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778|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传唱数千年的歌圩还能再唱多久?

[复制链接]

15

主题

0

听众

2363

积分

热心贝侬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2-1-5
注册时间
2004-11-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4-30 20:33: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传唱数千年的歌圩还能再唱多久?

--------------------------------------------------------------------------------

                                         转自: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4月04日 09:23
                                      http://sports.cctv.com/news/special/C15508/20060404/100309.shtml
  一阵阵叮叮咚咚的钢琴声交错响起,“呜啊呜”的跟着响起一串串歌声,虽然只是简单的两个声部的旋律,听起来却优美之极。在田阳县文化局局长吴才现家里,笔者看到一伙年轻的男女围在钢琴旁,跟着弹钢琴的一位头发修长的中年男子唱起歌来。
      这位名叫李上琨的中年男子,是百色市文工团的壮族作曲家李上琨。他帮田阳县文工团打造了两首以田阳壮族民歌为基础、注入现代音乐元素的新民歌,参加今年的布洛陀文化节的“新歌圩”表演。我们见到的,是他带着田阳文化馆的年轻演员在试唱。旁边站着一个观看指导的年轻人廖汉波,是“新歌圩”晚会的组织者。
  壮族是一个“唱歌民族”,壮族人聚居的地方人称“歌海”。田阳县当地壮学学者黄明标说,壮民族文字起步晚,而且民族性情含蓄,上山做工闷了,就自己哼几句歌,既有点即兴抒发,也有把心里所想唱出来宣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很多以山歌来传情达意,这是一种诗性交流,因其形象化更能引起听者的共鸣。相传布洛陀和人们对话,很多就用山歌的形式表达。
  黄明标说,田阳县有个习惯,哪家请人帮做工,晚上肯定有村里人来找帮工的人对歌。如果请的是男工,就是妇女来对唱,反之亦然。县城边那磨村那坚屯已故老歌手罗金龙,以前唱山歌很厉害,晚上有人来找他家帮工对歌,他就用女声与人家对歌,到天亮人家才发现他是男的,是老朋友。可见,唱山歌是壮族人民主要的娱乐和谈情说爱的工具。
  因对山歌的喜爱,壮族歌圩因此成为最具壮族特色、规模最为盛大的民间文化活动。人称凡有壮族人聚居的地方,就有歌圩。目前已知的,广西有40个县市有歌圩,共有歌圩点640个,大部分分布在左右江和红水河流域。
  田阳县敢壮山歌圩是流传最久、参加人数最多的歌圩。每年农历三月祭祀壮族始祖布洛陀时,都有数十万壮族群众从各地赶来参加歌圩。据考证,这个歌圩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了。每到圩期,周边十几个县的上十万壮族群众都来赶圩,歌圩有开歌仪式,还有唱古戏、舞狮、舞龙等活动,歌种多,仪式多,可谓是壮族文化的大集成。
 近两年的农历三月,田阳县都举起办包括歌圩等诸多内容在内的布洛陀文化艺术节。过去两届,每年均有二十多万名壮族群众赶来参加歌圩。今年为了增加一些新意,特意打造了这两首壮语新歌《感思布洛陀》和《綉球抛上天》,由县文化馆的12个年轻人演唱。壮族民歌大多只有两个声部,变化主要集中在内容,不会唱不会听的人听起来很乏味。但加入现代音乐的新元素后,听起来动人多了。
  黄明标忧虑地说,现在唱山歌出现年代断层。由于外来文化影响太大,尤其流行歌曲的冲击,年轻人认为仅有简单两声部的山歌没味道,现在只是在山区还有年轻人唱山歌,河谷一带唱山歌的都是年纪就很大的。他上初中时还热情地抄过歌本,现在自己也不会唱了;他小时候参加过敢壮山歌圩,山上山下人山人海,比现在热闹多了。要想回复到以前那种满山遍野无人不唱山歌的盛况,看来是不可能的了。
  但廖汉波认为,他们这些年轻人也有喜欢起本民族的山歌的。他说,参加排练的这些年轻人大多是大学文化,不少人懂外语,他们也唱外面的流行歌曲。但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碰撞和比较中,发现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和优势,唱起自己的山歌来能增进民族感情。但显然仍旧以那种单调的曲子包容那么多内容的话,山歌会逐渐失去吸引力的。所以,要加入新元素打造这两首歌,从而把自己的民族文化参加到世界民族文化的大舞台上来展示。他认为这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自救,产生的一种朴素的回归意识和要求。
  廖汉波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壮族男孩,本人学的是日语导游专业,且通晓英语。在工作中发现了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四年前,他创办了“壮族在线”网站,现在已经是最大的壮族文化网站,入网会员超过8000人。(罗汉 韦善能)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路是凹的,山是凸的 我吃饭是为了活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6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7-4-9
注册时间
2004-4-19
沙发
发表于 2006-4-30 21:00:00 |只看该作者
希望壮文化会在新世纪中得到发扬光大。

