀名家甚至认为有时候腕动脉受重创也可以让对手在极短时间内死去。而敌人的手腕就是最接近、最容易受到攻击的部位。
我和老师认为:瓦氏双刀来源于民间,系实战中形成的一种传统武术,并非瓦氏夫人自创,也许瓦氏夫人是双刀高手中的高手,但究其本来并非一派鼻祖,她所擅施的双刀在她的家乡和族人中也一定会有许多人掌握,并不断地发展变化而流传至今。而相对于发源地来说,有明清两代江浙沿海乃至中原地区所传下的瓦氏双刀,则仍奉瓦氏为鼻祖,与发源地的双刀两者之间是同源异流的关系。
顺便提一句,近些年一些双刀流派如苗刀又重新热闹,瓦氏夫人的地位被重提,但只以其为宗不以其为祖。这也不难理解,毕竟过了这么多年,各流派相互间的融合是必然的,除非有确切的师承关系,否则是无法说明哪一位或者哪一种刀法是瓦氏一脉的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9 14:12:5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