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红棉树在 2003/11/10 09:08am 编辑]
在尝试回答lannie1013贝侬上述问题之前,我想对其中我能够看出的词汇对应的错误做一些纠正,对选词上也补充一些说明。如下:
(1)第一组的泰语调值不是 55 ,而应该是 14
(2)第二组的壮语“来”的ma(回来),在南部方言里为 maz(来),从这点上,这个“来”maz可以归到第三组作比较。
(3)壮语的“乌鸦”a,在南部方言里是 ga 和 a 同时存在 ,这点可以推出泰语的 ga 与南壮的 ga 才是同源词,与南北壮同时存在的 a 不一定同源,从而 ga 和 a失去了比较意义。
(4)第二组的壮语调值为31而不是21
(5)第四组的泰语gloi(香蕉)应该是 41 调值而不是 33 调值。与之对应的壮语标准语为gyoij而不是gloij。
(6)第四组的泰语ya 41(草),与之对应的壮语同源词是 nywj (草,南壮为 yaj 或 nyaj)而不是 haz(茅草)。
(7)第四组的泰语hu 14(耳朵)应该归入第一组
(8)第四组的泰语mba(肩)的调值应为 21,归入壮泰语调类5,与壮语一致。
(9)第四组的泰语nan(久)的调值应该为 33(或332),应该归入第三组
从(5)(6)(7)(8)(9)可以看出,第四组的“混乱”不是真正的混乱,而是选词所鉴定的调值有错误。
所以,以下我只就前三组提出的疑问进行探讨。
*******************************************************************************
lannie1013贝侬的问题其实这也是我正在探求的一个问题之一。壮语与泰语的同源词的调类分合情况,呈现着一个统一中有分化、分化中有对应规律的面貌。要弄清楚壮泰同源词调类分合的全貌,我觉得要具备以下几个知识和资料:①壮语和泰语的语音概况,特别是壮语与泰语的音调情况;②壮语各方言之间的语音对应规律,特别是调类分合规律、调值情况;③传统音韵学知识。
在研究壮泰语的调类分合规律情况上,我碰上的难点是自己手头上的泰语资料也只是泰汉对照的,没有涉及到语音学方面的调值调类知识,泰语的音调情况只是在教材文字里获悉、在录音磁带和网上语音资料里进行耳测。此外,语音学资料里对泰语声调的研究,似乎没有对壮语声调的研究多,我想是不是与中国传统音韵学的发达、从而中国音韵学者会比较侧重壮语的声调研究有关系。因此,在壮-泰语的调类调值比较上,我建议以壮语为本位而不是以泰语为本位,这样似乎更方便进行比较研究。
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是,壮语内部各个方言,调类的分合也不一定是一致的,如德靖土语、右江土语、桂边土语以及布依族语,就有着系统的与壮语标准语或其他大多数壮语方言调类分合有不对应的情况,这些不一致的地方往往存在着追溯的规律,这些规律又可以揭示出壮泰语之间调类分化的缘由。因此,壮泰语声调比较的研究,不可以缺乏壮语各方言声调资料,在此,我将以存在着诸多调类分化现象的南壮语德靖土语德保阪话(我的母语)来作补充例子。
根据我自己到目前为止的研究,对壮语和泰语的调值和调类的对比如下:
●调值与调类基本情况
⑴调类数量
壮语各方言 8~10个 5~6个舒声调 2~4个促声调(入声)
泰语标准语 5 个 5个舒声调 有促声调但不单独做调类
按照传统音韵学,壮语(各个方言)有8~10个调类,其中有5~6个舒声调(壮语标准语有6个舒声调)。因为泰语研究中一般来说将促声调(入声)归并入舒声调进行描述,所以与泰语的比较中,只采用壮语的6个舒声调去进行。
⑵调值情况
泰语标准语的调类只有5个,而泰语很多方言,以及老挝语、壮语等很多壮泰语支语言都有6个舒声调类,而壮泰语支语言的声调,与古汉语分为平上去入四大类又各分阴阳共八个调类这样的情况很一致,所以,可以想象泰语的标准语,应该也是曾经有6个舒声调,后来发生了声调的合并现象。因而,为了方便与壮语标准语和大多数壮语方言的比较,我们也可以将泰语仍然设为有6个调类,其中有两个调类的调值是一样的。
语言/方言 调类 1(阴平) 2(阳平) 3 (阴上) 4(阳上) 5(阴去) 6(阳去)
壮文调类符号 □ z j x q h
壮语标准语调值 24 31 55 42 35 33
壮语德保话调值 53 31 35 213 55 33
泰语标准语调值 14 332(33) 41 45 21 41
泰语教材排列声调 第5调 第1调 第3调 第4调 第2调 第3调
例词 na(厚) naz(田) naj(脸) max(马) seiq(四) meh(母亲)
在上面的对比里,泰语的调值是耳测的,不一定准确,但是知道其作为有区别性的调值特征就足以进行比较了。在普通的泰语教学资料里,第一调到第五调的排列与音韵学对壮语声调的描述是不同的,这也是需要注意的。
经过上面的比较,应该可以弄明白,泰语的第6调已经归并入了第3调。所以,我们听到泰国人说的“父母” —— pohmeh ,用壮文来拼写时可以写作 pojmej 。当然,也可以保持 pohmeh 的拼写不变,而因为泰语第6调与第3调已经归并,看到 h 调而读 j 调就可以了。