向布洛陀祈祷!!向侬智高致敬!!向傣僚勇士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0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7-8-16
注册时间
2006-1-7
板凳
发表于 2006-5-1 21:10:00 |只看该作者

是啊,高学历年轻人对本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心灵回归,那是壮民族的希望,这种回归的导向更具理性思考的优势而又不缺少感性表达的内容,如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以自己的方式为本民族的未来多点思考,少点无奈,多点自觉分辩,少点盲目跟从,多点实实在在的健康行动,少点怪言怪语的负面怂恿,那才是壮族人之福!

我们可以简单想像一下:在三十岁左右的这一代僚人中,我们的儿女如果生于县城,很多都不会讲壮语了,他们的母语变成了普通话,这种普通话不再像我们这一代那样“夹生”,越趋标准了,但是,不远的将来,他们的儿女如果还冠以“壮”为族名,他们就成了地道的不懂壮语的新一代壮族人(其实这种情况早就在我们这一代发生)。随着“村村通(柏油路、广播电视)”工程的实施以及义务教育法的真正施行,集中学习成了农村孩子上学一个特点,加上我们这一代壮族地区的老师在学校通常都会以普通话教学,而笔者调查发现,小孩回到家里,父母为了子女适应往后升学的需要,也会以普通话和子女交流。不久的将来壮语在不同程度不同地区消失就不是危言耸听了——语言消失——一个原本个性鲜明的民族就真正的被同化了吗——同化而又被承认接纳还好——怕的是不伦不类被人取笑。别的不说,世界民族之林又少了一朵语言奇葩,那不是人类的遗憾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1 21:24:14编辑过]

Nyahngenz gyeen tusseuj, leuj leuj gyeen luege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5-6
地板
发表于 2006-5-2 03:29:00 |只看该作者
……壮族民歌大多只有两个声部,变化主要集中在内容,不会唱不会听的人听起来很乏味。但……

我认为这个评价应该属于作者对音乐理解的误区。中国民族音乐和传统音乐里,大多数都是单声部,以至于西方音乐家一度认为中国是没有多声部音乐的国度,直到发现侗族和壮族等西南少数民族的多声部音乐,才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的这个偏见。现在中国的多声部音乐,大多数都是学院派的多声部,也就是说从西方引入的多声部唱法,只有壮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多声部音乐,才是本身的传统音乐。“壮族民歌大多数只有两个声部”,显然是不了解有两个声部已经是很了不起的音乐杰作了。另外,壮族地区的上林、马山和德保等地,还有三声部音乐。

但廖汉波认为,他们这些年轻人也有喜欢起本民族的山歌的。他说,参加排练的这些年轻人大多是大学文化,不少人懂外语,他们也唱外面的流行歌曲。但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碰撞和比较中,发现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和优势,唱起自己的山歌来能增进民族感情。但显然仍旧以那种单调的曲子包容那么多内容的话,山歌会逐渐失去吸引力的。所以,要加入新元素打造这两首歌,从而把自己的民族文化参加到世界民族文化的大舞台上来展示。他认为这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自救,产生的一种朴素的回归意识和要求。
廖汉波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壮族男孩,本人学的是日语导游专业,且通晓英语。在工作中发现了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四年前,他创办了“壮族在线”网站,现在已经是最大的壮族文化网站,入网会员超过8000人。

我从来没有和作者说过“参加排练的这些年轻人大多是大学文化”,估计又是误会了,实际上参加2006“布洛陀·贝侬”歌会演出的演员们,大多数是本论坛的贝侬,有初中生,用有高中生,有已经在职工作的,当然不排除有些贝侬是大学文化的,但说的“大多是”就说过头了。另外,我从来不会感觉“仍旧以那种单调的曲子包括那么多内容的话,山歌会逐渐失去吸引力”,相反,我认为壮族的“山歌”实际上是壮族永恒的文学,不单调,只要进入这个文化当中,也不会感觉没有吸引力。另外,作者还看走眼了,我已经不止这个年龄了。

以上只是一些澄清,没有否定这个报道的意思,我还是很赞赏文章作者对壮语新歌的报道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 3:36:14编辑过]

Gin kauj ndip naz, Gin bya ndip dah(僚人民谚:吃饭惜田,食鱼爱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0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7-8-16
注册时间
2006-1-7
5#
发表于 2006-5-2 08:48: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红棉树在2006-5-2 3:29:46的发言:
……壮族民歌大多只有两个声部,变化主要集中在内容,不会唱不会听的人听起来很乏味。但……

