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663|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董必武诗《市集交得苗僮族》

[复制链接]

77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8-9-1
注册时间
2003-3-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5-13 09:21: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来源:布依族网·夜郎与布依
作者:rao

市集交得苗僮族

偶经贵筑便留连,闻说花溪引兴牵;

市集交得苗僮族,山园正是菊花天;

桥临坝上行观水,亭接岩头欲近仙;

几曲清流徐下注,两旁田稼保丰年。

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59年11月游览花溪时即兴之诗,我对古诗是比较有兴趣的,有时候还要摇头晃脑的胡诹一两句。但是我对董老的这首诗的兴趣不在其诗本身,而在于“市集交得苗僮族”这句。这是他在1959年作的诗,当时我们的族称虽然已经定为“布依族”,但是董老在诗中依旧采用了“僮”这个称谓,由此可见花溪布依族人在改族称为“布依”之前,也是被称为“僮”的,这和壮族之前的族称是完全一致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有容乃大 自强不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1

听众

2794

积分

樟树精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最后登录
2014-10-4
注册时间
2002-5-6
沙发
发表于 2006-5-13 10:15:00 |只看该作者

“僮”的族称应该是来自自称为“布仲”(BouChoong)的僚人支系名。

“布仲”在桂中、桂北是被译为“布壮”的,而“壮”这个名称是为所有“布仲”人所接受的。新中国成立之前,桂中、桂北的汉人就习惯称“仲人”为“僮人”了,而“仲人”也是接受这个称呼的。

“仲人”习惯把僚语中的“仲”(Choong)音翻译成汉语的“壮”(zhuang)音.如仲语里的“Choong,ji”--一词就译为“装车”,即把货物搬到车上,就把“仲”译为“装”(zhuang)音。

所以说“僮(壮)”与“仲”是同音异译的说法也是有道理和依据的。

不知道花溪布依族的自称是什么?贵州的“布仲”人是否有被当地汉人称为“僮”的历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13 16:11:15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2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14-10-1
注册时间
2005-7-12
板凳
发表于 2006-5-13 12:19:00 |只看该作者

本来就是同族


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9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7-27
地板
发表于 2006-5-13 16:38:00 |只看该作者
希望族称能早日统一.

Mwngz ndei,Dieggagguenj Bouxcuengh Guengjsae(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8-9-1
注册时间
2003-3-15
5#
发表于 2006-5-15 16:42:00 |只看该作者
董老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必定看过不少地方史料,所以在他的心中,布依族跟壮族就是一回事!

有容乃大 自强不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8-9-1
注册时间
2003-3-15
6#
发表于 2006-5-15 16:48:00 |只看该作者
布依族族称的由来

[这篇小文也是应《僚人家园》的有关讨论而写的,今天再放到这里来,算是给贝侬们提供点我们民族的文史资料吧。——南粤孤客]



在近几天僚人家园的论坛中,有的贝侬不知道布依族人族称的来由,而误以为是贵州的布依人故意脱离僚人大家庭,自立为一个民族的。而现实中,很多布依族人也不知道自己的民族称谓是怎么来的,误以为壮族与自己不是一家人。为此,特录下《惠水布依族》(贵州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所作的有关介绍,以供大家参考:

“……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1951年7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在贵阳召开贵州省首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布依族的代表向大会提出提案,认为:‘仲家’、‘夷族’的称呼,对本民族带有歧视和侮辱的涵义,建议用本民族自称的译音为族称比较恰当,贵州省人民政府经过研究,将这一提案交由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研究处理。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随即以函件和电话等多种形式广泛地、深入地征求各地布依族群众的意见。1953年8月2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在贵阳召开贵州省:‘仲家’(布依族)更正民族民称代表会议。大家一致认为‘仲家’、‘夷人’、‘水户’、‘土边’、‘本地’等名称,有的带有歧视性和侮辱性,有的容易引起误解,不利于民族团结。会议商定,凡是用本民族语言称为‘pu4?jai4’的都属于同一民族。‘pu4?jai4’是本民族固有的名称。又鉴于全国通用汉文字,所以需要汉文名称,经过讨论,决定按照音译法选用‘pu4?jai4’相近似的‘布依’两字作为族称。这次会议,充分体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名从主人的原则。会后,贵州省民委于1953年8月31日将会议总结报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同年10月10日,中央民委以民-(53)字第77号文件函复赞同。相隔两天,又以民-(53)字第78号文件通报全国有关单位,新华社即将这个总结报告送交《新华日报》发表或摘要发表。从此,正本清源,恢复了布依族族称的本来面貌,布依族人民有了自己统一的名称。……”

就此,南粤孤客补充几条资料和意见如下:

(1)历史上,自元代以降,大多数的文献资料都将贵州的僚人称为“仲家”。对此,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因五代十国时期,楚王马殷调邕管(今广西南宁地区)八姓兵(估计其中应该有不少当地僚人)征讨洞溪蛮(今湘黔交界地区及黔南部分地区),八姓兵的统帅是仲氏。故,八姓兵治下的僚人被称为“仲家人”;二是“种家亦作仲家”(云南《弥勒州志》),是根据僚人大多数是居住在河谷溪边的特点来称呼的。其实,从僚人的语言角度分析,我以为“壮”与“仲”是同音异写。