壮泰语之间的调类,总体上是统一的,但是在平声(阴平1、阳平2)上,呈现出调类分合不统一的面貌。统一的部分我们不需要讨论,以下主要讨论的是壮泰语调类不统一的地方和它们的分化规律。
★壮泰语调类分合比——平声的阴阳分合(调类1、调类2)一致与不一致现象
在探讨调类 1(不标)、调类2(z)分合在壮语和泰语之间很不整齐的原因之时,我们通过附带对比壮语标准语和壮语德保话之间调类 1(不标)、调类2(z)同样存在的一致和不一致现象,揭示这个现象在壮泰语各方言之中是普遍的:
※调类1、调类2分合都一致的情况,如:
语言/方言 1(阴平) 2(阳平)
壮文调类符号 □ z
词义 狗 田
壮语标准语 ma naz
壮语德保话 ma naz
泰语标准语 ma naz
※调类1、调类2分合不一致时,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同源词平声调类1、2分合不一致时,“壮语标准语≠壮语德保话=泰语”的情况
语言/方言 1(阴平) 2(阳平)
壮文调类符号 □ z
壮语标准语 mbaw(叶子)
ndaem(种植)
aeu (要)
yw (药)
da (眼睛)
壮语德保话 mboiz (叶子)
ndaemz(种植)
aeuz (要)
jaz (药)
taz (眼睛)
泰语标准语 mbaiz(叶子)
ndaemz(种植)
aeuz (要)
jaz (药)
daz (眼睛)
②同源词平声调类1、2分合不一致时,“壮语标准语=壮语德保话≠泰语”的情况
语言/方言 1(阴平) 2(阳平)
壮文调类符号 □ z
壮语标准语 bae(去)
gwn(吃)
壮语德保话 bae(去)
gin(吃)
泰语标准语 baez(去)
ginz(吃)
③同源词平声调类1、2分合不一致时,“壮语德保话≠泰语=壮语标准语”的情况
语言/方言 1(阴平) 2(阳平)
壮文调类符号 □ z
壮语标准语 hau(白色)
gai (卖)
壮语德保话 kauz(白色)
kaiz (卖)
泰语标准语 kau(白色)
kai(卖)
■引变声母
通过上述①~④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平声调类(调类1、2)在壮语标准语、壮语德保话、泰语标准语之间呈现着一个不统一的表面现象。但是,仔细揣摩,却可以窥视出一个分化中带有分化规律的框架。
这个规律的关键点是声母。也就是说,引起调类分合不一致的原因是声母。由于缺乏相关的概念定义,我将这些声母定义为“引变声母”。这些引变声母,可以根据引起调类分合变化的不同而分为几组,而且每个方言土语的引变声母数目和组别都有区别。
以壮语标准语为参照系(即设定为没有调类分化的方言),壮语德保话与泰语标准语为描述对象的话,德保话与泰语的引变声母分别如下:
[glow=255,red,2]§壮语德保话(阪话)平声音位的引变声母:[/glow] 所有带有喉浊音[?]的声母和所有的送气清塞音声母,当出现这些声母时,所有壮语标准语为阴平(调类1)的同源词在壮语德保话里会全部变为阳平(调类2),这些声母如下:
[?]、mb[?b]、nd[?d]、j[?j](壮语标准音无此声母,布依文写为qy)
k[kh]、p[ph]、t[th]
[glow=255,red,2]§泰语标准语平声音位的引变声母:[/glow] 所有带有喉浊音的声母和所有的不送气清塞音声母,当出现这些声母时,所有壮语标准语为阴平(调类1)的同源词在泰语里会全部变为阳平(调类2),这些声母如下:
[?]、mb[?b]、nd[?d]、j[?j](壮语标准音无此声母,布依文写为qy)
g[k]、b[p]、d[t]
△引变声母在壮语的很多方言里,不限于平声调类(1和2),有时候也影响上声调类(3和4)和去声调类(5和6)的分合。
如右江土语、桂边土语、布依语等土语,上声调类的引变声母(零声母、j、mb、nd)会引起阴上(调类3)变为阳上(调类4),例如:
壮语标准语 ndaej(得) → 壮语田阳话 ndaex(得)
又如德靖土语德保话,去声调类的引变声母(零声母、j、mb、nd、k、p、t)会引起阴去(调类5)变为阳去(调类6),例如:
壮语标准语 mboq(泉水) → 壮语德保话 mboh (泉水)
(不过这里主要探讨壮泰语的调类分合关系,壮语各方言里的引变声母暂且不做深入探讨)
*******************************************************************************
综上所述,正因为这些引变声母的存在,使得某些调类1在泰语标准语里产生了往调类2的归并,lannie1013贝侬提出的问题可以简单地回答如下:
第一组例词为调类1,壮泰语一致。
第二组例词在壮语里为调类1,此处的泰语出现了引变声母,所以变成了调类2。
第三组例词为调类2,壮泰语一致。
第四组的“混乱”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