我认为这个评价应该属于作者对音乐理解的误区。中国民族音乐和传统音乐里,大多数都是单声部,以至于西方音乐家一度认为中国是没有多声部音乐的国度,直到发现侗族和壮族等西南少数民族的多声部音乐,才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的这个偏见。现在中国的多声部音乐,大多数都是学院派的多声部,也就是说从西方引入的多声部唱法,只有壮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多声部音乐,才是本身的传统音乐。“壮族民歌大多数只有两个声部”,显然是不了解有两个声部已经是很了不起的音乐杰作了。另外,壮族地区的上林、马山和德保等地,还有三声部音乐。

但廖汉波认为,他们这些年轻人也有喜欢起本民族的山歌的。他说,参加排练的这些年轻人大多是大学文化,不少人懂外语,他们也唱外面的流行歌曲。但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碰撞和比较中,发现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和优势,唱起自己的山歌来能增进民族感情。但显然仍旧以那种单调的曲子包容那么多内容的话,山歌会逐渐失去吸引力的。所以,要加入新元素打造这两首歌,从而把自己的民族文化参加到世界民族文化的大舞台上来展示。他认为这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自救,产生的一种朴素的回归意识和要求。
廖汉波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壮族男孩,本人学的是日语导游专业,且通晓英语。在工作中发现了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四年前,他创办了“壮族在线”网站,现在已经是最大的壮族文化网站,入网会员超过8000人。

我从来没有和作者说过“参加排练的这些年轻人大多是大学文化”,估计又是误会了,实际上参加2006“布洛陀·贝侬”歌会演出的演员们,大多数是本论坛的贝侬,有初中生,用有高中生,有已经在职工作的,当然不排除有些贝侬是大学文化的,但说的“大多是”就说过头了。另外,我从来不会感觉“仍旧以那种单调的曲子包括那么多内容的话,山歌会逐渐失去吸引力”,相反,我认为壮族的“山歌”实际上是壮族永恒的文学,不单调,只要进入这个文化当中,也不会感觉没有吸引力。另外,作者还看走眼了,我已经不止这个年龄了。

以上只是一些澄清,没有否定这个报道的意思,我还是很赞赏文章作者对壮语新歌的报道的。


 我现在才“严重地知道”,有真正熟悉壮民族特性的人宣传壮族有多重要了,我也知道一些媒体的宣传给壮族人自己看起来有多难堪和尴尬,希望现在在各种媒体工作的族人,多花点时间对本族进行调查研究,实是求是地为宣传壮民族出点力。

Nyahngenz gyeen tusseuj, leuj leuj gyeen luege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0

听众

491

积分

新来贝侬

Rank: 1

最后登录
2012-10-14
注册时间
2006-2-14
6#
发表于 2006-5-3 21:03:00 |只看该作者

壮族,实际上已经被同化了许多民族的东西,为什么山歌传唱千年?不得而知。壮话传说了千年,最后是中央的人不知道‘借荐’什么文字,给壮族弄出了壮文,结果连我这个壮族人都不懂是什么了。红棉树能懂壮文,和他的学习有关,难得。

不知为何,上了壮族在线,才有种自恋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0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7-8-28
注册时间
2004-10-30
7#
发表于 2006-5-5 15:21:00 |只看该作者

这叫文化。


一孔之见 http://blog.sina.com.cn/c1397763889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1

听众

5898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09-12-28
注册时间
2004-8-19
8#
发表于 2006-5-5 20:12: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med在2006-4-30 20:33:58的发言:
传唱数千年的歌圩还能再唱多久?

