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曾向一位常年在武鸣县城生活的壮族女子了解过武鸣县城的语言使用情况,得知武鸣县城主要通行桂柳话,但武鸣县城的人多数都会说壮话。我认为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有两种因素,一是民国时期(或清朝末年)武鸣县城通行桂柳话已成风气,后来陆续迁入的壮语人口并没有能够扭转这种风气;二是武鸣县各乡镇的壮语有一定的差异,各乡镇壮语人口迁入县城时不能迁就对方壮语口音或县城当地的壮语口音,最终导致夹壮的桂柳话成为武鸣县城最通行的语言。
另外,据我1996年前后(那时我经常路过武鸣县城,也曾多次在那里停留走动)的观察,武鸣县城的生意人一般都会壮话、普通话、白话、桂柳话四种语言或方言,这四种里面,你用什么话问他就用什么话答。那时我倒没注意过没外人在场的时候他们一般用的是桂柳话还是壮话,但华侨农场那边白话比较流行是真的。更早时候,大约是1989年,我在邕宁县城(今邕宁区蒲庙镇)一个餐饮店里体验到,没有客人的时候老板、服务员都在用土话嘻嘻哈哈,客人进来的时候,他们竟然全部改成了流利的白话,要不是进门时听到了他们的壮话,真不敢相信他们也会说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