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红棉树在2003-8-21 14:55:00的发言:中国现行的语文教学,只注重形象的思维,不注重抽象的思维,如在音调的教学上,只教学生普通话4个调的具体的发音形式,但没有指出它们的类别,必然会使大多数贝侬难以理解语音学上最简单的调值与调类的概念。调值与调类之间的关系,必须从抽象的思维去理解。
用我自己的话简单来归纳,调值是各个音调的各自具体表现,调类就是各个音调的归类。
大家所熟悉的普通话的四个调,其调类就是 1 2 3 4 ,而其调值用 a 来举例就是 ā ?ǎ ?(语音学的五度描述分别是 55 35 214 51)。也就是说,普通话的调类1,a 的调值表现形式是 ā ;调类2,a 的调值表现形式是 ?;调类3,a 的调值表现形式是 ǎ ;调类4,a 的调值表现形式是 ?。
调类的总结,一般来说要有一种语言之内的不同方言来比较才能够归类。还是用壮语的武鸣话和德保话来做例子。不管是武鸣话还是德保话还是任何其他僚语方言,一般来说,大部分同源词的调类都是相同的,而各同源词调值都不尽相同。
■调类问题的举例讨论
调类 1 2 / z 3 / j 4 /x 5 / q 6 / h
厚 na 田 naz 脸 naj 舅 nax 箭 naq 河 dah
狗 ma 什么 maz 生长 maj 马 max 浸 maq 妇女 yah
在上述列出的两排词汇,既是武鸣话也是德保话或者其他僚语方言,也就是说各地方言的调类是一样的。在这里,象“厚(na)”“狗(ma)”等这种音调的词汇,就是调类1的集合,象“田”“什么”等这种音调的词汇,就是调类2的集合,依次类推,直到第6个调类。
我们再从武鸣话里找出“厚”“狗”之外的第三个同调的词汇,如“三”(sam),在武鸣话里与“厚”“狗”的音调一样,所以也是属于第一个调类。那么几乎就可以肯定,既然“三”(sam)在武鸣话里是属于调类1,那么在德保话里也应该属于调类1(除非出现音变现象)。事实证明,德保话里的“三”(sam),与德保话里的“厚”“狗”的音调一样,也是属于调类1。
●调值问题的举例讨论
调类 1 2 3 4 5 6
德保话调值 厚 na 453 田 na 31 脸 na 35 舅 na 213 箭 na 55 河 da 33
狗 ma 453 什么 ma 31 生长 ma 35 马 ma 213 浸 ma 55 妇女 ya 33
武鸣话调值 厚 na 24 田 na 31 脸 na 55 舅 na 42 箭 na 35 河 da 33
狗 ma 24 什么 ma 31 生长 ma 55 马 ma 42 浸 ma 35 妇女 ya 33
从上面举例可以看出,除了调类2和调类6的调值相同以外,德保话与武鸣话其他调类的调值都不一样。用通俗的语言来说,也就是说德保话与武鸣话大部分同源词汇的调子听起来都不一样,而这个不一样,并不是调类的不一样,而是调值的不同。所以,比较泰语与壮语的时候,出现的同源词音调不一样,只是说是它们的调值是不同的,而调类却大都一样。
再用汉语北方方言举个例子,北京话与西安话、河北话、山东话,调子听起来都是不同的,这个不同,其实是调值的不同,但是在同源词上,它们的调类却是一致的。如北京话的“天”是调类1,在西安话里的“天”也是调类1 ,不过听起来不同,那是因为他们的调值不同。
调类 1 2 3 4
北京话调值 妈 ma 55 麻 ma 35 马 ma 214 骂 ma 51
西安话调值 妈 ma 21 麻 ma 24 马 ma 41 骂 ma 33
---------------------------------------------------------------------------
说了这么多,相信还是有很多贝侬是看得头大。
不过,只要记住,在壮语各地的方言里,调类大都统一,而调值大都不一样,而现代壮文的音调符号,是表示调类而不是调值的,这就足够了。
大家所熟悉的普通话的四个调,其调类就是 1 2 3 4.请教beiXnuengX,调类分为1234...是否有依附?为什么普通话的55为1调,壮话的55是三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