--------------------------------------------------------------------------------

转自: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4月04日 09:23
http://sports.cctv.com/news/special/C15508/20060404/100309.shtml
  一阵阵叮叮咚咚的钢琴声交错响起,“呜啊呜”的跟着响起一串串歌声,虽然只是简单的两个声部的旋律,听起来却优美之极。在田阳县文化局局长吴才现家里,笔者看到一伙年轻的男女围在钢琴旁,跟着弹钢琴的一位头发修长的中年男子唱起歌来。
这位名叫李上琨的中年男子,是百色市文工团的壮族作曲家李上琨。他帮田阳县文工团打造了两首以田阳壮族民歌为基础、注入现代音乐元素的新民歌,参加今年的布洛陀文化节的“新歌圩”表演。我们见到的,是他带着田阳文化馆的年轻演员在试唱。旁边站着一个观看指导的年轻人廖汉波,是“新歌圩”晚会的组织者。
  壮族是一个“唱歌民族”,壮族人聚居的地方人称“歌海”。田阳县当地壮学学者黄明标说,壮民族文字起步晚,而且民族性情含蓄,上山做工闷了,就自己哼几句歌,既有点即兴抒发,也有把心里所想唱出来宣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很多以山歌来传情达意,这是一种诗性交流,因其形象化更能引起听者的共鸣。相传布洛陀和人们对话,很多就用山歌的形式表达。
  黄明标说,田阳县有个习惯,哪家请人帮做工,晚上肯定有村里人来找帮工的人对歌。如果请的是男工,就是妇女来对唱,反之亦然。县城边那磨村那坚屯已故老歌手罗金龙,以前唱山歌很厉害,晚上有人来找他家帮工对歌,他就用女声与人家对歌,到天亮人家才发现他是男的,是老朋友。可见,唱山歌是壮族人民主要的娱乐和谈情说爱的工具
  因对山歌的喜爱,壮族歌圩因此成为最具壮族特色、规模最为盛大的民间文化活动。人称凡有壮族人聚居的地方,就有歌圩。目前已知的,广西有40个县市有歌圩,共有歌圩点640个,大部分分布在左右江和红水河流域。
  田阳县敢壮山歌圩是流传最久、参加人数最多的歌圩。每年农历三月祭祀壮族始祖布洛陀时,都有数十万壮族群众从各地赶来参加歌圩。据考证,这个歌圩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了。每到圩期,周边十几个县的上十万壮族群众都来赶圩,歌圩有开歌仪式,还有唱古戏、舞狮、舞龙等活动,歌种多,仪式多,可谓是壮族文化的大集成。
 近两年的农历三月,田阳县都举起办包括歌圩等诸多内容在内的布洛陀文化艺术节。过去两届,每年均有二十多万名壮族群众赶来参加歌圩。今年为了增加一些新意,特意打造了这两首壮语新歌《感思布洛陀》和《綉球抛上天》,由县文化馆的12个年轻人演唱。壮族民歌大多只有两个声部,变化主要集中在内容,不会唱不会听的人听起来很乏味。但加入现代音乐的新元素后,听起来动人多了。
  黄明标忧虑地说,现在唱山歌出现年代断层。由于外来文化影响太大,尤其流行歌曲的冲击,年轻人认为仅有简单两声部的山歌没味道,现在只是在山区还有年轻人唱山歌,河谷一带唱山歌的都是年纪就很大的。他上初中时还热情地抄过歌本,现在自己也不会唱了;他小时候参加过敢壮山歌圩,山上山下人山人海,比现在热闹多了。要想回复到以前那种满山遍野无人不唱山歌的盛况,看来是不可能的了。
  但廖汉波认为,他们这些年轻人也有喜欢起本民族的山歌的。他说,参加排练的这些年轻人大多是大学文化,不少人懂外语,他们也唱外面的流行歌曲。但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碰撞和比较中,发现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和优势,唱起自己的山歌来能增进民族感情。但显然仍旧以那种单调的曲子包容那么多内容的话,山歌会逐渐失去吸引力的。所以,要加入新元素打造这两首歌,从而把自己的民族文化参加到世界民族文化的大舞台上来展示。他认为这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自救,产生的一种朴素的回归意识和要求。
  廖汉波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壮族男孩,本人学的是日语导游专业,且通晓英语。在工作中发现了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四年前,他创办了“壮族在线”网站,现在已经是最大的壮族文化网站,入网会员超过8000人。(罗汉 韦善能)



第一个红字,用语法归纳为:李上琨是李上琨

这个是不正确的,应该为这种格式:某某是(工作性质、地方籍贯等),如:李上琨是百色文工团的作曲家。

第二个绿底红字,看不出他所讲的与谈情说爱有什么关系,何来可见?

从上面的文字,俺看到了贝侬唱贝依的影子……


[img]http://www.u9cn.com/4.php[/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9#
发表于 2006-5-7 09:14:00 |只看该作者

传唱数千年的歌圩还能再唱多久?——标题本身就有问题:

歌圩只能赶不能唱,也就是说要唱的是民歌而不是歌圩。

按我的理解,标题应当是:

传唱数千年的壮族民歌还能再唱多久?

或说成:赶了数千年的歌圩(风流圩)还能再赶多久?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主题

0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7-8-16
注册时间
2006-1-7
10#
发表于 2006-5-7 15:41: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土著虎尾在2006-5-7 9:14:23的发言:

传唱数千年的歌圩还能再唱多久?——标题本身就有问题:

歌圩只能赶不能唱,也就是说要唱的是民歌而不是歌圩。

按我的理解,标题应当是:

传唱数千年的壮族民歌还能再唱多久?

或说成:赶了数千年的歌圩(风流圩)还能再赶多久?

是啵!


Nyahngenz gyeen tusseuj, leuj leuj gyeen luege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2-25 02:07 , Processed in 0.143563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