(2)在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下发民-(53)字第78号文件以前,贵州省惠水境内在1949年11月24日获解放之后,首先在僚人的高度聚居区成立“金安彝(夷)族自治区”;1952年10月3日正式成立惠水彝(夷)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在与汉族的交往中惠水僚人是自称“夷(依或越)家”、或“夷(依或越)族”、“夷(依或越)人”的,当时根据音译,将“夷(依或越)”误写成“彝”。

(3)就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通讯条件和僚人普遍缺乏汉文化教育来看,上文提到的“以函件和电话等多种形式广泛地、深入地征求各地布依族群众的意见”是极其有限的,以至都不能与广西境内的僚人沟通,互商族名的认定。政府也似乎没有这样的意识。

(4)因此,可以说布依族族称是贵州的僚人在与省外的其他僚人隔离的情况下,根据自古以来的民族自称音译定名的。


【附:沙南曼森的回复:

在我的家乡,称呼邕江以北的壮语为gangj cungh,记成汉字即是“讲仲”。在我的家乡话中,“仲”读为cungh,“种”读为zoengq,“壮”读为zangq,“撞”读为zongh,这四个汉字的读音各不一样。从这个角度上看,“仲家”并没有什么贬义——它只是一种记录符号,用汉字记录僚语词汇的结果。

在我的家乡,邕江以南的部分壮语(属南部方言)自称为gangj yaej,记成汉字即为“讲曳”或“讲雅依”,与贵州布依族的自称很接近。所以我以前提到过“南宁附近也还有自称布依的”。

当年认为“仲家”一词“带有歧视性和侮辱性”,我估计是因为“仲”字在汉语里是“兄弟中排行第二的、位于中间的”等意思,这个名称有“矮化”布依人的嫌疑,所以一些代表反对采用“仲家”作为族称。

“其实,从僚人的语言角度分析,我以为‘壮’与‘仲’是同音异写。”——我很同意南粤孤客贝侬的这一解释。】
(2003年3月28日)

有容乃大 自强不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8-9-1
注册时间
2003-3-15
7#
发表于 2006-5-15 16:51:00 |只看该作者
侯绍庄教授著《贵州古代民族关系史》有相关记载:

布依族和一部分壮族都自称布依、布越、布夷,按布依语、壮语,“布”即人,依、夷都是越的音转,所以布依、布越、布夷就是越人,《管子·小匡篇》提到南方有“布庚”等民族,很可能就是自称布依、布越、布夷的这一人们共同体,《隋书·南蛮传》中载有“俚”和“色”,“色”与“依”乃是同音异字,“布”和“依”两字急读则为“俚”以此疑“俚”“色”皆是由“布庚”分化而来,《太平寰宇记》载黔州都督俯有“没夷”,“没夷”与“布依”也是一音之转,《新唐书·南蛮传》中有“夷子”,若将“布”字若读,则“布依”似可读作“夷”而“子”则是附加词,由此可见,“布庚”“俚”“色”没夷”“夷子”,都是布依、布越、布夷的异写,应该都是布依族和部分壮族的先民。


有容乃大 自强不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1

听众

2794

积分

樟树精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最后登录
2014-10-4
注册时间
2002-5-6
8#
发表于 2006-5-17 10:36:00 |只看该作者

曾看到贵州ARO贝侬的帖子,说"在贵州惠水和龙里交界的一些地方,当地人说自己为“布仲”人".而他的二奶奶就是“布仲”人,她一直不说她是布依族人,而老强调说是“布仲”人。

贵州布依族被称为"仲人"不知道是否来源于此.贵州的"布仲人'与壮族的"布仲人"(布壮)不知道是否存在渊源?壮族最早被称为"僮"也是针对于与贵州接壤的南丹、庆远壮族的称呼的,据说那里的壮族也称为“布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匿名  发表于 2006-5-17 21:00:00
一旦被确定为不同的名称,很多不是问题的问题都成了问题,为什么没有人去追究壮族内部布依支系和布壮支系的关系呢?

回复

使用道具

55

主题

1

听众

4030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08-4-15
注册时间
2003-9-5
10#
发表于 2006-5-17 21:04:00 |只看该作者
一旦被确定了不同的名称,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都成了问题,为什么没有人去追究广西布依支系和布壮支系的关系呢?布依族和壮族的关系就是布依支系和布壮支系的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4-10-22
注册时间
2003-7-10
11#
发表于 2006-5-18 11:42:00 |只看该作者
“布仲”与“布壮”用我们红水河土语来说都是一个样,汉字音译不同而已。

对于未来,我们无可预知!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或自以为预知了未来所发生的事,而放弃了我们本应该要走的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6-16 20:22 , Processed in 0.138975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